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新纪录——广西火桐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堂航 黄江华 +1 位作者 杨焱冰 陈锐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5-78,共4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新纪录——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 H.H.Hsue),并对其分布环境、资源量和发现意义进行了调查与探讨。为该物种的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广西火桐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新纪录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野核桃典型分布区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2
作者 吴华丽 杨焱冰 黎大顺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39-446,共8页
为探讨贵州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选取贵州野核桃分布最集中的雷公山、宽阔水和佛顶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进行典型群落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67种,隶属于111科231属。其中,雷公山... 为探讨贵州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选取贵州野核桃分布最集中的雷公山、宽阔水和佛顶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进行典型群落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67种,隶属于111科231属。其中,雷公山群落物种最丰富,有90科160属211种,其次为宽阔水群落,有62科99属129种,最低为佛顶山群落,有59科94属124种;3个群落物种生活型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3个群落乔木层均以野核桃占明显优势;灌木层中,雷公山、佛顶山群落均以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占绝对优势,宽阔水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不明显。3个群落各层次间与群落内各层次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差异不大,仅有Simpson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个别层次间具有一定差异。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宽阔水群落>佛顶山群落>雷公山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稳定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核桃
下载PDF
黔中地区迷人杜鹃根系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陈 童琪 +4 位作者 周艳 任少华 李婧 胡瑾 刘海燕 《贵州科学》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选取黔中地区贵州省植物园内迷人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系及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比较迷人杜鹃根内及根际土壤2个生态位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以期了解迷人杜鹃的菌根真菌种类及其成分,探讨植物-根际真菌间的... 选取黔中地区贵州省植物园内迷人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系及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比较迷人杜鹃根内及根际土壤2个生态位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以期了解迷人杜鹃的菌根真菌种类及其成分,探讨植物-根际真菌间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取得迷人杜鹃根系真菌有效序列116921条,其中根内生真菌367个OTU分属于8门、20纲、38目、71科、93属,根际土壤真菌652个OTU分属于11门、25纲、50目、85科、114属;优势门、纲、目、科分别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Archaeorhizomycetes(古生菌纲)、Archaeorhizomycetales、Archaeorhizomycetaceae。迷人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真菌菌群多样性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人杜鹃 根系真菌 生态位 多样性
下载PDF
铝对马尾松菌根化幼苗抗逆生理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刘海燕 李快芬 +1 位作者 陈后英 丁贵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菌根马尾松苗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浇铝法,分别设置0、0.2、0.4、0.8mmol·L^(-1) Al^(3+)(AlCl_(3))处理,分析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Al的亚细胞分布,通过组织染色观察根尖ROS和MDA分布,并观察根尖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菌根/非菌根苗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高铝(0.8 mmol·L^(-1))水平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最大,且非菌根苗受到铝的影响程度更大;(2)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根尖吸收的铝含量显著增加,且菌根苗吸收的铝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从细胞超微结构和Al的亚细胞分布看,大量Al^(3+)首先与细胞壁结合,细胞内的Al^(3+)与生物膜强烈结合,使细胞器物质向外渗漏作用加强,干扰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各种调节过程。而由于菌根对铝的吸附作用,降低了侵入细胞内的铝离子含量,保护亚细胞器结构的同时也维持了细胞的基本功能,从而缓解铝毒性。[结论]铝处理使马尾松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加,0.4 mmol·L^(-1)以上的铝浓度产生明显铝毒害症状。而菌根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铝降低铝毒害,并提高植物耐铝能力,这很可能是马尾松菌根苗的一个重要外部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马尾松 耐铝性 抗氧化酶 细胞超微结构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研究
5
