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开发利用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任世华 罗腾 赵路正 《中国能源》 2013年第11期24-27,共4页
摘要:煤炭开发利用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厘清碳排放规律和碳减排潜力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煤炭开发利用碳排放研究方法,给出了煤炭开发、洗选、发电、转化等煤炭开发利用各主要环节及全... 摘要:煤炭开发利用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厘清碳排放规律和碳减排潜力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煤炭开发利用碳排放研究方法,给出了煤炭开发、洗选、发电、转化等煤炭开发利用各主要环节及全过程碳排放规律,计算和分析了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碳减排的潜力。通过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有效利用矿井低温热源、采用先进发电和转化技术等措施,到2015年及2020年可分别减排CO2 3.8亿~5.6亿t/a和6.6亿~8.9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利用 碳减排 潜力分析
下载PDF
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利用途径
2
作者 付楚芮 《煤质技术》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中国伴生的煤层气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因而系统梳理我国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与利用途径,可为煤炭行业绿色发展和甲烷排放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建议,对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中国伴生的煤层气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因而系统梳理我国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与利用途径,可为煤炭行业绿色发展和甲烷排放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建议,对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促进作用。概述我国煤层气分布特点,从煤层气资源分布、埋深划分等方面分析我国煤层气的资源特点,总结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的微观与宏观影响因素,从微观角度剖析影响甲烷排放的因素,包括底板砂岩厚度、煤层气压力、顶板岩性、开采技术和开采深度等地质条件以及煤炭生产与煤炭品质因素对甲烷保存和排放的影响,并从宏观角度指出煤炭生产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烷排放量上升,而能源结构变化尤其新能源替代和严格产业政策实施均有助于降低甲烷排放。从煤层气的提取、净化和利用技术等方面深入探讨甲烷减排的技术途径和可行性,并梳理煤炭甲烷排放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后提出一系列针对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的综合管控策略,包括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控制、甲烷减排技术创新和政策推动等,应重视由于煤炭生产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甲烷排放变化,加强瓦斯梯级利用技术攻关,提高井下抽采瓦斯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应逐步加强对甲烷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利用政策约束落实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实施监测甲烷排放数据,加强宏观视角下甲烷排放的趋势分析,从而为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煤层气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利用途径 排放趋势 减排技术 煤炭行业
下载PDF
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途径及情景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春晶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109-113,117,共6页
为提高中小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中小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高效发展,从清洁燃料替代、集中供热替代、采用先进工业锅炉技术、提高用煤质量4个减排途径对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4个节能减排途径适... 为提高中小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中小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高效发展,从清洁燃料替代、集中供热替代、采用先进工业锅炉技术、提高用煤质量4个减排途径对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4个节能减排途径适用区域以及政策情景下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中小燃煤工业锅炉通过采用上述4个节能减排途径,到2018年,可节约标煤7611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196万t,减少CO_2排放量14613万t;到2030年可节约标煤11456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310万t,减少CO_2排放量2199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燃煤工业锅炉 节能减排 清洁燃料 集中供热 先进锅炉技术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向构建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晓磊 陈贵锋 +2 位作者 李文博 黄澎 王乃继 《煤质技术》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基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基本国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和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利用形成了集合理利用、转化和污染物控制为一体的洁净煤技术体系,虽已取得重大...