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污染源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蔡美芳 李开明 +1 位作者 陆俊卿 杜建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1,共4页
为了恢复和维持流域水环境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态完整性,在对潭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印染、造纸、电镀、制药、石化等行业企业采样监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源及其环境风险,并提出了基于环境风险大小的自... 为了恢复和维持流域水环境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态完整性,在对潭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印染、造纸、电镀、制药、石化等行业企业采样监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源及其环境风险,并提出了基于环境风险大小的自控污染源、监控污染源、严控污染源和特控污染源4个分级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源 环境风险 分类分级管理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爱萍 任秀文 +2 位作者 姜国强 李开明 陈中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6-73,共8页
于2011年10月和2012年4月通过走航对大亚湾海域开展了秋季、春季水生态环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秋季和春季浮游植物分别鉴定出20属28种及19属34种,数量分别在7.7×108~3.68×109cells/m3和4.85×108~1.37×1010cells/m3... 于2011年10月和2012年4月通过走航对大亚湾海域开展了秋季、春季水生态环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秋季和春季浮游植物分别鉴定出20属28种及19属34种,数量分别在7.7×108~3.68×109cells/m3和4.85×108~1.37×1010cells/m3之间,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7~2.06和0.86~2.16,均匀度(J)分别为0.17~0.83和0.31~0.84;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别鉴定出67种和60种,数量分别在2260~82035ind/m3和21210~2072910ind/m3之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2~2.29和0.14~2.10,均匀度分别为0.45~0.69和0.04~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水生态环境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下载PDF
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启佳 马千里 +6 位作者 苟婷 梁荣昌 陈思莉 黄大伟 赵瑞 冯雁辉 姚玲爱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5,共16页
湖库型水源地不同水域(取水口、湖/库区、湾区)对蓝藻水华灾害的容忍度以及对生态安全的需求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应急处置技术的过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出更为精准的技术要求.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种类繁多,面对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暴... 湖库型水源地不同水域(取水口、湖/库区、湾区)对蓝藻水华灾害的容忍度以及对生态安全的需求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应急处置技术的过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出更为精准的技术要求.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种类繁多,面对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的特殊情景,如何针对不同水域选择高效且安全的应急处置技术是应急主体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文首先从藻水快速分离、环境因素调节与生理生长抑制三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的理论基础,为技术筛选与应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按照空间异质性对湖库水源地不同处置区域进行划分,为高敏感取水口水域推荐拦截、打捞、过滤与引清调度等处置技术,为湖/库区梳理曝气推流、加压控藻、超声波、气浮与磁分离等处置技术,为湾区总结絮凝、改性粘土、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植物化感与微生物控藻等处置技术;最后,综合比选各项技术在不同水域施用的技术要求、技术优点、作用时间与应用成本等,为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型水源地 蓝藻水华 应急处置 区域控藻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柳 汪光 +4 位作者 于棋 韩东晖 武宇辉 赵文博 陈曦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口处高,上、下游低的趋势;排污口S4处的UV254值(波长254 nm处吸光度,用于表征芳香类污染物)最高,是上游S1处的4.25倍。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7~1.8,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7~0.92,均处于较低水平;排污口S4处底栖动物类群仅有2种,密度(56.00 ind/m^(2))及生物量(4.18 g/m^(2))均低于上游,且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纲是单一的底栖动物类群;pH值、TP、UV254及荧光区域Ⅱ的积分标准体积(Φ2,5)是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结果表明,制浆造纸废水排放不仅改变了河口沉积物的化学组分,甚至会破坏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废水 河口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环境保护领域地方市级首次立法进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烨 董华文 +3 位作者 汪光 卢文洲 陈中颖 李开明 《中国环境管理》 2018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调研设区的市立法权放开后各地立法进展,通过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除港澳台外)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的各设区的市"首次立法"(第一部实体法,简称"首法")立法情况,发现截至2017年7月,全国89%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完成&... 为调研设区的市立法权放开后各地立法进展,通过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除港澳台外)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的各设区的市"首次立法"(第一部实体法,简称"首法")立法情况,发现截至2017年7月,全国89%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完成"首法"立项,超一半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顺利出台"首法"。从"首法"立项类型来看,约40%设区的市"首法"关注环境保护,仅次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类立法,表明环境保护是各地"首法"立法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类型来看,水环境保护领域条例立项数最多,其次是生态保护领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分布来看,水环境保护类条例多分布于位于水系末端的沿海各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则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及其周边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有必要抓住地方立法这一机遇,研究出台地方环境条例,助力地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环境立法 设区的市 首次立法
