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志洪 王晖 +4 位作者 汪继斌 李爱博 黄润霞 周本智 王懿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缓慢增加;除产水服务外,其他3项服务的高值区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产水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和中部湖泊沿岸区域。综合来看,非热点区面积占比最高,Ⅳ类热点区面积占比最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中高地形梯度区,非热点区和单一服务供给分布在低梯度区;在千岛湖流域,协同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其中产水量和碳储量为权衡关系,产水量和生境质量以及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高程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权衡协同关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权衡协同 千岛湖流域 热点分析
下载PDF
马尾松根际碳氮利用效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张勇 王增 +3 位作者 黄玉洁 葛晓改 周本智 徐耀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98-8507,共10页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土壤C、N获得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阐明土壤微生物C、N利用效率(CUE、NUE)和元素阈值比(TER)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5年生马尾松根际SOC、TN均明显高于其它林分(P<0.05),其土壤微生物量C/N比则显著(除9年生)低于其它林分(P<0.05),证实了微生物CUE对底物养分状态敏感性较低。35年生马尾松根际微生物NUE均显著高于其它林龄(除19年生),说明土壤中大部分N转化为MBN,与35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一致。马尾松根际NUE和TER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组分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受NUE影响。所有林龄马尾松TER均大于土壤C/N比,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处于C或者能源限制,而非N限制;证实了土壤C/N比减少到TER以下时,土壤有机物获得C的成本高于获得N的成本。5年生马尾松微生物CUE和TER均最低,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低龄马尾松林CUE和NUE有补偿性关系。研究强调了土壤根际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的重要性,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 碳氮利用效率 碳氮获得酶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毛竹比叶质量时空变化及对截雨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2 位作者 葛晓改 倪霞 王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9,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生长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均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龄竹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各龄竹比叶质量冠层差异不显著;自然生长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在不同生长季节均为冠层上部>冠层中部>冠层下部;截雨干旱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变化因生长季节变化而不同。(3)截雨干旱下,各龄竹不同季节的比叶质量均高于自然生长下的比叶质量。干旱缓解了各冠层比叶质量的季节差异。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间比叶质量差异显著性受竹龄影响。(4)不同处理下各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与土壤含水量、竹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毛竹属于低比叶质量物种,生长季节显著影响其比叶质量变化;与光照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竹比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截雨干旱 比叶质量 生长季节 年龄 冠层高度
下载PDF
施氮和干旱对杉木和青冈幼苗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歌 葛晓改 +3 位作者 周君刚 周本智 李正才 杨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92-2301,共10页
探究氮素添加后不同亚热带树种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对干旱的响应特征,为干旱下植物幼苗的水肥管理和抗旱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氮(N0,0 mg... 探究氮素添加后不同亚热带树种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对干旱的响应特征,为干旱下植物幼苗的水肥管理和抗旱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氮(N0,0 mg·kg^(-1),以N计,下同)和施氮(N1,100 mg·kg^(-1))2个氮处理及正常水分(CK,80%—85%FC)、中度干旱(MD,50%—55%FC)和重度干旱(SD,30%—35%FC)3个土壤水分梯度,氮处理结束后于8月中旬展开水分控制试验,干旱60 d后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和分析两树种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施氮促进了相同干旱水平下杉木和青冈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并促使重度干旱下(N1SD)青冈的根干质量(31.7%)和总生物量(17.5%)显著增加(P<0.05),但对干旱下(N1MD和N1SD)杉木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表现为抑制作用;施氮改变了干旱下青冈和杉木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不同水分条件下青冈生物量分配对氮素的响应有所不同,且中度干旱下氮肥作用效果更强,氮添加促使相同干旱组杉木的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及茎叶比增加,而根生物量比(19.4%和30.0%)、比根长(39.8%和28.5%)和根冠比(28.3%和38.1%)均显著降低(P<0.05);施氮显著抑制了干旱组(N1MD和N1SD)杉木各径级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P<0.05),这种抑制作用在中度干旱时更为强烈,而氮素对重度干旱下青冈根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较大且表现为正效应。研究表明,干旱下杉木和青冈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根系形态方面对氮素添加表现出不同的利用策略,适量的氮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青冈幼苗抵御重度干旱的威胁,尽管施氮对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的生长无促进效果,但幼苗期的杉木亦能通过权衡地上及地下的生物量分配以缓解干旱胁迫对自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青冈 氮肥 干旱 生物量 根系形态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添加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及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陆人方 葛晓改 +3 位作者 王灵玲 周本智 杨振亚 王小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3-2162,共10页
