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世鑫 闫锋 +3 位作者 刘晓利 宋光春 李玉星 胡其会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建设情况。接着,针对二氧化碳流组分、管输工艺、管道材料、腐蚀与防护、泄放与扩散及标准与规范探究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双碳 管道 输送技术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基于矫正磁化和机器学习的管道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党赫 张来斌 +3 位作者 樊建春 高富民 李睿 陈闻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建立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直流偏置的正弦交变矫正磁化场能够有效削弱试样初始磁化状态差异,重复试验的最大偏差仅为未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24.0%;磁探头的差分测量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信号测量精度,还能够消除因试样边缘效应带来的信号干扰;所建立的应力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精度,最小绝对误差为3.907 3 MPa。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磁法应力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安全 应力检测 力磁耦合 激励磁场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油田联合站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应用研究
3
作者 祁惠爽 张强 +1 位作者 杨玉锋 王新 《清洗世界》 2025年第2期77-78,81,共3页
油田联合站是原油储运输送的重要枢纽,做好联合站风险因素辨识,运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管控,对保障联合站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某油田联合站的具体工艺情况和场站布置,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进... 油田联合站是原油储运输送的重要枢纽,做好联合站风险因素辨识,运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管控,对保障联合站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某油田联合站的具体工艺情况和场站布置,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进行了实际应用,定量计算了储罐区、工艺区发生油气泄漏的影响范围,结合各工艺设备失效概率和点火概率,量化了场界区域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为油田联合站的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风险评价 联合站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下载PDF
国家管网集团综合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4
作者 侯学瑞 陆育 +2 位作者 薛鲁宁 张宴龙 李哲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3年第6期7-11,15,共6页
标准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依据,标准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国家管网集团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结合集团公司业务特点、工作界面和综合管理标准化需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 标准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依据,标准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国家管网集团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结合集团公司业务特点、工作界面和综合管理标准化需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生产运维管理、流程与IT、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经管理、支撑保障等子体系,提高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理 标准体系 研究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光纤声波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超 马云宾 +2 位作者 李淑娟 赵庆超 赵峰 《山东工业技术》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其运输和储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管道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便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光纤激光器管内声压传感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设计了适应于天然气管道检测的光纤激光... 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其运输和储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管道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便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光纤激光器管内声压传感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设计了适应于天然气管道检测的光纤激光声波传感器。采用液柱声场实验验证了8000 Hz以下范围内,光纤激光器管内声波传感器的灵敏度约为80 dB re pm/MPa,并设计了管道泄漏实验,采用次声波频谱能量法不仅实现了管道泄漏监测,而且完成了2种不同孔径泄漏量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纤干涉仪 光纤激光声波传感器
下载PDF
数据噪声对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莉 阎涛 +3 位作者 刘天尧 康阳 朱峰 王力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4期23-27,34,共6页
SCADA系统实时测量的压力、流量、温度及组分等数据,是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的关键边界条件,由于实时数据存在噪声和异常值,因此影响在线仿真精度和运行稳定性。为此,以应用广泛的隐式差分仿真模型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际管网系统中压力表、... SCADA系统实时测量的压力、流量、温度及组分等数据,是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的关键边界条件,由于实时数据存在噪声和异常值,因此影响在线仿真精度和运行稳定性。为此,以应用广泛的隐式差分仿真模型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际管网系统中压力表、流量计的测量精度,采用Gaussian白噪声模拟不同的测量噪声水平,分析压力噪声、流量噪声对模型收敛性和仿真精度的影响,从而明确隐式差分模型对压力和流量的不同敏感性,优选管网在线仿真模型滤波参数。结果表明:第一,在0.5%的单压力噪声条件下,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为63.41%,压力最大相对误差为0.15%;第二,在1%的单流量噪声条件下,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11%,压力最大相对误差为0.07%;第三,压力噪声导致的仿真误差远大于流量噪声,且仿真的流量误差远大于压力误差;第四,随计量精度降低,噪声导致的仿真压力误差和流量误差均逐渐增加。隐式差分仿真模型对于压力参数的敏感性高于流量参数,测量压力的较小噪声将导致严重的仿真流量误差。因此,在线仿真中应重点对压力边界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有效提升模型的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在线仿真 非线性系统 边界条件 数据噪声
