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吟 吕康康 +4 位作者 戚嘉乾 杨海飞 程巧 徐杨 吴德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和生存预后,并对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和生存预后,并对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29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中G+菌58例(45.0%),G-菌66例(51.2%),真菌5例(3.9%),分别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随访终点时总体死亡率为44.2%,感染未控制死亡17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2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原发病未缓解、移植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对耐药率低.年龄、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原发病未缓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DRGs测算数据分析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洪强 张晓斌 +6 位作者 张宏伟 赵芊 孙坤 宓韵珩 高洁 李欣 王津雨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支付方式,对医院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CP)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参照2019年天津市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支付方式,对医院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CP)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参照2019年天津市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某三甲专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出院数据展开DRG付费模拟数据测算。试行DRG病组标准价格与病例总费用的差额定义为收入增减额,若试行DRG病组标准价格高于该病例住院总费用,则认为改革后收入增加,DRG盈亏额为正,反之定义为收入减少,盈亏额为负。本研究从试行DRG后收入盈亏额入手,首先测算改革后该院住院总收入的盈亏趋势,重点分析收入盈亏前10的病组和科室,通过分析数据、查询病历、咨询DRG工作组负责人,发现收入盈亏病组和科室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CP管理方面的建议,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临床路径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 临床路径 管理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人血小板膜分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何林燕 曲乐 +2 位作者 左元玲 阮长耿 赵益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对应用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流式细胞仪比较检测人血小板膜分子表达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等参数进行验证,开发基于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均相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小板膜受体分子和活化功能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 目的对应用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流式细胞仪比较检测人血小板膜分子表达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等参数进行验证,开发基于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均相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小板膜受体分子和活化功能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45例健康对照组、45例阳性刺激剂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表面分子标志物CD41、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分子标志物CD45、经凝血酶受体活化因子肽6(thrombin receptor activator peptide 6,TRAP6)活化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干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得CD41、CD45和CD62P表达的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CV%较理想。干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得CD45、TRAP6活化后的CD62P发光强度与流式细胞仪测得的平均荧光强度具有正相关性(r=0.3165,P=0.0341;r=0.3159,P=0.0345);百分比与流式细胞仪测得的表达百分比呈正相关性(r=0.3630,P=0.0142;r=0.4165,P=0.0044)。干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CD41、CD45、CD62P表达百分比的AUC分别为0.843、0.977、0.810。结论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有效分析血小板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和活化功能,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血小板 流式细胞术 CD41 CD62P
下载PDF
异麦芽糖酐铁治疗中国缺铁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李大鹏 肖蓉 +2 位作者 杨正强 秘营昌 张凤奎 《中国药物评价》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调查异麦芽糖酐铁在中国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全国79家医院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的IDA患者数据;使用SAS9.4软件分别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不符合正态分布血... 目的:调查异麦芽糖酐铁在中国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全国79家医院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的IDA患者数据;使用SAS9.4软件分别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不符合正态分布血液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影响临床疗效[治疗后4周血红蛋白(Hb)相对基线差值]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83例IDA患者数据,其中分别有63、2009、11例患者接受异麦芽糖酐铁500、1000、1500 mg单次静脉输注,平均剂量为(987.5±93.4)mg。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后2周,患者的Hb(92.26 g·L^(-1)比74.28 g·L^(-1))、平均红细胞体积(77.72 fL比70.89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51 pg比24.14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98.64 g·L^(-1)比275.26 g·L^(-1))、血清铁(20.40μmol·L^(-1)比5.00μmol·L^(-1))、血清铁蛋白(78.00 ng·mL^(-1)比4.50 ng·mL^(-1))和转铁蛋白饱和度(21.40%比5.80%)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01);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后4周,上述指标进一步得到改善;治疗后4周的Hb达标率和贫血改善(Hb上升≥20 g·L^(-1))率分别为33.8%(705/2083)和91.7%(1911/208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接受麦芽糖酐铁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患者来源、贫血病因、异麦芽糖酐铁给药剂量、输血和基线Hb水平(P<0.05)。结论:异麦芽糖酐铁在我国IDA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单次静脉输注能提升血液指标,显著改善患者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麦芽糖酐铁 缺铁性贫血 静脉铁剂 回顾性分析 有效性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5
