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20年华南城市地区不同户籍人口心血管病防控情况分析
1
作者 崔建兰 张行易 +8 位作者 田原 杨阳 许巍 宋莉娟 张岩 贺文彦 杨皓 李希 吴超群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目的 了解华南城市地区4类不同户籍来源人口的心血管病预防状况,为提高华南地区城市人群心血管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纳入2015-2020年华南地区35~75岁城市常住居民101... 目的 了解华南城市地区4类不同户籍来源人口的心血管病预防状况,为提高华南地区城市人群心血管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纳入2015-2020年华南地区35~75岁城市常住居民101 936名,按其户籍分为4类:老城区本地居民、新城区本地居民、其他城市外来人口、农村外来人口.采用SAS 9.4和R 3.6.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比较心血管病预防指标标化率的差异.采用稳健Poisson模型对心血管病预防指标相对风险进行估计.结果 101 936名城市常住居民中,男性39 320人,女性62 616人.33 867人(33.2%)为老城区本地居民,29 084人(28.5%)为新城区本地居民,22 216人(21.8%)为其他城市外来人口,16 769人(16.5%)为农村外来人口.经稳健Poisson模型调整后,新城区本地居民遵循充足身体活动(RR=0.93,95%CI:0.87~0.99)的可能性更低.其他城市外来人口(RR=1.33,95%CI:1.13~1.57)和农村外来人口(RR=1.29,95%CI:1.05~1.59)遵循健康饮食的可能性更高.新城区本地居民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RR=0.53,95%CI:0.37~0.78)和作为二级预防(RR=0.72,95%CI:0.57~0.91)的可能性更低,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二级预防(RR=0.65,95%CI:0.48~0.88)的可能性更低.结论 相比老城区本地居民,新城区本地居民和农村外来人口心血管病预防药物的使用率较低,新城区本地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遵循率较低.华南地区亟需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该两类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每日步数及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李昊(编译)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875-875,共1页
体力活动不足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步行是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然而目前缺乏支持步行可以改善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威证据。南丹麦大学的Borja del Pozo Cruz教授团队... 体力活动不足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步行是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然而目前缺乏支持步行可以改善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威证据。南丹麦大学的Borja del Pozo Cruz教授团队利用迄今为止关于步行与健康的最大队列研究发现每天累计步行10000步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死亡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全因死亡 慢性疾病 主要危险因素 癌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