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芸苔素甾醇复配磷酸二氢钾对耐盐碱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伟丰 韦庆慧 +1 位作者 刘凯 来永才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2期62-64,72,共4页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开发利用盐碱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盐碱地水稻可种植面积有限,而且单产非常低。因此,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并提高耐盐碱水稻单产,对于粮食增产和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开发利用盐碱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盐碱地水稻可种植面积有限,而且单产非常低。因此,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并提高耐盐碱水稻单产,对于粮食增产和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耐盐碱水稻灌浆期喷施芸苔素甾醇与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硅复配,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耐盐碱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芸苔素甾醇和磷酸二氢钾复配能够提高耐盐碱水稻的穗粒数、实粒数,并显著提高千粒重,其中千粒重增长率最高可达12.32%,提高了耐盐碱水稻的饱满度。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耐盐碱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苔素甾醇 磷酸二氢钾 耐盐碱水稻 实粒数 千粒重
下载PDF
寒地水稻新品种松粳3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振华 刘海英 +5 位作者 武洪涛 于艳敏 张书利 杨忠良 吴立成 闫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33的推广,本文介绍了松粳3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松粳3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沈农199为母本,松粳12为父本有性杂交,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黑龙江省水稻2年区域试验结果较对...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33的推广,本文介绍了松粳3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松粳3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沈农199为母本,松粳12为父本有性杂交,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黑龙江省水稻2年区域试验结果较对照品种龙稻18平均增产5.6%,生产试验结果较对照品种龙稻18增产7.7%。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高、食味品质好、适应性广、耐盐碱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南部、吉林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松粳33 选育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喜娟 王文龙 +11 位作者 孟英 唐傲 董文军 刘猷红 徐英哲 王立志 姜树坤 杨贤莉 刘凯 姜辉 任洋 来永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龙粳21’和‘龙稻18’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水直播、旱直播和插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抗倒伏特性。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的抗倒伏特性有显著影响,但两品种表现不一致。其中,‘龙粳21’N1至N...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龙粳21’和‘龙稻18’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水直播、旱直播和插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抗倒伏特性。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的抗倒伏特性有显著影响,但两品种表现不一致。其中,‘龙粳21’N1至N4节间的倒伏指数为插秧>水直播>旱直播,单茎抗推力为旱直播>插秧>水直播。‘龙稻18’N1、N3和N4节间的倒伏指数为插秧>旱直播>水直播,N2节间为旱直播>插秧>水直播,单茎抗推力均为水直播>插秧>旱直播。相关分析表明,提高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应适当降低株高、重心高度和N1、N2节间的长度,不宜攻大穗。在寒地稻区,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及合理地构建多穗和小穗的群体结构,既利于直播稻获得较高的产量,也有利于提高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种植方式 倒伏指数 单茎抗推力
原文传递
微生物菌剂及硅肥对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丁俊杰 刘凯 +7 位作者 姚亮亮 高雪冬 张茂明 刘伟 顾鑫 杨晓贺 邱磊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明确其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硅肥显著提高盐碱地水稻分蘖数、叶绿素值、叶面积、根长、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试验结果为盐碱地水稻肥料的施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盐碱地水稻高产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地 微生物菌剂 硅肥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树坤 王立志 +5 位作者 杨贤莉 张喜娟 刘凯 迟力勇 李锐 来永才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4-219,共6页
基于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全年及水稻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第Ⅰ阶段(1961-1990年)相比,第Ⅱ阶段(1... 基于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全年及水稻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第Ⅰ阶段(1961-1990年)相比,第Ⅱ阶段(199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的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年均气温升高了1.1℃,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布在0.23℃/10a~0.41℃/10a,5℃等值线向北推移了约2.2°。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4℃和0.7℃。水稻生长季内≥10℃的活动积温增加了248.7℃·d,活动积温3000℃·d等值线北移了约2.6°,昼夜温差降低了0.6℃。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均呈降低趋势,分别降低了184.0和17.4h。以松花江为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略增加。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变化特征表现为暖湿趋势,这必然会对该区域的盐碱地水稻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地 水稻生长季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波 来永才 +8 位作者 王俊河 刘传增 刘凯 胡继芳 谭可菲 王麒 卞景阳 赵富阳 刘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3,共5页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种植密度 互作效应 盐碱地 寒地
