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的范围综述
1
作者 李映兰 赵越 +6 位作者 龙艳芳 田凌云 李博雅 胡宁宁 甫凤 唐小贵 杨梦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对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面向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提取,采用描述... 目的:对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面向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提取,采用描述性分析及主题分析法对提取结果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到1678篇文献,最终纳入19篇文献。研究以横断面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为主,主要发现包括死亡教育需求、死亡教育内容、死亡教育开展方式等。结论:目前,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未来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重视死亡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丰富死亡教育开展方式、完善死亡教育研究工具等,推动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死亡教育 安宁疗护 护理 范围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心肺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周诗 韩辉武 +3 位作者 张京慧 岳丽青 温明 李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参与临床实践培训的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22名心肺专科护士、7名带教老师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并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心肺康复专科护士积极参与临...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参与临床实践培训的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22名心肺专科护士、7名带教老师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并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心肺康复专科护士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3个部分,包括对参加实践培训的认知、态度、学员压力、师资支持、资源支持、角色认同感、角色定位不明7个主题。结论:心肺康复专科护士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教学培训受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控制信念的影响,建议培训基地应在实践中逐步调整教学计划、编制相关指南或教程,提升角色认同感,形成规范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更优质的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康复 专科护士 实践培训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的可疑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与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陈廷寅 冯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4-971,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可疑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与预测模型,实现对可疑传染病的发现与预测。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数据,基于历史传染病数据进行病历结构化建模,构建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图谱,利用XGboost算法和知识图谱推理技术...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可疑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与预测模型,实现对可疑传染病的发现与预测。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数据,基于历史传染病数据进行病历结构化建模,构建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图谱,利用XGboost算法和知识图谱推理技术形成发现与预测合并决策模型,并使用医院历史数据做交叉验证,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模型。结果发现与预测模型的平均查准率为92.55%,查全率为91.49%,综合F1值为92.01%,均优于单独的知识图谱模型或XGboost模型,将模型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于对真实临床病例的预测。结论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针对新发可疑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预测,辅助医院及时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减少传染病发生早期时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传染病 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湘雅医院医学创新体系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华 薛静 +4 位作者 陈欣妤 胡佩武 杜蕊 夏晓波 雷光华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12368”发展战略(1大愿景、2大任务、3大目标、6大湘雅、8大体系)的指引和“3354”高质量发展模式(3大基础、3大目标、5大要素、4大路径)的驱动下,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321”湘雅医学创新体系,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12368”发展战略(1大愿景、2大任务、3大目标、6大湘雅、8大体系)的指引和“3354”高质量发展模式(3大基础、3大目标、5大要素、4大路径)的驱动下,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321”湘雅医学创新体系,即3大支柱体系(基础研究体系、临床研究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2大支撑体系(科技评价体系和科研诚信体系)和1大驱动体系(交叉融合体系),切实促进医院医学创新加速发展。通过“321”湘雅医学创新体系建设与实践,医院科技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大幅度提升,整体科技实力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方阵,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为医院加速度、跨越式、内涵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规划制订 组织和管理
下载PDF
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韩辉武 雷雨洁 +1 位作者 卓红霞 岳丽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检索并总结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降低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自上而下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和网站中关于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临床... 目的 :检索并总结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降低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自上而下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和网站中关于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证据汇总原则提取并整合证据。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和5篇系统评价。从跌倒风险评估、跌倒相关用药评估、预防策略、使用管理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形成了21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内容可协助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降低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 药物相关性跌倒 用药安全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6
作者 郭华 陈琼 +5 位作者 任旭芝 李滨 夏晓波 唐北沙 张欣 雷光华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2-485,共4页
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驱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中心与医院同步建设"为原则,实施中心-医院"两位一体"建设。立足老年人群常... 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驱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中心与医院同步建设"为原则,实施中心-医院"两位一体"建设。立足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自2018年开始搭建由技术支撑平台、核心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个有机联动的平台,协同创新网络支持系统、创新管理制度支持系统、专项创新基金支持系统和创新能力培训支持系统4个支持系统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在老年疾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医学研究 协同创新体系
原文传递
