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密封环端面微织构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香 彭骞 +3 位作者 郑国运 刘杰 丁思云 王选平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5年第4期10-15,共6页
密封环端面微织构的加工质量对机械密封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光雕刻是目前常用端面织构加工方式之一,为探索激光加工参数对织构槽深、槽底粗糙度的参数影响规律,采用光纤激光标刻机对碳化硅密封环进行激光加工工艺研究。通过控... 密封环端面微织构的加工质量对机械密封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光雕刻是目前常用端面织构加工方式之一,为探索激光加工参数对织构槽深、槽底粗糙度的参数影响规律,采用光纤激光标刻机对碳化硅密封环进行激光加工工艺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次对激光Q频、激光功率、打标速度、填充间距、打标次数、填充角度、填充类型等参数进行调节,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织构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微织构的加工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关键参数是激光Q频、激光功率、打标次数,其次为打标速度、填充间距、填充角度,而填充类型相较之下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织构 激光加工 研究
下载PDF
超低温介质泵用机械密封模拟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杰 李香 +3 位作者 郑国运 李凤成 丁思云 谢星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12期27-31,共5页
以某空分装置超低温液氧泵用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超低温机械密封模拟试验系统,以液氮为试验介质开展模拟试验,研究了吹扫氮气温度和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在密封启停过程中,密封端面间存在固体撞击,稳定运转过程中无固体撞击,密... 以某空分装置超低温液氧泵用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超低温机械密封模拟试验系统,以液氮为试验介质开展模拟试验,研究了吹扫氮气温度和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在密封启停过程中,密封端面间存在固体撞击,稳定运转过程中无固体撞击,密封端面间处于非接触运转。在启动过程中,超低温机械密封摩擦副间流体动压效应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润滑膜,存在微凸体接触,声发射信号迅速增大并出现峰值,随着转速的升高密封端面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声发射信号逐渐降低,直至密封运行稳定,声发射信号趋于稳定。在停机过程中,随着转速的降低,因流体膜剪切效应降低,声发射信号先出现小幅下降,后因转速继续降低,流体动压效应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流体膜,声发射信号迅速增大并出现峰值。整个试验过程中吹扫氮气温度在10.7~22.5℃之间,密封设计合理,满足设备现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液氧泵 机械密封 试验研究 声发射
下载PDF
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
3
作者 张秀平 屈博艺 +4 位作者 吴俊峰 胡一清 周全 葛坦 宋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我国冷冻空调设备碳排放评价、认证认可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较薄弱,为了给研究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本文对国内外碳排放计算及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详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冷冻空调设备,国内外缺失... 我国冷冻空调设备碳排放评价、认证认可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较薄弱,为了给研究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本文对国内外碳排放计算及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详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冷冻空调设备,国内外缺失碳排放核算的技术标准,需针对冷冻空调设备的特点,制定其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来确定;建立通用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是必要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以及产品能效提升和地区能效差异,技术评价方法需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冷冻空调设备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空调 碳排放 生命周期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
4
作者 屈博艺 吴俊峰 +4 位作者 孙云 赵盼盼 戴琳 王寿川 宋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碳排放分别进行了计算及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在机组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运行阶段的电力消耗以及制冷剂的泄漏,占比超98%,其他阶段基本可以忽略;机组使用更低全球变暖潜值(GWP)的R454B制冷剂替换R410A制冷剂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15.14%;机组的能效水平由2级提升为1级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2.56%;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超过6.77%。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生命周期的减碳应重点关注运行阶段,采用更低GWP的制冷剂、提升机组能效水平及国家能源结构中新能源比例是机组生命周期减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减碳策略