作者 范玉龙 朱国庆 +6 位作者 田志颖 吕燕霞 王朝 郭晔 杨文钰 林青松 陈晓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患儿的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儿童患者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群阳性患儿的临床病历信...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患儿的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儿童患者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群阳性患儿的临床病历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抗生素耐药性等数据。结果:2018-2020年数据分析显示缓症链球菌群在血液病患儿(≤14岁)血流感染中分离率占比最大(19.91%),占所分离阳性球菌的38.64%,分离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共有427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病例,其中85例为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均为发热后送检血培养阳性,多数患儿在粒细胞缺乏的早中期(≤6 d)出现反复高热且发热时间>3 d。依据初步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后,多数患儿(63.5%)4 d内体温恢复正常。85例患儿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主,占比84.7%,处于粒细胞缺乏期的患儿占比为97.7%,口腔黏膜破损、肺部感染、胃肠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0%、31.8%、27.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占比分别为65.9%、9.4%。所有缓症链球菌群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未见耐药,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分别为10.6%、8.2%、9.4%、14.1%。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因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导致的死亡。结论:缓症链球菌群在儿童血液病患者中的感染率逐年升高,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多见;其中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口腔黏膜破损为高危感染因素;临床常见症状为持续高热、口腔黏膜破损、C-反应蛋白升高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敏感性较好,利奈唑胺作为高敏感性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症链球菌群 中性粒细胞缺乏 血流感染 儿童 血液病
原文传递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的冷凝集素疾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6
作者 王朝 王晓雪 +2 位作者 安润林 薄丽津 赵玉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分析酸化血清溶血(Ham)试验阳性冷凝集素疾病(CAD/CAS)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并与Ham试验阴性CAD/CAS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比较,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CAD/... 目的:分析酸化血清溶血(Ham)试验阳性冷凝集素疾病(CAD/CAS)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并与Ham试验阴性CAD/CAS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比较,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CAD/CAS患者53例、经典型PNH患者67例。根据临床诊断及冷凝集素试验(CA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Ham试验、PNH克隆检测结果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am试验阴性CAD/CAS组(Ham^(-)CAD/CAS组,n=36)、Ham试验阳性CAD/CAS组(Ham^(+)CAD/CAS组,n=17)、经典型PNH组(n=67)。与经典型PNH组相比,Ham^(+)CAD/CAS组的中位年龄较高(P=0.024),Ham试验阳性程度较弱,CAT、DAT阳性率较高,PNH克隆检测阳性率较低(均P<0.001)。Ham^(+)CAD/CAS组脾大、遇冷发绀者比例均明显高于经典型PNH组(P=0.002和P<0.001),红细胞计数(RBC)、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低于经典型PNH组(P=0.007和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型PNH组(P=0.003、P=0.004和P=0.006)。Ham^(+)CAD/CAS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低于经典型PNH组(P=0.001和P<0.001)。Ham^(+)CAD/CAS组尿隐血阳性率明显低于经典型PNH组(P=0.010)。Ham^(+)CAD/CAS组与Ham^(-)CAD/CAS组除中位年龄、血红蛋白(Hb)、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比例(Ret)及Ham试验结果及DAT阳性类型、脾大者比例有明显差别外,其余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均与Ham^(-)CAD/CAS组接近。结论:Ham试验阳性CAD/CAS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与经典型PNH患者存在一定差异,但与Ham试验阴性CAD/CAS患者特征相对接近。这一结果可能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冷凝集素病/冷凝集素综合征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脱出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杨苗苗 王俊霞 +3 位作者 王梦川 陈毓雯 巩晓文 张慧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9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带管期间导管脱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中心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带管期间导管脱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中心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征与导管结局的关系,结局指标为脱出(轻度、中度、重度)和未脱出。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导管类型是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脱出的影响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脱出的严重程度在置入手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在前3位的导管脱出原因依次为意外牵拉导管、出汗导致PICC贴膜粘贴不牢固、贴膜下出现皮疹致皮肤瘙痒。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对低龄(≤3岁)、男性、右臂置入耐高压材质的PICC导管、出汗及导管部位出现皮疹的血液病患儿给予高度重视,预防导管脱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儿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星星 马艺戈 +9 位作者 梁昭 李玥 夏爽 李磊 祁仕林 李长虹 郑学通 宋振 程涛 马士卉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 探讨建立设施完备、信息互通的规范化血液系统疾病样本采集、存储、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血液系统活细胞及相关血液成分的规范化保藏,为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提供资源保障。方法 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集收集处理、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建立设施完备、信息互通的规范化血液系统疾病样本采集、存储、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血液系统活细胞及相关血液成分的规范化保藏,为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提供资源保障。方法 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集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基因分析、功能鉴定于一体,另设有独立的存储区,具有与临床诊疗数据、组学信息联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藏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活细胞为特色,建立规范化样本接收、处理、存储及使用流程,定期进行质控检测,完善共享机制及运营模式。结果 血液样本资源库已保藏血液系统活细胞等各类样本共计超40万份,实现全部临床诊疗科室与疾病类型的样本全覆盖,并建立疾病来源i PSC七百余株。随机抽取新鲜和冻存样本6例,质量检测全部合格,为所院高质量科研产出提供样本支持。结论 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血液病理活细胞及相关组分的规范化收集、制备、存储和使用,建成以整合生物样本、临床诊疗数据、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医学信息与资源为一体的“干湿”结合升级版生物样本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血液系统疾病 活细胞 规范化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9
