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L+PBL+CBL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
1
作者 袁良 张军 +1 位作者 孔维国 戴小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讲授式教学法(L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以具体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方法 选取60名首次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分为LBL... 目的 研究“讲授式教学法(L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以具体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方法 选取60名首次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分为LBL+PBL组、LBL+CBL组和LBL+PBL+CBL三轨组,每组20人,各组分别采取对应授课方式教学4周。实习结束后,比较三组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 LBL+PBL+CBL三轨组理论成绩高于LBL+PBL组、LBL+CBL组(P<0.01),且学生学习的兴趣程度、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LBL+PBL组、LBL+CBL组(P<0.05)。结论 应用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心血管内科实习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轨教学模式 心血管内科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合并COVID-19病人心理状况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黄小瑜 温志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期间不同心血管疾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进。COVID-19的暴发给普通人群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综述
下载PDF
衰弱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联研究: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3
作者 任高灿 丁砚秋 +1 位作者 闫子安 马晓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衰弱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多系统功能的下降状态,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观察性研究尚未证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评估衰弱对心血管疾病的因果效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 目的衰弱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多系统功能的下降状态,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观察性研究尚未证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评估衰弱对心血管疾病的因果效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进行分析,暴露因素为衰弱指数,结局变量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另外采用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进行水平多效性及异质性检验。结果IVW结果显示,衰弱与心肌梗死(OR=1.926,95%CI:1.687~2.65,P=7.29×10^(-8))、心力衰竭(OR=1.423,95%CI:1.222~1.624,P=6.01×10^(-4))、高血压(OR=2.173,95%CI:1.910~2.436,P=7.50×10^(-9))、心房颤动(OR=1.791,95%CI:1.415~2.167,P=2.38×10^(-3))发生风险升高有关,没有证据支持衰弱和心脏瓣膜疾病(OR=1.138,95%CI:0.917~1.359,P=2.52×10^(-1))之间的关联,未发现水平多效性及异质性,留一法结果显示结果稳健。反向MR分析,提示心血管疾病与衰弱的风险呈正相关。结论衰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衰弱并不会增加心脏瓣膜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心血管疾病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岭 鞠建庆 +1 位作者 王欣 王培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和代谢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为阳性的高危人群做详细对比。结果: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排名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痰湿质病人腹围、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病人;气郁质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病人。结论:心血管病高危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中医体质 心血管代谢
下载PDF
远程临床试验模式在心血管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杨泽俊 赵曼霖 +5 位作者 彭晓东 张景瑞 李思彤 苑聪 何柳 马长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远程临床试验(DCT)作为一种新型临床试验模式,基于数字化健康设备,利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受试者的筛选、登记、随机、干预、评价及随访,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试验成本。DCT模式已应用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 远程临床试验(DCT)作为一种新型临床试验模式,基于数字化健康设备,利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受试者的筛选、登记、随机、干预、评价及随访,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试验成本。DCT模式已应用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管理效果评估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该文将对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代表性DCT进行简要介绍,展望此模式的应用前景,为加快我国心血管DCT的发展提供借鉴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临床试验 数字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甘松化学成分及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佳永 庞延 +1 位作者 潘朝锌 卢健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363-2366,共4页
综述甘松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期为甘松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甘松是临床常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外用可祛湿消肿。甘松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挥发... 综述甘松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期为甘松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甘松是临床常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外用可祛湿消肿。甘松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酚类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等,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作用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甘松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理论的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艺博 卢健棋 +6 位作者 毛美玲 祁祥 陈丽丹 陆微 张政 张蕴力 陈佳永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典型特征是脂质过氧化与铁依赖。许多领域都对铁死亡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如脑缺血、胃肠道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领域[1]。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涉及心...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典型特征是脂质过氧化与铁依赖。许多领域都对铁死亡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如脑缺血、胃肠道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领域[1]。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涉及心脏及血管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胃肠道疾病 脑缺血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高血压病
下载PDF
