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SPECT/CT机房工作人员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手部受照辐射水平及其防护研究
1
作者 邹作伟 苏雪松 耿建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25-29,共5页
目的:对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设备机房工作人员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手部的受照剂量及辐射水平进行研究,为评估SPECT/CT机房工作人员受到辐射危害及放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 目的:对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设备机房工作人员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手部的受照剂量及辐射水平进行研究,为评估SPECT/CT机房工作人员受到辐射危害及放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在SPECT/CT机房1和SPECT/CT机房2的工作人员各2名,采用光致发光(OSL)剂量计对4名SPECT/CT机房工作人员7个季度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4名工作人员摆位总量为20 682例患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规穿戴防护铅衣(0.5 mmPb)和铅围脖(0.5 mmPb)等防护用品,将OSL剂量计分别佩戴在每名机房摆位人员的甲状腺、眼睛附近位置和手部。4名工作人员每人佩戴1套(甲状腺、眼睛附近和手部位置共3枚)OSL剂量计。佩戴OSL剂量计时长为21个月,对甲状腺部位的10 mm深度个人剂量当量[Hp(10)]、眼晶状体部位的3 mm深度个人剂量当量[Hp(3)]和手部的0.07 mm深度个人剂量当量[Hp(0.07)]进行季度监测,评估SPECT/CT机房4名工作人员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手部的受照剂量。4名工作人员均接受常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4名工作人员每人年平均摆位例数约2 955例患者,其中仅1名工作人员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手部年平均所受的剂量最高,分别为0.129、0.071和0.151 mSv/a,但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约束值5、5和125 mSv/a。结论:SPECT/CT机房4名工作人员为患者摆位时直接接触注射过放射性药物的患者,但其甲状腺、眼睛和手部受照剂量均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约束值。按要求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能够有效防护摆位工作中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眼晶状体 手部 外照射 当量剂量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 机房
下载PDF
国家十四五规划期间PET/CT、PET/MR设备的配置和选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耿建华 陈英茂 +1 位作者 田嘉禾 陈盛祖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国家十四五规划(简称“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新政策下正电子发射X射线断层扫描(PET/CT)设备及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PET/MR)成像系统的配置条件及选型,为医疗机构PET/CT、PET/MR设备的配置与选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十四五... 目的:探讨国家十四五规划(简称“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新政策下正电子发射X射线断层扫描(PET/CT)设备及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PET/MR)成像系统的配置条件及选型,为医疗机构PET/CT、PET/MR设备的配置与选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以来发布的PET/CT、PET/MR相关配置管理政策:配置许可、使用管理及配置规划和目前PET/CT、PET/MR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PET/CT、PET/MR配置条件及设备选型方案。结果: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政策下医疗机构应根据所需机构条件、人员条件、工作基础及配套设施等条件配置PET/CT、PET/MR;根据PET/CT、PET/MR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选择满足医疗机构需求的PET/CT、PET/MR机型。结论:“十四五”以来的PET/CT、PET/MR配置相关新规定与此前政策有大幅变化,医疗机构应按新要求申请配置及使用PET/CT、PET/MR,按照各自需求对PET/CT、PET/MR设备配置和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十四五规划 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PET/MR)系统 正电子发射X射线断层扫描(PET/CT) 配置条件 选型
下载PDF
模拟核医学临床成像模体及其性能评价进展
3
作者 苏雪松 耿建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4-571,共8页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核医学成像质量和安全的必备工作,模体是核医学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性能比较、多中心临床试验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体从结构单一向模拟临床真实条件发展,结合现代化技术提供不同的形式。不同种类模...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核医学成像质量和安全的必备工作,模体是核医学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性能比较、多中心临床试验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体从结构单一向模拟临床真实条件发展,结合现代化技术提供不同的形式。不同种类模体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适用情形。本文通过调研并综述核医学成像所用的常用模体及性能评价指标,为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及临床科研选用模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体 核医学成像 模拟临床 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硅光电倍增管和传统光电倍增管两种机型PET/CT临床成像条件下性能研究
