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阐明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为雷竹林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以浙江省富阳区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即生物质炭分3个水平B0(0 t hm^(−2))、B1(10 t hm^(−2))、B2(30 t hm^(−...【目的】阐明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为雷竹林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以浙江省富阳区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即生物质炭分3个水平B0(0 t hm^(−2))、B1(10 t hm^(−2))、B2(30 t hm^(−2)),氮肥分3个水平N0(0 t hm^(−2))、N1(0.5 t hm^(−2))、N2(1 t hm^(−2)),生物质炭配施氮肥B0N0、B0N1、B0N2、B1N0、B1N1、B1N2、B2N0、B2N1、B2N2共9个处理,开展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垂直迁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雷竹林经营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科学依据和指导。【结果】结果表明:①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增加土壤养分,在0~15 cm土层中,低、高生物质炭配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总磷,单施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总氮、速效磷;在15~30 cm和30~50 cm土层中,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在垂直方向上,生物质炭单施或配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迁移。②在水平方向相同土层中,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随生物质炭或氮肥添加量呈现不变或递增结果,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cm土层与氮肥添加量呈正相关。③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土壤总氮、土壤总磷和土壤速效钾与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土壤速效磷则与以上水解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雷竹林中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正向影响显著,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是土壤养分迁移的关键因素,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提升雷竹林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阐明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为雷竹林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以浙江省富阳区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即生物质炭分3个水平B0(0 t hm^(−2))、B1(10 t hm^(−2))、B2(30 t hm^(−2)),氮肥分3个水平N0(0 t hm^(−2))、N1(0.5 t hm^(−2))、N2(1 t hm^(−2)),生物质炭配施氮肥B0N0、B0N1、B0N2、B1N0、B1N1、B1N2、B2N0、B2N1、B2N2共9个处理,开展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垂直迁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雷竹林经营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科学依据和指导。【结果】结果表明:①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增加土壤养分,在0~15 cm土层中,低、高生物质炭配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总磷,单施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总氮、速效磷;在15~30 cm和30~50 cm土层中,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在垂直方向上,生物质炭单施或配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迁移。②在水平方向相同土层中,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随生物质炭或氮肥添加量呈现不变或递增结果,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cm土层与氮肥添加量呈正相关。③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土壤总氮、土壤总磷和土壤速效钾与纤维二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土壤速效磷则与以上水解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雷竹林中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正向影响显著,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是土壤养分迁移的关键因素,适量的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提升雷竹林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