作者 陈云飞 任启飞 +3 位作者 刘芳 马菁华 欧明烛 沈玺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为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观赏价值很高。本研究以6种观赏秋海棠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对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进行观察,以期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保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种秋海... 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为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观赏价值很高。本研究以6种观赏秋海棠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对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进行观察,以期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保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均呈宽粗的网脊形,网眼形状有差异,呈现四边形、五边形、不规则形;表皮雕刻的微纹饰多样性高,有直线形条纹、波浪形条纹、人字纹、棒状点纹等;微纹饰丰富度有差异,最丰富的是莲叶秋海棠(Begonia nelumbiifolia),最少的是独牛秋海棠(Begonia henryi),能够据此反映不同种之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种子 表皮微纹饰 电镜扫描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杨光能 张喜 +2 位作者 张庭嘉 姜霞 侯贻菊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11-19,39,共10页
亚优层竹林质量及影响因素是竹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3县13个乡(镇)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39个、黄(棕)壤方竹林样地53个,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变化规律及... 亚优层竹林质量及影响因素是竹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3县13个乡(镇)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39个、黄(棕)壤方竹林样地53个,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主要立地、土壤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由平均胸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组成)的贡献率变幅为4.10%~28.02%,是方竹林的重要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平均胸径、高度、密度及生物量与主要立地、土壤指标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分别为28.13%、15.63%和25.00%。2)各龄级(Ⅰ~Ⅳ)方竹质量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的贡献率变幅为41.77%~87.74%,是方竹林的主要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质量指标与各龄级立竹质量指标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分别为76.56%、64.06%和73.44%,立竹龄级对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的影响随立竹年龄增大而降低。3)乔木、灌木主要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的贡献率变幅为3.70%~30.21%,是方竹林不可或缺的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质量指标与乔木和灌木结构指标、乔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为2.50%、12.50%和20.0%。因此,合理选择立地、科学调控立竹龄级及乔木、灌木结构是提高方竹林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立地因子 立竹龄级结构 乔木 灌木 贵州北部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立地类型划分及竹林质量响应
7
作者 张喜 张庭嘉 +2 位作者 姜霞 杨光能 侯贻菊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亚优层竹林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立地类型及划分是亚优层竹林科学化经营的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和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数量占42.39%。采用样地立地因子剥离... 亚优层竹林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立地类型及划分是亚优层竹林科学化经营的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和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数量占42.39%。采用样地立地因子剥离法建立方竹林立地分类系统及控制因子等级,并分析立地类型区及立地类型间方竹林及其乔木和灌木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方竹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立地区(亚区)承接国家及省级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控制因子在立地类型区为大中型地貌及海拔高度、立地类型亚区为岩组及土壤类型、立地类型组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立地类型为土壤AB层厚度、立地变型为土壤A层厚度及石砾量。2)在立地类型区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林平均胸径、高度及密度值差异显著、竹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乔木平均胸径及高度值差异显著、密度值差异不显著,灌木相应值差异显著,乔木Marglef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值差异显著、Simpsom指数值差异不显著。在立地类型区不同等级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林相应指标值差异不显著、乔木及灌木部分指标值差异显著,方竹、乔木和灌木相应指标值随立地类型区等级变化的趋势性各异。3)在立地类型不同等级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乔木以及灌木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相应质量指标值随立地类型等级变化的趋势性各异。研究结果为方竹林高效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立地分类 立地因子 林分质量 黔北
下载PDF
中国杜鹃花保育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婧 周艳 辛培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5-860,共6页
