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U-T Y.4221《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要求》国际标准分析研究
1
作者 王晋 刘畅 张逸冰 《标准科学》 2024年第S01期211-217,共7页
ITU-T Y.4221《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要求》国际标准于2024年7月由ITU-T SG20正式发布,该项国际标准为维护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提供指南。本文重点介绍了ITU-TY.4221国际标准的总体框架,阐释了关键术语和定义,并对重点技... ITU-T Y.4221《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要求》国际标准于2024年7月由ITU-T SG20正式发布,该项国际标准为维护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提供指南。本文重点介绍了ITU-TY.4221国际标准的总体框架,阐释了关键术语和定义,并对重点技术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使我国组织更好地理解ITU-T Y.4221国际标准的核心思想与技术要旨,从而有助于相关组织依据ITU-TY.4221国际标准所提供的指南方法在其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活动中有效引入物联网技术,从而在电力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更好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电力系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基础设施 物联网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基础设施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电力储能柜的智能充换电场站能效提升研究
2
作者 向慕超 邱铁军 +1 位作者 许莹 李晓峰 《电气时代》 2024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分析换电站需求侧响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体化直流母线结构的储能系统,并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针对不同运行场景,制定灵活的充放电策略,确保系统在削峰填谷和需求侧响应中的高效运... 分析换电站需求侧响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体化直流母线结构的储能系统,并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针对不同运行场景,制定灵活的充放电策略,确保系统在削峰填谷和需求侧响应中的高效运行。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普及,传统充电站和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能质量不稳定、用电高峰时段电网负荷过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削峰填谷 需求侧响应 电力储能 可再生能源 直流母线 充电站 储能系统 电动汽车
原文传递
计及混合交易模式的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3
作者 唐爱红 余文晗 +3 位作者 张莹 瞿子涵 王庆铭 王文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35-3543,I0001,共10页
为理清在多区域互联系统中各子区域间的混合交易对碳流分布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混合交易模式的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分裂法的思想,将原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转化为直观的双边交易系统。再根据潮流追踪法,... 为理清在多区域互联系统中各子区域间的混合交易对碳流分布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混合交易模式的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分裂法的思想,将原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转化为直观的双边交易系统。再根据潮流追踪法,将联营交易等效为多笔虚拟双边交易,成功将网损分至每笔交易,实现双边交易网络与联营交易网络的解耦。然后根据每笔交易的特性,得出新交易网络的运行参数,分别计算出各网络中的支路碳流率与负荷碳流率,进而计算出原多区域互联系统的碳流分布。算例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碳流计算法相比,上述方法能够反映出不同混合交易模式对系统碳流分布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不同交易耦合所造成的“碳泄露”,并能向电力用户展示碳排放的构成信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互联 交易模式 碳流率 碳流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切片采样-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等效惯量概率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强强 姚良忠 +4 位作者 徐箭 程帆 毛蓓琳 闻章 陈汝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给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等效惯量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确定性的惯量评估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全分析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的时序变化态势。为了评估新能源波动所引起的系统惯量不确定性,... 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给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等效惯量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确定性的惯量评估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全分析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的时序变化态势。为了评估新能源波动所引起的系统惯量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采样–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slice sampl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S-MCMC)的系统等效惯量概率评估方法。首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组成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同步旋转设备的有效机械惯量、风电光伏电源的有效虚拟惯量进行量化计算。然后,基于Copula函数建立风速和光照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利用S-MCMC对系统等效惯量进行概率评估,从而得到系统等效惯量时序变化区间。最后,以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及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不确定性 等效惯量 概率评估 时序变化区间
原文传递