下载PDF
水(地)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系统改进及验证
5
作者 程永强 聂颖 +5 位作者 李伟 魏昇 周宇文 鲁琳琳 吴俊峰 贾甲 《制冷与空调》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分析原有水(地)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测试系统可以将使用侧出水温度和热源侧进水温度误差均控制在±0.05℃内,相较于原有测试系统(±0.15℃)提高了测试精... 分析原有水(地)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测试系统可以将使用侧出水温度和热源侧进水温度误差均控制在±0.05℃内,相较于原有测试系统(±0.15℃)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测试稳定性;改进后测试系统制冷、制热工况的切换不需要拆装被试机,简化了操作流程;兑水回水管路的调整能够满足全测试工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地)源热泵机组 冷热水型 制冷 制热 测试 改进
下载PDF
工业余热回收用水源高温热泵机组国家标准GB/T 25861—2023要点解读
6
作者 戴琳 王汝金 +3 位作者 张茹 何骏千 周全 陈熙 《制冷与空调》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水源高温热泵机组基于蒸气压缩循环原理,消耗少量电能提取流程工业中的中低温废水的热量,输出高温热水用于工艺流程或采暖,是实施流程工业降碳、脱碳的重要新兴热力装备。文章介绍了GB/T25861—2023《蒸气压缩循环水源高温热泵机组》的... 水源高温热泵机组基于蒸气压缩循环原理,消耗少量电能提取流程工业中的中低温废水的热量,输出高温热水用于工艺流程或采暖,是实施流程工业降碳、脱碳的重要新兴热力装备。文章介绍了GB/T25861—2023《蒸气压缩循环水源高温热泵机组》的修订背景,从适用范围、产品型式、基本参数、名义工况、能效限定值与变工况试验等方面系统解读了标准技术要点,并对未来产品标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利用 高温热泵 国家标准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用电动空调压缩机国家标准修订要点解析
7
作者 周全 王汝金 +5 位作者 张秀平 戴琳 张茹 柯瑶 郎嘉琪 张硕 《制冷与空调》 2025年第3期75-79,共5页
电动空调压缩机是新能源汽车中热管理系统的核心构成,也是整车中除动力系统外的最大用能部件。文章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用电动空调压缩机国家标准GB/T2206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的修订背景,对产品型式与基本参数、... 电动空调压缩机是新能源汽车中热管理系统的核心构成,也是整车中除动力系统外的最大用能部件。文章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用电动空调压缩机国家标准GB/T2206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的修订背景,对产品型式与基本参数、名义工况与能效限定值、噪声压力脉动及振动、耐久性试验等标准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电动空调压缩机 国家标准
下载PDF
苛刻工况粉煤控制阀质量提升技术发展研究
8
作者 徐亭亭 倪禹隆 +2 位作者 张炯明 孙冉 张冀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7-19,共3页
粉煤气化装置高压浓相粉煤输送系统由高压管线及系列控制阀等重要零部件组成,为推进苛刻工况粉煤控制阀国产化替代进程,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技术难点分析来指导技术改进和质量提升,以及相关标准体系发展和完善健全,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 粉煤气化装置高压浓相粉煤输送系统由高压管线及系列控制阀等重要零部件组成,为推进苛刻工况粉煤控制阀国产化替代进程,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技术难点分析来指导技术改进和质量提升,以及相关标准体系发展和完善健全,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气化技术 控制阀 质量提升
下载PDF
机房空调应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
9
作者 吴俊峰 屈博艺 +3 位作者 程立权 张欢 魏昇 葛坦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11期50-55,74,共7页
在数据中心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机房空调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制冷剂排放等也为环境带来负面效应。为了辨识机房空调全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为产品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机房空调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在数据中心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机房空调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制冷剂排放等也为环境带来负面效应。为了辨识机房空调全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为产品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机房空调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产品环境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和酸化效应,分别占比56.25%和34.07%;主要影响阶段来自运行阶段,占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水平超过99%;通过敏感度分析表明,机组运行阶段能耗是产品环境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机房空调系统采用自然冷源、提高回风温度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机房空调对环境的影响水平;采用更低GWP值的制冷剂也可以降低全球气候变暖效应,但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效应有限;产品加工和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占比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房空调 数据中心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运行能耗