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基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基本国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和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利用形成了集合理利用、转化和污染物控制为一体的洁净煤技术体系,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推广应用中仍面临转化过程基础理论、工艺优化等核心问题探索以及解决反应器放大、系统集成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在煤制液体燃料及化工品、煤炭气化、煤炭高效燃烧和污染物控制及碳减排等4个方向进行攻关,从理论探索、核心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解决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效率、污染控制和碳排放问题,进一步推动低能耗、低水耗、低成本、低排放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以及煤炭分质分级利用,从而推动煤炭利用实现“零污染物排放、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制液体燃料 化工品 煤炭气化 煤炭高效燃烧 污染物控制 碳减排
下载PDF
高效环保煤炭防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3
5
作者 翟晶 《煤炭与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129-131,160,共4页
针对煤炭在冬季装卸、停留、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冻结的问题,以及使用防冻剂造成氯含量过高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解决煤炭运输过程中冻结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研究意义和市场潜力,提出了高效环保煤炭防冻技术研究的市... 针对煤炭在冬季装卸、停留、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冻结的问题,以及使用防冻剂造成氯含量过高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解决煤炭运输过程中冻结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研究意义和市场潜力,提出了高效环保煤炭防冻技术研究的市场前景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煤 防冻技术 防冻剂 CACL2
下载PDF
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实验研究
6
作者 邢文朝 《工业锅炉》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为研究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技术措施,针对济南某热源厂80 MW煤粉工业锅炉存在的脱硝环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排烟温度过高影响除尘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技术措施对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影响,... 为研究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技术措施,针对济南某热源厂80 MW煤粉工业锅炉存在的脱硝环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排烟温度过高影响除尘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技术措施对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这些措施在锅炉长时间运行时脱硝SCR入口烟温、排烟温度、热效率以及NO_(x)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加装省煤器增加换热面积可有效降低脱硝SCR入口烟温和排烟温度,进而提升锅炉热效率,通过烟气旁路的方式调节换热烟气量可有效控制脱硝烟温。通过将烟温控制在催化剂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在相同的脱硝还原剂用量时,NO_(x)排放指标下降。经过改造后的锅炉,负荷调节能力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负荷调节 脱硝温度 热效率 NO_(x)排放
下载PDF
平焰燃烧器煤氨火焰气固相组成实验研究
7
作者 崔名双 王圣烨 +2 位作者 牛芳 王建朋 刘鹏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8-1825,I0017,共9页
将氨作为燃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基于平焰燃烧器,利用热重分析仪、单反相机等检测仪器研究掺氨比对煤氨火焰中飞灰特性与气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氨射流中,掺氨增强了对流传热作用及对煤粉... 将氨作为燃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基于平焰燃烧器,利用热重分析仪、单反相机等检测仪器研究掺氨比对煤氨火焰中飞灰特性与气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氨射流中,掺氨增强了对流传热作用及对煤粉的预热效果,使火焰温度与掺氨比正相关;掺氨改变了煤氨混燃中焦炭破碎应力的大小及均匀性,随着掺氨比增加(掺氨比大于20%),飞灰颗粒呈狭长状且破碎程度增加,小粒径颗粒数量增加,飞灰残炭率降低。同时,由于小粒径颗粒更高的燃烧反应速率,在热重反应第二阶段,失重速率峰从单峰转变为双峰、峰值增加,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向低温移动;随着掺氨比增加,煤氨火焰中O_(2)、CO、CO_(2)浓度均降低,而NO_(x)浓度大幅增加,且其生成量受焦炭/CO/氨自由基所形成的还原体系的影响。结果可知,掺氨加剧了焦炭的破碎,降低煤氨混燃中NOx的排放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氨火焰 灰分特性 气相组分 焦炭破碎
