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烟道气碳捕集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晋宁 王卫凡 +4 位作者 徐冬 刘毅 翁小涵 原野 王志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8,共15页
工业烟道气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碳捕集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综述了工业烟道气碳捕集领域中的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CO_(2)/N_(2)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其次,总结了化石能源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烟道气的来源与成分... 工业烟道气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碳捕集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综述了工业烟道气碳捕集领域中的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CO_(2)/N_(2)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其次,总结了化石能源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烟道气的来源与成分,并分析了在这些烟道气碳捕集过程中膜分离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对烟道气碳捕集膜的放大生产、烟道气碳捕集膜组件研究、工业烟道气碳捕集膜放大测试进行现状介绍和问题分析。最后,展望了膜技术在工业烟道气碳捕集中的发展方向,包括实现CO_(2)分离混合基质膜放大、针对钢铁厂烟道气的CO分离膜的开发以及膜组件的优化。旨在为学者们提供工业烟气碳捕捉膜放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二氧化碳捕集 化石燃料发电厂 水泥厂 钢铁厂
下载PDF
绿证-碳交易融合机制下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安江涛 刘卫亮 +3 位作者 林永君 张启亮 王昕 康佳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4,共11页
为进一步降低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IES)的碳排放水平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提出一种绿证-碳交易融合机制下HIES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分析HIES的构成及运行特性,建立日前价格型与可替代型两种需求响应(DR)模型;其次,构建阶梯绿证交易模型... 为进一步降低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IES)的碳排放水平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提出一种绿证-碳交易融合机制下HIES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分析HIES的构成及运行特性,建立日前价格型与可替代型两种需求响应(DR)模型;其次,构建阶梯绿证交易模型,设计绿证-碳交易融合机制,建立由阶梯碳交易成本、购能成本、阶梯绿证交易收益所构成的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的HIES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绿证与碳交易的阶梯区间长度、基础交易价格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需求响应 阶梯绿证交易 碳交易 融合机制
原文传递
含电动汽车和5G基站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锴泉 刘长良 +2 位作者 刘卫亮 王昕 康佳垚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综合能源系统中的风光发电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日间波动剧烈。同时,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这使系统的优化调度存在困难。为此,将电动汽车与5G基站作为柔性负荷纳入综合能源系统中,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优... 综合能源系统中的风光发电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日间波动剧烈。同时,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这使系统的优化调度存在困难。为此,将电动汽车与5G基站作为柔性负荷纳入综合能源系统中,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优化调度方法。在原有电–冷–热能源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电动汽车与5G基站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两者的可调节潜力,同时考虑经济性与环保性指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针对风光发电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将风光出力聚类为4种典型场景,并运用多元宇宙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缓解综合能源系统的用能压力,使不同场景下的系统总体运行成本平均下降11.0%,污染物排放量平均下降16.4%,系统的整体运行品质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智能电网调控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电动汽车
下载PDF
计及火电深度调峰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佳惠 牛玉广 +1 位作者 陈玥 李雄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3-499,共7页
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提出含风、光、火、蓄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目标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频繁爬坡等新工况下的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污染物惩罚成本以及可再生能源弃电成本,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 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提出含风、光、火、蓄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目标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频繁爬坡等新工况下的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污染物惩罚成本以及可再生能源弃电成本,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风光出力最大以及净负荷波动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对某典型日不同调度场景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运行总成本计算模型能够兼顾该系统的经济、环保与消纳,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能够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缓解火电机组的调峰压力,降低系统运行总成本,指导电力系统火电灵活性改造,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调度优化 多目标 深度调峰
原文传递
热电联产机组新型高效耦合供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祖林 梁占伟 +2 位作者 张磊 乔加飞 王顺森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 W·h);基于[火用]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火用]效率高3.61百分点、[火用]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21.62 g/(kW·h)、供热煤耗降低0.09 kg/GJ;基于[火用]分析法得到的抽汽供热的供电煤耗反而比纯凝工况的供电煤耗高;通过对抽汽供热的抽汽工况对比得到全厂最大供电量工况。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冷端余热 高背压 背压机 抽汽供热
下载PDF
负碳排放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6
作者 翁小涵 韩涛 +1 位作者 冯玮 徐冬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74,共16页
