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的硒化黑木耳代谢产物及通路分析
1
作者 岳诗博 崔航 +1 位作者 沈琴 曹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 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机硒化黑木耳(HMEa)和富硒玉米秸秆有机硒化黑木耳(HMEb)组共定性出669个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无机硒化组(HME vs HMEa)共得到228个差异代谢物;有机硒化组(HME vs HMEb)共得到267个差异代谢物,硒化对黑木耳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及类脂质分子含量影响较大,且有机硒化富硒效果更显著。综合两组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硒化对脂类代谢、氨基酸类代谢影响显著。综上所述,黑木耳受到硒化后,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对黑木耳中脂类和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硒化会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 黑木耳 液相色谱-质谱法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杂粮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欣卉 文昌典 +3 位作者 宋雪健 李志江 钱丽丽 张东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0-266,共7页
杂粮在精准加工过程中,明确营养组分含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杂粮的产地、品种等指标对杂粮的品牌保护极为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的技术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近... 杂粮在精准加工过程中,明确营养组分含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杂粮的产地、品种等指标对杂粮的品牌保护极为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的技术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及电子鼻/舌技术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并重点表达了对杂粮组分、产地判别及品种鉴定等方向的研究进展及存在不足,同时也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杂粮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研究目标及方向,旨在为杂粮的精准加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无损检测 营养 产地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绿豆产地溯源的研究
3
作者 陈明明 邱彦超 +3 位作者 宋妍 杨斯琪 左锋 钱丽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探索绿豆产地鉴别可行性,实现对来自白城、杜尔伯特、泰来、泗水绿豆原产地的快速鉴别。研究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PLS-D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建模,对4个产地的120份绿豆粉末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分别采用不同光谱预... 为探索绿豆产地鉴别可行性,实现对来自白城、杜尔伯特、泰来、泗水绿豆原产地的快速鉴别。研究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PLS-D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建模,对4个产地的120份绿豆粉末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分别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矢量归一化与导数处理等]最终确定矢量归一化+MSC建立的模型最稳定,建模波长为12 000~4 000 cm-1全波长。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有效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52.44%,主成分2贡献率为30.16%,主成分3贡献率为9.57%),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2.17%。用预测样本集进行模型的验证,白城、杜尔伯特、泰来、泗水4个产地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100%、80%、80%和100%。预测结果达到80%以上,初步认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绿豆产地溯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产地鉴别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预熟杂粮加工方法及风险控制
4
作者 赵悦彤 张世成 曹冬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97-408,共1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杂粮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高频率出现的食物。杂粮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与功能成分对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杂粮对于预防及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杂粮质地较为坚硬,难以煮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杂粮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高频率出现的食物。杂粮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与功能成分对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杂粮对于预防及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杂粮质地较为坚硬,难以煮熟,所以杂粮预熟化处理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近年来,预熟杂粮被广泛研究,预熟化的加工方法也呈多元化发展,但预熟杂粮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对风险因子进行有效控制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杂粮预熟化的不同加工方法,针对加工过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讨论风险因子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预熟杂粮的理化特性及预熟杂粮深加工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熟杂粮 风险因子 食品安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曹荣安 张学敏 +4 位作者 刁静静 陈芸华 李美麒 张佳苗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粒度分布、乳化性、溶解度、Zeta电位等分析明确黑豆蛋白在超声处理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W、6 min的超声处理后,减小了黑豆蛋白的粒径(由56μm减小到32μm);改变了黑豆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提高了溶解度、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最终改善了黑豆蛋白的消化性,体外消化率从66.50%增加到90.9%。然而,不当的超声处理可能适得其反。在300 W下,12、18、24 min的超声处理会诱导聚集体的形成,从而降低溶解度和消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超声处理在提高黑豆蛋白消化特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黑豆蛋白 消化特性 结构性质 理化性质