4
作者 苏雪松 耿建华 +3 位作者 王奕斌 王雪鹃 郑容 李静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8-435,共8页
目的研究新一代硅光电倍增管(SiPM)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PET/CT)与传统光电倍增管(PMT)PET/CT空间分辨力及图像质量,探讨不同的PET光电转换器(PMT与SiPM)和Q.Clear算法对PET空间分辨力、定量精度和图像质量的... 目的研究新一代硅光电倍增管(SiPM)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PET/CT)与传统光电倍增管(PMT)PET/CT空间分辨力及图像质量,探讨不同的PET光电转换器(PMT与SiPM)和Q.Clear算法对PET空间分辨力、定量精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GE Discovery Elite型PET/CT(PMT PET/CT)和GE Discovery Meaningful Insights(MI)型PET/CT(SiPM PET/CT)对椭圆分辨力模体和NEMA NU2⁃2018图像质量模体成像。使用OSEM+PSF+TOF(VPFX⁃S)算法对所有模体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MI采集的模体数据额外使用Q.Clear算法重建,β取值范围150~550,间隔100。计算分辨力模体中5条线源在3个层面的径向、切向和轴向半高宽(FWHM)并求平均值。计算图像质量模体中小球的恢复系数(RC)、对比度百分比(CRC)、对比噪声比(CNR)、背景变异百分比(PBV)、背景变异系数(BCV)和不同图像层面肺插件残余误差(RE)。结果MI(VPFX⁃S)与Elite相比,在径向、切向和轴向FWHM分别降低4.25%~13.58%、7.00%~13.22%和6.02%~36.14%,小球RCmax无明显差异。MI(VPFX⁃S)提高小球CRC(10.17%~38.89%)与CNR(38.31%~94.95%),降低PBV(26.20%~33.82%)与BCV(31.29%~35.97%)。MI(Q.Clear)与MI(VPFX⁃S)相比,在径向、切向和轴向FWHM分别降低6.49%~45.02%、7.80%~35.60%和13.31%~36.80%,提高小球CNR(38.31%~94.95%),并降低PBV(26.20%~33.82%)与BCV(6.64%~10.31%),RC无明显差异。MI(Q.Clear)得到的CNR、RE和径向、切向、轴向FWHM均随β增大而增大,RC、CRC、PBV和BCV均随β增大而减小。结论在使用VPFX⁃S重建条件下,与PMT PET/CT相比,新一代SiPM PET/CT在空间分辨力、热灶对比度与探测能力和背景噪声方面均有所提高。相较于OSEM,Q.Clear算法改善了空间分辨力、定量精度与图像质量,但与β的选择有关。β值影响Q.Clear算法带来的收益,对小病灶的最大定量值影响最为明显,这点对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传统光电倍增管 硅光电倍增管 空间分辨力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源距变化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洪浩 耿建华 +3 位作者 陈智文 苏雪松 王雪鹃 李静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研究点源到探头铅栅模体表面距离的变化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的影响,为探讨质量控制性能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点源到铅栅模体表面垂直距离150、170、190、210、230 cm共5个不同... 目的研究点源到探头铅栅模体表面距离的变化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的影响,为探讨质量控制性能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点源到铅栅模体表面垂直距离150、170、190、210、230 cm共5个不同位置处,使用平行狭缝铅栅模体方法对两台双探头SPECT设备(机型1、2)进行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指标检测。结果两台SPECT设备双探头在被检测的5个位置图像采集完成后通过软件计算分别得出固有空间分辨力x方向、y方向的两项检测指标与固有空间线性x方向、y方向的4项检测指标波动较小,各指标范围:有效视野(UFOV)半高宽(FWHM)3.310~3.902 mm、中心视野(CFOV)半高宽(FWHM)3.274~3.910 mm、UFOV微分线性0.059~0.180 mm、FUOV绝对线性0.171~0.628 mm、CFOV微分线性0.046~0.165 mm、CFOV绝对线性0.115~0.534 mm。当源距为150 cm时,固有空间分辨力略差,两台设备UFOV FWHM检测值(3.80±0.07)mm,其范围3.695~3.902 mm,CFOV FWHM检测值(3.73±0.11)mm,其范围3.572~3.910 mm,但是机型1与机型2的固有空间分辨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WS 523-2019标准,两台设备双探头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检测均合格。机型1与机型2的固有空间线性比较,机型1劣于机型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P<0.001)。结论点源到探头铅栅模体表面距离变化(150~230 cm)时,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未随源距而变化。在对SPECT进行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检测时,应保证点源到探头的垂直距离>150 cm,推荐应至少为17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距 平行狭缝铅栅模体 固有空间分辨力 固有空间线性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临床与胸部CT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倩 赵世俊 +2 位作者 王书航 陶秀丽 吴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2.5 d,22例患者于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CIP。