下载PDF
水稻低温冷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琳帅 卞景阳 +4 位作者 孙兴荣 邵凯 刘凯 来永才 姜树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9-15,共7页
低温胁迫被认为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明确水稻生长发育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加以利用,进而在生产上采取耐冷栽培措施或培育出耐冷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对土壤的充分利用和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 低温胁迫被认为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明确水稻生长发育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加以利用,进而在生产上采取耐冷栽培措施或培育出耐冷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对土壤的充分利用和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低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细胞结构、蔗糖-淀粉代谢途径、抗氧化系统、分子机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水稻低温冷害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对减轻水稻低温冷害的调控措施及应对冷害的相关研究现状作了概述,进一步提出未来深入开展水稻低温逆境研究的建议,即从不同观测水平上结合不同的生育期综合研究低温响应机制,完善多基因转化技术,构建更好的多基因表达载体,简化分子标记技术,加强QTL筛选与生产的联系,将QTL筛选与育种同步进行,在耐冷性评价中增加品质因素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水稻 产量 品质 进展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控制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国华 曹良子 +15 位作者 周劲松 白良明 王彤彤 洛育 杨光 李柱刚 陈磊 姜辉 刘凯 刘昊飞 王雪扬 孙艳玲 黄彦 殷大伟 孙世臣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6,共4页
以龙稻18及新品系龙稻17006、龙稻17009、龙稻17011、龙稻170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制灌溉(控灌)和常规灌溉(常灌)对这些材料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寒地节水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产量和品质对控灌反应不一致。控灌下,龙... 以龙稻18及新品系龙稻17006、龙稻17009、龙稻17011、龙稻170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制灌溉(控灌)和常规灌溉(常灌)对这些材料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寒地节水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产量和品质对控灌反应不一致。控灌下,龙稻17009、龙稻18产量升高,而龙稻17006、龙稻17011、龙稻17016产量下降;龙稻17009产量在控灌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他材料,有效分蘖和穗实粒数提升是其增产的主因。控灌降低了龙稻17009、龙稻18、龙稻17011的食味值,提升了龙稻17006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升高是龙稻17009食味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控灌有利于水稻在灌浆期维持较高叶色值,维持叶片生理活性。控制灌溉结合适宜水稻品种不但可以实现节水,还能在保持水稻良好品质的情况下提升水稻产量,实现节本增效,有利于寒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控制灌溉 产量 品质 寒地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19年新育成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艳敏 闫平 +5 位作者 武洪涛 刘海英 徐振华 张书利 吴立成 杨忠良 《农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5,12,共6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审定品种 品质性状 性状分析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的栽培技术与高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书利 闫平 +7 位作者 武洪涛 于艳敏 徐振华 高大伟 冷春旭 刘海英 杨忠良 吴立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F0002,共7页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为研究对象,以松粳9为对照,设置4个栽培密度和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对有效穗数、实粒数、瘪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及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开展调查,探讨松粳15的最适栽培技术条件及高产机理。结果表明,松粳1...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为研究对象,以松粳9为对照,设置4个栽培密度和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对有效穗数、实粒数、瘪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及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开展调查,探讨松粳15的最适栽培技术条件及高产机理。结果表明,松粳15在栽培密度为30 cm×13.2 cm,施纯氮13 kg·(667 m^(2))^(-1)条件下产量最高。对不同肥力下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进行分析,表明松粳15能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极大地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并为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粳15 栽培技术 高产机理
下载PDF
东北粳稻区秸秆还田下无驱动搅浆的综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文军 孟英 +5 位作者 张俊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刘猷红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8-13,共6页
秸秆还田是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盐碱地改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以及合理整地的基础上,搅浆环节对于防止水稻秸秆漂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水稻生产中秸秆还田条件下搅浆平地机具的合理选择... 秸秆还田是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盐碱地改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以及合理整地的基础上,搅浆环节对于防止水稻秸秆漂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水稻生产中秸秆还田条件下搅浆平地机具的合理选择,本文在秸秆还田和秋整地的基础上,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有动力搅浆和无驱动搅浆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有动力搅浆相比,无驱动搅浆的土面下降高度和秸秆漂浮量分别显著降低37.9%和33.7%,秧苗的新生白根数显著增加16.2%,>2000μm和250~2000μm土壤大团聚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显著提高了17.7%和75.0%,土壤微团聚体(53~250μm)的比例显著提高了50.6%,而土壤粘粉粒(<53μm)的比例显著降低了17.0%。与有动力搅浆相比,无驱动搅浆可使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降低2.1%~7.8%,但差异均不显著,降低土壤穿透阻力,但可提高0~30 cm土层的砂粒所占比例。有动力搅浆与无驱动搅浆的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无驱动搅浆可以有效抑制搅浆后的秸秆漂浮,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且不影响水稻产量,是秸秆还田下稻田搅浆方式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稻区 秸秆还田 无驱动搅浆 土壤物理性质 产量 盐碱土改良
