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免疫相关特征的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王一诺 张竞尧 +11 位作者 黄蔚 高杰 冯丹丹 杨天殊 杨云凯 苑宝文 高天杨 郝鑫慧 刘瑞琼 滕旭 余和芬 王艳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免疫和基质细胞相关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ESTIMATE算法计算GEO数据库中TNBC样本的免疫评分,使用R包中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GEO数据库和KM-plotter网站进行生存分... 目的探讨免疫和基质细胞相关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ESTIMATE算法计算GEO数据库中TNBC样本的免疫评分,使用R包中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GEO数据库和KM-plotter网站进行生存分析,寻找与TNBC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的基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验证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功能富集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应答。R包中survival包生存分析显示,36个基因中有14个基因与TNBC的DFS显著相关。Cox-LASSO分析筛选出4个与TNBC预后相关的基因。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显示,1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表明4个基因具有很好的预后预测能力。结论含杆状病毒IAP重复3(baculoviral IAP repeat containing 3,BIRC3)基因、CD8抗原(CD8 antigen,CD8A)基因、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基因和含三方基序22(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2,TRIM22)基因这4个基因可能与TNBC的免疫微环境相关,是TNBC潜在的预后和治疗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评分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制备及抗乳腺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威 童金莲 +3 位作者 夏桂民 黄卫 袁伟 马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9-726,共8页
目的制备间充质干细胞膜(MSCm)仿生纳米药物lac-DOX/DOX@MSCm,探讨其对乳腺癌4T1的靶向能力及抑瘤效果。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霉素(DOX)的乳糖(lac)-阿霉素纳米胶束lac-DOX/DOX,反复冻融提取MSCm、超声后挤压成囊泡并用其包被lac-DOX/... 目的制备间充质干细胞膜(MSCm)仿生纳米药物lac-DOX/DOX@MSCm,探讨其对乳腺癌4T1的靶向能力及抑瘤效果。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霉素(DOX)的乳糖(lac)-阿霉素纳米胶束lac-DOX/DOX,反复冻融提取MSCm、超声后挤压成囊泡并用其包被lac-DOX/DOX制得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lac-DOX/DOX@MSCm。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ac-DOX/DOX@MSCm的形貌、粒径、电位及膜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表征。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4T1细胞对lac-DOX/DOX和lac-DOX/DOX@MSCm摄取情况。使用CCK-8法检测MSC膜囊泡、lac-DOX/DOX及lac-DOX/DOX@MSCm对4T1细胞的杀伤能力。建立小鼠原位4T1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lac-DOX/DOX组和lac-DOX/DOX@MSCm组,每组5只,按5mg/kg量给药,1次/3d,通过小鼠肿瘤体积及瘤重评价抑瘤效果,小鼠体质量变化及主要脏器组织学变化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lac-DOX/DOX@MSCm呈核-壳结构,粒径为(187.0±1.5)nm,其蛋白表达情况与MSC膜囊泡相似。相比于lac-DOX/DOX组,lacDOX/DOX@MSCm组细胞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随着药物与细胞孵育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不断增加。浓度为0.0025~5μg/mL的MSCm囊泡对4T1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3,P>0.05。lac-DOX/DOX@MSCm和lac-DOX/DOX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4T1细胞毒性;其中5和10μg/mL的lac-DOX/DOX@MSCm比相同浓度的lac-DOX/DOX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物抑瘤实验中PBS、lac-DOX/DOX和lacDOX/DOX@MSCm组小鼠肿瘤体积间的效应F处理=34.481,P<0.001。其中lac-DOX/DOX@MSCm组与lac-DOX/DOX组比较,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瘤重分别为(1.244±0.236)、(0.680±0.174)和(0.434±0.081)g,3组间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92,P<0.001。其中lac-DOX/DOX@MSCm组与lacDOX/DOX组相比瘤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PBS、lac-DOX/DOX和lac-DOX/DOX@MSCm组小鼠体质量分别为(20.20±0.74)、(19.65±1.11)和(19.74±0.97)g,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5,P>0.05。小鼠脏器HE染色显示,lac-DOX/DOX和lac-DOX/DOX@MSCm组小鼠心、肝、脾、肺和肾均没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lac-DOX/DOX@MSCm具有增强4T1乳腺癌靶向能力及肿瘤抑制效果,且生物安全性良好,为开发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膜 仿生 纳米药物 阿霉素 乳腺癌
原文传递
H226细胞和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组织CPA4表达以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峰 张媛 +3 位作者 孙立新 陈梦 冉宇靓 孙力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6-372,共7页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制定肺癌治疗策略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发现,羧肽酶家族在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羧肽酶A4(carboxypeptidase A4,CPA4)...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制定肺癌治疗策略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发现,羧肽酶家族在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羧肽酶A4(carboxypeptidase A4,CPA4)在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癌组织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NA干扰人肺癌细胞H226中CPA4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购于西安艾丽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8例正常肺、46例肺癌及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PA4表达水平。结果 RT-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siRNA-CPA4较对照组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CPA4的蛋白和mRNA水平。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RNA-CPA4组穿膜细胞数(43.14±7.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4.57±2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9,P<0.001。迁移实验结果显示,CPA4siRNA组细胞迁移数目为143.67±14.42,与阴性对照组(276.78±8.07)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0,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PA4在8例肺、46例肺癌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0.0%(23/46)和76.1%(35/46)。