原文传递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孟德昌 赵渊 +3 位作者 秦丽英 赵佳伟 高建刚 郭旭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中含量较高,是煤焦油较为重要的高附加值组分,介绍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认为传统色谱分析方法需进一步在色谱柱制备、检测准确性方面进行优化,而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运用在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具有... 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中含量较高,是煤焦油较为重要的高附加值组分,介绍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认为传统色谱分析方法需进一步在色谱柱制备、检测准确性方面进行优化,而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运用在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鉴别广度和分析精度。详细阐述了化学分离法和物理分离法这2类粗酚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提酚技术发展重点是发展低成本、高选择性萃取剂的制备及筛选技术,进一步解决萃取剂的低耗回收及循环效能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萃取分离机理研究现状,未来可以借助更先进的分析表征仪器和多尺度模拟计算,进行复杂模型体系下的萃取机理研究,进一步优化萃取剂设计和萃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酚类化合物 分离提取 萃取机理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兰廷 张显学 +5 位作者 王冠宇 王昊 王亚强 寇丽红 刘敏 王岩 《云南化工》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热处理、硫酸和氨水对煤质活性炭进行改性,然后对含苯酚的废水进行吸附脱酚实验。考察了活性炭的种类、加入量、pH值、吸附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吸附苯酚的效果。结果显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越大,吸附苯酚的效果越好;活性炭表面的... 采用热处理、硫酸和氨水对煤质活性炭进行改性,然后对含苯酚的废水进行吸附脱酚实验。考察了活性炭的种类、加入量、pH值、吸附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吸附苯酚的效果。结果显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越大,吸附苯酚的效果越好;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官能团有利于苯酚的吸附,而酸性基团不利于苯酚的吸附。在20~30℃下处理苯酚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150 mL水样的最佳条件是:pH值=10,改性活性炭加入量为13.3 g/L,反应20~30 min,此时水样中苯酚的去除率达到50.7%以上。吸附过程经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显示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不是单一的作用过程,而是静电、氢键、络合等多种物理和化学吸附交叉作用的结果。改性活性炭吸附含酚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简单易行且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在含酚废水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废水 苯酚 去除率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利用碱性物质对污泥改性制备污泥水煤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段清兵 何国锋 +5 位作者 王国房 杜丽伟 张胜局 颜淑娟 张桂玲 王燕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针对污泥水分高、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多、持水性强、难以直接与煤掺混制备水煤浆的特性,进行了添加碱性物质对污泥改性制备污泥水煤浆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经NaOH改性后,与煤掺混可以制备出浓度较高、黏度、流动性均好的污泥煤浆。同时发... 针对污泥水分高、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多、持水性强、难以直接与煤掺混制备水煤浆的特性,进行了添加碱性物质对污泥改性制备污泥水煤浆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经NaOH改性后,与煤掺混可以制备出浓度较高、黏度、流动性均好的污泥煤浆。同时发现,选用碱性造纸黑液改性污泥,不仅可以制备出性能好的污泥煤浆,而且可以节约制浆用水、添加剂,减轻了造纸黑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改性 碱性物质 污泥水煤浆
下载PDF
煤炭清洁利用发展模式与科技需求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陈贵锋 罗腾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中国煤炭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煤炭清洁利用的产业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产生的能效环境问题突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提出未来煤炭生产利用模式由煤炭生产转变为清洁能源生产,即大型煤炭基地生产—就地转化成油品、燃气、电力、化工品... 中国煤炭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煤炭清洁利用的产业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产生的能效环境问题突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提出未来煤炭生产利用模式由煤炭生产转变为清洁能源生产,即大型煤炭基地生产—就地转化成油品、燃气、电力、化工品等清洁燃料和原料的发展模式,分析了支撑未来煤炭清洁利用方式模式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煤炭清洁利用的科技需求,对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清洁利用 发展模式 技术 装备
下载PDF
煤矿风井余热利用节能量的计算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光 姜英 盛明 《煤质技术》 2013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煤矿风井余热利用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节能量计算的边界范围、能源消费情况、终端用能状况,对项目的节能量和节能率等指标进行计算,提出了在煤矿节能量测量和计算过程中的方法、步骤等相应问题。
关键词 煤矿风井 余热利用 节能量 节能率
下载PDF