作者 庞爱明 韩明哲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77-178,I0001,共3页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实体器官移植已经发展为终末期疾病患者标准的治疗手段之一,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1-2]。中国器官移植志愿者网络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进行1万例器官移植手术。在器官移植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移植质量亦...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实体器官移植已经发展为终末期疾病患者标准的治疗手段之一,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1-2]。中国器官移植志愿者网络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进行1万例器官移植手术。在器官移植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移植质量亦稳步提升,以心脏移植为例,2016-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移植1年存活率均超过92.5%[3]。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例数逐年增加且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手术 患者生存时间 实体器官移植 心脏移植 数据显示 网络数据库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治疗手段
下载PDF
新时代临床医学教学新形式的探索
10
作者 顾斌 夏婷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医药卫生改革、国计民生等重要问题,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对新时代临床医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临床医学职业素质与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建立基于患者典型案例... 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医药卫生改革、国计民生等重要问题,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对新时代临床医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临床医学职业素质与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建立基于患者典型案例的临床教学资源库,完善系统的临床研究课程,充分激发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等临床医学教学与实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 新形式
下载PDF
单倍体和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高危小儿AML的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凤美 张曦 +5 位作者 李春富 程翼飞 高力 何岳林 王昱 黄晓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455-46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同胞全相合供者(identical sibling donor,ISD)–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是高危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潜在治疗方法。几乎所有儿童均有单倍... 背景与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同胞全相合供者(identical sibling donor,ISD)–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是高危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潜在治疗方法。几乎所有儿童均有单倍体相合供者(haploidentical donor,HID)。以往研究表明,小儿和成人AML患者的HID-SCT与ISD-SCT的结局相似。但是,HID-SCT在高危儿童AML中的疗效尚不明确。方法分析179例接受ISD-SCT(n=23)或HID-SCT(n=156)治疗的18岁以下的高危AML患儿资料,比较高危AML患儿接受HID-SCT或ISD-SCT治疗的总生存。HID-SCT采用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方案。我们还分析了已知细胞遗传学危险度的第一次缓解期(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AML的亚组数据。结果ISD-SCT组和HID-SCT组中具有不良细胞遗传学危险度的患者分别为8(34.8%)例和13(18.8%)例,CR1之外的患者分别为6(26.1%)例和14(20.3%)例。II–IV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累积发生率:ISD-SCT组为13.0%,HID-SCT组为34.8%(P=0.062);慢性GVHD的3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4.9%(P=0.091)。ISD-SCT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HID-SCT组(39.1%vs.16.4%,P=0.027);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0.0%和10.6%(P=0.113)。3年总生存率:ISD-SCT组为73.0%,HID-SCT组为74.6%(P=0.689)。在亚组分析中,ISD-SCT组的3年复发率高于HID-SCT组(50.0%vs.9.2%,P=0.001),ISD-SC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50.0%)低于HIDSCT组(81.2%)(P=0.021)。结论对于高危AML患儿,HID-SCT治疗可获得与ISD-SCT治疗相似的DFS和OS;前者的GVHD发生率可能高于后者,但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危 小儿 移植 单倍体相合 同胞 倾向得分匹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生存 无病生存
下载PDF
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2
作者 龚政 刘红 +2 位作者 刘慧文 金琰 周佳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究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输注。结果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在进行中性粒细... 目的探究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输注。结果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在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相比输注前显著上升(P<0.005),44例患者脱离粒缺期,62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有20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现象,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性粒细胞输注对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感染 粒细胞输注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露巍 陆棽琦 +2 位作者 王鹏 徐杨 吴德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7-201,26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移植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因素,比较乙肝病毒再激活及未激活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HBsAg阳性的40例恶性... 目的探讨影响移植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因素,比较乙肝病毒再激活及未激活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HBsAg阳性的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进行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乙肝病毒再激活与未再激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40例患者中移植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有4例,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率为10%。血液病本病复发是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预后因素(HR:16.294,95%CI:1.687~157.386;P=0.016)。无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者OS(73%vs.0%;P=0.021)及PFS(74%vs.38%;P=0.027)均优于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再激活常导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较差的预后,病程中需定期检测HBV-DNA并严格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BV-DNA监测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单采术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高白细胞中的应用及疗效
