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B761对脉冲噪声所致大鼠听力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浩伦 高新军 +9 位作者 吴玮 王刚 陈娜 范欣 董颖婕 李保卫 刘钢 王磊 孙喆喆 屈昌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EGB761注射液对脉冲噪声性耳聋大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空白对照组6只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0只同一脉冲噪声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噪声组、噪声+生理盐水组和噪声+EGB761组,每组各10只。噪声+EGB... 目的探讨EGB761注射液对脉冲噪声性耳聋大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空白对照组6只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0只同一脉冲噪声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噪声组、噪声+生理盐水组和噪声+EGB761组,每组各10只。噪声+EGB761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EGB761(3mL/kg,2/日,连用7日),噪声+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各组大鼠听力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耳蜗中miR-183表达,HE染色研究耳蜗病理改变。结果单纯噪声组、噪声+生理盐水组、噪声+EGB761组大鼠ABR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EGB761组大鼠ABR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和噪声+盐水组(P<0.05)。单纯噪声组和噪声+生理盐水组均存在耳蜗渗血改变,而空白组和噪声+EGB761组耳蜗未见明显血性渗出及结构损坏。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给予脉冲噪声刺激后,miR-183相对表达量较刺激前下降(P<0.05),EGB761治疗后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EGB761可以减少脉冲噪声对耳蜗的损伤,上调miR-183表达,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B761 脉冲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miR-183
原文传递
鼻内窥镜术后抗重力鼻冷敷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刘红丹 吴玮 丁瑞英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慢性鼻窦炎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2%~16%[2-4],并由此导致15%的患病者生活质量下降。2008年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BS... 慢性鼻窦炎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2%~16%[2-4],并由此导致15%的患病者生活质量下降。2008年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BSACI)鼻窦炎和鼻息肉治疗指南指出[5],对于合并并发症、解剖变异引起阻塞、过敏性真菌疾病或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显著存在的鼻窦炎推荐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以达到恢复通气与引流的目的[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术后 抗重力 冷敷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芦文俊 范博雅 +1 位作者 王刚 吴玮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性疾病,鼻腔黏膜炎症反应是AR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诱导...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性疾病,鼻腔黏膜炎症反应是AR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前体转化,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表达,参与AR的炎性级联反应过程,对AR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应用NLRP3炎性小体相关通路抑制剂可抑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AR症状。本文围绕NLRP3炎性小体在AR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和适用于AR治疗的NLRP3炎性小体相关通路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腔黏膜炎症反应 NOD样受体蛋白3 炎性小体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大气污染慢性暴露对健康大鼠喉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芦文俊 王刚 +5 位作者 韩浩伦 李鑫 司少艳 罗灵 李保卫 吴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观察大气污染慢性暴露对健康大鼠喉黏膜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组置于染毒仓内接受北京市2016年12月17日~2017年2月17日实时大气污染暴露,对照组置于SPF级环境中进行标准化饲养。完成暴露后取... 目的 观察大气污染慢性暴露对健康大鼠喉黏膜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组置于染毒仓内接受北京市2016年12月17日~2017年2月17日实时大气污染暴露,对照组置于SPF级环境中进行标准化饲养。完成暴露后取材喉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液相芯片检测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A,以及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IL-1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经慢性暴露后,喉黏膜上皮角蛋白层增厚、细胞排列紊乱、基底部细胞增生、组织间质增宽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和IL-17A和抗炎细胞因子IL-13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大气污染慢性暴露通过诱导喉黏膜局部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发挥炎症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喉黏膜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干预在48h口咽、食管同步Dx-pH监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丹 孙喆喆 +4 位作者 王刚 韩浩伦 李保卫 王磊 吴玮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7期3151-315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48 h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查病人依从性、自觉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行48 h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查的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48 h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查病人依从性、自觉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行48 h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查的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两组电极置入所用时间、监测总时长、监测期间病人自觉症状、吞咽功能、咽喉反流性疾病和/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阳性率。