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原位癌到微小浸润: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对外科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一澎 郭文青 +9 位作者 张丽华 马沛卿 张扬 王仲照 方仪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一方面,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再次手术时SLNB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往往受到质疑,多数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唯一的选择。目的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比较CIS和MIBC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风险;探索选择合适的病例直接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二次手术的合理性。方法对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位癌(493例)及微小浸润癌(19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结果原位癌组中出现4例小叶原位癌(LCIS),其余均为导管原位癌(DCIS),而MIBC所伴发的原位癌均以DCIS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X线片BI-RADS≥4级的钙化,肿瘤﹥2.5 cm,高级别DCIS,ER(-),PR(-),HER-2(+++)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P均﹤0.05);Ki-67≥20%也可能与发生微小浸润有关(P=0.057)。使用Logistic回归将重要协变量(年龄)与上述危险因素一起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34),肿瘤﹥2.5 cm(P=0.033),高级别DCIS(P=0.011)等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2.0%的原位癌淋巴结转移概率,MIBC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为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为5.5%,多伴发于患者年龄超过50岁的较大范围的高级别DCIS中。目前来说,对合并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原位癌患者直接进行SLNB是一种合理和稳妥的诊治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乳腺微小浸润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文彦 王昕 王翔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9期13-17,共5页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女性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乳腺癌相关诊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诊疗时代.循环肿瘤DNA是一种信息量较大、稳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的转移性生物标记,...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女性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乳腺癌相关诊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诊疗时代.循环肿瘤DNA是一种信息量较大、稳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的转移性生物标记,其突变来自肿瘤细胞的体细胞突变,能够较好地克服肿瘤异质性.在乳腺癌领域,循环肿瘤DN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早期诊断、监测疗效、探索耐药等方面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对循环肿瘤DNA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DNA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柏林 吴金其 +8 位作者 郑荣寿 齐军 刘海净 郭阳 王一澎 陈峰 吕文月 韩彬彬 王翔 《癌症进展》 201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乳腺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48例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月经史按1∶2频数匹配健康对照2229例,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体重指数(BMI)、治疗前雌二...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乳腺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48例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月经史按1∶2频数匹配健康对照2229例,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体重指数(BMI)、治疗前雌二醇(E2)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绝经患者占40.59%,对照组绝经者占39.08%。单因素分析中,妊娠、生育、流产、哺乳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者,罹患乳腺癌风险降低(P﹤0.05);BMI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P﹤0.05);而E2水平与罹患乳腺癌风险无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妊娠次数、生育次数均为保护因素。结论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月经、生育史有关。妊娠或生育均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初潮年龄越早,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二醇(E2) 绝经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2108例T_(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一澎 张扬 +6 位作者 王仲照 方仪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108例患者入组,其中102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PR、Ki-67指数以及分子分型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ER-2是否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表达状况(P﹤0.05);而年龄也可能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结论肿瘤越大、分化越差、伴脉管瘤栓、ER阳性表达以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的T1~2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而年龄≤50岁也可能增加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T1~2期乳腺癌患者是否直接行ALND应持谨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10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杰 王昕 王翔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0期993-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NE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10例NEBC患者中,9例为女性患者,1例为男性患者。10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3~7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51岁。NEBC...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NE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10例NEBC患者中,9例为女性患者,1例为男性患者。10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3~7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51岁。NEBC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有7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2例患者行保乳术,1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后,未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受累。NEBC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和50%(5/1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率为20%(2/10)。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嗜铬素A(ChrA)和突触素(Syn)至少有一项为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和80%(8/10)。随访期间,5例患者出现转移,6例生存,3例患者死亡原因与乳腺癌相关,1例患者死于结肠癌消化道梗阻。结论本组NEBC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国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并无特征性表现。NEBC作为一种少见但具有侵袭能力的肿瘤,应对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中c-MYC调节的剪接基因鉴定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永明 王一澎 马飞 《癌症进展》 2018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鉴定c-MYC调节的剪接相关基因,分析其基因组水平的改变,并评价其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剪接相关基因;采用String蛋白数据库绘制剪接基因互作网络图... 目的鉴定c-MYC调节的剪接相关基因,分析其基因组水平的改变,并评价其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剪接相关基因;采用String蛋白数据库绘制剪接基因互作网络图;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剪接基因在基因组水平的改变,包括突变、扩增和缺失等,对比淋巴瘤剪接基因研究确定候选基因;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候选基因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中剪接基因共有16个,主要为剪接体复合物、U12-型剪接体复合物和剪接体sn SNP复合物。这16个剪接基因在乳腺癌中均有不同比例的拷贝数扩增。本研究分析的乳腺癌数据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与已知的淋巴瘤中的基因存在多个重叠基因,即WDR77、GEMIN4和SNRPD1,这3个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有关。结论在乳腺癌中鉴定了16个c-MYC调节的剪接基因,这些基因在乳腺癌中大多存在拷贝数扩增,其中WDR77、GEMIN4和SNRPD1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MYC 可变剪接 预后
