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A甲基化组学技术分析TET 1基因对小鼠uNK细胞DNA甲基化的影响
1
作者 赵静贤 杨晓伟 +3 位作者 刘言言 赵自亮 赵光伟 赵永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924,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去甲基化酶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TET 1)对小鼠子宫内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DNA甲基化的影响,深入了解其分子调控机制。无菌采集妊娠10 d小鼠子宫蜕膜,分离纯化uNK细胞进行培养,利用RNA干扰技... 本研究旨在探究去甲基化酶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TET 1)对小鼠子宫内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DNA甲基化的影响,深入了解其分子调控机制。无菌采集妊娠10 d小鼠子宫蜕膜,分离纯化uNK细胞进行培养,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TET 1基因的表达,提取TET 1干扰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总DNA,利用简化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RRBS)技术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进行两组样本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的统计与注释,并进一步对DMR相关基因进行GO数据库分析及注释,了解相关基因的功能,利用KEGG数据库对其调控的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ET 1干扰组相较对照组共有14120个DMRs,其中高甲基化的DMR有4897个,低甲基化的DMR有9223个,分布在基因体(genebody)上的DMR最多,共9762个,占总数的69.14%。DMR广泛分布于基因组的不同元件,且有些基因不同元件同时存在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的DMR。GO注释结果显示,存在DMR的基因主要集中在ATP结合、核酸结合、细胞组建、细胞分化、胚胎发育、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细胞增殖负调控等方面。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DMR主要在代谢通路呈现显著富集,其中丙酮酸代谢通路共有12个参与代谢的关键分子出现了54个DMR,是出现DMR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其中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s)、乳酸脱氢酶B(Ldhb)和丙酮酸激酶(Pklr)的DMR呈现单一高甲基化状态。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在介导丙酮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基因体和启动子上的DMR也出现显著富集。综上,TET 1对小鼠uNK细胞具有甲基化调控作用,丙酮酸代谢是其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途径,Acss、Ldhb和Pklr是其潜在的调控靶分子,PI3K/AKT和HIF-1是参与调控的重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 1基因 UNK细胞 甲基化组学 丙酮酸 小鼠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测定系统的研发
2
作者 陈栋 周文譞 +12 位作者 赵真坚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吴平先 郭宗义 王金勇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3-3852,共10页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维信息模拟了猪背最长肌的三维模型,开发了基于图像的猪肌内脂肪含量计算机视觉测定方法。利用人工描绘和计算机视觉轮廓搜寻技术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眼肌面积识别方法。利用Open CV和C++实现各方法的底层算法程序,研发了一套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测定系统,并利用250头不同品种的试验猪进行了应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检测模块能够快速实现肌内脂肪图形信息的提取与预测,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平均不超过2 min,准确性可达0.54,且测定离散系数为0.06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眼肌面积与背膘厚检测模块能够通过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快速测定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猪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肌内脂肪含量
下载PDF
农业农村数字化助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
3
作者 李晓阳 刘芮含 周承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6,共13页
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举措。农业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否成为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驱动力?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运... 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举措。农业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否成为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驱动力?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该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为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量化支持。研究发现:农业农村数字化能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2016-2022年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数字化 农业碳排放强度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猪舍智能清洁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进展
4