下载PDF
龙稻111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2
作者 王彤彤 孙世臣 +5 位作者 白良明 丁国华 曹良子 来永才 刘凯 李南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0-131,共2页
龙稻1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于2019年通过黑龙江水稻专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稻20190041)。适应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100℃左右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良、抗倒伏等优点深受当地农户的青... 龙稻1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于2019年通过黑龙江水稻专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稻20190041)。适应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100℃左右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良、抗倒伏等优点深受当地农户的青睐。本文介绍了龙稻111的基本特征特性,阐述了其选育的主要方法和过程,并简述适合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稻111 新品种 高产 早熟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与AM真菌对白浆土土壤团聚体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3
作者 孟庆英 张春峰 +5 位作者 朱宝国 王囡囡 盖志佳 丁俊杰 来永才 张海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促进AM真菌在白浆土改良上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3个施磷水平(P2O5),0,200和400 mg·kg^-1,同时设置接种AM真菌和未接种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白浆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情况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 为促进AM真菌在白浆土改良上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3个施磷水平(P2O5),0,200和400 mg·kg^-1,同时设置接种AM真菌和未接种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白浆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情况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可增加白浆土0~1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同一施磷水平下,AM真菌促进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AM真菌侵染率随磷施用量增加而下降;同一施磷水平,AM真菌可促进玉米生长,P0+AM真菌处理较P0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说明AM真菌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AM真菌可改善白浆土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改善玉米营养状况,促进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丛枝菌根真菌 白浆土 玉米
下载PDF
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的生物活性及应用浅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伟丰 韦庆慧 +1 位作者 刘凯 来永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97-101,共5页
天然芸苔素属于甾体类植物内源生物活性物质,其骨架为甾醇,其中芸苔素内酯生物活性最强,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为更好地将芸苔素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概括了芸苔素内酯的生物活性及在粮食... 天然芸苔素属于甾体类植物内源生物活性物质,其骨架为甾醇,其中芸苔素内酯生物活性最强,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为更好地将芸苔素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概括了芸苔素内酯的生物活性及在粮食、果蔬等作物上的应用。探讨了芸苔素内酯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大幅度促进产量提升以及品质改善,提升作物抗逆性,缓解农药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概况及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芸苔素内酯的应用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途径,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作物种植成本与减轻环境污染,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R 芸苔素内酯 增产增收 抗逆性 减轻药害
原文传递
寒地粳稻耐碱鉴定指标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兴荣 卞景阳 +3 位作者 刘琳帅 刘凯 李杰 来永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建立东北寒地粳稻耐碱综合评价系统,筛选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寒地粳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本田试验,在不同碱性的土壤上种植66份稳定的粳稻种质资源,调查12项表型指标,以每项表型指标的耐碱系数作为耐碱性评价依据,进行寒地粳稻品... 为建立东北寒地粳稻耐碱综合评价系统,筛选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寒地粳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本田试验,在不同碱性的土壤上种植66份稳定的粳稻种质资源,调查12项表型指标,以每项表型指标的耐碱系数作为耐碱性评价依据,进行寒地粳稻品种的耐碱评价及主要耐碱表型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寒地粳稻碱胁迫下12个单项指标组合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768%。利用试验材料耐碱的综合评价值(D),从66份寒地粳稻中筛选出3份耐碱材料,分别为龙稻21、龙稻16、松粳3号,D分别为0.49、0.45、0.45。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质量、空秕率、秸秆质量、实粒数共4个指标可以作为寒地粳稻本田耐碱鉴定的综合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及丰富寒地粳稻耐碱品种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耐碱指标 筛选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播期调控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猷红 张俊 +6 位作者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李柱刚 孟英 来永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9-117,共9页