兰炭替代无烟煤高效清洁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鑫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为考察兰炭作为清洁燃料替代无烟煤的可行性,在民用取暖炉中分别对兰炭和无烟煤的点火时间、燃烧时间、燃烬时间以及燃烬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炭燃烬时间为297.25 min,低于无烟煤的燃烬时间303.25 min;兰炭的残炭率只有无烟煤的1/10... 为考察兰炭作为清洁燃料替代无烟煤的可行性,在民用取暖炉中分别对兰炭和无烟煤的点火时间、燃烧时间、燃烬时间以及燃烬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炭燃烬时间为297.25 min,低于无烟煤的燃烬时间303.25 min;兰炭的残炭率只有无烟煤的1/10;针对污染物排放,兰炭NOx排放量只有无烟煤的1/7,SO2排放量只有无烟煤的1/4;但是在试烧过程中,兰炭和无烟煤烟气中均有大量的CO,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氧不足导致兰炭和无烟煤不完全燃烧,造成了燃料的浪费。综合以上,兰炭利用率高于无烟煤,且产生的灰渣和有害气体污染物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 残炭率 清洁燃烧 民用炉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海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了解决产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的市政污泥,阐述了污泥的来源、规模及主要危害,说明了传统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干化焚烧、掺混制浆等技术可实现污泥的规模化处理,但与污泥的产出量仍有较大的差距。污泥黏结剂制备的型煤... 为了解决产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的市政污泥,阐述了污泥的来源、规模及主要危害,说明了传统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干化焚烧、掺混制浆等技术可实现污泥的规模化处理,但与污泥的产出量仍有较大的差距。污泥黏结剂制备的型煤抗压强度较高,气化反应速率比白泥型煤提高50%以上;污泥活化制取含碳吸附剂成本低,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可达到商品活性炭的80%左右。针对现有污泥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污泥处理工艺及大型设备开发、利用途径拓展及污泥二次污染物防治3个方面为今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资源化利用 燃烧 水煤浆 热解
下载PDF
中国褐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现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9-14,共6页
为实现褐煤资源清洁高效高值化利用,分析了我国褐煤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基本煤质特性,系统梳理了褐煤主要利用方式,并对褐煤高效清洁利用方向进行展望。我国褐煤资源储量丰富且地域分布集中,其中内蒙古和云南省褐煤储量约占全国褐煤资... 为实现褐煤资源清洁高效高值化利用,分析了我国褐煤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基本煤质特性,系统梳理了褐煤主要利用方式,并对褐煤高效清洁利用方向进行展望。我国褐煤资源储量丰富且地域分布集中,其中内蒙古和云南省褐煤储量约占全国褐煤资源总量的90%;与云南褐煤相比,内蒙古地区褐煤成煤年代较早,其水分、灰分、硫分均较低,褐煤蜡含量也较低。燃烧是当前褐煤主要利用方式。褐煤化工利用技术众多,除液化制燃料油技术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少有其他技术工业应用成熟。今后需深化褐煤燃烧技术研究,积极推进褐煤燃烧清洁高效化发展;科学规划褐煤化工利用途径,加速突破褐煤化工利用技术关键壁垒;加速配套环保技术研究,探索适于褐煤利用过程的环保工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地域分布 煤质特性 清洁高效利用
下载PDF
高效煤粉锅炉替换层燃锅炉技术改造与能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春燕 张鑫 李婷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98-102,106,共6页
为了验证目前国内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替换传统层燃锅炉的技术能效和排放达标情况,以某矿区9个热源厂改造项目的工程实例,选择其中一个热源厂A热电厂对其现有层燃锅炉实施技术改造或替换新建煤粉锅炉系统。分析对比2个方案(改造现有层燃锅... 为了验证目前国内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替换传统层燃锅炉的技术能效和排放达标情况,以某矿区9个热源厂改造项目的工程实例,选择其中一个热源厂A热电厂对其现有层燃锅炉实施技术改造或替换新建煤粉锅炉系统。分析对比2个方案(改造现有层燃锅炉并加装尾部烟气净化设施;利用现有热源厂新建煤粉锅炉系统)的投资、运行成本、节能环保效益、负荷能力及工期。结果表明:高效煤粉锅炉结构紧凑、节能减排、运行成本低、投资回收期和工期合理,是传统层燃锅炉的理想升级换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层燃锅炉 技术改造 运行成本 节能环保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雪飞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为了提高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率,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浓缩利用技术及专用吸附剂,开展了实验室小试评价、中试放大验证,形成了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浓缩工艺技术,并进行了工业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专用吸附剂CH4/N2... 为了提高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率,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浓缩利用技术及专用吸附剂,开展了实验室小试评价、中试放大验证,形成了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浓缩工艺技术,并进行了工业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专用吸附剂CH4/N2分离系数达到4.0,耐磨强度99%。原料气(CH4含量30%,O2含量12%~15%的低浓度煤层气)经过安全输送、压缩净化、变压吸附提质浓缩后,产品气中CH4含量超过90%,O2含量降至1%以下。浓缩后的煤层气可用于生产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天然气(LNG),解决了CH4体积分数>25%的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变压吸附 提质 浓缩
下载PDF
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春燕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89-92,96,共5页