本文从栽培技术、育种方法两方面总结了中国杜鹃花(Rhododendron)的保育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我国杜鹃花保育工作方法单一、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小、目标选育不够深入等不足,提出重点研究复合育种技术、加强野生杜鹃花保育研究,发... 本文从栽培技术、育种方法两方面总结了中国杜鹃花(Rhododendron)的保育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我国杜鹃花保育工作方法单一、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小、目标选育不够深入等不足,提出重点研究复合育种技术、加强野生杜鹃花保育研究,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品种、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选育等建议,以期为今后我国杜鹃花的保育和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种质资源 育种 栽培
下载PDF
珍稀野生大王杜鹃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9
作者 李婧 刘海燕 +3 位作者 蒙文萍 周颖 杨朔 周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探明大王杜鹃(Rhododendron rex)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为今后开展大王杜鹃的根际促生菌(PGPR)分离筛选、人工培育及濒危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野生大王杜鹃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RNA的V3-V4区片... 为探明大王杜鹃(Rhododendron rex)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为今后开展大王杜鹃的根际促生菌(PGPR)分离筛选、人工培育及濒危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野生大王杜鹃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RNA的V3-V4区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大王杜鹃根际土壤细菌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230150条,基于≥97%的相似阈值对有效序列进行聚类后获得95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19门54纲83目140科188属。细菌群落呈多样性分布,且在门、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的优势类群较为突出,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Chemoheterotrophy)、需氧化能异养(Aerobic chemoheterotrophy)和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为主,种群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98%、6.65%和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杜鹃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37种野生杜鹃花种质资源收集保育与适应性评价
10
作者 李婧 刘海燕 +1 位作者 童琪 周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89,F0003,共8页
以37种野生杜鹃花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繁育状况、生长性状、抗逆性等几个方面对供试材料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收集保育的37种野生杜鹃花中有25种在贵阳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建立的杜鹃花引种保育适应性评价模型能... 以37种野生杜鹃花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繁育状况、生长性状、抗逆性等几个方面对供试材料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收集保育的37种野生杜鹃花中有25种在贵阳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建立的杜鹃花引种保育适应性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客观地对收集保育的野生杜鹃花种质资源作出适应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层次分析法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近野生栽培黔产铁皮石斛生长及品质对不同附生树种的响应
11
作者 田凡 黎剑 +5 位作者 杨焱冰 李从瑞 颜凤霞 罗在柒 江荣慧 王莲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9,共11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贵州兴义地区的铁皮石斛优良附生树种,指导当地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方法】在兴义市典型喀斯特次生林内开展了依托9个附生树种实施的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试验,以附生林下石灰岩作为对比,并基于铁皮石斛主要的生长和... 【目的】筛选出适宜贵州兴义地区的铁皮石斛优良附生树种,指导当地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方法】在兴义市典型喀斯特次生林内开展了依托9个附生树种实施的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试验,以附生林下石灰岩作为对比,并基于铁皮石斛主要的生长和品质指标对不同附生树种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铁皮石斛的新分蘗株(新芽)在5月以后不再增加,茎长、茎粗、叶片数量在大部分附生树种上于5月(盛花期)、7月(生长高峰期)、9月(生长末期)均表现为持续显著增长态势。生长末期,铁皮石斛的新芽数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茎长在梨、枇杷上表现最好,茎粗在石灰岩、枇杷、李上表现最优,叶片数量在石灰岩、枇杷上相对更多,株丛花朵数量在清香木、天竺桂上相对较少。附生李树的铁皮石斛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附生盐麸木、李、南酸枣以及石灰岩的铁皮石斛总多糖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总生物碱含量表现较优的是附生李、枇杷、天竺桂处理。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由高到低排序,各附生各树种及石灰岩处理依次为李(0.944)、石灰岩(0.596)、南酸枣(0.558)、枇杷(0.550)、梨(0.498)、盐麸木(0.464)、大叶冬青(0.394)、柏木(0.367)、清香木(0.133)、天竺桂(0.095)。【结论】在9个树种中,李是铁皮石斛最为优良的附生树种,其次为南酸枣、枇杷、梨、盐麸木,而林下附生石灰岩也是一种较好的近野生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近野生栽培 附生树种 筛选评价 贵州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不同树龄的百合花杜鹃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李婧 童琪 +3 位作者 彭瑶 周颖 骆畅 周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577-6584,共8页