作者 于洲 王浩 +4 位作者 齐仁立 胡彬 潘学民 曾雅琼 刘作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猪舍清洁卫生的管理是影响猪群健康状态、猪场用工成本和粪污处理的关键工作环节,具有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等特点,是智能养猪机器人的重点发展方向。该研究针对猪舍空圈冲洗、带猪地面清粪和地下粪沟清理3种作业场景,梳理了国内外相... 猪舍清洁卫生的管理是影响猪群健康状态、猪场用工成本和粪污处理的关键工作环节,具有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等特点,是智能养猪机器人的重点发展方向。该研究针对猪舍空圈冲洗、带猪地面清粪和地下粪沟清理3种作业场景,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案例,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特征、底盘类型、驱动方式、导航避障、作业方式、粪污识别等方面分析了猪舍清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猪舍空圈冲洗机器人用于规模化猪场“全进全出”模式下,每批猪出栏后的猪舍地面及圈栏设施的清洁,主要以轮式底盘搭配机械臂和高压水枪在猪圈过道进行冲洗作业;带猪地面清粪机器人用于日常清理圈内地板或限位栏过道上的残留粪便,以刮板推铲和粪污收集2种方式为主进行作业,同时具备粪污识别、导航与路径规划和自主作业能力;地下粪沟清理机器人主要用于代替刮粪板等传统方式,以履带式底盘配合高压水冲洗、推铲作业方式,定期清除粪沟内残余粪便,确保舍内空气环境良好。该研究结合中国生猪养殖特点和清洁机器人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旨在推动生猪工厂化、无人化和福利化智能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粪 机器人 生猪 自主作业 自主导航
下载PDF
基于填充测序数据的荣昌猪群体遗传结构和选择信号分析
5
作者 吴平先 王俊戈 +5 位作者 刁淑琪 柴捷 查琳 郭宗义 陈红跃 龙熙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旨在基于填充序列数据,通过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荣昌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探究其在人工和自然选择过程中的受选择情况。本研究选取591头荣昌猪进行猪50K基因分型,随机选取其中120头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为填充... 旨在基于填充序列数据,通过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荣昌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探究其在人工和自然选择过程中的受选择情况。本研究选取591头荣昌猪进行猪50K基因分型,随机选取其中120头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为填充参考模板对50K基因数据进行填充,基于填充序列数据开展遗传结构、Tajima’D和CLR分析。基因型填充后,基因型填充正确率为0.942,质控后保留了8 823 367个高质量SNPs(填充正确率为1.00)。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荣昌猪群体不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且绝大部分个体间遗传距离>0.1,分子亲缘系数<0.1。CLR检验筛选到226个潜在受选择区域,基因注释发现与繁殖、生长、胴体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DK9、SLC2A8、IGF1R、GSK3B等基因)。利用Tajima’D检验检测到225个潜在受选择区域,基因注释发现与毛长度(CFAP299)、毛色或耳聋(MITF、ZNF532)、脂肪沉积(GSK3B)、繁殖(FOXP1)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一步整合不同方法分析结果,发现11个相同的潜在受选择区域和123个候选基因,包括MITF、ZNF532、GSK3B等与耳聋和白化病、繁殖等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并且发现1条显著的GO条目和KEGG通路(P<0.05)与黑色素生成、视觉发育等通路相关。本研究根据富集分析结果和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筛选出MITF、ZNF532、GSK3B、FOXP1、SLC2A8、CDK9、IGF1R、TBC1D4等8个重要候选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荣昌猪毛色、耳聋、脂肪沉积、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等经济性状相关。该结果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了荣昌猪的遗传结构和选择信号特征,筛选出的重要候选基因为后续荣昌猪保种育种和特色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型填充 遗传结构 选择信号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调控禽类羽囊发育及羽毛生长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申济瑞 李绍梅 +1 位作者 刘安芳 牟春燕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推动“白条禽”进入市场,毛孔细腻且均一的家禽屠体外观更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屠体外观和羽囊发育过程相关。羽囊是禽类动物特有的皮肤附属物,也是研究动物器官组织形成和再生等分子互作的微型结构,其生长和发育受包括Wnt、BMP... 近年来,我国推动“白条禽”进入市场,毛孔细腻且均一的家禽屠体外观更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屠体外观和羽囊发育过程相关。羽囊是禽类动物特有的皮肤附属物,也是研究动物器官组织形成和再生等分子互作的微型结构,其生长和发育受包括Wnt、BMP、SHH和RA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皮肤羽囊原基的诱导形成、羽芽的延长和极性发生以及羽毛周期性生长等多个生发阶段,是羽囊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信号通路。本文简述了禽类羽囊形态发生的过程以及Wnt信号通路重要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阐述了Wnt信号通路对羽囊原基的形成、羽芽发育、羽囊发育作用以及羽毛周期生长的调控,为选育“白条禽”参考指标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囊 WNT信号通路 发育 皮肤
下载PDF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D、Lpp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7
作者 曾焱 欧祥龙 +2 位作者 闫晓阳 刘灿 廖永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35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D和LppB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19个血清型的APP均含有ompD和lppB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2%~100%和99.3%~100%。利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纯化了1型菌株的rOmpD和rL... 本研究旨在评价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D和LppB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19个血清型的APP均含有ompD和lppB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2%~100%和99.3%~100%。利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纯化了1型菌株的rOmpD和rLppB蛋白,并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蛋白均能有效表达,与猪康复血清反应明显。小鼠免疫rOmpD、rLppB蛋白后,ELISA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国内流行的1型、7型菌株攻毒保护率为70%~80%。进一步制备含rOmpD和rLppB的油乳剂,免疫仔猪后,ELISA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对1型、7型菌株攻毒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和交叉保护能力,但未能完全阻止感染和死亡。因此OmpD、LppB有作为APP亚单位疫苗开发候选抗原的潜力,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良好交叉保护效果的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OmpD LppB 免疫原性 免疫效果