负碳排放技术是一种符合净零目标且旨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创新途径,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碳排放方案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体系,其中,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DACCS)和生物质能耦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是两类与地质... 负碳排放技术是一种符合净零目标且旨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创新途径,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碳排放方案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体系,其中,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DACCS)和生物质能耦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是两类与地质封存紧密结合以实现永久减排的关键技术手段。这两类技术都依赖成熟的地质封存技术,将捕集的CO_(2)安全封存于地下防止其再次回到大气中,确保永久性减排。本文对快速发展的DACCS和BECCS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详述。在DACCS方面,主要介绍了直接空气捕集(DAC)中的液体吸收和固体吸附两大类技术相关的关键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DAC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经济性,归纳了国内外主要在运行规划中的DAC示范项目,展望了未来DAC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DAC技术更大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在BECCS方面,介绍了BECCS技术链条的主要构成以及基本工艺流程。着重分析了各BECCS技术路径的发展现状,包括与燃料产品紧密相关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和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以及常用于发电的生物质燃烧技术等。探讨了在不同生物质能利用场景下部署BECCS技术的可行性,汇总了现有BECCS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主要的BECCS示范项目,结合绿色甲醇的生产分析了技术的经济性。结合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实际情况,展望了BECC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碳排放技术 直接空气捕集 生物质能耦合碳捕集与封存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下载PDF
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现状、新的机遇与挑战
7
作者 褚景春 贾法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4,共7页
总结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发展的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指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进性和不足;同时分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双碳”战略目标给海洋潮流能发电带来的诸多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对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 总结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发展的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指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进性和不足;同时分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双碳”战略目标给海洋潮流能发电带来的诸多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对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的水平、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流能 发电技术与装备 现状 机遇和挑战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下新能源场站智能管控平台研建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润泽 王德军 +2 位作者 张佑 王文彬 崔青汝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5期203-210,共8页
随着新能源场站集控平台研发的深入,功能需求逐渐增加。然而,现有平台建设过程中大多仅能够实现基本功能,而且受制于行业数据通信、数据治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导致集控平台建设投入产出比不高,集控平台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仍需提升。... 随着新能源场站集控平台研发的深入,功能需求逐渐增加。然而,现有平台建设过程中大多仅能够实现基本功能,而且受制于行业数据通信、数据治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导致集控平台建设投入产出比不高,集控平台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仍需提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构建新能源场站智能管控平台,通过现场传感测量设备、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先进测控平台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新能源场站远程的监测维护、运行优化、故障诊断、管理决策等智能化功能,用真实、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新能源发电企业打造智能、高效的友好型新能源场站。以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内风光系统作为平台应用对象,结果证明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运维控制工作效率,降低了总人工成本与总设备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管控平台 数据处理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基于RF与云粒子群的主汽温系统能耗损失占比溯源研究
9
作者 张文亮 吴志刚 +2 位作者 康佳垚 马一鸣 胡勇 《机电信息》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对火电机组中主汽温系统能耗损失占比溯源方法的研究,提升机组的热经济性。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主汽温度的最优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系统探究各运行参数对主汽温度波动的贡献度;并引入云粒子群算法辨识机组主汽温模型的参数,以实现对主... 通过对火电机组中主汽温系统能耗损失占比溯源方法的研究,提升机组的热经济性。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主汽温度的最优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系统探究各运行参数对主汽温度波动的贡献度;并引入云粒子群算法辨识机组主汽温模型的参数,以实现对主汽温系统动态特性的精确建模,为能耗损失的量化分析提供有力工具。最终,结合随机森林最优影响因子分析与云粒子群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构建主汽温系统能耗损失占比的溯源框架,揭示能耗损失的主要来源,为火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主汽温系统 耗差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云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火电厂低碳化改造技术路径及经济分析
10
作者 杨阳 杨东泰 +3 位作者 张超群 刘毅 徐冬 杨光俊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3-26,共14页