进一步分析发现,CPA4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发癌组织,t=5.167,P<0.001。CPA4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密切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4促进人肺癌细胞H226的体外侵袭和迁移,且人肺癌原发瘤组织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呈递增趋势,可能成为抑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肽酶A4 肺癌 淋巴结转移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采用肝癌球体细胞筛选鉴定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抗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力超 杨婧 +3 位作者 孙立新 张媛 杨治华 冉宇靓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采用肝癌球体细胞筛选鉴定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肝癌提供候选治疗单抗。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富集培养肝癌干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顺铂耐药实验、Real-timePCR、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等方法筛选、鉴... 目的采用肝癌球体细胞筛选鉴定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肝癌提供候选治疗单抗。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富集培养肝癌干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顺铂耐药实验、Real-timePCR、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等方法筛选、鉴定抗肝癌干细胞单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单抗识别的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质谱鉴定抗原。结果MHCC97L细胞能在无血清悬浮培养条件下形成细胞球,并能被PKH26染料标记。流式细胞检测发现MHCC97L球体细胞中CD90表达比例较亲本细胞提高了3.4倍。无血清成球抑制实验获得6株显著抑制MHCC97L细胞在无血清成球的单抗,抑制率分别为54.67%,50.33%,45.73%,42.26%,39.11%,37.63%。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28C10和CD90在MHCC97L细胞中能共定位。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MHCC97L28C10^+细胞Sox-2和Oct-4表达显著高于MHCC97L28C10-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在MHCC97L及其sphere细胞中28C10^+细胞比例分别为7.98%和10.7%,28C10^+细胞比例提高了1.34倍。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的28C10^+细胞的体外成球能力、侵袭能力显著高于28C10-细胞。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28C10^+细胞较28C10-细胞显示出对化疗药物顺铂的耐药,IC50分别为1.96μg/mL和1.16μg/mL。裸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28C10^+细胞裸鼠皮下接种2×10^4cells/只,2个月可形成肿瘤,成瘤率为40%。另外1只未形成肿瘤的裸鼠形成了肺部转移灶(1/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单抗28C10的靶抗原阳性率为72.0%(77/107),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谱结果显示28C10识别的抗原为HSP90α。结论采用MHCC97L球体细胞模型成功鉴定一株特异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为靶向肝癌干细胞的抗体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CD90 HSP90Α
下载PDF
三七芪英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欣芮 马肖 +3 位作者 王萍 马洁 唐旭东 袁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观察三七芪英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0.04%雷尼替丁制备CAG大鼠模型,于第15周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三七芪英饮高、低剂量组(0.156、0.07... 目的观察三七芪英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0.04%雷尼替丁制备CAG大鼠模型,于第15周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三七芪英饮高、低剂量组(0.156、0.078 g药粉/m L),每组10只;同时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饮用水,直至第30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胃、脾和肉眼可见实体瘤形态改变;检测胃组织病理情况并计算成瘤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CD147)及乳酸脱氢酶A(LDHA)蛋白表达水平;TUNEL实验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排列紊乱,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细胞核极性减弱,大鼠体重下降(P<0.01,P<0.05),MCT4、CD147和LDHA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三七芪英饮高、低剂量组均可改善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提高腺体细胞数量,降低模型胃黏膜肿瘤的发生率;MCT4、CD147和LDHA蛋白表达降低(P<0.01),TUNEL阳性细胞减少。结论三七芪英饮能有效改善MNNG复合法诱导CAG大鼠胃黏膜萎缩和细胞凋亡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CT4、CD147和LDHA的过度表达,抑制胃黏膜细胞糖酵解,减少乳酸的合成与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三七芪英饮 糖酵解 单羧酸转运蛋白4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 乳酸脱氢酶A
原文传递
癌细胞膜修饰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刘源 高春晓 +4 位作者 夏桂民 颜德岳 陈莲珍 袁伟 马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086-1093,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癌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靶向药物,并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药物乳糖多柔比星包载多柔比星(lac-DOX/DOX),同时提取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细胞膜,通过超声法将细胞膜包覆在lac-DOX/DOX外面,制备出... 目的制备一种癌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靶向药物,并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药物乳糖多柔比星包载多柔比星(lac-DOX/DOX),同时提取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细胞膜,通过超声法将细胞膜包覆在lac-DOX/DOX外面,制备出lac-DOX/DOX@4T1m。测量其粒径、电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ac-DOX/DOX@4T1m的形貌;通过凝胶电泳对4T1细胞膜上蛋白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和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评价药物在体内外对同源癌细胞的靶向性;构建4T1荷瘤Balb/c小鼠模型,对lac-DOX/DOX@4T1的抗肿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成功制备lac-DOX/DOX@4T1m仿生纳米药物,平均粒径为(204.8±13.0)nm,在电镜下呈规则球状结构,且蛋白质完好地保留在细胞膜表面;细胞摄取实验和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lac-DOX/DOX@4T1m对4T1细胞有靶向性;药效实验结果显示,lac-DOX/DOX@4T1m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对肝功能的损伤显著降低。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仿生纳米药物,提高了对肿瘤的靶向性及治疗效果,降低了多柔比星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膜 多柔比星 乳腺癌 纳米胶束 靶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