为验证煤粉锅炉技术替代传统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环保优势,促进我国煤炭清洁燃烧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以近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工程化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下属6个矿区共18台锅炉(合计516蒸t/h)... 为验证煤粉锅炉技术替代传统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环保优势,促进我国煤炭清洁燃烧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以近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工程化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下属6个矿区共18台锅炉(合计516蒸t/h)的工程建设和示范运行,统计了系统运行2个采暖季的节能效益。神东6个矿区锅炉房锅炉平均热效率达90%以上;用户认可的节煤率达52%,因节能带来的收益超过1.5亿元;系统运行2个采暖季共减排烟尘210 t、SO2467 t、NOx643t。结果表明:高效煤粉锅炉系统运行稳定,锅炉热效率高。锅炉系统正平衡效率93.21%、反平衡效率90.42%、平均效率91.82%。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是传统燃煤锅炉理想的替代品,适合在我国燃煤工业锅炉领域大规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煤粉锅炉 煤炭清洁燃烧 热效率 节煤率 节能环保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对颗粒物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建朋 段璐 +1 位作者 王乃继 李杰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34-42,共9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工作的实施,由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及脱硫和除尘设备协同脱除污染物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由燃煤释放的SO2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SO2和颗粒物的治理至关重要。笔...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工作的实施,由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及脱硫和除尘设备协同脱除污染物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由燃煤释放的SO2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SO2和颗粒物的治理至关重要。笔者综述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氨法等,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如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CFB)、高倍率灰钙循环烟气脱硫(NGD)等以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如电子射线辐射法脱硫技术、活性炭(活性焦、活性半焦)吸附脱硫技术等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比分析了各脱硫技术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SO2脱除效率最高,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总效率可达99%以上。入口颗粒物浓度高于5 mg/m^3时,此技术能够协同脱除烟气中的颗粒物,除尘效率可达50%~80%,脱硫前后粒径分布都为典型的双峰分布,且脱硫后粒径峰值向小粒径偏移,硫酸盐成分增加;入口颗粒物质量浓度低于5 mg/m^3时,出口颗粒物浓度可能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另外,由于其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多应用于大型燃煤机组和脱硫剂来源丰富的地区,同时湿法烟气脱硫产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半干法和干法烟气脱硫技术SO2脱除效率在60%~90%,与湿法脱硫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和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在中小型锅炉领域如燃煤工业锅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大量脱硫产物和脱硫剂随烟气进入除尘设备,浓度高达1 000 g/m^3以上,为除尘设备造成极大的运行压力,加大了投资和运行成本。目前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还需在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粒径、成分及形貌特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颗粒物 超低排放 协同脱除 燃煤锅炉
下载PDF
基于半干法NGD脱硫技术的SO2超低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婷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19-124,共6页
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对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治理也提出了超低排放要求。采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解决中小型燃煤锅炉尾部烟气SO2污染问题并实现超低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NGD脱硫采... 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对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治理也提出了超低排放要求。采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解决中小型燃煤锅炉尾部烟气SO2污染问题并实现超低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NGD脱硫采用锅炉自生高钙粉煤灰作为脱硫剂,有效降低了脱硫剂运行成本。为验证该技术的SO2超低排放效果和脱硫剂使用经济性,以神东某锅炉房配套40 t/h煤粉锅炉NGD脱硫装置为研究对象开展工业试验,同时考察了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关键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GD反应器进出差压平均值约1 100 Pa,未出现曲线急剧上升或下降的现象,说明装置总体运行稳定性较好。外加适量Ca(OH)2后,NGD脱硫装置的SO2平均排放浓度(9%O2)小于35 mg/Nm3,达到超低排放效果。计算得到外加Ca(OH)2与反应器入口SO2的钙硫摩尔比n(Ca/S)=0. 9,由于主要利用锅炉自生粉煤灰中的活性钙,外加Ca(OH)2量低于同类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发现,装置脱硫效率随增湿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测试工况下,锅炉自生粉煤灰掺混少量Ca(OH)2后,脱硫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法 NGD脱硫 煤粉锅炉 SO2超低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