为支撑“碳中和”愿景目标,火电行业在降低CO_(2)排放的前提下,还需进一步评估不同减排技术路径的减排潜力与经济性,以实现火电行业的近零排放甚至净零排放。本文系统梳理了包括生物质燃烧、绿氨燃烧、富氧燃烧与燃烧后碳捕集等4种典型... 为支撑“碳中和”愿景目标,火电行业在降低CO_(2)排放的前提下,还需进一步评估不同减排技术路径的减排潜力与经济性,以实现火电行业的近零排放甚至净零排放。本文系统梳理了包括生物质燃烧、绿氨燃烧、富氧燃烧与燃烧后碳捕集等4种典型的碳减排技术路径,概括其技术特点与发展现状,并对不同技术的发展难点进行分析。从全周期全链条角度出发研究碳足迹,探究4种减排技术路径的碳减排潜力。富氧燃烧和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减排率约为60%~80%;生物质燃烧与绿氨燃烧从源头避免了含碳燃料煤炭的利用,具有最低的碳排放量的特征,相比传统火电可降低碳排放量90%以上,减排潜力显著。从碳足迹角度出发,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角度考虑,绿氨燃烧发电目前处于小规模示范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应用尚有差距,由于绿氨制备成本高昂,导致发电成本与减排成本较为昂贵;生物质发电在国际上已经具备大规模示范项目,但由于燃料成本偏高导致发电成本较高;富氧燃烧技术仍缺乏大规模商业应用项目支撑,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燃烧后碳捕集技术成熟度最高且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平准化度电成本最低,其减排成本约222.7~593.6元/tCO_(2),在发电成本与减排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生物质电厂平准化度电成本约为传统火电的两倍,约为0.68~0.75元(/kW·h),而绿氨电厂由于高成本绿氢导致燃料成本高昂,现阶段平准化度电成本约1.67元(/kW·h),随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绿氢成本下降,绿氨电厂平准化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9元(/kW·h),燃烧后碳捕集技术在当前技术中表现出最高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4种减排技术应有序推进,优先开展燃烧后捕集、生物质燃烧等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减排技术快速、大规模的部署,以实现电力行业快速降碳,同时应稳步研发绿氨燃烧等减排潜力更强、更清洁的发电技术,为碳中和后期电力行业零碳足迹实现托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绿氨发电 CCUS 富氧燃烧 零碳排放 技术路径
下载PDF
复合胺吸收剂的抗降解剂研究
11
作者 周墨坤 孟瑞红 +6 位作者 史晓宏 高凯 杜庶铭 黄艳 李水飞 徐冬 苑春刚 《广东化工》 2025年第3期25-27,7,共4页
为延长某碳捕集项目使用的复合胺吸收剂使用寿命,降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本研究选取K-1作为抗氧化剂,研究了不同浓度K-1对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容量的影响及在高压、纯氧、恒温条件下进行加速氧化实验。通过对比添加抗氧化剂组和未添加抗... 为延长某碳捕集项目使用的复合胺吸收剂使用寿命,降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本研究选取K-1作为抗氧化剂,研究了不同浓度K-1对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容量的影响及在高压、纯氧、恒温条件下进行加速氧化实验。通过对比添加抗氧化剂组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组在氧化降解过程中有机胺的降解率来判断K-1的抗降解作用。结果表明:K-1抗氧化剂会减弱复合胺吸收剂吸收CO_(2)的效果,加入0.15%质量分数浓度时吸收剂仍能保持较好的吸收效果。0.15%质量分数K-1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复合胺的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胺吸收剂 氧化降解 抗氧化剂 化学吸收法 二氧化碳捕集
下载PDF
基于MSAM-CGAN的轴承碰摩故障识别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秋生 吴志刚 +2 位作者 张文亮 邓艾东 许猛 《信息化研究》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机械转子碰摩AE故障样本少,采样困难,并难以有效构建数据驱动的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SAM-CGAN的轴承碰摩故障识别方法。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实现了转子故障特征样本的有效扩充,并构建了多尺度注意力机制... 针对机械转子碰摩AE故障样本少,采样困难,并难以有效构建数据驱动的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SAM-CGAN的轴承碰摩故障识别方法。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实现了转子故障特征样本的有效扩充,并构建了多尺度注意力机制(MSAM)故障识别网络,使得特征样本生成与故障识别在同一网络完成,实现了对转子碰摩故障的自动端到端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改善现有数据不足的瓶颈问题,鲁棒性较强,能有效进行轴承碰摩状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碰摩故障 多尺度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铜基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赵挺 高腾飞 +4 位作者 杨阳 徐冬 韩涛 邓博文 米尔根·扁布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9,共16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清洁燃料和绿色基础化工原料的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碳消纳技术,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意义。在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的研究中,高活性、高甲醇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催化... CO_(2)加氢制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清洁燃料和绿色基础化工原料的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碳消纳技术,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意义。在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的研究中,高活性、高甲醇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开发至关重要。铜基催化剂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CO_(2)分子的化学惰性及易发生副反应,CO_(2)的活化和向甲醇产物的选择性转化极具挑战性,目前仍存在CO_(2)单程转化率低、甲醇选择性不足和催化剂易失活等关键问题。系统综述了铜基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以及反应机理;阐述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各种载体和助剂的优势和局限;讨论了反应气氛中水对催化剂及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对CO_(2)加氢制甲醇用铜基催化剂的创新性研究提出展望,旨在为高效铜基催化剂开发和反应过程与机理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推动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铜基催化剂 反应机理 活性位点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明明 刘博通 +2 位作者 张洪福 王亚柯 岳光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B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稳态工况推导、回归分析和遗传算法辨识了模型的参数和函数关系,在Simulink软件平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并进行了模型阶跃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输出与实际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主蒸汽压力、负荷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阶跃响应符合实际经验,证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协调系统 动态模型
下载PDF
改性磁珠吸附剂脱汞及脱附再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占军 魏书洲 +3 位作者 杨威 赵永椿 常林 张军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g)、SO_(2)体积分数(800×10^(-6)~1200×10^(-6))和NO体积分数(100×10^(-6)~300×10^(-6))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吸附机制和控制过程,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的方法探讨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再生过程。结果表明:改性磁珠吸附剂在120℃~150℃区间内具有较高的汞脱除能力,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汞的脱除,而烟气流量和烟气组分(SO_(2),NO)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量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脱汞过程可以通过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当吸附剂用量大于0.5 g时,改性磁珠吸附剂的吸附行为受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行为双重因素控制,可以分别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改性磁珠吸附剂在SO_(2)和NO存在时的汞吸附过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单质汞 磁珠 吸附动力学 脱附再生