为探究寒地稻区粳稻品种的温光响应特征以及选择合理播期实现寒地粳稻优质高产的可行性,以6份寒地主栽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调控对寒地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供... 为探究寒地稻区粳稻品种的温光响应特征以及选择合理播期实现寒地粳稻优质高产的可行性,以6份寒地主栽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调控对寒地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供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缩短,主要体现在出苗期-齐穗期天数的缩短,这与出苗期-齐穗期日均温升高,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晚熟粳稻品种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降低,中早熟粳稻品种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晚熟粳稻品种产量与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86~0.93,中早熟粳稻品种产量与有效穗数相关系数为0.88~0.99,这是粳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播期的推迟,寒地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均变劣,外观品质变化趋势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食味值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上所述,晚熟粳稻品种适当早播有利于优质高产,中早熟品种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优质高产,适宜播期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提高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播期调控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未来中高排放情景下松嫩平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新华 张蕾 +1 位作者 姜树坤 许吟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1-822,共12页
基于松嫩平原地区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观测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对模型模拟的未来30a(2021−2050年)温度、降水、辐射的逐日数据进行偏差订正,同时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10℃积温,分析研究区域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30a农业气候资源指... 基于松嫩平原地区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观测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对模型模拟的未来30a(2021−2050年)温度、降水、辐射的逐日数据进行偏差订正,同时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10℃积温,分析研究区域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30a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30a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4~8℃,较基准时段升高2.5~2.8℃,且北部地区的增温幅度大于南部地区;此外,大部分地区≥10℃积温介于3000~3700℃·d,两种情景下分别增加500~550℃·d和600~670℃·d,其中南部部分地区增幅超过670℃·d;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60~580mm,增量为50~90mm不等,降水增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多北少,其中南部地区增量超过90mm,而北部地区年增量则不足50mm,两种情景在相同区域的降水增量表现为RCP4.5多于RCP8.5;相较于基准时段,年辐射量减少85~100MJ·m^(−2),生长季内辐射量减少10~40MJ·m^(−2),变化趋势均不明显。综上所述,未来松嫩平原地区农业气候资源表现为整体提升趋势,农作物可种植期相对延长,因此,应适当种植生育期更长的作物,避免因未来气温升高,造成现有作物生育期缩短,导致产量降低的情况发生;同时研究结果对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措施和选育作物品种等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气候变化 热量资源 降水量 辐射量 RCPs气候情景
下载PDF
碱胁迫对寒地粳稻芽期生长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兴荣 卞景阳 +4 位作者 刘琳帅 刘凯 来永才 杜志强 马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6-23,共8页
为了建立寒地粳稻耐碱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寒地粳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混合碱胁迫处理70份寒地粳稻种质,研究混合碱对寒地粳稻萌发期芽长、根长、芽干重、根干重等指标的影响,并以各单项指标耐碱系数作为评价芽期... 为了建立寒地粳稻耐碱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寒地粳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混合碱胁迫处理70份寒地粳稻种质,研究混合碱对寒地粳稻萌发期芽长、根长、芽干重、根干重等指标的影响,并以各单项指标耐碱系数作为评价芽期的耐碱性依据,利用相关分析及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寒地粳稻材料进行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寒地粳稻材料进行耐碱排序,将70份粳稻种质分为四大类,其中有14份粳稻材料属于强耐碱、31份粳稻材料属于耐碱、24份粳稻材料属于中度耐碱、1份粳稻材料属于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寒地粳稻 芽期 耐碱性
下载PDF
籼型细胞质对杂交后代F1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猷红 孟英 +5 位作者 唐傲 张喜娟 董文军 刘凯 张毅瑞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4,共4页
为促进东北粳稻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稻与4份粳质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研究籼型细胞质对杂交后代F1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籼粳特异... 为促进东北粳稻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稻与4份粳质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研究籼型细胞质对杂交后代F1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到4份超高产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沈农9816的细胞质为籼型,两个试验点籼质粳核材料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分蘖数和穗数,而粳质粳核材料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核遗传背景下,籼型细胞质对于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稻 籼型细胞质 杂交后代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