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花的功能成分及相关产品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红蝶 肖田 +5 位作者 李亦龙 尚铂昊 刘仲华 黄建安 王坤波 朱洺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
茶树花作为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和研究利用价值。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茶树花中存在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且与茶叶相似,对茶树花进行系统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经济... 茶树花作为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和研究利用价值。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茶树花中存在丰富的保健功能成分,且与茶叶相似,对茶树花进行系统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经济收益,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为茶农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整理并分析近几年茶树花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从茶树花资源角度出发,对其生化成分的提取及近年茶树花产品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功能成分 茶树花产品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黑茶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妮 赵熙 +4 位作者 黄浩 余鹏辉 周琳 郑红发 阳湘锋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产地是黑茶的一个重要属性,产地溯源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维护黑茶产品贸易公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十余年国内外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并对有机成分、化学元素、光谱指纹三大类溯源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产地是黑茶的一个重要属性,产地溯源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维护黑茶产品贸易公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十余年国内外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并对有机成分、化学元素、光谱指纹三大类溯源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黑茶产地溯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黑茶产地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产地 溯源技术 有机成分 化学元素 光谱指纹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抑制蛋白质聚集及错误折叠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77-284,共8页
蛋白质错误折叠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导致蛋白质聚集产生具有毒性的蛋白质寡聚体及淀粉样变性。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结果,就茶叶中儿茶素、茶黄素等功能成分抑制... 蛋白质错误折叠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导致蛋白质聚集产生具有毒性的蛋白质寡聚体及淀粉样变性。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结果,就茶叶中儿茶素、茶黄素等功能成分抑制蛋白质聚集的作用方式及机理,以及对几种典型的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具有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茶黄素 蛋白质 聚集 错误折叠
下载PDF
茶叶主要活性成分的保健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申雯 黄建安 +1 位作者 李勤 刘仲华 《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8-13,65,共6页
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等。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有关茶叶中几种主要活性成分保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叶 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作用机制 进展
下载PDF
安化黑茶产品及其加工技术
5
作者 李适 黄建安 +1 位作者 王伟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黑茶产品及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安化黑茶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产品 加工技术 创新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邓见田烨 晏美红 +4 位作者 尚铂昊 李亦龙 肖田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要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黑茶的香气特征明显。茯砖茶主要香气轮廓为菌花香和陈香,六堡茶具有明显持久的槟榔香与陈香,藏茶具有持久的陈香,黑砖茶香气纯正,天尖具有持久的松烟香。五种黑茶样品的感官审评总分排序为藏茶(91.35)>茯砖茶(90.15)>黑砖(89.05)>六堡茶(88.85)>天尖(86.33);五种不同的黑茶共含有56个香气成分,不同种类黑茶在香气成分构成与含量上均有差异。五种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排序为茯砖茶(6355.30μg/L)>藏茶(5858.73μg/L)>黑砖(5789.71μg/L)>天尖(4801.37μg/L)>六堡茶(3740.14μg/L)。根据多元统计分析以及香气活性值分析,发现1,2,3-三甲氧基苯对藏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柠檬醛I、柠檬醛II、正己醛和水杨酸甲酯对茯砖茶的菌花香具有突出贡献,而1,2,3-三甲氧基苯则对茯砖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雪松醇对六堡茶的槟榔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正己醛和植醇等对天尖的松烟香有突出贡献。苯乙醇、橙花叔醇II和氧化芳樟醇I等香气成分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黑砖纯正的香气。本研究为探索不同种类黑茶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秀平 欧阳建 +2 位作者 周方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11-320,共10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主要受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血液异常以及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所造成的相关代谢性疾病成为个人繁重的健康负担。本文综述了茶...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主要受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血液异常以及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所造成的相关代谢性疾病成为个人繁重的健康负担。本文综述了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聚合类物质、茶多糖等功能成分以及与天然产物协同预防CVD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上功能成分通过降糖降脂、调节肠道功能、预防AS及相关保护作用改善CVD的主要机制,并对茶叶功能成分的利用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饮茶预防亚健康及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代谢疾病 协同作用 心血管疾病 机理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唐静怡 周方 +4 位作者 曾鸿哲 李秀平 欧阳建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01-513,共13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作用归功于茶叶所含功能成分具有调控AD主要致病因素的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作用归功于茶叶所含功能成分具有调控AD主要致病因素的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叶功能成分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皂素等对AD主要致病因素的影响研究,阐明了茶叶功能成分从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乙酰胆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多靶点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日常饮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乙酰胆碱
下载PDF
荷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亦龙 尚铂昊 +2 位作者 王建辉 刘仲华 朱洺志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8-225,共8页
文章介绍了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萜类、多糖、有机酸等,重点综述了荷叶在降脂减肥、抗氧化、抑菌、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功效,并对其研发与应用前景提... 文章介绍了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萜类、多糖、有机酸等,重点综述了荷叶在降脂减肥、抗氧化、抑菌、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功效,并对其研发与应用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活性成分 黄酮 生物碱 降脂减肥 抗氧化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对PM2.5诱导肺部疾病及预防与防治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丽 李自强 +1 位作者 钟晓红 刘仲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其中大气污染物中PM2.5很容易被人体吸入,诱发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肺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防癌抗癌等功...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其中大气污染物中PM2.5很容易被人体吸入,诱发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肺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防癌抗癌等功效。本文主要针对空气中PM2.5对人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茶叶中含有的一些主要功能性成分预防和治疗肺部相关疾病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能安全有效地利用茶及茶功能性成分及开发新型茶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抗氧化 炎症 茶多酚 EGCG
下载PDF
常见花茶的功能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脉泉 董云霞 +4 位作者 张灿 刘霞 李跑 李杰 刘仲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1-373,共13页