下载PDF
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6
作者 李岩 陈海燕 +3 位作者 黄玮钰 孙凯峰 黄焕芳 刘冰洁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可能显著不同。系统研究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对理解人类活动与微塑料污染的关系、揭示污染来源并制定针对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海南岛居... 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可能显著不同。系统研究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对理解人类活动与微塑料污染的关系、揭示污染来源并制定针对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海南岛居民区、旅游区、养殖区和自然区海滩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南岛海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48.86~256.87 n/kg,主要成分为PET和PP-PE、形状为纤维状、粒径大于100μm、白/透明色;居民区和养殖区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区;不同功能区在成分、形状和颜色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居民区的微塑料以PS成分、泡沫状、白/透明色为主,养殖区的微塑料以颗粒状、绿色为主,旅游区的微塑料主要为蓝色;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旅游活动是自然区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其成分、形状和颜色可分别解释自然区的83.6%、96.3%和90.8%;风险计算显示,微塑料污染负荷较轻,但聚合物风险达高风险及以上等级,潜在生态风险为Ⅳ级,因高毒性系数组分的检出,微塑料丰度较低的自然区聚合物风险反而最高,养殖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建议严格管控养殖活动的塑料排放和规范旅游活动中塑料的使用与管理,以降低海南岛微塑料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微塑料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养殖区 旅游区
下载PDF
美国水体微生物污染防治经验的探析与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仁人 汪光 +1 位作者 陆俊卿 李开明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前,我国各大水系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水体微生物污染也一直是美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在长期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水体微生物污染的现状及其在法律标准、工程... 目前,我国各大水系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水体微生物污染也一直是美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在长期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水体微生物污染的现状及其在法律标准、工程治理、科学研究、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提出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与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微生物污染源解析研究、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微生物 污染防治 污染源解析 美国
下载PDF
多水闸排污对感潮河网水源地影响模拟研究
8
作者 萧洁儿 汪中洋 +1 位作者 曾凡棠 李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51,55,共4页
饮用水源保护区因受法律保护常规排污口较少,日常水质安全保障良好,但沿岸水闸非正常排污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沿海多雨区因水系发达而水闸众多,其排洪期间输出大量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以广州市沙湾水道饮用水... 饮用水源保护区因受法律保护常规排污口较少,日常水质安全保障良好,但沿岸水闸非正常排污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沿海多雨区因水系发达而水闸众多,其排洪期间输出大量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以广州市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例,运用EFDC二维水质数值模型,对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取水口在周边水闸维修或泄洪期间受到的临时排污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并分析其影响程度,为沙湾水道沿岸取水口在周边水闸排污期间制定合理的取水和水处理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水道 饮用水源 非正常排污 感潮河网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沉积物微生物对环境差异响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博 刘晓伟 汪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1-36,共6页
2014年,文章采用ECO平板法及高通量测序对珠江广州河段29个断面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流溪河>上游>下游>中游,珠江广州段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先后顺序为:中游>... 2014年,文章采用ECO平板法及高通量测序对珠江广州河段29个断面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流溪河>上游>下游>中游,珠江广州段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先后顺序为:中游>下游>流溪河>上游;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从上游到下游大体呈现由第一象限转变为第四象限的规律,沉积物氮磷元素和TOC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珠江 微生物群落 广州
原文传递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水质改善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道坤 刘晓伟 +5 位作者 荣楠 吴孝情 唐春燕 卢文洲 柯华 郑和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55-261,共7页
基于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污染源调查,湖泊水质、底泥监测,流域水资源调查分析和区域生态资源调查评估等前期实验研究成果,该文以网湖自然保护区水质改善为目的,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质污染成因,通过污染情景模式分析,水质达标... 基于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污染源调查,湖泊水质、底泥监测,流域水资源调查分析和区域生态资源调查评估等前期实验研究成果,该文以网湖自然保护区水质改善为目的,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质污染成因,通过污染情景模式分析,水质达标技术路线设计,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修复技术污染治理效果和对生态的影响,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修复措施体系,制定了外源污染防治和内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措施,为自然保护区内的湖泊水质改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达标路线 修复对策
原文传递
练江干流底质污染及水质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依微 罗千里 +4 位作者 周华 黄菊 肖晔远 范中亚 陈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2,共6页