下载PDF
RPLC-FLD快速测定不同颜色大豆中4种生育酚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贾鹏禹 李霞 +2 位作者 杨一鸣 吕喜滨 杜吉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0,共9页
为快速测定不同颜色大豆中生育酚含量,利用C30分离柱结合荧光检测器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种生育酚的方法,重点优化了流动相组成和方法构成要素,考察了流动相添加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色谱分离效能的影响,并对方法展开了应用。最... 为快速测定不同颜色大豆中生育酚含量,利用C30分离柱结合荧光检测器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种生育酚的方法,重点优化了流动相组成和方法构成要素,考察了流动相添加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色谱分离效能的影响,并对方法展开了应用。最终方法采用YMC-carotenoid C30色谱柱分离结合荧光检测器检测,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0.90 mL/min,色谱柱温度为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94 nm,发射波长328 nm,进样体积10.0μL;样品前处理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方法针对不同种皮种仁颜色大豆中4种生育酚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流动相添加甲基叔丁基醚对目标化合物洗脱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能够提高检测效率;4种生育酚组分在13 min内完成分离,目标组分在50.0~5000.0 ng/mL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2.17~5.19 ng/mL之间;不同种皮种仁颜色大豆中4种生育酚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显著,生育酚总量在155.22~216.69μg/g之间。实验证明所建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测试效率高,能够快速完成不同颜色大豆中全部形态生育酚的测定,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大豆营养品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生育酚 大豆 方法优化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食品抗菌膜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7
作者 李娟 张源 +2 位作者 张子桐 王淼 张东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食品抗菌膜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食品抗菌膜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外发文数量稳步增... 目的系统分析食品抗菌膜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食品抗菌膜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外发文数量稳步增长,多见于食品领域高质量期刊;中国、伊朗和印度为主要发文国家,其中中国贡献最大,占比42.83%;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的江南大学(21篇)和伊朗的阿扎德大学(40篇)发文量居前,全球发文机构前10名中,中国占7席。该领域核心作者包括国内44位和国外37位;研究热点涵盖制备工艺、抗菌性能和应用效果,前沿领域聚焦于天然抗菌剂和抗菌性能研究。结论全球食品抗菌膜研究呈现稳步推进态势,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热度逐年攀升;中国在全球学术影响力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该领域跨团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仍显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预计抗菌机理及性能研究仍是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抗菌膜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量化分析 研究热点
下载PDF
氧化引起的肌肉蛋白质功能性变化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洪生 孔保华 +3 位作者 刁静静 贺旺林 张瑞红 薛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蛋白氧化在肉类研究领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宰后和随后的加工过程以及冷藏过程都会发生肌肉蛋白的氧化,但蛋白氧化对肉及肉制品影响的具体程度还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肉体系中蛋白氧化对蛋白功能性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 蛋白氧化在肉类研究领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宰后和随后的加工过程以及冷藏过程都会发生肌肉蛋白的氧化,但蛋白氧化对肉及肉制品影响的具体程度还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肉体系中蛋白氧化对蛋白功能性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肉蛋白氧化的控制作用,旨在为肉制品贮藏加工中蛋白质氧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氧化 功能性 植物提取物
下载PDF