14
作者 陆天宇 沙萍萍 +3 位作者 冯宇锋 崔庆亚 朱子玲 吴德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高白细胞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运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183例高白细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进行296次紧急白细胞单采术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83例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83例;急性髓系...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高白细胞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运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183例高白细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进行296次紧急白细胞单采术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83例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8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5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占17%,ph阴性和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分别占14%和9%,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7%,滤泡型淋巴瘤白血病(FL)占3%。单采时,白细胞数(50~100)×10^(9)/L组患者有72例,白细胞数(101~200)×10^(9)/L组有134例,白细胞数>200×10^(9)/L组有90例。经治1次白细胞单采术后,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由(178.5±6.5)(53.1~796.1)×10^(9)/L降至(114.1±5.6)(22.6~586.9)×10^(9)/L。在不同疾病类型中,与CML患者相比,AML和ph阴性B-ALL患者在第一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下降更明显(60.7×10^(9)/L vs.97.5×10^(9)/L,P=0.0314;70.5×10^(9)/L vs.97.5×10^(9)/L,P=0.0277)。在白细胞数(50~100)×10^(9)/L组患者中,一次单采后各种疾病白细胞数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数(101~200)×10^(9)/L组患者中,ph阴性B-ALL和AML与CML患者相比,白细胞分别下降89.9×10^(9)/L vs.32.0×10^(9)/L(P=0.0001)和63.5×10^(9)/L vs.32.0×10^(9)/L(P=0.0102);白细胞数>200×10^(9)/L组患者中,ph阴性B-ALL和CML患者相比,白细胞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6×10^(9)/L vs.96.3×10^(9)/L,P=0.0033)。在不同白细胞数3组中,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37.7(-4.8~60.1)×10^(9)/L,60.9(5.5~132.8)×10^(9)/L和91.6(6.4~469.0)×10^(9)/L(P<0.0001);AML患者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39.2(13.8~60.1)×10^(9)/L,61.2(10.7~113.0)×10^(9)/L和85.5(26.2~149.0)×10^(9)/L(P<0.0001);B-ALL患者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37.5(-4.8~56.0)×10^(9)/L,77.2(22.0~132.8)×10^(9)/L和130.4(86.3~215.2)×10^(9)/L(P<0.0001);T-ALL患者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34.3(15.5~55.3)×10^(9)/L,59.6(38.9~81.5)×10^(9)/L和120.9(47.4~190.5)×10^(9)/L(P=0.0022);在CML患者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32.2(23.6~54.6)×10^(9)/L,33.5(5.5~73.2)×10^(9)/L和75.0(6.4~469.0)×10^(9)/L(P=0.0005);FL患者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分别下降24.2×10^(9)/L,43.7(27.1~62.5)×10^(9)/L和89.2(53.7~157.9)×10^(9)/L(P=0.0116)。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白细胞越高,白细胞单采效果更好;不同疾病白细胞单采存在差异,AML和ph阴性B-ALL患者白细胞单采效果更好,CML患者白细胞单采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血症 紧急白细胞单采术
下载PDF
ANKRD2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及其血液系统肿瘤易感性
15
作者 吴超 张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ANKRD2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ANKRD26-RT)是一种由ANKRD26基因的5′非翻译区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小和功能正常。此疾病出血表现轻微,但具有血液系统肿瘤易感性。该文... ANKRD2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ANKRD26-RT)是一种由ANKRD26基因的5′非翻译区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小和功能正常。此疾病出血表现轻微,但具有血液系统肿瘤易感性。该文将围绕ANKRD26-RT分子机制、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RD2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系统肿瘤易感性 鉴别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基于DRGs的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影响研究
16
作者 陈楚涵 张萧红 +3 位作者 王宏 杨翼帆 段剑飞 苏丽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74-79,共6页
目的研究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实施对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院进行医保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选取2021年10月—2... 目的研究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实施对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院进行医保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和2022年10月—2023年3月共214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经过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匹配,筛选出8134例血液病患者,再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DRG付费对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RGs付费后,血液病患者的检查费的中位数从6306.50元降至5038.50元,自付费用中位数从7607.17元降至6562.08元,材料费的中位数从305.70元降至286.88元。本研究进一步通过DID分析消除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自付费用仍下降(P<0.05)。结论DRGs控费初见成效,有效降低了血液病患者的个人负担,医院应持续关注DRGs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住院费用 双重差分法 倾向得分匹配 血液病 医保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亲密关系在二元应对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
