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自旋共振和拉曼光谱技术的榛子油氧化特性探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娜娜 王贵禧 +3 位作者 李如华 马庆华 赵天田 梁丽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8,共10页
【目的】研究榛子油氧化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自由基产生规律以及油脂内部分子结构的变化,揭示榛子油氧化特性,为榛子油品质检测与货架期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为试验材料,采用60... 【目的】研究榛子油氧化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自由基产生规律以及油脂内部分子结构的变化,揭示榛子油氧化特性,为榛子油品质检测与货架期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为试验材料,采用60℃烘箱法进行榛子油加速氧化试验,测定榛子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p-茴香胺值(AV)、总氧化值(TV)、共轭二烯值、脂肪酸相对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自由基相对含量和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榛子油氧化过程中,POV、AV、TV和共轭二烯值的初始值分别为6.22 meq·kg-1、0.31、12.75和0.12,加速氧化40天后分别显著增加至370.47 meq·kg-1、25.91、766.85和3.48,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从5.96%、93.69%变化至6.35%、93.20%,自由基相对含量从8.41快速增加至28.09;榛子油中总类胡萝卜素氧化30天时含量为0;拉曼光谱中类胡萝素1158和1524 cm-1特征峰强度变化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拉曼相对强度I972 cm-1/I1441 cm-1、I1268 cm-1/I1441 cm-1、I1158 cm-1/I1441 cm-1和I1524 cm-1/I1441 cm-1均与不饱和度呈正相关。【结论】榛子油氧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缓慢氧化阶段、中间快速氧化阶段和后期深度氧化阶段,综合4个常规氧化指标(POV、AV、TV和共轭二烯值)可以很好评价榛子油的氧化程度;类胡萝卜素是榛子油色泽的主要贡献因子,与榛子油氧化程度密切相关;自由基相对含量、拉曼光谱特征峰强度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指标与常规氧化指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证明电子自旋共振和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评价榛子油的氧化程度;电子自旋共振和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传统油质氧化评价方法的补充或替代具有很大潜力,可为油脂品质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类胡萝卜素 电子自旋共振 拉曼光谱 氧化特性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平榛物种复合体生态分化及历史分布变迁
2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5 位作者 赵天田 杨小红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3,共13页
【目的】探讨末次间冰期以来平榛物种复合体(平榛、川榛、滇榛)的历史分布变迁,了解其地理分布对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厘清3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提供借鉴意义,也为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平榛物种复合体3个近缘种... 【目的】探讨末次间冰期以来平榛物种复合体(平榛、川榛、滇榛)的历史分布变迁,了解其地理分布对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厘清3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提供借鉴意义,也为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平榛物种复合体3个近缘种的分布数据及相应的筛选后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对平榛物种复合体在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和现代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以探究其历史分布变迁,并划分适生区等级;将3个近缘种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区域进行叠加,推测其避难所,并采用榛孢粉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3个近缘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整体来看,平榛和川榛的前2位主要环境因子贡献度相差不大,且滇榛前2位主要环境因子均与水分有关,相对于温度,水分对3种树种的分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平榛的适生区面积在冰期呈收缩趋势,进入全新世中期后面积又有所扩张,川榛和滇榛的适生区面积却与之相反;适生区区域重叠后得到的3个近缘种的避难所与孢粉信息较吻合。【结论】本研究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平榛物种复合体在4个时期的适生区分布变迁,探究了其生态位分化情况,并推测了其生物避难所,可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境内榛资源保护和管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榛物种复合体 MAXENT 气候变量 生态分化 生物避难所
下载PDF
榛新品种‘先达1号’的选育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道明 梁维坚 +5 位作者 郑金利 解明 张悦 马瑞峰 王克瀚 孙俊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2,I0003,共3页
‘先达1号’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广适仁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坚果平均重2.3 g,大果重2.9 g,扁球形,果肩宽,果基尖,果面黄褐色,光洁,茸毛少,果壳厚度1.30 mm,出仁率47%。平均仁重1.08 g,果仁饱满,仁脂肪含量65.35%,蛋白质含... ‘先达1号’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广适仁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坚果平均重2.3 g,大果重2.9 g,扁球形,果肩宽,果基尖,果面黄褐色,光洁,茸毛少,果壳厚度1.30 mm,出仁率47%。平均仁重1.08 g,果仁饱满,仁脂肪含量65.35%,蛋白质含量22.90%,味极香。熟仁好脱皮,符合榛仁加工标准要求,适合用于生产脱皮榛仁。‘先达1号’适宜在辽宁省大连市、抚顺市、锦州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 新品种 ‘先达1号’