24例肺癌患者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4.5 d,早于非肺癌患者(119.0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4例(89.5%)患者发生CIP时伴有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29例)、呼吸困难(27例)。CIP胸部CT炎症分布表现为不对称分布31例,对称分布7例。24例肺癌患者中,16例炎症主要分布在肺癌原发灶同侧,8例呈全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37例)和实变(30例)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IP分类以机化性肺炎型最多见(15例)。在30例随访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17例CIP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13例部分吸收或稳定(未完全吸收组)。完全吸收组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5 d,短于未完全吸收组(128 d,P=0.022)。与未完全吸收组相比,完全吸收组实变较少(P=0.010),CIP分类均为过敏性肺炎型(P=0.004)。结论CIP多在ICIs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特点对预测炎症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治疗转归
原文传递
胸片的肺结节检出和诊断效能及阅片者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敏 赵世俊 +6 位作者 周丽娜 徐晓娟 王雅雯 牛琳 王慧慧 唐威 吴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胸片对于≤30 mm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比较阅片者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14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同期具有胸部CT和X线胸片检查的无症状肺结节患者(43例),全组患者胸部CT影像均可见1枚≤... 目的探讨胸片对于≤30 mm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比较阅片者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14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同期具有胸部CT和X线胸片检查的无症状肺结节患者(43例),全组患者胸部CT影像均可见1枚≤30 mm的结节(全组共43枚结节)。1名有>20年阅片经验的主任医师复阅CT图像,对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密度进行记录。6名具有不同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影像诊断医师复阅胸片,记录其阅片时间、结节检出情况及诊断意见。比较胸片检出结节与未检出结节的CT影像特征,分析影响胸片结节检出的因素。计算6名医师的检出敏感度以及诊断正确率,比较阅片者间一致性水平,分析阅片时间、阅片经验对于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43枚结节中6名医师均检出的结节有17枚,检出敏感度为39.5%。≥5名、≥4名、≥3名、≥2名、≥1名医师检出的结节数分别为20、21、23、25、28枚,检出敏感度分别为46.5%、48.8%、53.5%、58.1%和65.1%。胸片呈假阴性的原因包括结节的大小、位置、密度及形态。6名医师对于≤30 mm、≤20 mm、≤15 mm、≤10 mm结节的检出敏感度依次为46.5%~58.1%、45.9%~54.1%、36.0%~44.0%、36.4%;诊断正确率依次为19.0%~85.0%、16.7%~6.5%、18.2%~80.0%、0~75.0%。6名医师对于结节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29~0.907),性质判断的一致性一般或较差(Kappa值:0.350~0.653)。年资越高的医师所需的阅片时间越短,阅片时间、阅片经验与诊断正确率无关(均P>0.05)。结论胸片对于≤30 mm肺结节的检出能力有限,性质判断能力不足,且阅片时间的延长、阅片者年资的增长均不会提高诊断正确率,不宜单独用于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片 CT 检出敏感性 诊断 阅片者一致性
原文传递
肺结节^(18)F-FDG PET-CT数据采集与标注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4版)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4 位作者 吴宁 李思进 刘士远 张泽伟 陶秀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18)F-FDG PET-CT对肺结节检出、诊断及肺癌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定量精准等特点,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内外认可。随着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领域的逐渐开展,数据标注和... ^(18)F-FDG PET-CT对肺结节检出、诊断及肺癌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定量精准等特点,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内外认可。随着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领域的逐渐开展,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对深度学习模型准确性和鲁棒性起着重要作用。该共识旨在为肺结节^(18)F-FDG PET-CT的数据采集、标注以及质量控制提出初步指导意见,以促进肺结节^(18)F-FDG PET-CT数据集标准化,为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研发、调优、验证等提供重要依据,推动细分领域产品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注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