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从哪里来,如何进入中国,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从哪里来,如何进入中国,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进行分类体系重建,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其中本土37,464,外来14,710,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就生存状态而言,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逃逸植物占7.36%,归化植物占6.69%,入侵植物占2.66%;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约占总数的92.6%),草本植物(8,937种,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展开更多
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2)掌握学科内知识;(3)掌握学科外知识;(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展开更多
文摘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从哪里来,如何进入中国,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进行分类体系重建,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其中本土37,464,外来14,710,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就生存状态而言,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逃逸植物占7.36%,归化植物占6.69%,入侵植物占2.66%;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约占总数的92.6%),草本植物(8,937种,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
文摘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2)掌握学科内知识;(3)掌握学科外知识;(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