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旭 李阳海 +4 位作者 王廷举 张彪 潘宏刚 孙力 王小亮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为了正确掌握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的特性,文章建立了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全工艺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过程的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包括压缩机的防喘操作、压缩机... 为了正确掌握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的特性,文章建立了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全工艺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过程的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包括压缩机的防喘操作、压缩机组的变频1拖4启动、透平机组的全自动程启、透平的配气调节特性等。研究表明:合理的防喘策略可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启动过程中系统的效率;系统启动过程的精确评估可优化启动流程、缩短启机时间、提高系统效率,为机组的安全、高效启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压缩空气储能 启动关键过程 动态响应特性
下载PDF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宽频电压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6
作者 杨鸣 朱豪帅 +4 位作者 邹滨阳 司马文霞 冯宇 赵晓林 张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7-2266,共20页
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中会出现具有宽频带、高幅值的宽频电压,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电压互感器作为变电站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压测量装置,其在测量宽频电压时存在较大误差,无法为宽频振荡... 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中会出现具有宽频带、高幅值的宽频电压,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电压互感器作为变电站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压测量装置,其在测量宽频电压时存在较大误差,无法为宽频振荡相关研究提供准确的电压信息。鉴于此,该文首先介绍了宽频电压传感原理,并将现有宽频电压测量方法分为物理空间直接测量法和数字空间间接测量法;然后,阐述了电压互感器测量特性,并从传感原理、研究进展、适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基于电压互感器的结构改造法和反演补偿法;最后,对两种宽频电压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电网宽频电压测量方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电压测量 电压互感器 电压传输特性 电压波形重构
下载PDF
考虑电力-交通交互的配电网故障下电动汽车充电演化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赋章 杨军 +3 位作者 柯松 向慕超 凌在汛 邓桂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
由于配电网与交通网间的耦合交互作用,高渗透率电动汽车接入下的配电网故障可能对两网的运行产生扩大影响,厘清故障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和交通网运行状态的影响以及充电站充电负荷分布是及时阻断故障影响的基础。针对此,提出了考... 由于配电网与交通网间的耦合交互作用,高渗透率电动汽车接入下的配电网故障可能对两网的运行产生扩大影响,厘清故障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和交通网运行状态的影响以及充电站充电负荷分布是及时阻断故障影响的基础。针对此,提出了考虑电力-交通交互的配电网故障下充电特征演化分析方法。首先,考虑配电网故障下充电负荷变化对配电网的影响,提出了计及充电负荷变化灵敏度的变步长重复潮流模型以计算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其次,结合用户有限理性决策和动态交通均衡,构建了配电网故障影响下的交通运行状态演化模型。进一步,以电动汽车出行和充电为耦合单元,基于改进的Davidson函数描述供电能力对充电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两网交互的作用关系。最后,仿真分析了考虑网络耦合的配电网故障下充电负荷演化规律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率 电动汽车 配电网 交通网 故障 充电 最大供电能力
下载PDF
典型电力电缆碳足迹核算标准化现状及建设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 孟庆蓉 +2 位作者 瞿子涵 张爽 张莹 《标准科学》 2024年第S01期165-169,共5页
完善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是促进电力电缆产业乃至我国电力装备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典型电力电缆碳足迹核算工作和标准应用现状,梳理了核算中的关键过程,详细讨论了标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特别是论述了数据质量对碳足... 完善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是促进电力电缆产业乃至我国电力装备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典型电力电缆碳足迹核算工作和标准应用现状,梳理了核算中的关键过程,详细讨论了标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特别是论述了数据质量对碳足迹核算的重要性,并对碳足迹核算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为促进电力电缆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碳足迹 标准化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典型电力电缆碳足迹核算与减排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 李霞 +2 位作者 瞿子涵 张爽 张莹 《湖北电力》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生产1 m 110 kV 1×800电缆为功能单位,构建了“从摇篮到大门”的电缆生产碳足迹核算模型。调研国内知名企业的电缆生产数据,以此为基础,利用Simapro软件并结合Ecoinvent数据库,对该典型电力电缆开展了碳...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生产1 m 110 kV 1×800电缆为功能单位,构建了“从摇篮到大门”的电缆生产碳足迹核算模型。调研国内知名企业的电缆生产数据,以此为基础,利用Simapro软件并结合Ecoinvent数据库,对该典型电力电缆开展了碳足迹核算和减排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生产1 m的110 kV 1×800电缆碳足迹为48.92 kgCO_(2)eq,其中原材料生产阶段的铝带生产带来的碳排放量占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的52.6%,应作为减排的关注重点。为此,可通过采用回收铝来将该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11kgCO_(2)eq。同时,其他类型原材料自身碳足迹以及电力电缆在生产阶段的电力用能同样也应成为减排重点,进行深入挖掘,以便全面降低该型电缆的碳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碳足迹 碳减排 全生命周期 能源转型
下载PDF
非均质多孔介质的地质熵与渗透特性关系研究
10
作者 杨一宏 盛建龙 +2 位作者 叶祖洋 王楠 周文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2,共10页
