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对“好剧本”的理解
1
作者 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今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回望下来... 1984年,我发表了第一部剧本,到今年正好40年。40年间我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听起来好像很庞大,其实划分到每个年份,一年也就两三部。对于戏剧创作,40年来我始终没有犹疑、彷徨和动摇,如我这般殚精竭虑、甘心坚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回望下来,中国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一定比40年前的景况更好吗?我第一部上演的剧本是1986年上海越剧院排演的《真假驸马》,首演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就是现在重建过的大舞台,当年多达1600多个座位,首轮演出十余场,场场客满。记得那个时候一出新戏动辄演出十余场还是常见的,可是四十年后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万丈高楼平地起 戏剧创作 中国戏曲 剧本 演出 排演 天方夜谭
下载PDF
陈志才作品
2
作者 陈志才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下载PDF
女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作者 纪向宏 《天工》 2022年第36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女红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民族的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女红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民族的情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宝库 女红文化 传承和发展 精神力量 生生不息 长盛不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上) 被引量:8
4
作者 于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03-118,共16页
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那些活态的、自然传承的、作为活动而非作品的舞蹈。是否"活态"是民族舞蹈学与古代舞蹈史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对象,就总体状态而言也是"非作品"的——它们不是现... 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那些活态的、自然传承的、作为活动而非作品的舞蹈。是否"活态"是民族舞蹈学与古代舞蹈史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对象,就总体状态而言也是"非作品"的——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由舞蹈艺术家心志表现的"自觉创作"。在这一点上,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的研究有共通之处。首先,库尔特·萨克斯的《世界舞蹈史》可以看作是以历史脉络梳理的"民族舞蹈学",其本质是通过"差异性"展示"梯级性";其次,甲骨卜辞的表意内涵印证了库尔特·萨克斯"舞蹈实际上就是拔高了的简朴生活",从甲骨卜辞入手开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本身也就进入了"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视域;再次,在对先秦至两汉时期乐舞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诗经》中的"舞蹈"、屈原的《九歌》和傅毅的《舞赋》,研究者"根据既定事实从所掌握的特征辨别出舞蹈本来面貌"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古代舞蹈史"研究的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它们事实上也是"民族舞蹈学"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舞蹈史 民族舞蹈学 联通共洽 库尔特·萨克斯 甲骨卜辞 《诗经》
下载PDF
陆庆龙点评“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作品
5
作者 陆庆龙 《书画艺术》 2021年第S01期61-62,共2页
这次展览是中国画和油画两个画种同时出现,两个画种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其中,展出的油画能够代表全国现有的水平,整体质量不错。
关键词 倪云林 油画作品 中国画 全国美术作品展 整体质量
下载PDF
中国最西部的高山牧场 玉其塔什
6
作者 郝沛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第6期2-19,共18页
玉其塔什草原特有的高原风光、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游牧生活及浓郁的高山草原风俗文化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牧民祖祖辈辈选择山间盆地,沿用着群居的方式,每个牧业点至少有50顶以上的毡房聚集,每户人家都有各自的围栏存放牲畜,一般是五... 玉其塔什草原特有的高原风光、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游牧生活及浓郁的高山草原风俗文化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牧民祖祖辈辈选择山间盆地,沿用着群居的方式,每个牧业点至少有50顶以上的毡房聚集,每户人家都有各自的围栏存放牲畜,一般是五月中旬陆续转场来到这里,在九月初,开始下撤,因十月天气变冷,雪域封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其塔什草原 高山牧场 柯尔克孜族
