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国华 王健 +1 位作者 倪松 刘绍严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71-74,19,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吸入麻醉组(S组)。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异丙酚复...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吸入麻醉组(S组)。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术中以肌颤搐(TW)恢复的比值(%)来监测肌肉松弛程度(0%TW代表完全肌肉松弛)。记录两组患者0%TW的持续时间(T_0)以及恢复至5%TW、10%TW、20%TW和30%TW的时间(T_5、T_(10)、T_(20)、T_(30)),在上述肌肉松弛条件下的喉返神经监测指标(EMG0、EMG5、EMG10、EMG20、EMG30)。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的人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P组患者的T_0、T_5、T_(10)、T_(20)和T_(30)均明显短于S组(P<0.05)。喉返神经监测指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首次诱发出喉返神经监测肌电信号的时间(35.6±4.7min)明显早于S组(44.4±4.5min)(P<0.05)。P组患者的体动反应人数(2名)明显少于S组(9名)(P<0.05)。P组患者的收缩压最高值(147.3±11.8mm Hg,1mm Hg=0.133k Pa)和最大上升幅度(12.5%±8.6%)亦明显低于S组(157.2±10.9mm Hg、18.0%±9.4%)(P<0.05)。结论与吸入麻醉相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喉返神经监测肌电信号,而且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患者体动反应少,更适合于喉返神经监测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监测 肌电信号 神经肌肉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下载PDF
利多卡因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对术后拔管气道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原皓 邹亮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插管时应用利多卡因喷喉对于插管反应及拔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诱导后插入喉麻管注入2... 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插管时应用利多卡因喷喉对于插管反应及拔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诱导后插入喉麻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做声门及声门下气管表面麻醉,之后行气管内插管。对照组肌松完善后直接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参数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结果与插管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拔管时血压无明显变化,心率有明显升高。与插管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插管时及拔管时血压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拔管时呛咳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辅以2%利多卡因喷喉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喷喉 插管反应 拔管反应
下载PDF
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玢 刘伟 +2 位作者 史志国 刘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HS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2.5%(体积分数)七氟烷4 h;对照组(Con组,n=11):吸空气4 h。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研究3组小鼠麻醉后连续5 d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和第5天去除平台后,90 s内穿过原平台的次数。利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O组的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的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23),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36)。结论吸入100%(体积分数)氧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无影响,2.5%(体积分数)七氟烷与100%(体积分数)氧同时吸入增加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老年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小鼠 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烷 氧气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Pontin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阎涛 郑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Pontin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入组血清标本12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36例,肝细胞癌(HCC)组84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Pontin血清浓度。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相关变量的分级临界值。结果健康成人血清Pontin中位浓度... 目的研究Pontin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入组血清标本12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36例,肝细胞癌(HCC)组84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Pontin血清浓度。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相关变量的分级临界值。结果健康成人血清Pontin中位浓度为7.41 ng/μl(3.13~14.84 ng/μl);HCC患者的血清Pontin中位浓度为10.37 ng/μl(1.16~127.76 ng/μl)。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表明,Pontin在HCC外周血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52)。利用ROC曲线观察血清Pontin表达水平对于健康对照和HCC患者的区分能力,结果显示血清Pontin的曲线下面积为0.6404(95%CI:0.5439~0.7368),获得最佳诊断效果的血清.Pontin浓度是14.9 ng/μl,诊断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100.0%。结论血清Pontin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提高HCC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Pontin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手术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强 郑晖 +1 位作者 何志斌 张明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确定接受新辅助化疗后1个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全凭吸入麻醉时外科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于手术1... 目的确定接受新辅助化疗后1个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全凭吸入麻醉时外科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于手术1个月前结束2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复合替吉奥化疗(1个化疗周期为14 d)。吸入6%七氟醚全麻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行气管插管术后,将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外科切皮。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2%,切皮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切皮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采用Probit分析计算出七氟醚的MAC和95%CI。结果本研究中进行外科切皮操作时,患者的体动反应表现为肢体轻微活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身体大幅扭动、睁眼或术中知晓等严重并发症。有11例(44%)患者发生体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在外科切皮时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MAC值为1.52%,95%CI为1.37%~1.65%。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的MAC值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外科切皮 七氟醚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下载PDF
麻醉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蔽野 郑晖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近年来,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术后原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互作用。麻醉作为围术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患者免疫... 近年来,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术后原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互作用。麻醉作为围术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存在复杂关联。本文阐述了多种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及对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免疫系统 肿瘤复发 转移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头抬高位对拔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原皓 邹亮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2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中,拔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头抬高位两种措施对预防拔管引起的呛咳反应的效果以及两者对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n=30),分别... 目的比较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中,拔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头抬高位两种措施对预防拔管引起的呛咳反应的效果以及两者对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n=30),分别为去枕平卧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A组)、去枕平卧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头抬高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C组)和头抬高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D组),其中B组和D组分别为A组、C组的对照组。A、C组于停麻醉药时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C、D组保持甲状腺手术头抬高位直至拔管。比较4组患者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拔管呛咳反应。