结果:监测过程中两组病人鼻腔疼痛、前额胀痛、厌食、乏力得分及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电极置入后30 min、监测24 h后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GERD)、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LPRD合并GERD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可增强病人监测期间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病人监测依从性,改善病人的自觉症状,有利于咽喉反流性疾病和/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性访谈 48 h口咽、食管同步Dx-pH监测 护理 监测时间
下载PDF
Nlrp3基因敲除小鼠听性脑干反应的分析
6
作者 周莹 王刚 +6 位作者 屈昌北 芦文俊 王磊 孙喆喆 朱莹蕾 张艺俨 吴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Nlrp3基因敲除小鼠听功能特点。方法32只Nlrp3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与32只C57野生型小鼠根据月龄分成4组:1月、3月、6月、12月组,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刺激声用click及tone burst(16kHz),计数耳蜗毛细胞的数目...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Nlrp3基因敲除小鼠听功能特点。方法32只Nlrp3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与32只C57野生型小鼠根据月龄分成4组:1月、3月、6月、12月组,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刺激声用click及tone burst(16kHz),计数耳蜗毛细胞的数目。结果Nlrp3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1月、3月、6月、12月组click刺激ABR听阈分别为:(41.670±12.800)dB,(44.380±17.309)dB,(45.000±16.298)dB,(60.000±6.200)dB。野生型小鼠不同月龄的click-ABR平均听阈分别为:(19.500±8.790)dB,(23.750±11.790)dB,(25.940±2.016)dB,(41.670±4.710)dB。经统计学分析,除了3月和6月龄的Nlrp3-/-小鼠的听阈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间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ne burst(16k)结果趋势与click刺激ABR听阈结果基本一致。Nlrp3-/-小鼠基底膜外毛细胞部分缺失,数目低于C57小鼠。结论Nlrp3基因敲除后小鼠耳蜗外毛细胞数量减少,听力中重度下降,并且随着月龄增加而听力下降加重,在12月龄时听力出现明显下降。Nlrp3是参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老年性聋发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听性脑干反应 反应阈 NLRP3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静脉输液培训系统设计及应用
7
作者 张晓丽 高晓佩 +5 位作者 李娟 种丽婷 陈华 吴玮 王刚 李连勇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23年第21期35-40,共6页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虚拟、逼真的操作环境,非常适合在静脉输液流程培训和穿刺培训中应用。但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在护士输液教学和培训中的应用尚不广泛,即使已经应用的其使用效果也参差不齐。最主要的问题是虚拟现实的输液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虚拟、逼真的操作环境,非常适合在静脉输液流程培训和穿刺培训中应用。但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在护士输液教学和培训中的应用尚不广泛,即使已经应用的其使用效果也参差不齐。最主要的问题是虚拟现实的输液培训系统缺乏专业的护士参与。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静脉输液培训系统的临床需求,并融入了专业护士的操作经验,设计了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静脉输液培训系统。该系统分为系统管理、训练与考试、评分模型、输液步骤和数据记录5个部分,操作者通过佩戴HTC VIVE实现了3D场景呈现,系统使用Leap Motion捕捉用户动作,使用Unity进行程序设计、Steam VR(Virtual Reality)进行3D内容展示、基于物理的渲染(Physically Based Rendering,PBR)流程进行模型视觉效果渲染设计。该系统在护士培训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使受训护士在熟悉静脉输液流程和穿刺技术手法的同时,克服了心理紧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静脉输液 护士 培训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王磊 韩浩伦 +7 位作者 王刚 孙剑雄 李保卫 周莹 张艺俨 孙喆喆 孙和方 吴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0-78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耳鼻喉...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患者21454例,其中OME患者201例。根据北京地区疫情流行及政府管控政策(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居家隔离、疫苗接种等)时间,将201例OME患者分为疫情前组68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防控期组30例(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爆发期组103例(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集201例OME患者资料,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相关OME人口学特征及发病特点。结果防控期组OME就诊率(0.40%)较疫情前组(0.82%)显著下降,爆发期组(1.82%)较疫情前组、防控期组升高了51.5%与2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爆发期组92.2%的OME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出现的,较疫情前组、防控期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OME在中耳炎患者中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爆发期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OME患者年龄高于疫情前组和防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74.6%的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后的1~3周发病,7.5%的患者(5/67)在感染1月后才出现耳部症状。50.7%的患者仅有耳部症状且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仅31.3%合并鼻、鼻咽部轻微炎症。