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时机研究
1
作者 魏长清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束注聚时含水率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现场进行验证,确定合理的开始和结束注聚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束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低,聚合物用量越大,吨聚增油量越低,含水下降幅度越小,含水最低值越高。即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低,聚驱效果越好。在开始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结束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合物用量、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高,吨聚增油量越低。当水驱至含水率96%时开始注聚,选择含水回升到96%~97%时结束注聚比较合理,含水最好不要超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二类油层 开始注聚 结束注聚 含水率 聚合物用量
原文传递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合理流压界限计算方法及其矿场应用
2
作者 蔡志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储量丰富,具有储层厚度薄、渗透率低、孔喉尺寸小、含油饱和度低等特征。进行聚合物驱开发时,与一、二类油层相比,含水率降幅更小,油层动用程度更低。为了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利用油藏工程方...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储量丰富,具有储层厚度薄、渗透率低、孔喉尺寸小、含油饱和度低等特征。进行聚合物驱开发时,与一、二类油层相比,含水率降幅更小,油层动用程度更低。为了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利用油藏工程方法与化学驱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合理流压界限研究,建立了合理流压计算方法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确定含水率低值稳定期对应的最低允许流压需要综合考虑生产井流入动态、泵下入深度以及泵效;注聚过程中流压过高或过低均不能充分动用中、低渗透层;在聚合物驱含水率低值稳定阶段进行合理流压调整,能够有效改善三类油层的开发效果。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在不同试验区应用合理流压界限均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平均日增油0.5 t,含水率降低1.6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合理流压 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油田密井网条件下井震匹配构造表征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黄勇 杨会东 +5 位作者 李艳春 徐立恒 蔡东梅 杨庆杰 伊振林 朱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8,共9页
特高含水老油田井网密,剩余油高效挖潜要求精细刻画构造在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在对油田资料信息特点、开发需求以及构造解释和构造建模两种方法在构造表征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井震匹配构造表征方法。方法包含不同井网井震... 特高含水老油田井网密,剩余油高效挖潜要求精细刻画构造在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在对油田资料信息特点、开发需求以及构造解释和构造建模两种方法在构造表征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井震匹配构造表征方法。方法包含不同井网井震标定及层位解释、断点落实及断层解释、动态信息断层检验、深度域断点二次组合、井震匹配断层建模,地震约束层位建模6个关键步骤,详细分析每个步骤中井震匹配的关键要素。该方法将地震资料空间识别构造特征的优势和井信息在构造表征中的定位、判别作用结合起来,对断层及微幅度构造进行准确描述。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构造模型精度高,对剩余油精准预测及挖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密井网 构造表征 井震匹配 大庆长垣
下载PDF
国外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新进展
4
作者 刘颖 孙国昕 冯明溪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一般位于成熟油区,具有地质认识清楚、配套设施完善、勘探成功率高、最小经济门槛低等优势。近年来,针对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速度快、井况问题严重、吨油生产碳排放量大等难题,国际石油公司... 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一般位于成熟油区,具有地质认识清楚、配套设施完善、勘探成功率高、最小经济门槛低等优势。近年来,针对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速度快、井况问题严重、吨油生产碳排放量大等难题,国际石油公司着力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在油藏模拟、油气工程、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俄罗斯RFD公司开发的tNavigator油藏模拟平台实现了千万至十亿节点的模拟。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新型鱼骨刺井、超短半径水平井等油气工程技术促进了老油田增产稳产。智能水驱技术因其特有的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及高效性,引起广泛关注。纳米智能驱油技术有望解决聚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解决的波及效率低、费用高、储层伤害等问题。这些技术对国内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渗透率 高含水 油藏模拟 水平井 智能水驱 纳米驱油
原文传递
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723,共7页