选取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5月(丰水期)、8月(平水期)练江干流20个调查点位,取样分析了底质总磷、总氮、有机质、重金属(铜、锌、镉、铅和镍)共8项检测指标数据,发现练江底质各种污染物总体时空差异较明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 选取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5月(丰水期)、8月(平水期)练江干流20个调查点位,取样分析了底质总磷、总氮、有机质、重金属(铜、锌、镉、铅和镍)共8项检测指标数据,发现练江底质各种污染物总体时空差异较明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沉积物污染进行源解析,并结合水质总氮、总磷、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练江干流底质主要受到电子垃圾拆解业和印染产业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是铜、镉和镍这三种重金属.11号点位受贵屿电子垃圾拆解区域污染,污染程度最高,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尤为严重.底质氮磷与水质氮磷共现性好,因此有必要关注沉积物氮磷污染与水质的相互影响.沉积物有机质与水质化学需氧量负相关,主要由于沉积物相以颗粒态有机物为主,而水相以溶解态有机物为主.锌和镉可考虑作为练江流域沉积物污染源的指示污染物,分别指示印染行业与电子垃圾拆解业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江 主成分分析 网络关系图 水质 底质
下载PDF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71
12
作者 蔡美芳 李开明 +1 位作者 谢丹平 吴仁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3-230,共8页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文章在调查分析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文章在调查分析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耕地土壤污染预防制度和强化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管理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来源分析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其对水中As(Ⅲ)、Pb(Ⅱ)的去除效能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颖馨 周雪婷 +4 位作者 卜洪龙 蓝冰燕 李来胜 孙强强 房思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7,共8页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液pH 6.5,铁砷质量浓度比为16或铁铅质量浓度比为4时,沉淀后水中砷、铅质量浓度均可低于10μg/L;K2FeO4同样能有效处理砷铅复合污染,在K2FeO4投加量为24 mg/L时,对砷、铅的去除率分别为99.30%和100%;与单独污染相比,低K2FeO4投加量下,砷与铅的竞争关系明显.通过结合Visual MINTEQ化学平衡模拟软件对实验机理进行分析表明:高铁酸钾通过氧化、电中和及表面络合等作用去除水中砷、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氧化絮凝
下载PDF
生物-化学强化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馨 张朝升 +2 位作者 王海燕 荣宏伟 张英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4-1480,共7页
以PFS(聚合硫酸铁)和PAS(聚合硫酸铝)为混凝剂,分别在化学反应器和SBR(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研究模拟城市污水的化学除磷和生物-化学强化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化学反应器内,投加PFS和PAS均可提高TP的去除率,当投加量分别为0.20和1... 以PFS(聚合硫酸铁)和PAS(聚合硫酸铝)为混凝剂,分别在化学反应器和SBR(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研究模拟城市污水的化学除磷和生物-化学强化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化学反应器内,投加PFS和PAS均可提高TP的去除率,当投加量分别为0.20和1.00 m L/L时,出水ρ(TP)均在0.50 mg/L以下,TP去除率均超过90.0%.在生物反应器内,投加PFS和PAS均可强化生物除磷效果,与化学除磷相比,PFS投加量需增至0.25 m L/L,TP去除率才可达到90.0%,单独投加PFS的除磷效果好于PFS强化生物除磷效果;而PAS投加量降至0.50 m L/L,出水ρ(TP)即低于0.50 mg/L,TP去除率可达到90.0%以上,PAS强化生物除磷效果好于单独投加PAS的除磷效果.在生物反应器内投加PAS,TN去除率可提高12.5%;而投加PFS后TN去除率则下降3.3%.在生物反应器内投加PFS和PAS,能将CODCr去除率从82.6%提至90.0%以上.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发现,投加混凝剂的反应器内生物群落数量有所减少,但同时产生一些新生物种群,强化了功能种群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活性污泥 混凝剂 聚合硫酸铝 聚合硫酸铁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英民 卢文洲 +3 位作者 王炜 李开明 薛媛 周伟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10-214,共5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优选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占地面积、处理效果、运行管理难易程度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同时采用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优选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占地面积、处理效果、运行管理难易程度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同时采用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优选,方法科学简便、可操作性强,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优选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 优选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硝态氮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秀文 李开明 +1 位作者 刘爱萍 姜国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讨硝态氮在地表径流中的流失规律,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无植被5°红壤坡面在65mm/h和120mm/h雨强条件下的产流过程和硝态氮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降雨强度下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曲线均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 为了探讨硝态氮在地表径流中的流失规律,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无植被5°红壤坡面在65mm/h和120mm/h雨强条件下的产流过程和硝态氮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降雨强度下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曲线均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累积径流量与降雨时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两种降雨强度下坡面产流引起的硝态氮浓度变化规律也相似,可用三次多项式较好地拟合其变化过程,累积硝态氮产生量与降雨时间也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累积产流量与累积硝态氮流失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总量是导致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流失量差异性极显著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硝态氮 流失特征