下载PDF
国内外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陶怡 王强 +3 位作者 田华 易学睿 冯白阳 步学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1,16,共6页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全面实施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全面总结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相关战略举措,并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化工转型战略差异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定位、...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全面实施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全面总结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相关战略举措,并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化工转型战略差异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模式、产品发展方向、产业低碳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石油化工 煤化工 低碳转型
原文传递
先进检测与5G通信技术在燃煤锅炉运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满达 李庚达 +1 位作者 陈彦桥 崔青汝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火电机组在保电供热的同时要承担灵活运行、深度调峰的任务。但传统检测和通信技术受限于实时性差、传输慢、投资高等问题,难以支撑火电机组新需求。先进检测技术和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通过构建完... 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火电机组在保电供热的同时要承担灵活运行、深度调峰的任务。但传统检测和通信技术受限于实时性差、传输慢、投资高等问题,难以支撑火电机组新需求。先进检测技术和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通过构建完整的检测传输链条,为以锅炉燃烧系统为代表的火电机组状态研判、运行调整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但也面临建设投资高、专业人才和标准匮乏等问题。只有从生产实际出发,健全机制、转变观念,才能做实先进检测及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为智慧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检测和5G通信技术必将为火电整体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检测技术 锅炉燃烧系统 无线网络 5G通信技术 智能传感器
下载PDF
水光互补发电关键技术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晓雅 崔青汝 +1 位作者 王文彬 李雄威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2年第5期48-53,81,共7页
水光互补发电技术将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和配套的光伏电站联合起来,达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出力稳定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充分研究水光互补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水光互补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示范工程概况,分析了互补系统的... 水光互补发电技术将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和配套的光伏电站联合起来,达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出力稳定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充分研究水光互补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水光互补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示范工程概况,分析了互补系统的出力特性、光伏电站容量优化配置、联合运行调度、运行安全和经济性,并基于此提出了水光互补电站上网电价机制、电网安全和经济性、成套设备研制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技术发展、工程示范、研究水平和未来展望,为水光及包括水光在内的多能互补电站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 容量配置 联合运行
下载PDF
糠醛的生物炼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延春 高腾飞 +3 位作者 张利平 孟瑞红 杨阳 李雄威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59-66,共8页
生物炼制是新时代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极佳策略,基于生物炼制可以将低值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类高附加值产品。糠醛是一种来自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在能源、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糠醛的工业生产已经近一个世... 生物炼制是新时代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极佳策略,基于生物炼制可以将低值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类高附加值产品。糠醛是一种来自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在能源、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糠醛的工业生产已经近一个世纪,工业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解决糠醛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对制备糠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糠醛的性质及应用,分析了糠醛的工业生产技术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如利用无机酸作催化剂时会腐蚀设备,催化剂不易回收,存在污染水源等问题。然后详细叙述了水解法和热解法制备糠醛的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微波加热辅助新工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糠醛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糠醛 平台化学品 水解 热解
下载PDF
CO_(2)催化加氢制备C_(1)产物的反应路径与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艳 王贵文 +2 位作者 杨龙 徐冬 高腾飞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二氧化碳(CO_(2))催化加氢制备碳基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但其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挑战。针对CO_(2)催化加氢制备的C_(1)产物,包括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甲醇(CH_(3)OH)和甲烷(CH_(4)),从反应路径、... 通过二氧化碳(CO_(2))催化加氢制备碳基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但其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挑战。针对CO_(2)催化加氢制备的C_(1)产物,包括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甲醇(CH_(3)OH)和甲烷(CH_(4)),从反应路径、催化工艺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CO_(2)催化加氢生成不同C_(1)产物的反应路径及其竞争关系。随后,针对CO_(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改性方式,讨论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后,对CO_(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_(1)产物 催化加氢 反应路径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