针对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矛盾,介绍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CO_(2)驱等不同开发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进展和矿场应用效果。水驱调整以局部注-采关系完善为主,配套工艺采取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 针对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矛盾,介绍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CO_(2)驱等不同开发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进展和矿场应用效果。水驱调整以局部注-采关系完善为主,配套工艺采取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驱注水试验;化学驱形成了无碱二元复合驱和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并已工业化推广应用,研发了耐温、耐盐、抗钙镁驱油剂和驱油体系;稠油油藏发展了低效稠油降粘复合驱技术、深层特超稠油HDCS技术、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和深层稠油化学蒸汽驱技术;CO_(2)驱针对中-高渗高含水油藏采取长效焖井+大段塞注入模式,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采取高压低速注入、异井水气交替注入模式,针对致密油藏采取异步周期注采模式。在上述技术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高温高盐 化学驱 稠油热采 CO_(2)驱油与埋存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浓度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关文婷 张晓芹 +2 位作者 蔡志彪 周璿 石京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7,共9页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储层发育差,具有渗透率低、孔喉尺寸小、黏土含量高等特征,目前处于化学驱现场试验阶段。为了明确储层对注入化学剂吸附损耗的影响,保证化学驱开发效果,通过开展天然油砂条件下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静态吸附实验,对比表面...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储层发育差,具有渗透率低、孔喉尺寸小、黏土含量高等特征,目前处于化学驱现场试验阶段。为了明确储层对注入化学剂吸附损耗的影响,保证化学驱开发效果,通过开展天然油砂条件下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静态吸附实验,对比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在三类油层与二类油层条件下的吸附损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优化体系浓度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三类油层对于表面活性剂的3次吸附损失为52.1%,比二类油层高17百分点;对于碱和聚合物的吸附量与二类油层相近;优化出三类油层弱碱复合驱体系中主段塞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35%、碱质量分数为1.2%,副段塞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0%~0.25%、碱质量分数为1.0%;NW区弱碱复合驱现场试验应用优化结果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研究成果对大庆油田三类油层推广化学驱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静态吸附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模型融合的大庆油田SN区块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文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针对大庆油田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方法不确定性大、精度低的问题,利用机器学习与模型融合技术建立了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SN区块油井压裂效果与地质、工程、生产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借助基于LightGBM模型的封装法分... 针对大庆油田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方法不确定性大、精度低的问题,利用机器学习与模型融合技术建立了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SN区块油井压裂效果与地质、工程、生产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借助基于LightGBM模型的封装法分析了油井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进行了特征选择;采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LightGBM4种算法对油井压裂效果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算术平均、加权平均、堆叠3种方法对4个算法进行融合,得到了精度更高的预测模型,并应用该预测模型对SN区块水力压裂方案进行了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比其他3种算法精度更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03;融合后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每个算法的精度,其中堆叠法效果最好,其R2高达0.899。该数据驱动建模技术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可移植性,对压裂方案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水力压裂 统计分析 机器学习 模型融合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DS1200新型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
8
作者 周丛丛 李勃 +4 位作者 孙洪国 潘峰 李亚 陈文林 高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为解决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聚驱现有驱油体系与油层匹配低、污水稀释聚合物抗盐性差、黏度保留率低等问题,根据污水降黏机理,通过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结构上加入强极性侧基,抵制污水中高价阳离子对主链的破坏,进而提升抗盐性。同时... 为解决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聚驱现有驱油体系与油层匹配低、污水稀释聚合物抗盐性差、黏度保留率低等问题,根据污水降黏机理,通过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结构上加入强极性侧基,抵制污水中高价阳离子对主链的破坏,进而提升抗盐性。同时引入具有新型杂环结构的强极性刚性单体,增强分子链在污水中的伸展程度,合成出DS1200新型抗盐聚合物,并评价了新体系的溶液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DS1200新型抗盐聚合物的增黏性、抗剪切性、稳定性、黏弹性及注入能力等均优于同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田正在使用的聚合物驱油剂。天然岩心驱油实验显示,相同用量下的DS1200聚合物可以提高二类B油层的聚驱采收率18%以上,驱油效率显著高于其他聚合物驱油剂。研究成果可为大庆油田二类B油层聚驱提质提效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B油层 聚合物驱 抗盐聚合物 采收率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注CO_(2)重力驱技术在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断块油藏的适用性