花茶是通过对植物的花或者叶子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加工而形成的茶,因其富含多种营养功能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地作用。花茶不仅具备养生的功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健身功效,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都喜欢将其作为日常... 花茶是通过对植物的花或者叶子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加工而形成的茶,因其富含多种营养功能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地作用。花茶不仅具备养生的功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健身功效,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都喜欢将其作为日常的饮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花茶市场越来越兴盛,花茶种类繁多,有玫瑰花茶、有茉莉花茶、金银花茶、菊花茶、桂花茶和蒲公英等各类花茶百余种。该研究综述了茉莉花茶、玫瑰茶、菊花茶、金银花茶四种常见花茶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总结发现,上述四种花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儿茶素、茶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与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杀菌抑菌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茶 玫瑰花茶 菊花茶 金银花茶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鸿哲 周方 +6 位作者 刘昌伟 陈金华 王英姿 李娟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但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文章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期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茶及其功能成分—肠道菌群—肠道代谢产物—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机制,以期为茶及其功能成分的健康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分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产物 宿主健康
下载PDF
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
13
作者 肖甜 彭晓英 +5 位作者 杨帆 王峻 金秀娥 钟晓红 陆英 郑亚杰 《蜜蜂杂志》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为快速查对毒性物质来源提供科学依据,为蜜蜂科学饲养及蜂蜜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蜜源植物 毒性成分 半数致死量 生物碱 萜类
下载PDF
红茶及其功能成分降脂减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江 周方 +2 位作者 曾鸿哲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通讯》 202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肥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红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以及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来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本文综述... 肥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红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以及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来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调节机制,旨在为今后红茶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与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功能成分 降脂减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EGCG对高脂饮食GK大鼠白色脂肪米色化的诱导作用与机制研究
15
作者 万丽玮 曾鸿哲 +6 位作者 彭丽媛 文帅 刘昌伟 鲍肃都 安勤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脂肪组织类型与人体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饮食或营养干预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变为产热的米色脂肪细胞是一种减少脂肪积蓄、调节代谢的安全策略。目前关于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肥胖群体,为探究EGCG对非肥胖代谢紊乱群体的内脏... 脂肪组织类型与人体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饮食或营养干预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变为产热的米色脂肪细胞是一种减少脂肪积蓄、调节代谢的安全策略。目前关于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肥胖群体,为探究EGCG对非肥胖代谢紊乱群体的内脏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非肥胖型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Goto-Kakizaki(GK)大鼠,给予每日高脂饮食,并进行40 mg·kg^(-1)和80 mg·kg^(-1)EGCG灌胃干预,检测GK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及米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UC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80 mg·kg^(-1)EGCG灌胃干预对GK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够促使脂肪细胞呈现向多房型脂肪细胞转变趋势,并显著上调米色化相关的Pparg、Ppargc1a、Ucp1基因表达水平和UCP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诱导高脂饮食GK大鼠内脏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作用,且表现出调节脂质代谢的潜力。结合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EGCG对高脂饮食GK大鼠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诱导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非肥胖型 GK大鼠 白色脂肪组织 米色化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降尿酸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方 刘昌伟 +6 位作者 曾鸿哲 李娟 陈金华 王英姿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用。文章系统阐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论证饮茶降尿酸和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分 降尿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昌伟 曾鸿哲 +6 位作者 周方 李娟 陈金华 王英姿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16-23,共8页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第一个生物反应。茶叶抗炎作用是通过调控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来实现的。茶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物质能够调控免疫细胞,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目前茶...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第一个生物反应。茶叶抗炎作用是通过调控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来实现的。茶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物质能够调控免疫细胞,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目前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作用研究主要停留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阶段,还缺乏临床抗炎活性研究。文章系统综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抗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炎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茶多酚 儿茶素 抗炎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黑茶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张旭雯 刘岁 +4 位作者 赵锦琦 杨亚 葛炳钢 王坤波 傅冬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7-406,共10页
黑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为梳理黑茶研究进程,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合,筛选出的3436篇中文文献和617篇英文文献,对... 黑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为梳理黑茶研究进程,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合,筛选出的3436篇中文文献和617篇英文文献,对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国家以及发表期刊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黑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中文研究早于英文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福建茶叶》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分别是发表黑茶文献最多的中英文期刊;黑茶研究形成了多个研究团体,学者代表有刘仲华、吕才有、周红杰等;研究机构主要为各大农业院校和茶叶研究所,其中,研究成果较深入的机构是云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黑茶研究领域中,我国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中文研究侧重于黑茶品质形成机理、微生物、香气成分等方面,英文研究更关注黑茶的药理研究。黑茶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的干预功效研究仍是未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科学知识图谱
下载PDF
饮食影响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颖 熊立瑰 +2 位作者 唐湘粤 龚雨顺 刘仲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8-387,共10页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影响茶叶成分吸收利用与循环分布。最后,展望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提高茶叶成分生物利用率方面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饮食 营养元素 肠道菌群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20
作者 赵楠楠 石琳琳 +1 位作者 罗娟 肖力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冠突散囊菌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茯砖茶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