百合花杜鹃(Rhododendron liliiflorum)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是重要的园林资源。为了解百合花杜鹃的根际细菌多样性,探索其与不同树龄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年(TSA)、2年(TSB)和6年(TSC)树龄的百合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根... 百合花杜鹃(Rhododendron liliiflorum)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是重要的园林资源。为了解百合花杜鹃的根际细菌多样性,探索其与不同树龄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年(TSA)、2年(TSB)和6年(TSC)树龄的百合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根际进行高通量测序,从分子水平对不同树龄的百合花杜鹃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百合花杜鹃根际中共获得有效序列176966条,792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33门73纲113目198科479属,其中,TSA所有细菌隶属于31门65纲96目175科358属(3374个OTU)、TSB所有细菌隶属于29门63纲92目165科313属(3196个OTU)、TSC所有细菌隶属于27门66纲103目171科384属(5003个OTU)。据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三个样本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表现为TSC最大,表明三个样本中6年树龄的百合花杜鹃根际细菌多样性最高。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百合花杜鹃的促生根际菌分离筛选、保育及规模化人工组培快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花杜鹃 根际细菌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贵州省云关山国有林场5个种源铁皮石斛药用成分分析
13
作者 刘明枭 梁康 +3 位作者 张廷忠 江荣慧 雷琳琳 罗红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了掌握贵州产铁皮石斛主要药用成分组成,以同时期省内外的5个种源附树栽培、林下大棚栽培模式的铁皮石斛花、茎为研究材料,分析其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甘露糖的含量差异,以期为铁皮石斛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铁皮... 为了掌握贵州产铁皮石斛主要药用成分组成,以同时期省内外的5个种源附树栽培、林下大棚栽培模式的铁皮石斛花、茎为研究材料,分析其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甘露糖的含量差异,以期为铁皮石斛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茎中均是总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甘露糖、总黄酮、总生物碱;林下大棚栽培模式下花中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高于附树栽培模式,甘露糖则相反;铁皮石斛茎中总多糖、总黄酮、甘露糖含量高于花,总生物碱含量则是花高于茎;总多糖含量以大棚栽培模式下浙江种源花中最高,总黄酮含量以附树栽培模式下安龙种源茎中最高,总生物碱含量以附树栽培模式下安龙种源花中最高,甘露糖以附树栽培模式下梵净山种源茎中最高。铁皮石斛花中药用成分也较为丰富,亦可作为药用成分物质来源,铁皮石斛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器官在药用成分含量上均存在差异,且存在种源间的差别,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目标药用成分针对性地选择种源、栽培方式以及采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药用成分 含量 种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分析鸭科部分鸟类的遗传多样性
14
作者 吕小艳 李斌强 +3 位作者 崔晶 张琴叶 陈倩 王野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08-2019,共12页
鸭科(Anatidae)为雁形目(Anseriformes)最大的一科,包含中国特有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探讨鸭科各物种的保护地位,了解饲养种和野生种的遗传差异,正解鸭科部分物种的分属情况,该研究以从GenBank获取的59条鸭科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 鸭科(Anatidae)为雁形目(Anseriformes)最大的一科,包含中国特有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探讨鸭科各物种的保护地位,了解饲养种和野生种的遗传差异,正解鸭科部分物种的分属情况,该研究以从GenBank获取的59条鸭科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分析对象,以与鸭科亲缘关系较近的原鸡属的红原鸡(Gallus gallus)作为外群构建鸭科系统发育树,分析了鸭科属间、种间的遗传距离和属内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鸭科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鸭属和雁属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需要加强保护,建议提升鸭科中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以及鸿雁(Anser cygnoides)的保护地位。同时,该研究也可为家鸭、家鹅的选育和配种,以及提高物种后代遗传多样性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鸭科(Anatidae) 系统发育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童琪 钟雁 +2 位作者 李婧 胡瑾 周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7,共7页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萌发率(87.69%)和萌发指数(8.65)均最高。(2)25℃/15℃变温有利于迷人杜鹃幼苗的地径、苗高、平均根长和萌枝数的增加,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3)25℃/15℃变温处理下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MDA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条件为25℃/15℃(昼/夜),而在高温(35℃)和低温(15℃)环境下均会受到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人杜鹃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LC-MS/MS分析马缨杜鹃花代谢物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绍龙 唐明 +1 位作者 张习敏 唐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0-1180,共11页