下载PDF
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银奖(油画最高奖)
7
作者 陆庆龙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下载PDF
从《月上贺兰》到《精忠报国》——关于杨笑阳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1期33-43,共11页
杨笑阳是我国著名舞剧编导,他在创作小型作品之际,便已然具备一定的大型舞剧编创能力,即一方面借助“古典图式”整合“现实图像”,实现了自我超越;另一方面还为“现实图像”的营造精心设计“主题动机”并使其有机、有效发展。在这样的... 杨笑阳是我国著名舞剧编导,他在创作小型作品之际,便已然具备一定的大型舞剧编创能力,即一方面借助“古典图式”整合“现实图像”,实现了自我超越;另一方面还为“现实图像”的营造精心设计“主题动机”并使其有机、有效发展。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杨笑阳开启了他的舞剧创作之路。作为其创作的第一部大型舞剧,《月上贺兰》着眼于“丝路”本身,意在借不同地域的男女相恋来讴歌超越信仰、习俗的至善人性和民族交融。舞剧《铁道游击队》具有鲜明的“空间营造”叙事特征《,吕梁英雄传》较之有着更具体的“场景切分”,进而不仅使舞剧叙事情境更精准化,也使剧中较多的“哑剧表演”有各自恰切的理解语境。舞剧《打金枝》弥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龃龉。舞剧《英雄儿女》是以“心理时空”重组“事象时空”的“情境舞剧”,通过召唤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再造伟大的民族精神。舞剧《精忠报国》凭借史实典故,勾勒出岳飞可歌可泣的悲壮人生。而舞剧《刘胡兰》则进一步释放了杨笑阳舞剧创作的“英雄情结”并丰富其“英雄画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笑阳 大型舞剧创作 述评 古典图式 现实图像 英雄情结
原文传递
创造一个“表现内在经验”的舞蹈载体——关于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的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43-51,共9页
王玫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著名编导,是中国舞蹈创作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虽然她的舞蹈创作并不多,但是她的舞蹈创作思想却从未中断,并且独具一格。王玫以"表现现在进行时态里中国人的生活"为创作目标,她善于对经典著作进行&... 王玫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著名编导,是中国舞蹈创作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虽然她的舞蹈创作并不多,但是她的舞蹈创作思想却从未中断,并且独具一格。王玫以"表现现在进行时态里中国人的生活"为创作目标,她善于对经典著作进行"借题发挥",例如以《雷和雨》表现"一个女人身体退化而心灵不老的矛盾纠缠"、以《洛神赋》批判"苟活"来拷问"人性"等。让舞蹈人为自己的独立思考"随心而舞"是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的一个根本,同时她也强调"内在经验"和"表现内在经验"的重要性。她从"风格性语汇"切入,探索舞蹈形式对创编者表现内在经验的制约,更通过"积淀性选材"的切入,讨论舞蹈内容的先在积淀如何制约创编者内在经验的表现,也即王玫一直强调的"素材‘被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玫 舞蹈创作 思想 述评
原文传递
舞剧创作要追求具有独特视角的现实观照——关于舒巧舞剧创作思想的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28-37,82,共11页
本文从舒巧创排的舞剧作品中拾英撷萃,结合其自传《今生另世》以及多年来所积累"舞"与"剧"之关系的申说,再借由"他者"之客观批评,旨在从中窥视其舞剧创作思想,揭示其舞剧创作之规律。从舞剧题材的选择展... 本文从舒巧创排的舞剧作品中拾英撷萃,结合其自传《今生另世》以及多年来所积累"舞"与"剧"之关系的申说,再借由"他者"之客观批评,旨在从中窥视其舞剧创作思想,揭示其舞剧创作之规律。从舞剧题材的选择展开"舞"为"剧"服务关系之初探;从"真实地反映生活"舞蹈语汇发展之规律,予以"舞"与"剧"的现实观照;再从"以人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辩证"舞"与"剧"的统一关系;以回归"可舞性"发挥舞蹈形体的表情功能;提出"结构实际上是一种舞蹈语言"并进行了自我推翻;由"干编双人舞"到"直描双人舞"的返璞归真;直至挂靴后,对于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舞剧中"视角"与"细节"的"幡然悔悟",无不折射出舒巧的舞剧创作思想与中国舞剧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与变迁,可以说舒巧的舞剧创作思想已然成为中国舞剧创作思想的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巧 舞剧创作 思想 述评
原文传递
从《妈祖》到《花木兰》——关于陈惠芬、王勇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陈惠芬、王勇共同创作的两个独舞作品《采蘑菇》和《小小水兵》均荣获编导二等奖,二人从寻找失落的"童心"出发,正式亮相于舞蹈界。怀揣着对"童心"的兴趣和情感,二人又推出了主题名为《星...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陈惠芬、王勇共同创作的两个独舞作品《采蘑菇》和《小小水兵》均荣获编导二等奖,二人从寻找失落的"童心"出发,正式亮相于舞蹈界。怀揣着对"童心"的兴趣和情感,二人又推出了主题名为《星星河》的陈惠芬舞蹈专场晚会。此后,陈惠芬、王勇的再一次亮相便是1998年的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他们以女子群舞《天边的红云》荣获金奖。之后又相继创作了舞蹈诗剧《妈祖》《天边的红云》和舞剧《藏羚羊》《八女投江》《花木兰》等优秀作品。陈惠芬、王勇的舞剧具有独特的编创风格,一是群像氛围的营造,二是人物性格细节刻画的缜密机巧-在许多情境中,人物细节刻画的意象往往成为群像氛围营造的点睛之笔。此外,自陈惠芬最初以《采蘑菇》中"小姑娘"的形象"亮相"舞坛之后,二人的创作中始终有一团"红云"的意象在作引导,这便是深扎于"军旅情结"中的"英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惠芬 王勇 舞剧创作 群像营造 性格刻画