17
作者 张秋会 徐丽 +7 位作者 张玲 张会娟 刘贵英 刘玉秋 管伟 解文君 姜尔烈 张清 《循证护理》 2025年第6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和癌症复发恐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二元应对问卷、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及复查的...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和癌症复发恐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二元应对问卷、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及复查的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242例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癌症复发恐惧总分为(31.57±8.66)分,其与二元应对总分、积极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呈负相关,与消极二元应对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亲密关系在积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为-0.212,占总效应的33.02%。在消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为0.235,占总效应的40.87%。结论: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亲密关系在积极二元应对、消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提高二元应对水平,从而降低病人的复发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元应对 亲密关系 癌症复发恐惧 中介效应 护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心药房模式下临床研究药物特色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磊 陈迪 +1 位作者 章萍 严海泓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5期239-243,共5页
该文分别从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临床药物管理、表格与文件夹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介绍及探讨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心药房临床研究用药特色管理模式,规范临床药物的管理,保障临床研究... 该文分别从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临床药物管理、表格与文件夹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介绍及探讨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心药房临床研究用药特色管理模式,规范临床药物的管理,保障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药房 药物管理 电子处方 专职药师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3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宋春艳 张然然 +2 位作者 蔡玉丽 竺晓凡 杨文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治疗相关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2019年5月以来收治的3例该类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儿童此类疾病的病例报道,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 目的探讨儿童治疗相关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2019年5月以来收治的3例该类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儿童此类疾病的病例报道,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儿在原发肿瘤确诊后均接受了化疗,在6~57个月后,例1、3出现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例2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目前均存活,例1去甲基化治疗,部分缓解状态,例2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疾病缓解,例3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共检索到10篇文献,报道了16例患儿,男性12例,女性4例,起病年龄2~13岁,潜伏期16~74个月,15例为治疗相关髓系白血病(t-AML),1例为t-ALL,14例患儿有明确的烷化剂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暴露,随访终点8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治疗相关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是一类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类型。以t-AML多发,男性多于女性,既往治疗中使用烷化剂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发生率明显增高,传统治疗预后差,死亡率高。减少化疗方案的重叠,采用新的基因靶向药物、去甲基化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均可改善治疗效果,根治仍需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 治疗相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基于Weka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图像的分类与优化研究
20
作者 史献乐 陈婷 +1 位作者 何宝林 周圆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Weka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图像分类方法,以提高ALL细胞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首先,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图像数据库(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mage Database,ALL-IDB)...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Weka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图像分类方法,以提高ALL细胞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首先,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图像数据库(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mage Database,ALL-IDB)的子集ALL-IDB2中随机选取180张图像,包括90张患者图像和90张健康者图像;其次,利用ImageJ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纹理、边缘和形状等特征;再次,使用Weka中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J48决策树和序列最小优化(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SMO)4种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并对各分类器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使用独立的80张测试图像对分类器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参数优化前,RF、J48决策树、BN和SMO分类器的准确率分别为94.3%、86.2%、83.6%和83.0%,参数优化后,准确率分别为95.2%、86.3%、83.6%和89.7%。优化后,RF在独立测试集上表现最佳,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0.0%,SMO和BN的性能次之(分类准确率均为81.3%),而J48决策树的表现相对较差(分类准确率为75.0%)。结论:基于Weka的ALL图像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可为ALL细胞的自动化分类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K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机器学习 图像分类 辅助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