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g·L^(-1)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师勇强 冯自力 +5 位作者 李志芳 赵丽红 史娟 朱荷琴 张亚林 王玲飞 《中国棉花》 2014年第9期28-30,共3页
2010-2011年,对国内生产的复配药剂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400g·L-1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均在85.0%左右,极显著高于对照药... 2010-2011年,对国内生产的复配药剂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400g·L-1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均在85.0%左右,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供试药剂不影响棉花的出苗率和发芽率,对棉花生长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萎锈灵 种衣剂 立枯病
下载PDF
基于标准菌株Vd076的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分子评价方法初报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丽红 冯自力 +5 位作者 冯鸿杰 师勇强 周京龙 张冉 魏锋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立快速鉴定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利用标准品的Ct值和DNA含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通过对未知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计算出棉花根部所检测Vd076的DNA含量,确定接菌后1 d为最佳取样时间。28个棉花品种根部Vd076的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它与病圃鉴定的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0.958 8)。确定接种后1 d棉花根部Vd076的DNA含量在0~0.3 mg·g^(-1)为高抗品种,0.3~1.0 mg·g^(-1)为抗病品种,1.0~3.0 mg·g^(-1)的为耐病品种,>3.0 mg·g^(-1)的为感病品种。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大批量棉花材料的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黄萎病抗性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快速鉴定
下载PDF
国审大面积推广棉花品种抗病性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荷琴 金石桥 +5 位作者 冯自力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李社增 王宝峰 《中国棉花》 2012年第7期15-17,共3页
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2010年于河南安阳、河北保定、山东宁津,采用温室、病圃、重病田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国审棉花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监督测试。结果表明,所检测品种中,多数品种的抗枯萎病性和黄萎病... 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2010年于河南安阳、河北保定、山东宁津,采用温室、病圃、重病田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国审棉花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监督测试。结果表明,所检测品种中,多数品种的抗枯萎病性和黄萎病性与审定时基本一致,少数品种抗性略有波动,只有极个别品种抗性变化较大。采用温室、病圃鉴定时,多数品种与审定时的抗性基本一致,抗性变化大的品种较少;而采用田间鉴定时,抗性发生变化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多,可能与鉴定的环境条件有关。就目前检测结果来看,品种的抗性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审棉花品种 枯萎病 黄萎病
下载PDF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ISSR指纹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朱荷琴 冯自力 +4 位作者 尹志新 李志芳 赵丽红 师勇强 杨家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来自我国12个省84个县(市)的棉花黄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存在5种不同的培养类型,其中,产生微菌核较多的B型菌株为优势类群,占72.9%。长江流域的菌株培养性状变异最大,新疆棉区的变异最小。致病力测定结果和ISSR指纹图谱均将167个单孢菌... 来自我国12个省84个县(市)的棉花黄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存在5种不同的培养类型,其中,产生微菌核较多的B型菌株为优势类群,占72.9%。长江流域的菌株培养性状变异最大,新疆棉区的变异最小。致病力测定结果和ISSR指纹图谱均将167个单孢菌株划分为强、弱、中3个致病力类型,供试菌株的ISSR指纹图谱与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中等致病力类型菌株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强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弱致病力类型菌株主要分布在新疆和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力 ISSR
原文传递
内生球毛壳属真菌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芸 冯自力 +5 位作者 冯鸿杰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朱荷琴 杨家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6,共10页
内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CEF-082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作用及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 ilt)的防治效果。采用圆盘滤膜法、凹玻片法等测定CE... 内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CEF-082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作用及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 ilt)的防治效果。采用圆盘滤膜法、凹玻片法等测定CEF-082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温室采用滤液接种法和基质接种法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棉株内防御基因的表达及黄萎病菌的含量。结果表明,CEF-082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棉花黄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分生孢子产量的抑制率为70.5%,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棉苗预接种CEF-082培养滤液或将CEF-082的玉米沙粒培养物接入基质中再种植棉花,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7%和66.88%;这两种处理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没有副作用,且后者对出苗有促进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EF-082代谢产物显著提高了棉花防御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po)以及β-1,3-glucanase基因的表达量,抑制了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的繁殖。棉花内生真菌CEF-082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作用机理主要有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棉花黄萎病 机理 防御基因 诱导抗性
原文传递
大丽轮枝菌致病力与寄主棉苗落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冯自力 李志芳 +5 位作者 朱荷琴 赵丽红 师勇强 王玲飞 刘义杰 杨家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91,共7页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Vd082和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供试菌株,以耐病品种中棉所35和感病品种冀棉11为鉴别寄主,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体法,首先明确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与落叶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大丽轮枝菌落叶...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Vd082和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供试菌株,以耐病品种中棉所35和感病品种冀棉11为鉴别寄主,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体法,首先明确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与落叶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D-1/D-2和非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ND-1/ND2对供试菌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7mL-1的常规接种量下,3个菌株均能导致棉苗出现落叶;与弱致病力菌株相比,强致病力菌株出现落叶的时间早3d,且落叶株率高。在接种量为1×10^5~1×10^7mL-1,强致病力菌株的落叶株率显著高于弱致病力菌株,当接种量达到1×10^8mL-1时,强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间差异不明显。3个菌株在耐病品种上的落叶株率(28.8%)显著低于感病品种(37.7%)。分子检测表明,2个强致病力菌株Vd084和Vd082为落叶型菌株,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非落叶型菌株。结果显示,该2对引物检测出的非落叶型菌株Vd001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条件下仍能导致棉苗落叶。可见,对于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方法,尤其是模拟大田间条件的检测方法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 分子检测 生物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