下载PDF
SPF动物饲料灭菌方式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直 孙静 +3 位作者 陆路 葛良鹏 马继登 张进威 《实验动物科学》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携带特定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实验动物。对成品饲料进行灭菌处理是保证SPF动物微生物质量的前提。不同灭菌方式对饲料微生物杀灭效果、营养成分及动物生产性能具有不同影响,因... 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携带特定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实验动物。对成品饲料进行灭菌处理是保证SPF动物微生物质量的前提。不同灭菌方式对饲料微生物杀灭效果、营养成分及动物生产性能具有不同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须加以鉴别和选择。最常用的SPF动物配合饲料灭菌方式包括辐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用于SPF动物配合饲料灭菌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围绕SPF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中微生物控制、三种灭菌方式对饲料和动物生产的影响以及SPF动物饲料保存技术为切入点,对SPF动物饲料灭菌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动物 饲料 不同灭菌处理方式
下载PDF
单一纤维组分对生长猪净能分配规律的影响
9
作者 高文君 李哲 +5 位作者 师煌伟 王璐 刘世杰 董欣炜 赖长华 张帅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8-87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从单一纤维组分的层面出发,利用间接测热法和多元加权-嵌套回归模型,测定纤维素、葡甘露聚糖、木聚糖、β-葡聚糖和果胶的净能值,并探究其对生长猪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能量利用效率和净能分配规律的影响。选取36头初... 本试验旨在从单一纤维组分的层面出发,利用间接测热法和多元加权-嵌套回归模型,测定纤维素、葡甘露聚糖、木聚糖、β-葡聚糖和果胶的净能值,并探究其对生长猪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能量利用效率和净能分配规律的影响。选取36头初始体重为(27.9±0.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5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纤维素、10%葡甘露聚糖、10%木聚糖、10%β-葡聚糖和10%果胶。试验期84 d,分6期进行,每期14 d,包括7 d预试期、1 d小室适应期、5 d饲喂测热期和1 d绝食测热期。结果表明:1)与纤维素饲粮组相比,葡甘露聚糖和果胶饲粮组生长猪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纤维组分显著降低生长猪总能、有机物和粗蛋白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饲粮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值(P<0.05);饲粮中添加木聚糖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葡甘露聚糖和木聚糖显著提高总产热量和绝食产热量(P<0.05),显著降低总沉积能量和脂肪沉积净能(P<0.05);饲粮中添加葡甘露聚糖、β-葡聚糖和果胶显著降低代谢能摄入量和蛋白质沉积净能(P<0.05)。3)各纤维组分代谢能转化为蛋白质沉积净能的效率均为负值;纤维素代谢能转化为非蛋白质沉积净能的效率较低,葡甘露聚糖和木聚糖的效率较高。基于套算法和间接测热法计算得出,纤维素、葡甘露聚糖、木聚糖、β-葡聚糖和果胶在生长猪上的净能值分别为5.90、2.15、3.27、7.32和5.36 MJ/kg DM。综上所述,在10%的添加比例下,各单一纤维组分对生长猪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和饲粮有效能值均有负面影响;作为可溶性纤维的葡甘露聚糖和木聚糖在产热能力和代谢能转化为非蛋白质沉积净能的效率方面优于其他纤维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分 生长猪 净能 能量利用效率 净能分配规律
下载PDF
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力 王静 +3 位作者 吴平先 张廷焕 郭宗义 王金勇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25,31,130-132,共9页
近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核酸酶技术可引起特定位点的DNA双链断裂,断裂后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机制使精准单碱基编辑成为可能。基于CRISPR/Cas9将Cas9n与胞嘧啶脱氨酶或腺苷脱氨酶融合而开发出的单碱基编辑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单碱基编辑的效率和精... 近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核酸酶技术可引起特定位点的DNA双链断裂,断裂后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机制使精准单碱基编辑成为可能。基于CRISPR/Cas9将Cas9n与胞嘧啶脱氨酶或腺苷脱氨酶融合而开发出的单碱基编辑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单碱基编辑的效率和精确度,在不造成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精准单碱基编辑。对动物进行单碱基编辑不仅有望提高其生产性能,而且能为人类疾病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文章回顾了单碱基编辑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单碱基编辑系统在动物中的应用,并对单碱基编辑系统在动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动物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单碱基编辑系统 胞嘧啶碱基编辑器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 引导编辑器
原文传递
2018年农业农村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生猪粪尿成分数据集
11