黑豆-乳清双蛋白膳食对脂多糖诱导肠屏障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孟维洪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家瑜 舒欣 梁得福 庄柯瑾 张东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豆-乳清双蛋白(Black Bean-Whey Double Protein, B-WDP)膳食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肠屏障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以SD大鼠为试验对象,饲喂低、中、高剂量的BW DP对其进行28 d膳食干预,随后采用脂多糖诱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豆-乳清双蛋白(Black Bean-Whey Double Protein, B-WDP)膳食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肠屏障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以SD大鼠为试验对象,饲喂低、中、高剂量的BW DP对其进行28 d膳食干预,随后采用脂多糖诱导大鼠肠屏障损伤。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的肠道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对TLR4、MyD88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低剂量和高剂量B-W DP相比,中剂量的B-W DP能够极显著(P<0.01)地对LPS引起的肠屏障损伤起到预保护作用,使绒毛长度(Vuff Length,VL)数值增加26.69%,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数值降低22.61%,二者比值提升了46.78%;三种剂量的B-W DP均能够对紧密连接蛋白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中剂量干预效果最显著(P<0.01),使ZO-1、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4.32%、31.80%、16.67%;三种剂量的B-W DP均能极显著(P<0.01)地抑制炎症传导途径,中剂量效果最明显,使TLR4和MyD88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37.25%和33.04%。综上,中剂量B-W DP可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维持上皮细胞完整,降低肠道通透性,下调TLR4和MyD88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LPS诱导的肠屏障损伤产生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乳清双蛋白 脂多糖 肠屏障损伤 肠道形态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模拟移动色谱法纯化葡萄糖母液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良玉 宋大巍 +4 位作者 孙蕊 李朝阳 李洪飞 王学群 贾鹏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70-1978,共9页
为重复利用葡萄糖母液,采用模拟移动色谱技术纯化葡萄糖母液。在单柱制备色谱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模拟移动床(SMB)技术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SSMB)技术纯化葡萄糖母液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SSMB技术是纯化葡萄糖母液的较优技术,最佳工... 为重复利用葡萄糖母液,采用模拟移动色谱技术纯化葡萄糖母液。在单柱制备色谱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模拟移动床(SMB)技术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SSMB)技术纯化葡萄糖母液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SSMB技术是纯化葡萄糖母液的较优技术,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浓度50%、柱温60℃、进料量为66.4kg·h-1,进水量为99.6 kg·h-1,在此条件下葡萄糖出口浓度为42.3%,纯度达到95.77%,收率达到91.23%,较葡萄糖母液提高14.43%。本研究为葡萄糖母液产业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母液 模拟移动色谱 顺序式模拟移动色谱 制备色谱
下载PDF
外源色氨酸对低氮水平下大豆苗期生长及生理的调控效应
11
作者 梁昌志 王华美 +6 位作者 褚沛宇 贝世俊 刘汉林 王晨 于高波 张玉先 王孟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外源色氨酸(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的影响,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培养,在低氮水平下,于V1期进行Trp叶面喷施处理,Trp设置6个浓度:0、100、200、300、400、500mg/L,处理6d后,进行大豆光合特性、氮同化... 为探究外源色氨酸(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的影响,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培养,在低氮水平下,于V1期进行Trp叶面喷施处理,Trp设置6个浓度:0、100、200、300、400、500mg/L,处理6d后,进行大豆光合特性、氮同化和抗氧化系统的测定分析,针对不同浓度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开展研究,并筛选出提高大豆低氮耐受性的Trp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外源200~300mg/LTrp处理通过提高低氮水平下大豆NR、GS、GOGAT和GDH活性,增强植株对无机氮的吸收和同化,从而促进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合成,增加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同时,外源Trp处理显著增加了低氮下大豆的P_(n)、G_(s)、T_(r)、C_(i)和叶绿素含量,增强了大豆光合效率,促进了光合产物的合成,提高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此外,外源Trp还诱导了叶肉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进一步升高,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植株清除活性氧能力,缓解低氮对大豆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200mg/L浓度Trp处理的缓解能力最强。综上所述,外源200~300mg/LTrp处理通过调节低氮水平下大豆的氮同化能力、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来提高大豆幼苗耐低氮能力,并且在200mg/L浓度Trp处理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氮 色氨酸 生长 氮代谢 生理调控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克东 阮长青 +2 位作者 李志江 汤华成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共9页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得率的变化,并对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超声 得率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自然发酵高粱菌群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云飞 赵舒婷 +2 位作者 刘德志 王维浩 曹龙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6-32,共7页