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可明显提高OME发病率,老年人患病率更高。新冠相关OME往往在感染后2周甚至更晚出现。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直接感染中耳引发炎症,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耳蜗基底膜p120-catenin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朱莹蕾 王刚 +7 位作者 周莹 王磊 范博雅 韩浩伦 李保卫 孙喆喆 吴继华 吴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耳蜗黏附连接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在耳蜗基底膜表达情况及模拟微重力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耳蜗黏附连接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在耳蜗基底膜表达情况及模拟微重力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又根据暴露时间分别随机分为1 d、1周、8周、12周组,每组6只12耳。在暴露前(B0)、暴露结束后即刻(P0)进行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并于P0测听结束后处死每组大鼠并分离双侧耳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组DPOAE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阈值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模拟微重力1周组、模拟微重力8周组、模拟微重力12周组P0时ABR阈值较B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微重力8周组、模拟微重力12周组基底膜上p120ctn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会导致大鼠听功能损伤,耳蜗基底膜上p120ctn表达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长期微重力导致听功能下降可能与基底膜p120ctn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听性脑干反应 黏附连接蛋白 P120-CATENIN
下载PDF
精神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磊 王刚 +6 位作者 吴玮 刘红丹 徐冰心 韩浩伦 李保卫 孙喆喆 丁瑞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99-3203,共5页
目的联合使用反流相关量表、情绪量表及24 h咽部pH监测(Dx pH),探讨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体征及酸暴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联合使用反流相关量表、情绪量表及24 h咽部pH监测(Dx pH),探讨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体征及酸暴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疑有咽喉反流患者的检查资料,共535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量表(RFS)及咽部24h Dx pH检测结果,纳入分析研究。结果Ryan阳性患者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与Ryan阴性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精神心理障碍组RSI阳性率高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P<0.001);SAS、SDS不同程度异常组RSI分值均高于SAS、SDS正常组(P<0.001,P=0.005)。RSI与Ryan诊断一致率在精神心理障碍组为51.2%,低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71.0%)。结论处于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并未合并更多的咽喉反流发生率,但会将自身主观症状放大,干扰RSI对LPRD诊断的准确性,是造成LPRD患者RSI与Dx pH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焦虑 抑郁 DX PH监测
下载PDF
低频强噪声急性暴露对巴马香猪耳蜗毛细胞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超 吴玮 +3 位作者 王刚 屈昌北 韩浩伦 李保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低频强声持续暴露30min后巴马香猪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及死亡方式。方法将13只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50 Hz实验组(5只)和70 Hz实验组(5只),后两组分别暴露于频率和声强分别为50 Hz、167~170 dB SPL及70 Hz、164 dB...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低频强声持续暴露30min后巴马香猪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及死亡方式。方法将13只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50 Hz实验组(5只)和70 Hz实验组(5只),后两组分别暴露于频率和声强分别为50 Hz、167~170 dB SPL及70 Hz、164 dB SPL的低频强声中30分钟,于暴露前、暴露后即刻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取耳蜗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耳蜗基底膜铺片荧光染色,观察内耳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前巴马香猪ABR反应阈为20~50 dB SPL,50 Hz组平均为33.5±9.4 dB SPL,70 Hz组平均为34.0±4.6 dB SPL,3 000 Hz以上DPOAE均可引出;噪声暴露后两实验组巴马香猪ABR及DPOAE均未引出。对照组耳蜗HE染色未见异常,50 Hz、70 Hz实验组Cort器细胞排列紊乱,螺旋韧带剥脱;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两实验组外毛细胞排列紊乱、不规则,部分外毛细胞缺失,且70 Hz实验组外毛细胞缺失较50 Hz组严重;各组耳蜗TUNEL Caspase-3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结论低频强声持续暴露30min可引起巴马香猪耳蜗外毛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且70 Hz实验组较50 Hz实验组损伤严重,其毛细胞死亡方式为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强声 毛细胞 巴马香猪
下载PDF
下食管括约肌球囊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兔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喆喆 王刚 +7 位作者 黄鑫 赵晓波 王磊 韩浩伦 李保卫 刘红丹 李连勇 吴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H监测,L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PR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模型 动物 球囊扩张 下食管括约肌
下载PDF
脉冲噪声所致爆震性听力损失人员中耳聋基因的突变谱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博雅 王刚 +5 位作者 陈绍奇 冀延春 刘钢 张晓丽 管敏鑫 吴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48-1754,共7页