下载PDF
水冷式冷水机组测试系统低温制冷工况测试功能的扩展设计
10
作者 聂颖 程永强 +4 位作者 贾甲 陈亮 徐进兵 牛玉龙 钱雪峰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12期54-57,共4页
针对常规水冷式冷水机组测试系统无法进行使用侧为0℃以下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的问题,进行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的扩展设计,增加低温载冷剂循环系统和中间换热系统,并对扩展设计的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系统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不... 针对常规水冷式冷水机组测试系统无法进行使用侧为0℃以下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的问题,进行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的扩展设计,增加低温载冷剂循环系统和中间换热系统,并对扩展设计的低温制冷工况测试系统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低温制冷工况测试,而且工况稳定可靠,温度测试最大偏差在±0.3℃内,水流量测试最大偏差在±0.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式冷水机组 测试系统 低温制冷工况 扩展设计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a1-x)GdxMoO4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莉 程继海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45-47,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白钨矿结构复合氧化物Ca_(1-x)Gd_xMoO_4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经900℃煅烧后成功制备出了具有白钨...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白钨矿结构复合氧化物Ca_(1-x)Gd_xMoO_4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经900℃煅烧后成功制备出了具有白钨矿结构的掺杂CaMoO_4粉末,所得的粉体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经1250℃烧结后得到的Ca_(1-x)Gd_xMoO_4系列电解质陶瓷具有较好的离子导电率。800℃时候的离子电导率约为7.56×10^(-3)S·cm^(-1)。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掺杂CaMoO4 溶胶-凝胶法 电性能
下载PDF
塑料管道自动切割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
12
作者 徐全茂 《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10期29-3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管道的需求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结合塑料管道的生产和应用现状,需要加快其自动化进程。文章主要以塑料管道自动切割为主,设计出可以完成自动切割的控制系统,分别介绍了总体设计思路、开发环境、硬件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管道的需求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结合塑料管道的生产和应用现状,需要加快其自动化进程。文章主要以塑料管道自动切割为主,设计出可以完成自动切割的控制系统,分别介绍了总体设计思路、开发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管道 自动化切割控制系统 开发应用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高维代理模型的双吸式离心泵优化设计
13
作者 黄腾 江新喻 +3 位作者 黄秉方 胡一帆 刘志远 李琪飞 《流体机械》 2025年第3期89-96,118,共9页
为了提高双吸式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对某水厂原水泵的叶轮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叶轮的几何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以叶轮后盖板的进口安放角β_(1h)、前盖板的进口安放角β_(1s)、后盖板的出口安放角β_(2h)、前盖板的出口安放角β_(2s)... 为了提高双吸式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对某水厂原水泵的叶轮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叶轮的几何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以叶轮后盖板的进口安放角β_(1h)、前盖板的进口安放角β_(1s)、后盖板的出口安放角β_(2h)、前盖板的出口安放角β_(2s)及叶片包角φ为主要优化参数。在变量的取值区间内对叶轮进行几何重构,并生成训练集,进而构建响应面高维代理模型。以此模型作为优化目标变量y,对叶轮进行了优化研究,并通过对比优化后双吸泵扬程、效率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叶轮在设计工况下显著改善了流动分布,减少了不稳定流动,并有效降低了叶轮进口的湍动能,同时提升了叶轮出口的速度;在压水室出口一侧,泵的整体效率提升约3%;优化后的模型在流量为0.7Q_(d),0.8Q_(d),0.9Q_(d),Q_(d)的各工况下均实现了超过3%的效率提升,其中,在0.7Q_(d)和0.8Q_(d)工况下,扬程的涨幅最大,增长了约0.8 m;优化措施显著拓宽了双吸式离心泵的高效工作区,提高了其整体性能。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而且为双吸式离心泵叶轮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吸式离心泵 响应面高维代理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