9
作者 孔凡顺 李延军 +2 位作者 郭天娇 刘建栋 南金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油藏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规模大,地层倾角超过10°以上的储量占总探明地质储量的68.6%。受构造高差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构造顶底部位油井均衡驱替,边底部油井含水率上升快,构造高部位油井受效差,整体开发效果... 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油藏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规模大,地层倾角超过10°以上的储量占总探明地质储量的68.6%。受构造高差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构造顶底部位油井均衡驱替,边底部油井含水率上升快,构造高部位油井受效差,整体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以注CO_(2)重力驱油实验为基础,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开展注CO_(2)重力驱油机理、影响因素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原始地层压力10.57 MPa注入1.2 PV的CO_(2)时,CO_(2)驱油效率可达55.9%,能大幅度提高高倾角断块油藏的采收率;地层倾角、储层渗透率、注气速度是影响注CO_(2)重力驱效果的主要因素;海拉尔油田有4411.35×10^(4) t石油探明地质储量适合开展注CO_(2)重力驱开发,注CO_(2)重力驱技术在海拉尔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_(2)重力驱 数值模拟 驱油效率 高倾角断块油藏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以大庆油田葡南X区块为例
10
作者 任国领 窦绪谋 +6 位作者 曲丽娜 胡敏 石沛 李蔚 侯兆伟 郎亚军 张奕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庆油田葡南X区块油藏激活前后采出液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激活前和激活2个月后细菌分别检测到894和389个OTUs(操...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庆油田葡南X区块油藏激活前后采出液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激活前和激活2个月后细菌分别检测到894和389个OTUs(操作分类单元),古菌分别检测到77和49个OTUs;激活前优势细菌为未分类菌属Parcubacteria、未分类菌属JS1、未分类的厚壁菌门和假单胞菌属,优势古菌为甲烷鬃毛菌属、甲烷绳菌属、甲烷热杆菌属、甲烷球菌属和热自养甲烷嗜热球菌属;激活2个月后优势细菌为假单胞菌属和沃林氏菌属,优势古菌为甲烷鬃毛菌属、甲烷绳菌属、甲烷囊菌属和热自养甲烷嗜热球菌属;激活剂激活了采油优势细菌假单胞菌属和沃林氏菌属,对微生物古菌的激活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为现场试验激活剂配方的优化和激活效果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 16S rRNA 群落结构 演替规律
下载PDF
稠油乳化黏度测量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
11
作者 马涛 伦增珉 +1 位作者 葛巧玉 许关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降黏率大于95%。当降黏剂的浓度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O/W乳状液,而后随着表面活性剂向油相的迁移,油滴聚并、分层。当降黏剂的浓度与临界乳化浓度相当时,乳状液油O/W转化为W/O,黏度大幅度提高。当降黏剂的浓度小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只能形成W/O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黏度 降黏率 乳状液类型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枯竭气藏储气库一体化注采运行评价
12
作者 于洪敏 张亚雄 +6 位作者 牛保伦 王志宝 代全齐 刘静 王鹏 孙静静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诊断评价裂缝-孔隙型枯竭气藏储气库注采运行状况及单井注采能力,针对中原油田储气库,建立考虑应力敏感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以一体化模拟为手段,以地层压力、注采气量界限为约束,分析储气库注采能力影响因素,诊断... 为诊断评价裂缝-孔隙型枯竭气藏储气库注采运行状况及单井注采能力,针对中原油田储气库,建立考虑应力敏感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以一体化模拟为手段,以地层压力、注采气量界限为约束,分析储气库注采能力影响因素,诊断储气库注采运行制约瓶颈,评价储气库系统注采能力。研究表明:井口和井底压力、油管尺寸等对储气库注采气量影响较大;储气库气藏压力低于27 MPa,所受应力超过50 MPa,采气指数明显下降,应力敏感性更强;低压时可能存在临界携液情况,但无冲蚀影响;压力下合理注气量为71×10^(4)m^(3)/d,合理采气量43×10^(4)m^(3)/d。此研究可为裂缝-孔隙型储气库注采运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 储气库 一体化 注采运行 注采能力 评价
下载PDF
大庆油田抗盐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培慧 张东 +2 位作者 潘峰 郭松林 刘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5,共11页
在大庆油田现有条件下,采用清配污稀聚合物溶液驱油与采用清配清稀聚合物溶液驱油相比,前者不仅导致聚合物用量增加,而且致使聚合物驱驱油技术效果变差,经济效益下滑。因此,在清配污稀聚合物驱区块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降低聚合... 在大庆油田现有条件下,采用清配污稀聚合物溶液驱油与采用清配清稀聚合物溶液驱油相比,前者不仅导致聚合物用量增加,而且致使聚合物驱驱油技术效果变差,经济效益下滑。因此,在清配污稀聚合物驱区块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降低聚合物用量,改善聚合物驱技术效果,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对比评价了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LH2500抗盐聚合物和常规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LH2500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盐性、耐热稳定性、黏弹性和注入能力。