目的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测在脉冲噪声所致的爆震性听力损失(explosion-induced hearing loss,EIHL)患者中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长期暴露于脉冲噪声作业环境的作业人员共105人,对... 目的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测在脉冲噪声所致的爆震性听力损失(explosion-induced hearing loss,EIHL)患者中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长期暴露于脉冲噪声作业环境的作业人员共105人,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噪声测试,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纯音测听,根据听力情况对发生EIHL的作业人员行WES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WES结果以筛选与耳聋机制相关的基因在EIHL中存在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发生EIHL的作业人员共75人。纯音测听结果显示,EIHL组人员与同样环境下听力正常的作业人员比较,各个频率上的纯音听力均更差(P<0.05)。通过WES基因筛选,在已被标记为耳聋基因的基因中,有29个耳聋基因在EIHL人群中发生罕见有害错义突变,共包含37个有害错义突变位点。其中GJB4发生突变的频率最高,在4名作业人员中发生突变,突变位点为C292T、C370T和G376A。结论GJB4为本研究EIHL人群中突变频率最高的耳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噪声 爆震性听力损失 全外显子组测序 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模拟失重对大鼠听功能及耳蜗带状突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元超 吴玮 +6 位作者 王刚 屈昌北 王磊 李保卫 韩浩伦 李丹 刘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及耳蜗带状突触(RS)的损伤,探讨失重对听觉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4只;再依据暴露时间随机分为1周、4周组,各12只24耳。在暴露前(B0)、暴露结束后即刻(P0...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及耳蜗带状突触(RS)的损伤,探讨失重对听觉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4只;再依据暴露时间随机分为1周、4周组,各12只24耳。在暴露前(B0)、暴露结束后即刻(P0)和脱离暴露环境7 d(P7)进行双耳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并于P0和P7时测听结束后分别处死每组一半(6只)大鼠再分离双侧耳蜗。采用C末端结合蛋白2(CtBP2)抗体对内毛细胞突触带状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并计数,评估RS损伤。结果模拟失重1周组P0时ABR阈值较B0时升高;在P0时模拟失重4周组ABR阈值较模拟失重1周组升高(P<0.05);两个模拟失重组大鼠ABR阈值在P7时均恢复,与B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个时间点四组大鼠DPOAE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P0时,模拟失重1周组带状体数量较空白对照1周组明显减少,而模拟失重4周组较模拟失重1周组减少(P<0.001);P7时模拟失重1周组和模拟失重4周组带状体数量较P0时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少于空白对照1周组和空白对照4周组(P<0.001)。RS数量与ABR阈值呈负相关(r=-0.759,P=0.029)。结论4周内随着模拟失重时间延长,大鼠ABR阈值进行性升高,RS数量进行性下降;脱离失重环境后ABR阈值可在7 d内恢复正常,而RS数量未能完全恢复,部分RS可能已发生永久性损伤,提示RS损伤是失重状态下听觉系统的早期改变,并可能是早期听功能改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下载PDF
经验性治疗与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磊 王刚 +8 位作者 孙喆喆 刘红丹 韩浩伦 李保卫 张艺俨 龚敬 周莹 张晓丽 吴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验性治疗及24小时Dx-pH检测诊断以声嘶为主诉者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一致性。方法对以声嘶为主诉或主诉之一、非首选手术治疗、可疑存在咽喉反流的成年患者50例给予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 目的探讨经验性治疗及24小时Dx-pH检测诊断以声嘶为主诉者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一致性。方法对以声嘶为主诉或主诉之一、非首选手术治疗、可疑存在咽喉反流的成年患者50例给予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估并行24小时Dx-pH监测后,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并给予经验性抗反流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8周。患者8周后复测RSI,评估治疗效果及经验性药物治疗与Dx-pH监测诊断LPRD的一致性。结果8周经验性药物治疗后,RSI评分提示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1例,即所有患者中诊断LPRD 29例,阳性率58.00%。29例患者RSI每项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Dx-pH监测Ryan指数阳性14例,阳性率28.00%;以治疗效果为标准,Ryan指数诊断LPRD敏感性34.48%,特异性80.95%,阳性预测值71.43%,阴性预测值47.22%,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差(Kappa=0.141,P=0.230)。Ryan阴性,但治疗显效、有效的19例患者中,pH6.0阈值下≥3次反流事件者18例。结论以声嘶为主诉患者中有较高的咽喉反流发生率,Ryan指数诊断LPRD虽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不足,容易造成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声嘶 口咽pH监测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刚 吴玮 +6 位作者 王磊 徐小杭 刘红丹 徐冰心 韩浩伦 周莹 张艺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1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12月在我科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诉就诊,同步行Dx-pH与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成年O S A H S患...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12月在我科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诉就诊,同步行Dx-pH与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成年O S A H 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OSAHS患者中轻度27例,中度33例,重度3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7.0±18.1)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1.1%±8.4%。18例(19.6%)患者伴LPRD,10例为直立位反流,2例为卧位反流,6例直立位、卧位均存在反流,其中轻度OSAHS组2例(7.4%),中度OSAHS组5例(15.2%),重度OSAHS组11例(34.4%)。三组LPRD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404,P=0.024)。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5.8±17.0)次/h]明显大于不伴LPRD的OSAHS患者[(24.9±17.8)次/h](t=2.412,P=0.023),但最低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79.3%±8.4%vs81.6%±8.4%)(P>0.05)。结论 OSAHS与LPRD有一定的共患率,且病情越重,LPRD发病率越高。OSAHS患者伴发的咽喉反流仍以直立位为主。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紊乱程度更重。但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食管PH监测 多道睡眠描记术 咽喉反流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重度空气污染暴露促进大鼠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并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 被引量:4