作者 谭琼 简悦 +1 位作者 刘作华 龙定彪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农业农村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界处,介于东经105°17′–105°44′,北纬29°15′–29°41′之间,自2017年10月开始,主要进行生猪粪尿成分监测,生猪... 农业农村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界处,介于东经105°17′–105°44′,北纬29°15′–29°41′之间,自2017年10月开始,主要进行生猪粪尿成分监测,生猪品种为DLY。本数据集的监测实验从2018年夏季开始,连续监测4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实验动物包括保育猪(约20 kg)、育成育肥猪(约70 kg)和繁育母猪3个生长阶段,均饲养于带粪尿收集装置的代谢笼中,便于监测粪尿产生量及成分。粪便数据包括含水率、有机质、氨氮、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主要是铜、锌),尿液数据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pH。样品采集、运输和检测均严格依据规范,排除了遗失和错漏,经得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检验。通过连续监测,建立生猪粪尿成分动态变化数据库,对数据积累和挖掘,揭示生猪粪尿成分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畜禽粪尿安全处理与合理利用、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粪尿成分 生长阶段 四季 农业农村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
下载PDF
五位一体创新发展,产赛教融合贯通,打造畜牧兽医专业留学生培养新格局
12
作者 何航 向邦全 +8 位作者 王怡 郭宗义 陈亚强 Hay Me Me Thant Nang Ei Ei Zaw 黄雁 喻维维 雍康 张传师 《猪业科学》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现各国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成为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农业领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发展对促进“一带一路...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现各国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成为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农业领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发展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畜牧兽医专业 留学生培养 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五位一体 互利共赢 新格局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植物精油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仔猪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志强 余远迪 +1 位作者 刘志云 付利芝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93-7501,共9页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根、果实或种子中萃取提炼出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及来源广泛、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仔猪生产中。本文从植物精油的分类、理化性...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根、果实或种子中萃取提炼出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及来源广泛、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仔猪生产中。本文从植物精油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精油在仔猪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生物学功能 仔猪 肠道健康
下载PDF
黄连生物碱对TGEV诱导的ST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红梅 朱买勋 +1 位作者 邓小龙 徐登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μg/mL的ACC可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ST细胞NO含量急剧升高,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降低ST细胞TNOS和i NOS活性,25μg/mL ACC可显著降低TNOS和i NOS活性;ACC可极显著下调ST细胞TNF-α、IL-1β、IL-6、IL-10m 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生物碱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睾丸细胞 炎症相关基因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晓阳 王文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7,共13页
选取2011—2021年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 选取2011—2021年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调节效应均显著强化了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市场化进程在数字金融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中存在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产品 出口质量 区域差异
下载PDF
育肥猪智能饮水碗设计与性能测试
17
作者 龙定彪 唐明凤 +4 位作者 胡彬 王浩 于洲 潘学民 蒲施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0-256,共7页
饮水量及饮水的质量是影响猪只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研制新型猪只节水清洁型智能饮水设备对猪舍管理和提高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传统碗式饮水器进行了改进,研制了一种猪只智能节水型饮水碗,探究了智能饮水碗在猪只生产性能... 饮水量及饮水的质量是影响猪只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研制新型猪只节水清洁型智能饮水设备对猪舍管理和提高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传统碗式饮水器进行了改进,研制了一种猪只智能节水型饮水碗,探究了智能饮水碗在猪只生产性能、用水量、饮水行为和碗内饮用水卫生指标方面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100头体质量为(85.87±15.80)kg的育肥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饮水设备分别采用传统饮水碗和智能饮水碗,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2种饮水碗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日增质量、日采食质量和料肉比)和饮水行为(饮水次数、饮水时长)无显著影响。传统饮水碗组和智能饮水碗组育肥猪的日均用水量分别为(11.14±0.46)、(10.05±0.46)L/d,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浪费水量分别为(0.89±0.13)、(0.25±0.11)L/d,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育肥猪使用智能饮水碗的用水浪费率相比传统饮水碗降低了60.9%~79.5%。传统饮水碗组和智能饮水碗组育肥猪的碗内余水总大肠菌群分别为(83.00±3.46)、(68.33±4.04)MPN/100 m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育肥猪使用智能饮水碗的碗内余水总大肠菌群与传统饮水碗相比降低了16.3%~19.2%。该智能饮水碗能有效保障猪只饮水健康和生长需求,减少猪只饮水浪费,降低碗内余水总大肠菌群数量,提高动物福利水平。研究可为养殖场节水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节水 智能饮水碗 总大肠菌群 浪费水量