原文传递
榛新品种‘晚香’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道明 梁维坚 +5 位作者 郑金利 解明 张悦 孙俊 马瑞峰 郝家臣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77,110,共3页
‘晚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极晚熟鲜食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2019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晚香’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坚果平均重2.8 g,圆柱形,黄色,沟痕浅,茸毛少,果壳厚度1.40 mm,果仁表面极光洁... ‘晚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极晚熟鲜食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2019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晚香’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坚果平均重2.8 g,圆柱形,黄色,沟痕浅,茸毛少,果壳厚度1.40 mm,果仁表面极光洁,纤维极少,出仁率41%,坚果适合鲜食,果实发育期120~125 d,成熟期比‘达维’晚35 d,适宜在辽宁省本溪市、丹东市、大连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 新品种 ‘晚香’
原文传递
榛新品种‘秋香’的选育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道明 梁维坚 +5 位作者 郑金利 解明 张悦 马瑞峰 王克瀚 孙俊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66,I0002,共3页
‘秋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带壳炒制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坚果平均重2.5 g,大果重3.2 g,长圆形,果面金黄色,条纹黄褐色。果壳极薄,平均厚度1.00 mm。出仁率48%。平均仁重1.20 g,榛仁饱满,脂肪含量61.40%,蛋白质含量22.19%... ‘秋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带壳炒制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坚果平均重2.5 g,大果重3.2 g,长圆形,果面金黄色,条纹黄褐色。果壳极薄,平均厚度1.00 mm。出仁率48%。平均仁重1.20 g,榛仁饱满,脂肪含量61.40%,蛋白质含量22.19%,熟榛仁脱皮好,口感酥软,味道香甜,尤其适合带壳炒制。果实发育期110 d,成熟期比‘达维’晚20 d,适宜在辽宁省大连市、抚顺市、锦州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 新品种 ‘秋香’
原文传递
榛新品种——秋香
6
作者 王道明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第12期66-66,共1页
“秋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带壳炒制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2020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良种编号:辽S-SV-CHA-003-2020。该品种坚果平均重2.5 g,大果重3.2 g,长圆形,果面金黄色,条纹黄褐色。果壳极... “秋香”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带壳炒制专用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2020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良种编号:辽S-SV-CHA-003-2020。该品种坚果平均重2.5 g,大果重3.2 g,长圆形,果面金黄色,条纹黄褐色。果壳极薄,平均厚度1.00 mm。出仁率48%。平均仁重1.20 g,榛仁饱满,脂肪含量61.40%,蛋白质含量22.19%,熟仁脱皮好,口感酥软,味道香甜,尤其适合带壳炒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良种审定 平欧杂种榛 蛋白质含量 出仁率 仁重 经济林 林木品种审定 秋香
下载PDF
平欧杂种榛钙调蛋白基因ChaCaM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丹 李清 +4 位作者 朱利泉 赵天田 梁丽松 王贵禧 马庆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47-1358,共12页
以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C.avellana)品种‘达维’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ACE技术克隆钙调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预测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自交不亲和授粉后不同时间... 以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C.avellana)品种‘达维’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ACE技术克隆钙调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预测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自交不亲和授粉后不同时间雌蕊中的表达模式。克隆获得一个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ChaCaM(Gen Bank登录号:KY211037),其开放阅读框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分子量16.8476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haCaM为酸性稳定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存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序列分析表明,ChaCaM包含两个EFh结构域,与其他物种的CaM高度相似。系统进化树表明,ChaCaM与烟草、可可和萝卜等的CaM亲缘关系极近,聚类在同一分支下。基因表达分析表明,ChaCaM在平欧杂种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且在自交不亲和授粉后的雌蕊中具有明显的表达量变化。ChaCaM具有典型的钙调蛋白基因特征,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现为组成型表达,推测其参与了榛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钙调蛋白基因 自交不亲和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