为分析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花开花至凋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文采用LC-MS/MS技术对其花苞期、开裂期、传粉期、盛开期、衰老期和凋谢期的化学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973种代谢物,主... 为分析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花开花至凋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文采用LC-MS/MS技术对其花苞期、开裂期、传粉期、盛开期、衰老期和凋谢期的化学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973种代谢物,主要包含黄酮类、有机酸、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生物碱等。(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样本间代谢物存在差异,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t检验的P值和单变量分析的差异倍数(fold-change)筛选差异代谢物(VIP>1,P<0.05,Fc>2或Fc<0.5),涉及591种,在马缨杜鹃花期进入衰老期和凋谢期后差异代谢物数量和表达量显著上升,其中花苞期至开裂期差异代谢物的表达主要呈现下调,而进入衰老期和凋谢期后差异代谢物的表达主要呈现上调。(3)KEGG注释到68条代谢通路,其中差异代谢物极显著富集(P<0.01)通路3条,包括苯丙素类生物合成、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4)结合苯丙素类、黄酮类等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通路共筛选到10种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查耳酮(chalcone)、柚皮素(naringenin)、对香豆酰基莽草酸(p-coumaroyl shiki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松柏醇(coniferyl alcohol)、芥子酸(sinapic acid)、紫丁香苷(syringin)、槲皮素(quercetin)。此外,有效成分的差异代谢物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代谢活动随马缨杜鹃花的发育逐渐增强,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逐渐减弱,这些关键差异代谢物可能对马缨杜鹃花的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为马缨杜鹃花开花至凋谢进程中的有效成分代谢途径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代谢组学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马缨杜鹃花花期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花期 代谢组 LC-MS/MS 代谢通路
下载PDF
紫云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分析及开发利用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溪 汤晓辛 +2 位作者 郭娟 李柏株 张潮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12期59-64,共6页
贵州省紫云县自然风光优美,其境内的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沟壑纵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种群理想的栖息之地,紫云县境内植物种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观赏应用价值。通过对紫云县的初步调查与统计得知:该地区共有163科399属656种(... 贵州省紫云县自然风光优美,其境内的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沟壑纵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种群理想的栖息之地,紫云县境内植物种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观赏应用价值。通过对紫云县的初步调查与统计得知:该地区共有163科399属656种(包含种下等级)观赏植物。其中蕨类植物25科45属69种,裸子植物6科6属7种,被子植物132科348属580种。按观赏类型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观形植物4类,且涵盖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多种生活型。本研究对紫云县境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整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县 观赏植物 观赏类型 生活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杜鹃属植物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婧 汤升虎 +3 位作者 童琪 李朝桢 蒙文萍 周艳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5期66-68,共3页
杜鹃属植物种类众多,形态优美,花朵绚丽,观赏性颇高,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在世界园艺界占有重要的位置。依据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杜鹃属植物的基本概况和观赏特点,着重阐述其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应用途径与配置方式。
关键词 杜鹃属植物 观赏特点 园林应用
下载PDF
贵州省植物园多肉植物引种初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婧 汤升虎 +3 位作者 李朝桢 周颖 龙兴红 周艳 《贵州科学》 2020年第4期33-37,共5页
多肉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大类,因其独特的观赏特点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收集、保育多肉植物种质资源,贵州省植物园于2018年组建多肉植物保育温室,经过两年的收集工作,共收集到多肉植物176种(含品种)。
关键词 植物园 观赏植物 植物收集 植物保育
下载PDF
贵州省植物园杜鹃属植物引种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婧 童琪 +3 位作者 汤升虎 徐建 赵承友 周艳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1期5-7,共3页
杜鹃属(Rhododendron L.)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最大的一个属,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收集和保育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贵州省植物园于2020年新建杜鹃花种质资源圃,经过1a的收集工作,新收集到杜鹃属5个亚属39种(含变种... 杜鹃属(Rhododendron L.)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最大的一个属,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收集和保育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贵州省植物园于2020年新建杜鹃花种质资源圃,经过1a的收集工作,新收集到杜鹃属5个亚属39种(含变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 杜鹃属 植物收集 植物保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