下载PDF
复合铝铁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永 杜建伟 +2 位作者 陈思莉 江栋 李开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8,共4页
针对某印染工业园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印染废水,选择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FCS)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初始pH及温度对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合过程ζ电位变化探讨了絮凝机理,对絮凝剂的污泥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 针对某印染工业园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印染废水,选择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FCS)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初始pH及温度对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合过程ζ电位变化探讨了絮凝机理,对絮凝剂的污泥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pH=10.0,投药量为620 mg/L时,PAFC、PAFCS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6%、43.6%,污泥产率系数分别为1.33、0.80 g/g。与PAC、PFS等常规絮凝剂相比,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处理效率高、投药量低、污泥产量少,可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絮凝 预处理
下载PDF
温度分层水库中间层流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实 张小峰 陆俊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8-652,共5页
针对分层水库中存在的间层流运动现象,采用水槽试验对稳定温度分层水库的间层流运动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入流条件和分层环境对间层流分离点位置的影响。试验中取分离点的水深和侵入分层水体间层流的厚度来表征密度流运动,分析了入流条件... 针对分层水库中存在的间层流运动现象,采用水槽试验对稳定温度分层水库的间层流运动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入流条件和分层环境对间层流分离点位置的影响。试验中取分离点的水深和侵入分层水体间层流的厚度来表征密度流运动,分析了入流条件和分层条件的变化对间层流运动的影响;采用入流的初始浮力通量来代表试验中的入流条件,环境水体的浮力频率来代表分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深度和厚度随着浮力通量的增加而变大,随分层强度的变大而减小。研究结果能够帮助进一步了解温度分层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运动,并为温度分层水库中的水质监测和水生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流条件 浮力通量 温度分层 浮力频率 间层流
下载PDF
鹤地水库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瑞欣 徐丽 +7 位作者 梁荣昌 蔡启佳 马千里 耿征颜 林兴周 杨裕茵 姚玲爱 赵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22-5832,共11页
为探究鹤地水库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2年2月(退水期)、4月(涨水期)、7月(涨水期)和12月(退水期)分别对鹤地水库入库河流、河口以及库区生境开展调查分析.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种类7门231种... 为探究鹤地水库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2年2月(退水期)、4月(涨水期)、7月(涨水期)和12月(退水期)分别对鹤地水库入库河流、河口以及库区生境开展调查分析.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种类7门231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2.94×10^(6)~8.04×10^(8) cells·L^(-1),涨水期高于退水期,河口和库区高于河流,且河口和库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均以蓝藻门为主,第一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拉氏尖头藻;河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蓝藻门主要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赖氏泽丝藻、链状伪鱼腥藻和点形平裂藻,绿藻门主要优势种为普通小球藻和四足十字藻,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链形小环藻和颗粒直链藻,河流生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和氮磷营养盐.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河流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pH值和总氮影响,河口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和pH值影响,库区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浊度和pH值影响,其中pH值影响了3种不同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地水库 不同生境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拉氏尖头藻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机理及农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沛聪 谌建宇 +3 位作者 罗隽 庞志华 王振兴 张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探索陶粒废料的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对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进行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X射线扫描(XRD)分析,并将陶粒废料(350 g)和土壤(1.2 kg)混合,用于华农2008糯玉米(T1处理)和珍甜1号甜玉米(T2处理)盆栽试验,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 为探索陶粒废料的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对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进行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X射线扫描(XRD)分析,并将陶粒废料(350 g)和土壤(1.2 kg)混合,用于华农2008糯玉米(T1处理)和珍甜1号甜玉米(T2处理)盆栽试验,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空白对照组CK1、CK2进行比较,对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效果、原理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含有碱性物质,表面附着有一定量的磷酸钙水合物、三斜磷钙石和磷酸氢钙钠等含磷矿物;施加陶粒废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显著增加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其中,T1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比CK1提高27.9%,T2处理较CK2提高了27.3%;T1处理土壤的全磷含量较CK1提高了17.7%,T2处理的较CK2提高了14.3%;T1处理玉米的株高比CK1提高14.5%,茎粗增大16.2%,叶面积扩大75.9%,根长增长17.2%;T2处理玉米的株高比CK2提高23.6%,茎粗增大24.5%,叶面积扩大64.6%,根长增长24.1%,且更能促进植株的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废料 土壤改良 农用效果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