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的抗抑郁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牛枫楠 任雨萌 +2 位作者 李婷 郝艺芳 李圣耀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双心疾病。研究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其中补益类如人参、黄芪、甘草、茯苓、芍药、五味子,理气类如柴胡、香附、郁金、枳壳,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丹参、红花、三七、郁金,清热类如黄连... 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双心疾病。研究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其中补益类如人参、黄芪、甘草、茯苓、芍药、五味子,理气类如柴胡、香附、郁金、枳壳,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丹参、红花、三七、郁金,清热类如黄连、栀子、知母,安神类如酸枣仁、远志,化痰类如石菖蒲,温热类如桂枝等同时具有抗抑郁焦虑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改变肠道菌群等有关。通过对上述中药的抗抑郁焦虑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抑郁 焦虑 中药
下载PDF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唐娜娜 徐媛媛 +2 位作者 缪慧慧 陈抒鹏 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2-36,4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营卫理论指导下应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 目的:探讨基于营卫理论指导下应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态血压水平[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收缩压负荷(SBPL)、舒张压负荷(DBPL)、晨峰血压(MBPS)、脉压差(PP)]、血压昼夜节律,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动态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24 h SBP、n SBP、24 h DBP、dDBP、24 h SBPL、d SBPL、nSBPL、24 h DBPL、dDBPL、MBP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营卫理论指导下的益气活血通脉汤能够缓解气虚血瘀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恢复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理论 益气活血通脉汤 气虚血瘀型 反杓型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在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会上的讲话
10
作者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909,共1页
非常高兴和荣幸受国家科技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联合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建立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是激发我们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为人民健康作... 非常高兴和荣幸受国家科技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联合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建立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是激发我们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为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的极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心血管病 中医药学 临床医学研究 西苑医院 四部委 后勤保障 国家药监局
原文传递
玉米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敏 马晓娟 +2 位作者 史大卓 赵小晗 刘敏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8-103,共6页
玉米须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明朝时期,就被中国医师兰茂(1397-1470)首次记录在云南南部的医学经典材料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玉米须的活性成分众多,药理作用广泛,如降压、降糖、抗肿瘤、抗氧化等。但玉米须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 玉米须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明朝时期,就被中国医师兰茂(1397-1470)首次记录在云南南部的医学经典材料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玉米须的活性成分众多,药理作用广泛,如降压、降糖、抗肿瘤、抗氧化等。但玉米须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作用论述总结较少,本文检索了pubmed、知网、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本文将玉米须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凝血调节
下载PDF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方组方配伍规律
12
作者 刘奕呈 黄萍萍 +3 位作者 丁砚秋 王亦菲 张大武 马晓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3期4225-4234,共10页
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方,为继承和研究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方,制成“陈可冀院士自拟... 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方,为继承和研究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方,制成“陈可冀院士自拟方组方配伍分析表”,分别绘制陈可冀院士自拟方的汤液经法分析图,分析药味的配伍结构。结果:清眩降压汤配伍结构为“九甘四苦一酸”,平肝息风、潜阳清热方配伍结构为“七甘四苦三咸一辛”,清热化痰方配伍结构为“四辛二甘二苦二咸”,温补肝肾方配伍结构为“六甘三辛二咸一苦”,滋阴柔肝益肾方配伍结构为“六甘四苦一辛一咸一酸”,调和气血方配伍结构为“五苦二甘一辛一咸”,愈梗通瘀汤配伍结构为“七辛四苦三甘”,抗心梗合剂配伍结构为“三苦三甘一辛”,变通血府逐瘀汤配伍结构为“六辛四苦三甘”,冠心Ⅱ号方配伍结构为“三辛二苦”,宽胸气雾剂配伍结构为“五辛一苦”,温通复脉汤配伍结构为“八辛八甘一苦”,新补心丹配伍结构为“七甘五苦一辛一酸一咸”。结论: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陈可冀院士治疗高血压自拟方基本是以“甘-苦/辛”或“甘-苦-辛-咸”为组方配伍原则,多是五脏同调;治疗冠心病自拟方基本是以“辛-苦”或“辛-苦-甘”为组方配伍原则,多是心、肝、脾、肾同调,几乎不涉及肺脏;治疗心律失常自拟方是以“辛-甘-苦”为组方配伍原则,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自拟方主要是以“甘-苦”为组方配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陈可冀院士 汤液经法图 《辅行诀》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全球心血管领域细胞焦亡的知识图谱分析
13
作者 任高灿 刘奕呈 +1 位作者 迟显苏 马晓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09-1415,共7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溶解性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可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病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然而,关于细胞焦亡在CVDs中的全球研究趋势和热点尚未进行文献计...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溶解性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可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病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然而,关于细胞焦亡在CVDs中的全球研究趋势和热点尚未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检索了建库至2023年关于细胞焦亡在CVDs中的所有论著。我们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软件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共有1958篇文献被纳入分析。发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最具生产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和Antonio Abbate分别是最多产的机构和作者。文献关键词主要集中:“nlrp3 inflammasome”,“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activation”,“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yocardial infarction”等方面。通过关键词出现的时间顺序,我们推测心房颤动和心脏毒性是CVDs研究的未来方向。本研究系统说明了细胞焦亡在CVDs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该领域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心血管疾病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14