由于高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较复杂,代谢途径较难确定,使高粱自然发酵工艺较难控制,难以实现工厂化生产,通过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学对高粱不同发酵时期的菌群结构、代谢通路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 由于高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较复杂,代谢途径较难确定,使高粱自然发酵工艺较难控制,难以实现工厂化生产,通过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学对高粱不同发酵时期的菌群结构、代谢通路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为胚芽乳杆菌、乳酸乳球菌、费比恩毕赤酵母、醋酸杆菌、固氮葡糖醋杆菌等,高粱自然发酵的过程是酵母菌慢慢富集的过程,而乳酸菌的大量存在增加酵母菌的代谢潜能,在发酵后期醋杆菌属的大量富集使酵母菌丰富度下降,说明毕赤酵母等酵母菌耐酸性较差。通过宏基因组序列的代谢重建,揭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异养发酵的特征,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可知,有机酸的积累使整个发酵体系呈酸性,使优势菌醋杆菌属丰富度增加,说明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和酵母菌,其中乳酸菌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自然发酵 宏基因组 微生物多样性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W1荚膜多糖结构、免疫及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14
作者 高永娇 王坤 +1 位作者 赵婧 左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共10页
为了初步探究植物乳杆菌W1荚膜多糖(CPS)的结构及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酶解法提取制备CP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绝对分子量、官能团和单糖组成,并利用RAW264.7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估CPS的... 为了初步探究植物乳杆菌W1荚膜多糖(CPS)的结构及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酶解法提取制备CP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绝对分子量、官能团和单糖组成,并利用RAW264.7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估CPS的免疫和抗衰老活性。结果表明,CPS是一种平均分子量为5.49×10^(4) Da,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摩尔比为3.12:1。CPS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对中性红的吞噬作用,促进NO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25μg/mL剂量下,RAW264.7细胞的TNF-α、IL-6、IL-1β的分泌水平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26倍、1.11倍、1.96倍。同时,CPS可显著提升线虫的抗氧化体系(P<0.05),延长其寿命,并提高其应激耐受性。正常、氧化应激和热休克环境下线虫的平均寿命均在125μg/mL处理剂量下达到最大值,寿命延长率分别为21.05%±0.21%、42.86%±0.27%和50.00%±0.2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P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为功能性辅料应用于食品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多糖 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秀丽隐杆线虫
下载PDF
玉豆轮作体系下减肥配施有机肥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陈子生 张明聪 +1 位作者 钟行杰 张玉先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探究黑龙江垦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豆轮作体系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黑龙江垦区玉豆轮作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本研究以当地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供试材料,通过6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有机肥配施处理对作物生长... 为探究黑龙江垦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豆轮作体系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黑龙江垦区玉豆轮作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本研究以当地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供试材料,通过6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有机肥配施处理对作物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并施用有机肥处理大豆R4期LAI显著增加18.6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使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在大豆R6期,减施氮肥并施用有机肥、减施钾肥并施用有机肥、减施氮磷钾肥并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茎、叶、荚皮与籽粒干重分别高于减施氮肥、减施钾肥、减施氮磷钾肥处理,其中减施氮磷钾肥并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茎干重较减施氮磷钾肥处理显著提高31.19%,减施氮肥并施用有机肥处理籽粒干重较减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36.99%。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大豆产量的提高,使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从而有助于大豆品质的提升。综上,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其中减施钾肥并施用有机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豆轮作 有机肥 大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酶解对绿豆肽结构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16
作者 胡锦瑞 曹荣安 +1 位作者 陈洪生 刁静静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51,共13页
采用超声辅助酶解绿豆蛋白以提高肽的得率及抗氧化能力,促进植物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单独超声处理、超声-酶解处理对绿豆蛋白结构特性,以及对绿豆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5 min,选择碱性蛋... 采用超声辅助酶解绿豆蛋白以提高肽的得率及抗氧化能力,促进植物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单独超声处理、超声-酶解处理对绿豆蛋白结构特性,以及对绿豆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5 min,选择碱性蛋白酶,酶解4 h的方法提高了绿豆肽的得率、氮溶指数、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与未超声处理的酶解产物相比,其分别提高了17.8%,11.1%,5.8%,14.7%,表明超声预处理显著提高了绿豆蛋白的酶解效率和活性。结构分析表明,超声预处理产生的高剪切、机械能和空化效应改变了绿豆蛋白的分子构象,使超声辅助酶解处理组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降低,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平均粒径降低了89%,ζ电位值提高了4.4倍,且蛋白颗粒明显减小。