下载PDF
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祥溢 关健 王任直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将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野生型,sham operation,SO)、HIBI野生型组(hypoxic-ischemic wild type,HIWT)和HIBI-p66Shc... 目的探讨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将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野生型,sham operation,SO)、HIBI野生型组(hypoxic-ischemic wild type,HIWT)和HIBI-p66Shc基因敲除组(hypoxic-ischemic knock-out,HIKO),每组20只。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浸入低氧环境的方法制备小鼠HIBI模型。随后对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HIBI损伤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进行测量和比对。结果 HIBI造模24 h后,HIKO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87±0.30)低于HIWT组小鼠(2.49±0.26),HIKO组小鼠脑梗死灶体积[(22.66±4.20)mm3]小于HIWT组小鼠[(27.31±3.23)mm3],HIKO组小鼠血清NSE含量[(8.97±0.74)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11.26±0.68)ng/ml],HIKO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1.72±0.30)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2.07±0.28)ng/ml],P均<0.05。结论 p66Shc基因敲除可通过降低小鼠HIBI发生后脑组织IL-1β的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6^Shc基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外科处理
8
作者 赵博慧 王仲照 宣立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68-372,共5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成为乳腺癌,尤其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早期NAC主要用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患者的治疗,随着NSABPB-18和NSABPB-27试验结...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成为乳腺癌,尤其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早期NAC主要用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患者的治疗,随着NSABPB-18和NSABPB-27试验结果的发表,NAC逐渐成为LABC标准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两项研究及后续的几项大型临床随机试验都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外科处理 chemotherapy 化疗后 标准治疗方案 临床随机试验 新辅助化疗 局部进展期
原文传递
中国乳腺癌健康效用值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娟 王乐 +6 位作者 何世娇 黄慧瑶 李江 颜仕鹏 方仪 代敏 石菊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我国乳腺癌患者健康效用值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我国乳腺癌患者健康效用值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1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原始横断面研究结果比模型研究结果更集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合计健康效用值为[0.77,95%CI(0.67,0.87)],临床0~Ⅰ、Ⅱ、Ⅲ和Ⅳ期健康效用值依次为[0.77,95%CI(0.68,0.86)]、[0.76,95%CI(0.66,0.85)]、[0.74,95%CI(0.65,0.83)]和[0.73,95%CI(0.65,0.81)]。乳腺癌合计效用值中位数(范围)为0.81(0.65,0.83),0、Ⅰ、Ⅱ、Ⅲ和Ⅳ期健康效用值依次为0.82(0.65,1.00)、0.82(0.65,0.90)、0.77(0.67,0.86)、0.70(0.64,0.82)和0.70(0.30,0.80)。结论中国乳腺癌健康效用值研究较少,健康效用值随临床分期加重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后续乳腺癌干预相关成本-效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活质量 健康效用值 系统评价 中国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文彦 王翔 +4 位作者 王昕 高纪东 王杰 刘嘉琦 赵东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96-999,共4页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头乳晕区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研究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7-0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5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头乳晕区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研究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7-0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5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47例患者中,348例不伴有非典型增生(63.6%),199例(36.4%)伴有非典型增生。中位随访37个月,导管内乳头状瘤组和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5.0%;3年无肿瘤生存率分别为99.1%和98.5%。2组无复发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分析结果显示,非典型增生是影响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RR=0.183,95%CI=0.045-0.675,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乳房肿物(OR=0.448,95%CI=0.29-0.68,P〈0.001)、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OR=0.444,95%CI=0.45-0.72,P=0.001)术后病理更易出现非典型增生。结论非典型增生情况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复发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非典型增生 预后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转移及治疗耐药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雪玮 王昕 高纪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6期765-768,共4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过程包括微环境中分子适应细胞扩张的调节,以促进组织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生长。这些变化依赖于空间和时间,其特征在于生产分泌酶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过程包括微环境中分子适应细胞扩张的调节,以促进组织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生长。这些变化依赖于空间和时间,其特征在于生产分泌酶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同时细胞持续膨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ECM过程中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1]。此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MMPs和下游Smad信号进行调节,以增强这些退行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 肿瘤治疗耐药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筛查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江 唐威 +9 位作者 李霓 王昕 王勇 吕章艳 冯小双 魏锣佩 李鑫 孙鑫 陈万青 代敏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9-63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全球现有乳腺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为我国乳腺癌筛查指南的制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Fang Data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搜集乳腺癌... 目的系统评价全球现有乳腺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为我国乳腺癌筛查指南的制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Fang Data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搜集乳腺癌筛查相关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GREEⅡ工具和RIGHT声明对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1篇乳腺癌筛查指南,其中5篇(45%)由美国发布。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独立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依次是83、48、60、77、53和79分。6篇指南推荐等级为A,5篇为B。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篇报告质量高,其指南中,美国2篇、加拿大1篇。结论乳腺癌筛查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欠佳。指南发布数量呈上升趋势,其制订或更新有不断打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趋势。循证指南制订方法已逐渐成为各国制订临床指南的共识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筛查 指南方法学 AGREEⅡ RIGHT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