天然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清配污稀LH2500聚合物驱比常规聚合物驱多提高采收率4.9百分点,同时降低聚合物质量浓度100 mg/L。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清配污稀LH2500抗盐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并与相邻对比区清配清稀常规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沉积环境相同,油层发育特征相似,剩余油饱和度和投产初期综合含水率相近。截止到2020年11月,试验区抗盐聚合物驱阶段提高采收率18.6百分点,比对比区常规聚合物驱多提高采收率3.7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聚合物 抗盐聚合物 清配清稀 清配污稀 聚合物驱 矿场试验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驱油层注入能力变化规律及预测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丛丛 孙洪国 魏长清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10期31-36,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注聚油层注入能力认识不清、注入量预测方法不适用的问题,在60个工业化区块聚驱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矿场动态分析,明确了一、二类油层视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全过程视吸水指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针对大庆油田注聚油层注入能力认识不清、注入量预测方法不适用的问题,在60个工业化区块聚驱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矿场动态分析,明确了一、二类油层视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全过程视吸水指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1%;二类油层视吸水指数聚驱全过程变化平稳,平均下降幅度9%;一类油层95%的聚驱区块视吸水指数变化形态以下降型为主,二类油层注聚区块主要以下降型和前期下降后期回升型为主。通过线性、非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明确了渗透率、有效厚度、井距、注入压力、注入浓度等因素对注入量的定量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聚驱单井注入量预测模型。应用聚驱合理注入量预测方法,对正在注聚E区块17口水井进行注入量调整,通过7个月的调整,周围油井综合含水较调整前下降0.72%,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聚合物驱 视吸水指数 注入量 神经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侯兆伟 李蔚 +2 位作者 乐建君 金锐 窦绪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7,共8页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50多年的持续攻关,基础研究和现场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微生物存在主动趋向原油、黏附原油、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3种趋向原油方式,确定实验菌株以氧化方式降解烷烃、芳香烃的降解...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50多年的持续攻关,基础研究和现场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微生物存在主动趋向原油、黏附原油、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3种趋向原油方式,确定实验菌株以氧化方式降解烷烃、芳香烃的降解机理。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外源微生物现场试验,实施微生物吞吐试验93口井,单井平均增油量为149 t,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300元;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微生物驱试验,朝阳沟油田累积增油量为6×104 t,采收率提高4.95个百分点,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557元,并明确注采关系是影响微生物驱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大庆油田水驱、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后典型油藏菌群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制出高效激活剂配方,在萨南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了1注4采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采收率提高3.93个百分点,吨增油激活剂成本为64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 微生物吞吐 低渗透 聚合物驱后 增油降水
下载PDF
稠油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剂的性能评价
16
作者 伦增珉 马涛 许关利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以黏度、剥离原油效果、油水界面张力、驱油效率等参数为指标,评价了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剂FC的性能。结果表明:1%驱油剂可使实验用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5×10^(-2)mN/m;当温度由30℃升至70℃,驱油剂FC水溶液与原... 以黏度、剥离原油效果、油水界面张力、驱油效率等参数为指标,评价了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剂FC的性能。结果表明:1%驱油剂可使实验用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5×10^(-2)mN/m;当温度由30℃升至70℃,驱油剂FC水溶液与原油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的临界浓度由0.8%降至0.08%;驱油剂可使水相在亲水、亲油固相界面的接触角降低;通过表面活性剂与碱的协同作用,室温下可使稠油在固相界面的油膜全部剥离。0.5%驱油剂FC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9.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驱油剂 界面张力 乳化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利用产氢强化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实验
17