下载PDF
基于惯导内检测数据的油气管道凹陷尺寸量化研究
7
作者 张昊宁 段庆全 +6 位作者 付立武 石彤 谢婷 李睿 富宽 王昊 刘啸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研究基于惯性导航检测数据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凹陷尺寸的智能识别和定量分析,提出1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混合神经网络的管道凹陷定量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数据降维,... 为研究基于惯性导航检测数据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凹陷尺寸的智能识别和定量分析,提出1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混合神经网络的管道凹陷定量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数据降维,建立凹陷样本数据库,构建CNN-LSTM-Attention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凹陷的量化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学习率为0.001时收敛较快,准确率高达92.4%,皆优于同类对比模型,并与2010—2018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于凹陷长度以及宽度的误差均不超过真实值的10%,预测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安全运行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U CNN-LSTM-Attention神经网络 凹陷量化
下载PDF
超声波流量计的压电换能器动态性能一致性研究
8
作者 张丽稳 杨喜良 +4 位作者 张兴 嵇闯 齐浩 宿彬 张凯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超声流量计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压电换能器,其性能指标决定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对没有关于换能器匹配性技术指标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换能器一致性评估方法,并进行快速配对研究。该方法通过回波信... 超声流量计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压电换能器,其性能指标决定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对没有关于换能器匹配性技术指标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换能器一致性评估方法,并进行快速配对研究。该方法通过回波信号时间序列的规整路径距离,进行换能器动态性能一致性评估,可以高效地实现换能器动态特性分析。水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得出的规整路径距离越小,配对的换能器一致性越高,零流量时的顺逆流传播时间差最大可减小到0.3 ns,零流量读数小于±0.01 m/s,小流量重复性优于0.2%,满足1.5级精度标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满足了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换能器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规整路径距离 一致性研究 流量计量
下载PDF
基于Fabry-Perot标准具的高精度波长实时监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林雨晴 夏滑 +4 位作者 张志荣 孙鹏帅 吴边 李哲 蔡永军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在采用腔衰荡、腔增强等高精度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测量时,激光器输出波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准确测定激光器波长对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腔衰荡吸收光谱中常采用的分布式反馈(DFB... 在采用腔衰荡、腔增强等高精度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测量时,激光器输出波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准确测定激光器波长对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腔衰荡吸收光谱中常采用的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为例,搭建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标准具的波长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F-P标准具产生干涉事件,调节激光器驱动电流进行波长扫描,同时启用参考波长计,得到波长和干涉光强的函数关系,在后续测量中通过此函数关系反演波长信息。实验中采用中心波长为1653 nm的DFB激光器,F-P系统对其实现了1653.66160 nm至1653.77718 nm波段内的波长测量。对系统的测量结果与参考波长计的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二者拟合度为0.9999,证明F-P波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在激光器中心波长处进行了10 min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系统精度为±9.12×10^(-5)nm。本工作的开展对后续采用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实现高精度大气背景及同位素气体测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吸收光谱 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波长监测 干涉光强 腔衰荡吸收光谱
下载PDF
基于GTN模型的X80管线钢环焊缝参数标定及断裂行为研究
10
作者 李元 潘婷 +3 位作者 李安 孙巧飞 刘攀 余志峰 《电焊机》 2025年第4期8-15,共8页
经典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损伤模型是建立在由高应力三轴度主导的孔隙扩张失效模型,但GTN模型捕捉对剪切作用主导的低应力三轴度失效行为并不敏感。设计了四种不同缺口形状的拉伸试样,以模拟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材料行为。采... 经典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损伤模型是建立在由高应力三轴度主导的孔隙扩张失效模型,但GTN模型捕捉对剪切作用主导的低应力三轴度失效行为并不敏感。设计了四种不同缺口形状的拉伸试样,以模拟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材料行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反向标定方法标定GTN模型参数,并在缺口断裂区域进行网格局部加密,以精确模拟裂纹扩展。通过多次迭代,成功标定了X80管线钢母材及其不同匹配程度焊缝的GTN参数。研究发现,影响韧性材料非线性响应的主要参数包括Tvergaard系数、初始孔隙率和成核孔隙体积分数。焊缝金属的孔隙度参数和形核函数参数与母材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能直接采用同一组参数进行管道环焊缝的韧性断裂模拟。