结果与对照组(B、D组)相比较,静注利多卡因组(A、C组)拔管前后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压(blood presure,BP)均下降,拔管后1分钟和3分钟HR及BP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C两组和B、D两组组间比较,HR、BP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D两组相比较,D组的呛咳率低、拔管相关不良反应少(P<0.05);A、C两组呛咳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B、C两组呛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拔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头抬高位均可有效预防拔管期呛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头抬高位 呛咳反应 拔管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帅 刘昊 +8 位作者 马福海 李洋 康文哲 李维坤 袁成龙 秦延 范亚男 吴宏亮 田艳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胰胃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制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胰胃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制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和生化等指标水平及术后1个月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肠内营养制剂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P_均<0.05),术后1个月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5)。术后第5天,肠内营养制剂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2)。结论围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术期 肠内营养 快速康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阎涛 赵建军 +2 位作者 毕新宇 蔡建强 郑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肝细胞癌(HCC)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HCC患者共18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体质指数(BMI)为(22.8±4.6)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肝细胞癌(HCC)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HCC患者共18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体质指数(BMI)为(22.8±4.6) kg/m2。其中,男169例,平均年龄56岁;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185例患者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53例,吸入麻醉组132例。近期随访对比术后疼痛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远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2 h NRS为2.0(0~2.0)分,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吸入麻醉组的3.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1,P=0.001),而两组术后24 h的NRS分别为3.0(2.0~5.0)分和3.0(3.0~4.0)分,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5,P=0.972)。两组在术后镇静、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种麻醉方式对于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亦显示两种麻醉方式不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对于HCC长期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麻醉 静脉 麻醉 吸入
原文传递
不同超快通道麻醉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朝宾 贾爰 +2 位作者 王嵘 孙莉 晏馥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高碳酸血症和氨茶碱均能缩短成人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先心病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拔管策略(常规拔管策略、氨茶碱拔管策略、高碳酸血症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 目的高碳酸血症和氨茶碱均能缩短成人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先心病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拔管策略(常规拔管策略、氨茶碱拔管策略、高碳酸血症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中的优劣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选取拟进行择期手术的90名简单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在外科手术结束时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维持在35~45 mm Hg,Ⅲ组在外科手术关胸开始时调整呼吸参数,使Pa CO2在手术结束时调整至45~55 mm Hg,在手术结束时Ⅰ组和Ⅲ组分别给予3ml生理盐水,Ⅱ组给予稀释为3 ml的1 mg/kg氨茶碱。记录患儿的手术室拔管情况、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变化、相关呼吸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 nit,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长于II、III组(P<0.05),II、III组拔管时呼吸频率显著高于I组(P<0.05),II组拔管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2)最大值显著低于I、III组(P<0.05),II、III组手术室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I组(P<0.05),各组间平均动脉血压、心率、BIS值、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茶碱(1 mg/kg)可以在非CO2蓄积状态下,促进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从而提高UFTA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先天性心脏病 超快通道麻醉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和瑞芬太尼用于肝肿瘤射频消融患者清醒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海涛 许梅 +1 位作者 陈国莲 何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和瑞芬太尼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41~7... 目的观察对比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和瑞芬太尼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41~73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30例患者。D组患者10 min内静脉输注负荷右美托咪啶0.5 μg/kg,随后以0.2~1.0 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4分;R组患者静脉输注负荷剂量瑞芬太尼1 μg/kg,随后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10 μg·kg-1·h-1和丙泊酚1~2 mg·kg-1·h-1,直至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4分。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T0)、穿刺时(T1)、射频消融开始后15 min(T2)、射频消融结束退针时(T3)以及术后30 min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痛数字评分(NRS)。评估麻醉效果,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R组患者T2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分别为(92.2±15.7)mmHg和(69.7±15.3)次/min,低于D组的(102.4±16.7)mmHg和(79.4±17.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271,均P〈0.05)。R组患者在T1、T2和T3时的呼吸频率分别为(10.1±1.9)、(10.8±1.5)和(13.4±1.6)次/min,低于D组的(12.3±1.7)、(13.6±1.6)和(14.5±1.4)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6、-6.993、-2.834,均P〈0.05)。术中R组舒芬太尼用量为(23.2±8.3)μg,明显少于D组的(35.5±11.7)μg,R组T2和T3时NRS分别为(2.4±1.1)和(2.4±1.3)分,低于D组的(3.5±1.2)和(3.6±1.1)分,R组T4时NRS为(3.4±1.1)分,高于D组的(2.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6、-3.701、-3.860、5.010,均P〈0.05)。D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23.3%)低于R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D组麻醉效果差的发生率(20.0%)高于R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瑞芬太尼均可成功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清醒镇静麻醉,瑞芬太尼在术中镇痛方面以及改善术者操作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右美托咪啶在减少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和控制术后疼痛方面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啶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联合输注瑞芬太尼对改善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海涛 许梅 +1 位作者 陈国莲 何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3450-3454,共5页
目的观察输注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2至8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年龄37~6... 目的观察输注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2至8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年龄37~65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氟烷(S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S组患者:吸入2%七氟烷,SR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h-1)维持麻醉。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清醒和气管拔管的时间,统计患者恢复期严重咳嗽和躁动发生率。统计患者恢复室内严重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SR组患者气管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显著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组清醒时间为(4.2±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8±3.1)min,显著短于S组的(12.7±3.4)min和(15.4±4.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40、-14.582,均P〈0.05)。S组患者躁动和严重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8%和58%,显著高于SR组的6%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4、23.574,均P〈0.05)。两组患者恢复室内镇痛数字评分(NRS)和自述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联合输注瑞芬太尼可缩短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降低苏醒期严重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恢复期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