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孔隙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并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和持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被广泛用作土壤改良剂。根系是生物质炭添加后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为了探明生物质炭-根系互作对森林树种根系形态和生长的影响,以... 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孔隙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并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和持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被广泛用作土壤改良剂。根系是生物质炭添加后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为了探明生物质炭-根系互作对森林树种根系形态和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对象,开展4种生物质炭添加,即对照(0 t·hm−2,CK)、低量生物质炭(5 t·hm−2,LB)、中量生物质炭(10 t·hm−2,MB)和高量生物质炭(20 t·hm−2,HB)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形态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马尾松根系生物量(30.7%),抑制杉木根系生物量(16.0%);高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1.0—2.0 mm马尾松细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P<0.05),低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0—0.5 mm杉木细根长、表面积、体积(P<0.05);表明马尾松根系对高量生物质炭敏感,杉木根系对低生物质炭敏感。低量生物质炭添加增加马尾松和杉木土壤总微生物量(28.9%和51.8%)(P<0.05),高量生物质炭添加分别降低马尾松和杉木土壤总微生物量(4.5%和10.1%),且对细菌的影响大于真菌。生物质炭添加对细根体积和粗根根尖数影响较大,高量生物质炭添加明显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通过增加细菌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优化根系形态和扩大根际区域,低量生物质炭添加在促进林木生长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根系生长 根系形态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和土壤酶活性关系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胡煜涛 周军刚 +5 位作者 葛晓改 高歌 徐耀文 周本智 范建忠 柴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5-1415,共11页
【目的】阐明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为雷竹林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以浙江省富阳区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即生物质炭分3个水平B0(0 t hm^(−2))、B1(10 t hm^(−2))、B2(30 t hm^(−... 【目的】阐明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为雷竹林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以浙江省富阳区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即生物质炭分3个水平B0(0 t hm^(−2))、B1(10 t hm^(−2))、B2(30 t hm^(−2)),氮肥分3个水平N0(0 t hm^(−2))、N1(0.5 t hm^(−2))、N2(1 t hm^(−2)),生物质炭配施氮肥B0N0、B0N1、B0N2、B1N0、B1N1、B1N2、B2N0、B2N1、B2N2共9个处理,开展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垂直迁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雷竹林经营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科学依据和指导。【结果】结果表明:①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增加土壤养分,在0~15 cm土层中,低、高生物质炭配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总磷,单施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总氮、速效磷;在15~30 cm和30~50 cm土层中,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在垂直方向上,生物质炭单施或配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迁移。②在水平方向相同土层中,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随生物质炭或氮肥添加量呈现不变或递增结果,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cm土层与氮肥添加量呈正相关。③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土壤总氮、土壤总磷和土壤速效钾与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土壤速效磷则与以上水解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雷竹林中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正向影响显著,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是土壤养分迁移的关键因素,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提升雷竹林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雷竹林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氧化还原酶 土壤水解酶
原文传递
人工陆桥岛屿系统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席席 徐小忠 +5 位作者 阮振 葛晓改 王斌 巫东豪 王志平 于明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53-2759,共7页
研究片段化森林中土壤呼吸速率的格局对进一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千岛湖人工陆桥岛屿系统不同生境(岛屿与大陆,岛屿边缘与岛屿内部)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研究片段化森林中土壤呼吸速率的格局对进一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千岛湖人工陆桥岛屿系统不同生境(岛屿与大陆,岛屿边缘与岛屿内部)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夏季(3.74μmol·m^(-2)·s^(-1))>秋季(2.30μmol·m^(-2)·s^(-1))>春季(1.82μmol·m^(-2)·s^(-1))>冬季(1.40μmol·m^(-2)·s^(-1))。2)森林片段化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岛屿土壤呼吸速率(2.37μmol·m^(-2)·s^(-1))显著高于大陆(2.08μmol·m^(-2)·s^(-1));岛屿边缘土壤呼吸速率(2.46μmol·m^(-2)·s^(-1))显著高于岛屿内部(2.03μmol·m^(-2)·s^(-1))。3)土壤温度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速率,并作为主要因子解释了56.1%的变化。4)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全碳、铵态氮含量和地表植被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碳和铵态氮含量在岛屿边缘显著高于岛屿内部。综上,森林片段化促进了土壤呼吸速率,而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人工陆桥岛屿 森林片段化 季节差异 土壤理化因子
原文传递
施氮对干旱胁迫下毛竹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歌 李正才 +2 位作者 葛晓改 黄润霞 李爱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8-864,共7页
为探讨氮素添加对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选取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分和施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持水量的80%~85%作为水分对照(CK)、50%~55%为中度干旱(MD)、30%~35%为重度干旱(HD)设... 为探讨氮素添加对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选取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分和施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持水量的80%~85%作为水分对照(CK)、50%~55%为中度干旱(MD)、30%~35%为重度干旱(HD)设置3个水分水平,氮处理分未施氮(N0,0 mg N·kg^(-1))和施氮(N1,100 mg N·kg^(-1))2个水平,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毛竹实生苗根系形态特征及各器官生物量。结果显示:施氮显著增加了同一水分下毛竹幼苗叶、根及整株生物量,其中,N1MD和N1HD分别较N0MD和N0HD地上生物量增加15.6%、11.9%,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7%、25.0%(P<0.05);施氮降低了相同水分处理下毛竹的比根长、茎叶比,显著促进了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的增加(P<0.05);水分胁迫下,除根生物量比显著增加外,茎、叶生物量比均随氮素添加呈减小的趋势;施氮对毛竹幼苗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氮对中度干旱下毛竹幼苗干物质积累的缓解作用比重度干旱大,但在毛竹根系形态中,施氮对于重度干旱的作用效果更强。研究表明,施氮促使干旱胁迫下毛竹调整自身物质分配以优化对有限资源的获取,也有助于干旱胁迫下毛竹根系形态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毛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氮肥 干旱胁迫 生物量 根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