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采用反向标定方法,成功标定了适用于X80管线钢环焊缝接头的GTN模型参数。这为更准确地模拟管道环焊缝的断裂行为提供了依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优化GTN模型,考虑塑性状态变量的依赖性,以建立完全耦合的塑性本构驱动的损伤本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N损伤模型 多孔成核损伤 损伤力学 X80管线钢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压缩因子实验及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彭世垚 柴冲 +6 位作者 杨诗怡 刘罗茜 于子峰 黄德龙 欧阳欣 支树洁 左丽丽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解决我国氢能资源区域错位,实现氢能大规模输送的有效手段。掺氢天然气基础物性与天然气均有不同,其中压缩因子是进行掺氢天然气长输管道水力计算的关键参数,也是影响掺氢天然气计量准确性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国...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解决我国氢能资源区域错位,实现氢能大规模输送的有效手段。掺氢天然气基础物性与天然气均有不同,其中压缩因子是进行掺氢天然气长输管道水力计算的关键参数,也是影响掺氢天然气计量准确性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国际上针对中高比例掺氢天然气压缩因子的研究较少,掺氢天然气压缩因子实验测试数据较少。本文开展了管输工况条件下甲烷-氢气-氮气(CH_(4)-H_(2)-N_(2))三元混合气体的压缩因子实验测试,分析了实验工况范围内压缩因子随掺氢比、压力、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开展了BWRS,PR,AGA8-92DC,GERG-2008等4种状态方程在计算掺氢天然气压缩因子上的适应性评价。为便于工程应用,提出掺氢天然气压缩因子快速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压缩因子 状态方程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技术、标准及软件综述
12
作者 杨玉锋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5年第3期92-97,共6页
管道风险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是识别、评价和管控管道风险的重要手段,为详细掌握国内外管道风险评价技术进展进而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从风险评价技术、标准和软件应用等开展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分析了半定量风险评价技... 管道风险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是识别、评价和管控管道风险的重要手段,为详细掌握国内外管道风险评价技术进展进而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从风险评价技术、标准和软件应用等开展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分析了半定量风险评价技术模型、标准、软件及应用情况,明确了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基本发展成熟,下一步重点在加强相关标准协同,构架半定量风险评价技术体系。阐述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原理、评价模型及标准情况,明确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基本形成,下一步重点在高钢级管道失效后果模型、失效数据库、风险可接受准则等方面深化研究。提出了管道智能化风险评价研究框架,明确管道智能化风险评价刚刚启动,下一步重点在数据动态采集和基于知识体系的智能化评价模型方面开展研究,实现管道风险机理模型和数据统计模型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化管道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量风险评价 定量风险评价 智能化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软件
下载PDF
油气管道环焊缝新型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永弟 常维纯 +5 位作者 郭旭 陈洪民 陈海鹏 贾康 孙宝钰 陈佳兴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268-273,共6页
为了寻求适应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新型修复方法,克服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油气管道环焊缝修复的可行性。首先,对激光熔覆、冷喷涂、电弧增材制造3种新型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 为了寻求适应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新型修复方法,克服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油气管道环焊缝修复的可行性。首先,对激光熔覆、冷喷涂、电弧增材制造3种新型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其次,在X80管道环焊缝处沿轴线截取22 mm厚的试样,并在环焊缝处设计坡口角度为60°,坡口深度为11 mm的缺陷,采用电弧增材制造冷金属过渡工艺、ER50-6焊丝进行修复实验;最后,对修复试样进行力学实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修复后试件抗拉强度最高达639 MPa,强度与管体基材匹配。研究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X80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修复是可行的,具有沉积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能满足修复要求的特点,对于高钢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修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工艺与设备(包括连接工艺与设备) 环焊缝 修复 X80管线钢 电弧增材制造
下载PDF
大口径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混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云兰 张鑫 +3 位作者 刘玉辉 熊至宜 刘涛 冯艳丽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
长输天然气管道具有管径大、流速快的特点,掺氢混气的不均匀度会增加管道输送系统金属氢脆、密封渗漏、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风险。针对我国某长输天然气管道的运行工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种静态混合器(SK型、SX型、SL型、HEV型)进... 长输天然气管道具有管径大、流速快的特点,掺氢混气的不均匀度会增加管道输送系统金属氢脆、密封渗漏、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风险。针对我国某长输天然气管道的运行工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种静态混合器(SK型、SX型、SL型、HEV型)进行掺氢输送(掺氢比为3%)时的流场特性以及混合效果。结果表明,4种静态混合器对天然气掺氢混气均具有扰动混合作用,混合不均匀度随输量的增大而减小,压力损失随输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掺氢比为3%、掺氢压力为4.22 MPa、输量为13×10^(8)~36×10^(8)Nm^(3)/a的工况下,SK型、SX型、SL型和HEV型静态混合器的混合特性和效果差异较大,应在不同的混合距离处,将混合不均匀度下降至5%以下。综合考虑,可优选或创新设计结构相对简单、混合距离短、混合不均匀度较低、湍流特性优异、剪切特性良好并且压降适中的静态混合器,作为大口径长输天然气主管路掺氢混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 静态混合器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混气特性