下载PDF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梦 张浩 +3 位作者 刘雪芹 涂长春 刘艳 葛良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简要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发病机制、狂犬病病毒G蛋白中和抗原位点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机制。重点介绍目前全球已上市或处于研发阶段的多种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筛选发现技术、识别位点、作用方式以及体内外病毒中和效果,分析... 简要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发病机制、狂犬病病毒G蛋白中和抗原位点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机制。重点介绍目前全球已上市或处于研发阶段的多种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筛选发现技术、识别位点、作用方式以及体内外病毒中和效果,分析上述单克隆抗体在目前狂犬病暴露后治疗的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存在的血源供应、中和效价、质量控制及潜在病毒感染等问题,指出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研发的重要性,尤其是抗体的中和效价和中和广度,进而提出针对狂犬病病毒遗传谱系Ⅱ/Ⅲ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开发,以及针对G蛋白多个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鸡尾酒(mAb cocktail)疗法是当前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中和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19
作者 李文娟 徐兰梦 +5 位作者 章杰 廖勤丰 李龙娇 张廷焕 郭宗义 何航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2种猪皮均检出4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5种不饱...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2种猪皮均检出4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5种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包含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且荣昌猪猪皮豆蔻酸、棕榈酸和花生酸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2种猪皮均鉴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荣昌猪猪皮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此外,荣昌猪猪皮缬氨酸和亮氨酸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高胆固醇血症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血栓形成指数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并且必需氨基酸指数略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而ΣPUFA、ΣUFA/ΣSFA、ΣPUFA/ΣSFA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综上,猪皮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可作为饲料蛋白质脂肪来源,根据其营养特点开发新型食品或作为营养补剂,但其氨基酸构成不合理,脂肪酸组成不平衡。相比之下,荣昌猪猪皮具有较高氨基酸营养价值,杜洛克猪猪皮具有较高脂肪酸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 脂肪酸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脾虚泄泻模型大鼠肠组织结构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变化研究
20
作者 陈春林 杨柳 +1 位作者 闫志强 余远迪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3,F0002,共6页
为研究脾虚泄泻大鼠肠道结构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变化,试验选取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脾虚泄泻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在不同阶段采用“饮食失调+苦寒泻下”的方法人工复制大鼠脾虚泄泻模型,连续14 d监测大鼠的采食量、... 为研究脾虚泄泻大鼠肠道结构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变化,试验选取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脾虚泄泻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在不同阶段采用“饮食失调+苦寒泻下”的方法人工复制大鼠脾虚泄泻模型,连续14 d监测大鼠的采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等临床特征变化,记录第7天和第14天时大鼠的空腹体质量,采集小肠组织进行结构观察,并测定盲肠内容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试验期间出现粪便稀溏、食欲下降、消瘦、蜷缩扎堆、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空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回肠隐窝深度和绒毛宽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绒毛宽度及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小肠不同段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盲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脾虚泄泻可损伤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并降低盲肠中sIg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模型 大鼠 小肠黏膜结构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