骨折病史对中老年人群髋部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谢晓明 刘志 +3 位作者 刘光辉 朱勇 林涨源 赵树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利用NHANES数据库分析50岁之前骨折病史是否影响患者50岁后的髋部骨密度。方法纳入NHANES数据库5个调查年份的人群数据,通过筛查选出完成髋部骨密度检查并完成自我报告骨折病史调查者,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髋部骨密... 目的利用NHANES数据库分析50岁之前骨折病史是否影响患者50岁后的髋部骨密度。方法纳入NHANES数据库5个调查年份的人群数据,通过筛查选出完成髋部骨密度检查并完成自我报告骨折病史调查者,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髋部骨密度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研究个体10476例,其中非骨折组9536人,骨折组940人,骨折组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骨折组人群平均年龄(62.8±9.1)岁,BMI值(29.24±5.77)kg/m^(2),非骨折组人群平均年龄(64.7±9.5)岁,BMI值为(28.55±5.59)kg/m^(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组人群的合并症中肾功能障碍及关节炎显著高于非骨折组。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骨折组的髋部骨密度,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及Ward三角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髋部骨折组及腕部骨折组的骨密度均显著下降,而脊柱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0岁之前骨折病史将会导致患者50岁之后髋部骨密度显著下降,尤其是腕部骨折及髋部骨折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病史 骨密度 髋部 急性骨丢失 NHANES
下载PDF
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张丽 杨波 +5 位作者 曹巧芝 彭聪 陈明亮 粟娟 陈翔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且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止痒消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Weekly 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差异,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价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UAS7均明显降低(分别P=0.001,P<0.001)。尽管根据UAS7计算SSRI来评价疗效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59.38%,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根据DLQI计算SSRI来疗效评价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88%,2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有3例患者存在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可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且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第2代抗组胺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痒消疹颗粒 慢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H1抗组胺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9
作者 水心雨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组胺受体分为H_(1)、H_(2)、H_(3)、H_(4)这4种类型,分别介导不同的生理学效应且有其相应的拮抗剂,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H1抗组胺药是皮肤科的基础用药,被广泛应用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新型抗组胺药不... 组胺受体分为H_(1)、H_(2)、H_(3)、H_(4)这4种类型,分别介导不同的生理学效应且有其相应的拮抗剂,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H1抗组胺药是皮肤科的基础用药,被广泛应用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新型抗组胺药不断出现,传统H1抗组胺药也被发现有新的潜在适应证,但抗组胺药的使用剂量仍存在差异。总结H1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常用药物加倍剂量使用情况及潜在适应证,将为其临床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组胺药 荨麻疹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数据共享协作平台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廷寅 冯嵩 +4 位作者 韩冠平 闫峻 赵贵虎 王卓中 郭华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7-342,共6页
为有效整合科研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利用率,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协作创新平台,通过提供科研全程支撑、梳理成果分配机制、制定权限管理规范,解决了数据共享能力、共享意愿、共享安全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 为有效整合科研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利用率,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协作创新平台,通过提供科研全程支撑、梳理成果分配机制、制定权限管理规范,解决了数据共享能力、共享意愿、共享安全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效能。截至2022年2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该大数据平台汇聚了超过104万例老年患者数据,开展科研项目75项,建立大型人群临床研究队列10个,实现了老年疾病领域主要疾病病种的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协作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平台 数据共享 临床科研 老年疾病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原文传递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11
作者 钟一鸣 罗昕怡 +4 位作者 李艳明 李虹玲 简子娟 晏群 刘文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该病原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7月某医院临床分离经全基因组学测序鉴定为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随机选取同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分... 目的研究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该病原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7月某医院临床分离经全基因组学测序鉴定为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随机选取同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年龄1 d~9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1岁以内的婴儿期患者6例(8.6%);基础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16例,22.9%),其次是糖尿病(11例,15.7%)和肿瘤(9例,12.6%);感染部位主要来自呼吸系统(34例,48.6%)、血流(8例,11.4%)和腹腔内(8例,11.4%);因接受过肿瘤放射和/或化学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或抑制的患者20例(28.6%)。变栖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均<40%),变栖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均P<0.001)。结论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类似,但需警惕该菌在婴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流行传播。变栖克雷伯菌目前耐药率较低,但仍需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栖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感染特征 全基因组测序 药敏
下载PDF
鼓室体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
12
作者 吴宏 刘星 +7 位作者 吴学文 吴丽莎 蒋璐 金毅 贺楚峰 梅凌云 宋剑 蔡鑫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8年;结合文献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对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听觉保护等手术策略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50±8.00)岁,病史15 d~6年,7例主诉为搏动性耳鸣,80%(8/10)患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根据改良版Fisch&Mattox鼓室体瘤分型,10例术耳中3耳为A1型(30%),2耳为A2型(20%),5耳为B1型(50%)。全部10例(耳)中3例术耳听力较术前提升,6例术耳气导维持术前听力,1例术耳听力较前稍下降。7例(耳)术后骨气导差为0~10 dB,3例(耳)骨气导差为10~20 dB。术前、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外耳道及耳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鼓室体瘤因极易出血,在手术中同时兼顾肿瘤全切和听功能保护极具挑战性。对于A型及B1型鼓室体瘤,手术中可以争取在保持鼓膜完整、保留听骨链的前提下彻底去除肿瘤,并同时保留术后听功能,甚至较术前听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鼓室体瘤 听骨链 听力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佳怡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2-1610,共9页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十分常见,但目前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因找不到确切病因,造成误诊或治疗不及时。