与单一酶解产物相比,超声辅助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显著降低,说明该方法是提高绿豆蛋白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结果可为绿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蛋白 绿豆肽 超声处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利用微波干燥技术研制速熟绿豆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桂芳 王立东 +1 位作者 包国凤 张东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确定微波干燥技术加工速熟绿豆的工艺及参数。通过研究绿豆浸泡、蒸制和干燥工序段条件,确定速熟绿豆的熟化和干燥最优工艺参数。速熟绿豆最优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3 h,蒸制时间20 min,微波干燥功率P50 W,微波干燥时间13 mi... 确定微波干燥技术加工速熟绿豆的工艺及参数。通过研究绿豆浸泡、蒸制和干燥工序段条件,确定速熟绿豆的熟化和干燥最优工艺参数。速熟绿豆最优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3 h,蒸制时间20 min,微波干燥功率P50 W,微波干燥时间13 min。该工艺条件下加工的速熟绿豆复水性佳,产品感官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熟 绿豆 微波干燥 复水性
下载PDF
谷氨酸钠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的机理研究
18
作者 徐开媛 王默涵 +7 位作者 刘金洋 安宇 李思楠 王佳 张智慧 段盛林 王颖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6,共7页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MSG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G协同低温冻融可以显著促进发芽芸豆GABA的富集,处理后GABA含量为仅发芽处理组的3.33倍。发芽芸豆在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后GAD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DAO活性和PAO活性显著降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MSG协同低温冻融会引起发芽芸豆体内氨基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类代谢物质变化,并主要通过调节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β-丙氨酸代谢途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丁酸代谢途径促进GAB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低温冻融 发芽芸豆 γ-氨基丁酸富集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模型研究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王佳 王玺 +7 位作者 周芳 安宇 张智慧 李思楠 徐开媛 苑鹏 王颖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218,共8页
该研究利用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kidney bean-haskap compound fermentation broth,FKBH)、芸豆发酵液(kidney bean fermentation broth,FKB)和蓝靛果发酵液(haskap fermentation broth,FH),研究了不同原料发酵液... 该研究利用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kidney bean-haskap compound fermentation broth,FKBH)、芸豆发酵液(kidney bean fermentation broth,FKB)和蓝靛果发酵液(haskap fermentation broth,FH),研究了不同原料发酵液的基础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性能,随后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分别评估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FKB相比,FKBH可显著提高黄酮及单宁含量,且FKBH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FKB;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表明,与FH相比,FKBH可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FKBH、FKB和FH均可降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综上,芸豆和蓝靛果复合发酵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该研究可为杂粮与小浆果的复合发酵产品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蓝靛果 体外发酵模型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20
作者 李思楠 王萌 +7 位作者 安宇 王晴 徐开媛 王佳 张智慧 王玺 王颖 张璐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1,共9页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White kidney bean polypeptides,WKBPs)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制备WKBPs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超滤膜进行分级分离,测定不...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White kidney bean polypeptides,WKBPs)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制备WKBPs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超滤膜进行分级分离,测定不同分子量WKBPs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活性最好的组分,并结合体外模拟消化体系评价经胃肠消化后WKB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48 h、温度37℃、接种量9%、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复配比例1:1条件下WKBPs得率为63.47%;超滤后分子量组分WKBPs-4(Mw<3 kDa)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WKBPs-4浓度在0.2~1.0 m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能力随WKBPs-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力IC_(50)值分别为0.47、0._(50)、0.46和0.66 mg/mL;经胃肠消化后WKBPs-4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肠消化终点240 min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29%和77.34%。本研究可为白芸豆高值利用及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芸豆多肽 复合菌种发酵 超滤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