作者 侯兆伟 刘洋 +4 位作者 金锐 李蔚 窦绪谋 任国领 张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在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微生物产甲烷能力是目前研究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微生物产生更多的甲烷气,提高产甲烷效率,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具有产氢和产甲烷的特性,筛选出具有稳定产氢能力的产... 在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微生物产甲烷能力是目前研究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微生物产生更多的甲烷气,提高产甲烷效率,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具有产氢和产甲烷的特性,筛选出具有稳定产氢能力的产氢菌,其菌液每100 mL产氢量可达到0.8 mmol左右;再利用产氢菌培养后产H2和CO_(2)以及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积累的特性,为产甲烷菌提供相对充足的代谢营养底物来提高产甲烷效率;通过产氢、产甲烷两阶段培养的方式,在20 d内产甲烷能力即可得到显著提升,所产气体中甲烷体积分数可达79%以上,与传统非结合方式产甲烷气体系相比,产甲烷速率提高了10倍,达到0.0875 mmol/d,证明了应用该方法提高产甲烷效率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降解原油产甲烷的转化效率提供了技术方向,同时也为CO_(2)注入产甲烷等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产氢菌 产甲烷菌 氢营养型 甲烷转化率
下载PDF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低初黏凝胶体系强度
18
作者 梁国良 董晶 +3 位作者 曹瑞波 刘海波 刘国超 樊宇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10^(4)的抗盐聚合物与4种功能剂在不同浓度掺量下对低初黏凝胶体系成胶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每种功能剂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掺量浓度范围进行正交试验,并对每种功能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获... 本文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10^(4)的抗盐聚合物与4种功能剂在不同浓度掺量下对低初黏凝胶体系成胶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每种功能剂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掺量浓度范围进行正交试验,并对每种功能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每种功能剂随时间变化与低初黏凝胶体系成胶强度的拟合曲线特征方程,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所建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功能剂中交联剂掺量浓度是影响低初黏体系成胶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每种功能剂随时间变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低初黏凝胶体系可控的成胶周期,通过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验证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为研制适合化学驱后高效可控凝胶调堵体系并预测其成胶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初黏凝胶体系 黏度 多元非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稠油热采新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张莉 祝仰文 王友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全球稠油资源丰富,注蒸汽热采是主要的开发方式。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火烧油层等技术的基本机理和适用条件,以及近年来稠油热采新技术的主要机理和矿场应用实例。根据... 全球稠油资源丰富,注蒸汽热采是主要的开发方式。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火烧油层等技术的基本机理和适用条件,以及近年来稠油热采新技术的主要机理和矿场应用实例。根据实例得出以下结论:针对隔夹层发育且渗透性差的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通过改变井网井型、添加溶剂辅助、烟道气辅助等发展了多种形式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针对薄层、深层、超稠油油藏,通过复合化学剂(降黏剂/驱油剂/泡沫剂等)、气体(CO_(2)/N_(2)等),利用蒸汽、化学剂、气体三者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油藏多元热复合驱技术。针对蒸汽开采末期油藏,形成不同类型油藏火驱模式,矿场试验较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25%~30%。热溶剂开采技术通过高温热溶剂传质、传热作用及脱沥青质反应对稠油进行原位改质,碳排放量比SAGD减少75%。稠油原位改质技术通过地下加热裂解、催化改质等方法,将超稠油改质为轻质原油,实现稠油有效开发。稠油热采技术的下步发展方向是多学科交叉结合,开发全过程节能降耗,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采 多元热复合驱 热溶剂 原位改质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聚驱油层注采连通类型判别及开发对策
20
作者 周丛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57-62,共6页
大庆油田化学驱开发对象逐渐转向非均质性更强、连通性更差、物性更低的二类油藏,薄注厚采、厚注薄采类型明显增多,导致聚驱开发效果不理想,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针对聚驱油层注采连通类型判别方法模糊、相应聚驱开发对策不明确的问题,... 大庆油田化学驱开发对象逐渐转向非均质性更强、连通性更差、物性更低的二类油藏,薄注厚采、厚注薄采类型明显增多,导致聚驱开发效果不理想,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针对聚驱油层注采连通类型判别方法模糊、相应聚驱开发对策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注采连通类型判别方法,明确了聚驱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当注采井连通厚度差异较大时,应采用不同的聚驱对策,即薄层与厚层厚度比值小于0.3时,应用厚度比例法创新定义聚驱油层注采连通类型,克服了以往判别标准不准确的问题。对于薄注厚采型油层,聚驱时注入井应采取低浓度注入、适当提高注入速度的方式,且在注聚初期配合压裂措施改造油层,聚驱效果较好;而对于厚注薄采型油层,注入井应采取高浓度注入、降低注入速度的方式,油井端压裂不易过早,应在含水回升初期进行压裂,能够取得较好的聚驱效果。注采井连通类型精准判别及聚驱开发对策为二类油层聚驱提质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聚合物驱 薄注厚采 厚注薄采 化学驱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