既往研究发现肥大细胞活化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遗传、自身免疫、凝血功能紊乱和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参...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十分常见,但目前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因找不到确切病因,造成误诊或治疗不及时。既往研究发现肥大细胞活化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遗传、自身免疫、凝血功能紊乱和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免疫与非免疫机制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逐步被揭示,如荨麻疹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代谢、神经免疫、环境因素和激素等。阐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提供多样化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科技创新竞争态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丽 姜天骄 +1 位作者 孟祥斌 高武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4-711,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揭示该领域技术、产品研发趋势和方向,以推动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科技创新。方法基于权威专利检索数据库和产业智库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中国医院感染防控领...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揭示该领域技术、产品研发趋势和方向,以推动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科技创新。方法基于权威专利检索数据库和产业智库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中国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专利技术,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创新产品竞争态势。结果2012—2021年中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共申请专利22475件,其中发明专利6320件(28.12%),实用新型专利16155件(71.88%)。2021年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较2012年分别增长5.1、2.6倍,但发明专利总体有效率仅占16.72%。公司和个人发明专利持有率分别为44.17%、34.57%,高校和医院实用新型专利持有率分别为43.08%、24.23%;材料或物体的灭菌或消毒的方法或装置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分别为42.52%、45.47%;海外市场布局低于1%;近年创新产品研发仅千万人民币级规模。结论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科技创新竞争力亟待加强,需多管齐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感染控制学科建设,推动创新应用转化,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专利 创新 竞争态势 成果转化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耳科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5
作者 卯爽 吴学文 +3 位作者 侯木舟 梅凌云 冯永 宋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71,共9页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及医学大数据资料的积累,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耳科学各领域中研究应用广泛。目前,耳科学中的深度学习研究结合了耳内窥镜、颞骨影像、听力图、术中图像等多种资料,涉及耳科疾病诊断(包括耳廓畸形、外耳道疾病、...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及医学大数据资料的积累,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耳科学各领域中研究应用广泛。目前,耳科学中的深度学习研究结合了耳内窥镜、颞骨影像、听力图、术中图像等多种资料,涉及耳科疾病诊断(包括耳廓畸形、外耳道疾病、中耳疾病及内耳疾病)、治疗(指导用药及术式规划)及预后预测(涉及听力转归和言语学习)等方面。根据资料的类别及研究目的(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的差异,可选用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发挥其算法的优势,深度学习对耳科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诊疗价值。深度学习在耳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颞骨 耳科学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淞 孙善億 +1 位作者 刘慧 黄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0-1266,共7页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功能。相比其他需要荧光示踪技术或注射造影剂的有创检查,DTI-ALPS可以通过量化不同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率对类淋巴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评估,是一种无创的在体神经影像学方法。利用DTI-ALPS方法计算出的ALPS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并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ALPS指数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型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警报算法优化提升ICU警报效果的研究
17
作者 王占稳 殷俊 +5 位作者 袁全 岳丽青 赵春光 彭操 张丽娜 钱招昕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 分析警报传统算法与优化算法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警报的数量与提升报警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29日至9月2日的所有临床监护数据。传统算法通过单个参数的阈值进行... 目的 分析警报传统算法与优化算法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警报的数量与提升报警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29日至9月2日的所有临床监护数据。传统算法通过单个参数的阈值进行计算,当监护仪收集的数据超出设定范围则会发出警报。优化算法包括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独创报警(报警延迟与报警不应期技术)策略。将原始监护数据分别以传统算法产生警报和算法优化后产生的警报数量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优化算法后不同床位以及不同时间段产生警报的数量。结果 优化算法后警报总数量为216337例,传统算法警报总数量为331550例,总体优化率为34.75%。优化算法后各床单元警报分布较传统算法更为均匀(P<0.05)。夜间时段报警优化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36.62%±1.55%vs. 33.59%±2.07%,P<0.05)。结论 ICU警报数量巨大,优化警报算法后可以降低ICU警报数量,使各床单元警报分布更加均匀,且夜间警报优化率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监护仪 警报 算法优化
下载PDF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18
作者 金虹 廖伟华 +2 位作者 杨帅 彭璐珊 邢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0-1928,共9页
目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症状无明显特异性,预后常较差。本研究通过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认识,减少本病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 目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症状无明显特异性,预后常较差。本研究通过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认识,减少本病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2月至2022年2月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年龄为44~72(55.4±11.2)岁,其中男2例,女3例。临床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4例)、咳嗽(3例)、乏力(3例)等,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例)。病变的原发部位分别为双侧肾上腺(2例)、肝(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肺(1例)。5例患者均进行相应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当原发部位为肾上腺时,表现为双侧肾上腺肿块或双侧肾上腺增厚,轮廓清晰;当原发部位为肝时,表现为肝右叶低密度灶,伴有“血管漂浮征”;当原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时,表现为额顶枕叶、右侧颞叶和双侧小脑半球多发肿瘤样病变,病变内多发出血;当原发部位为肺时,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和实性改变,局部小叶间隔增厚。5例患者最终病理诊断均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预后好,2例患者预后差,2例患者失访。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预后常较差,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当高度疑诊此病时,应尽早进行相应器官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影像学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