作者 吴艳艳 王如梦 +4 位作者 白艳君 汤紫薇 谷依檬 韩森福 薛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689-2695,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午休时间 夜间睡眠时间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分中心授牌仪式胜利召开
15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共2页
2020年12月26日,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医药处处长徐鹏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查德忠,中国科... 2020年12月26日,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医药处处长徐鹏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查德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张允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院副院长 社会发展司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苑医院 陈可冀 心血管病 北京友谊宾馆
原文传递
活心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惠稼祺 信琪琪 +3 位作者 袁蓉 缪宇 徐凤芹 丛伟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97-401,共5页
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心系病证”范畴,其患病率、病死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中医药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活心丸具有益气活血、温经通脉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5年的临床... 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心系病证”范畴,其患病率、病死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中医药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活心丸具有益气活血、温经通脉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5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活心丸可通过抗心肌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抗炎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干预心血管病。为明确其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文章从临床及基础研究角度对活心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活心丸的组方、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等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探讨活心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心丸 心血管疾病 抗心肌纤维化 抗氧化 抗炎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文宽 卢健棋 +3 位作者 陈文鹏 庞延 潘朝锌 温志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出来的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疟疾活性,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随着人们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系统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出来的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疟疾活性,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随着人们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系统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显示出了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抑制血管重塑、降压、改善心室重构、抗心律失常、保护血管内皮、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保护心肌细胞等药理作用,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高脂血症等心内科常见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但关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的研究较少,很多药理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应用不多,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衍生物 心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血小板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志雄 朱智德 +2 位作者 卢健棋 祁祥 何晓羚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2812-2816,共5页
自噬是指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节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变性或衰老的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的自我消化过程,是细胞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方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无核血小板存在自噬,自噬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功能,... 自噬是指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节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变性或衰老的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的自我消化过程,是细胞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方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无核血小板存在自噬,自噬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功能,从而参与动脉硬化、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过程。对血小板自噬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寻求更安全高效的方法,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本文对血小板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自噬 血小板功能 心血管疾病 综述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丽娜 姜丽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红景天苷是中草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红景天苷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水平、抗心肌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等方面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红景天苷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进展
下载PDF
山楂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家谭 卢健棋 +1 位作者 罗文宽 杨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属蔷薇科植物,以其果实和叶子入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类、纤维素、单萜类、木脂素类等化合物。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山楂及其活性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且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属蔷薇科植物,以其果实和叶子入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类、纤维素、单萜类、木脂素类等化合物。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山楂及其活性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且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因此,山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山楂及其提取物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凋亡、降血脂、稳斑块、调节内皮细胞、调控心肌酶、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来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山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山楂的临床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心血管疾病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