下载PDF
油气管道系统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永军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油气管道是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一旦发生损坏,将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为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管道行业针对密切影响安全生产的第三方损坏、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开展监测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 油气管道是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一旦发生损坏,将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为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管道行业针对密切影响安全生产的第三方损坏、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开展监测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泄漏监测、第三方损坏预警、地灾监测、腐蚀监测、储罐状态监测及输油泵故障等油气管道系统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通过状态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早期事故,切断事故成灾链条,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化。油气管道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管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对运行风险的预知预控,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安全状态 监测 预警
下载PDF
基于场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泄漏危害区域确定研究
16
作者 张强 张涛涛 +3 位作者 王金江 沈凡 杨玉锋 倪晓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9,共7页
为研究二氧化碳管道在复杂地形及建筑条件下的扩散特性,确定CO_(2)管道泄漏扩散后导致的潜在危害区域,采用有限元方法,以k-ωSST模型为基础,构建典型场景下的管道三维模型,分析建筑物类型、地形条件、泄漏孔径对CO_(2)泄漏扩散变化的影... 为研究二氧化碳管道在复杂地形及建筑条件下的扩散特性,确定CO_(2)管道泄漏扩散后导致的潜在危害区域,采用有限元方法,以k-ωSST模型为基础,构建典型场景下的管道三维模型,分析建筑物类型、地形条件、泄漏孔径对CO_(2)泄漏扩散变化的影响,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构建平坦地形下泄漏影响范围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_(2)泄漏距离受到建筑物、风速及泄漏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平坦地形泄漏及地形起伏较大且外部环境复杂的二氧化碳管道泄漏危害区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场景构建 泄漏扩散 危害区域
下载PDF
环焊缝缺陷漏磁内检测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铮强 颜元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5期32-36,共5页
为解决油气管道环焊缝信号复核及缺陷排查工作严重依赖人工问题,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分析方法完成漏磁检测伪彩色图像的颜色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分类算法开发。考虑了信号断点、变壁厚等常见异常信号的影响,研制出环焊缝缺陷漏磁... 为解决油气管道环焊缝信号复核及缺陷排查工作严重依赖人工问题,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分析方法完成漏磁检测伪彩色图像的颜色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分类算法开发。考虑了信号断点、变壁厚等常见异常信号的影响,研制出环焊缝缺陷漏磁内检测图像智能分析软件,实现了环焊缝漏磁内检测信号图像的自动采集和缺陷智能识别分析。与人工复核结果比较,缺陷智能识别分类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可应用于环焊缝漏磁内检测信号复核并提高缺陷排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漏磁内检测 环焊缝 图像识别
下载PDF
输气管道地区等级升级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连旭 蔡亮 马伟平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39-43,共5页
随着长输管道建设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长输管道面临地区等级升级导致重大风险的问题和挑战。目前还未制定输气管道地区升级的安全管理标准。国外管道地区升级标准推荐通过管道工程评估酌减确定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结合... 随着长输管道建设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长输管道面临地区等级升级导致重大风险的问题和挑战。目前还未制定输气管道地区升级的安全管理标准。国外管道地区升级标准推荐通过管道工程评估酌减确定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结合我国国情及管道工程实践,基于分析评判管道建设运行维护状况,提出了管道地区等级升级评价程序,以及在役管道和新建管道适用的简易评价程序。指出管道地区升级应深化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定期开展防腐层检测和内检测,加强管道巡线和第三方施工管理。科学应对管道地区升级导致的风险隐患,对于保证输气管道公共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地区等级 升级 安全 风险管理
下载PDF
管道大数据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杰 高海康 +2 位作者 吴志强 王玉霞 张正雄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3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本文研究了油气管道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并开展大数据平台应用点分析,根据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方案,结合业务现状,针对管道内外检测综合分析、天然气管道运行优化、管网安全综合监控可视化3个场景进行应用研究,在考虑充分利用现... 本文研究了油气管道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并开展大数据平台应用点分析,根据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方案,结合业务现状,针对管道内外检测综合分析、天然气管道运行优化、管网安全综合监控可视化3个场景进行应用研究,在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条件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管道大数据平台完整架构,给出应用架构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平台 数据梳理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