17
作者 司少艳 宋淑军 +5 位作者 秦亚亚 吴莹莹 徐冰心 王刚 朱敏立 吴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7-982,共6页
目的观察重度空气污染对大鼠肺组织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12-17/2016-12-22北京市重度空气污染期间,将大鼠暴露于空气污染中6 d。于第7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液态芯... 目的观察重度空气污染对大鼠肺组织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12-17/2016-12-22北京市重度空气污染期间,将大鼠暴露于空气污染中6 d。于第7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液态芯片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22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空气污染暴露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变宽,炎细胞浸润,血管出血等炎性特征;肺组织匀浆上清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T细胞激活性低分泌因子(RANTES)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显著降低;1型辅助T(Th1)细胞因子IL-2和γ干扰素(IFN-γ)无变化,Th2细胞因子IL-5升高1.65倍、IL-10降低0.82倍。结论急性重度空气污染暴露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增加趋化因子eotaxin、MCP-1、MIP-2、RANTES和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17、IL-18、TNF-α的分泌,肺组织浸润的T细胞以Th2细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原文传递
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红丹 孙喆喆 +1 位作者 王鑫 吴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对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水平、技术能力、注册认证要求、实践范围、角色定位及对病人、护士及从业者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在我国发展遇到的挑战,旨在为我国睡眠技师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注册多导睡眠技师 护士 多导睡眠监测 综述
下载PDF
听突触病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功能研究现状
19
作者 李元超 王刚 +1 位作者 王磊 吴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62,共5页
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RS)是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与Ⅰ型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形成的突触,作为听觉传入通路中的第一个突触,负责完成声信号的机械-电换能过程[1],是听觉通路的重要组成部... 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RS)是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与Ⅰ型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形成的突触,作为听觉传入通路中的第一个突触,负责完成声信号的机械-电换能过程[1],是听觉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噪声暴露[2]、老龄化[3]、使用耳毒性药物[4]等情况下,RS会发生病理性改变引发听觉障碍。遗传因素在耳聋发生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先天性聋,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导致[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毒性药物 病理性改变 听觉障碍 内毛细胞 先天性聋 遗传因素 噪声暴露 IHC
下载PDF
短期严重大气及细颗粒物污染对大鼠眼后段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石圆圆 王欣 +6 位作者 罗灵 许倩倩 司少艳 聂闯 石琳 秦亚亚 宫玉波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01-1005,1010,共6页
目的研究短期严重大气污染暴露下大鼠眼球后段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健康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气污染组和细颗粒大气污染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原SPF级环境中常规饲养,不做任何暴露处理;大气污染组... 目的研究短期严重大气污染暴露下大鼠眼球后段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健康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气污染组和细颗粒大气污染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原SPF级环境中常规饲养,不做任何暴露处理;大气污染组大鼠在暴露舱中暴露于外界重度污染空气;细颗粒大气污染组大鼠在暴露舱中暴露于滤除了大于2.5μm颗粒的污染空气中。两个暴露组的暴露时间均为6 d。在结束暴露后同时取3组大鼠眼球。采用多因子芯片检测大鼠眼后段IL-1β、IL-5、IL-18、MCP-1的表达。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大鼠眼后段切片的一般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浓度。结果对照组和两个暴露组眼后段组织IL-1β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72(1.56,2.24)pg/ml、2.98(2.18,3.90)pg/ml和11.01(7.12,26.06)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个暴露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因子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眼后段细胞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血清中IL-1β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在严重污染大气及细颗粒污染空气中暴露6 d时,眼后段IL-1β的表达上调,提示短期严重空气污染可能引起眼底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细颗粒物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眼后段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