原文传递
从《高粱魂》到《红旗》——关于王举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
12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13-22,31,共11页
王举首次进入舞蹈界的视野,是他携《高粱魂》进京参加“‘88’舞剧观摩研讨会”。这部舞剧是“以现代思维观照传统文化”的力作,通过作品的“个性”显示了创作的“自主、自信和自由”,并映射出人类生命的灵魂。此后,王举的舞剧创作便备... 王举首次进入舞蹈界的视野,是他携《高粱魂》进京参加“‘88’舞剧观摩研讨会”。这部舞剧是“以现代思维观照传统文化”的力作,通过作品的“个性”显示了创作的“自主、自信和自由”,并映射出人类生命的灵魂。此后,王举的舞剧创作便备受舞蹈界关注,如《大荒的太阳》《关东女人》《鹤鸣湖》以及《红旗》。总体来说,他的舞剧创作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擅长于注重人物情感而非具体故事情节的“组舞式”结构和“意象化”思维,摒弃复杂的故事交代和逻辑关系的陈述,只保留极具内驱力和暗示力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结构是舞蹈艺术的本体性特征,即“舞蹈是以形体动作直接展示心灵、心绪、心态的艺术”;二是热衷于同“寻根”的当代思潮对话,这是对其提出的创作“现代中国舞”而非“中国现代舞”的呼应;三是深扎于自己所处的现实,以舞蹈思维的活跃和视点的精明,在舞中挥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其现代意识观照地域文化,体现出一种“现实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举 大型舞剧 创作 述评 《高粱魂》 《红旗》
原文传递
从《野斑马》到《千手观音》——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霁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0年第2期55-59,共5页
张继钢编创的舞蹈量多质高。虽然,严格意义上他创作的大型舞剧只有《野斑马》《一把酸枣》《花儿》和《千手观音》四部,但他用舞蹈编创的理念使许多舞台艺术样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的上篇... 张继钢编创的舞蹈量多质高。虽然,严格意义上他创作的大型舞剧只有《野斑马》《一把酸枣》《花儿》和《千手观音》四部,但他用舞蹈编创的理念使许多舞台艺术样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的上篇,本文从张继钢早期创作的民间舞蹈集《献给俺爹娘》切入,聚焦于张继钢创作的大型舞剧《野斑马》,结合对历史评价和文献资料的考查,认为该舞剧除了延续张继钢自小型舞蹈创作就已有的创作观念外,还以精准细腻的形象捕捉来创排精美绝伦的舞段,并以"视觉震撼"的舞段编排引发观众的"心灵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钢 舞剧创作 《献给俺爹娘》 “表现人” 《野斑马》
原文传递
行走、观想与表达(二)
14
作者 韩子勇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09,F0002,共8页
人可能真是由猿进化而来。想到这点,多少有些扫兴和沮丧。但和神话、宗教或文化上其他令人兴奋的说法相比.达尔文可能更靠谱一些。时至今日,人类起源或地外文明仍然是最能激发想象或科学探索的主题,有大量文学、影视作品、科学装置不断... 人可能真是由猿进化而来。想到这点,多少有些扫兴和沮丧。但和神话、宗教或文化上其他令人兴奋的说法相比.达尔文可能更靠谱一些。时至今日,人类起源或地外文明仍然是最能激发想象或科学探索的主题,有大量文学、影视作品、科学装置不断问世。人类的文明文化,是个不断自我封圣又打回原形的过程。有两派人——“淘气鬼”和“裱糊匠”,缠斗不已,不亦乐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文明 激发想象 科学探索 人类起源 影视作品 (二) 达尔文
原文传递
黄河 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
15
作者 韩子勇 《中国民族》 2021年第4期65-73,共9页
作为中华文明温床的黄河“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地理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天人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点也是终极的主题。人类傍水而生、沿河而居,大河文明是文明古国共有的故事模式。但大河不同的... 作为中华文明温床的黄河“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地理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天人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点也是终极的主题。人类傍水而生、沿河而居,大河文明是文明古国共有的故事模式。但大河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又使文明的故事和命运截然不同,需要作一番山河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子 故事模式 化成天下 天人关系 大河文明 自然地理 中华文明 黄河
原文传递
唐诗《春晓》·孟浩然
16
作者 张白波 《青岛文学》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