为了分析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其渗透特性的影响,基于信息熵原理,提出了多孔介质地质熵理论和非均质性指标-熵尺度,通过建立球心距不同的球形颗粒填充模型,将熵尺度与传统几何参数指标对比分析,验证了熵尺度评价多孔介质孔隙结构... 为了分析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其渗透特性的影响,基于信息熵原理,提出了多孔介质地质熵理论和非均质性指标-熵尺度,通过建立球心距不同的球形颗粒填充模型,将熵尺度与传统几何参数指标对比分析,验证了熵尺度评价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渗透特性的合理性.采用改进四参数随机生长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了非均质程度不同的多孔介质并模拟流体渗流,分析了非均质多孔介质熵尺度与非均质性、渗透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孔隙率一定时,熵尺度可以考虑孔隙结构的空间排列分布,更准确地描述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平均颗粒等效直径与熵尺度呈正相关关系,非均质性越强,平均颗粒等效直径与熵尺度的变化范围越广,多孔介质渗透性增大,优势流效应更显著,颗粒尺寸的变化与颗粒的随机分布是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增大的根本原因;迂曲度、连通孔隙率与比表面积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机理,三者的乘积值与熵尺度呈较高的正相关性,熵尺度越大,渗透率越大;熵尺度与渗透率的非线性关系近似满足指数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非均质性 熵尺度 渗透率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凤 饶玮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2期23-24,29,共3页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是指在电力物联网中,通过信任网关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使用DES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并通过远传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针对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DES...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是指在电力物联网中,通过信任网关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使用DES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并通过远传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针对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关信任网关数据加密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在明文数据中加入了可变化的冗余码,既可以提高数据远传加密的可靠性,又可以将每个数据块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密文,可防止数据被篡改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算法 电力物联网 数据传输 网关 加密
下载PDF
电力行业碳计量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俊 陈静 +7 位作者 黄辉 李阳海 徐万兵 王楠 周淼 许涛 徐龑 杨杰 《湖北电力》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电力行业碳计量是指对电力系统产生的碳排放进行量化的过程,它推动了电力行业碳排放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了电力行业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的准确性,促进了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深化电力行业碳计量革命,强化电... 电力行业碳计量是指对电力系统产生的碳排放进行量化的过程,它推动了电力行业碳排放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了电力行业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的准确性,促进了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深化电力行业碳计量革命,强化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的监测与核算,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碳计量发展现状,分析了电力行业碳计量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电力行业碳计量的技术路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力行业碳计量方法,总结了省级电力行业碳计量试点经验,提出了下一步对策建议,为未来各地广泛开展电力碳计量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碳计量 碳监测 技术路径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流量特征的电力物联终端通信链路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饶玮 刘鸣柳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随着我国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保障电力物联终端链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电力物联网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针对电力物联网终端可能出现的电力通信网络稳定性不够、电力传输的质量不佳和结构管理难度系数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流量特... 随着我国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保障电力物联终端链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电力物联网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针对电力物联网终端可能出现的电力通信网络稳定性不够、电力传输的质量不佳和结构管理难度系数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流量特征的电力物联终端通信链路故障检测方法,以期提高故障检测及时性,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并检测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提高电力物联终端通信链路的安全防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链路 电力物联终端 故障检测 流量特征
下载PDF
基于电力CPS联合仿真的主配一体化电网负荷转供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志淳 沈煜 +2 位作者 杨帆 张顺道 戴剑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0-537,共8页
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的大量并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快速发展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带来不可估算的影响,针对紧急状态下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问题,该文提出面向主配一体化电网的负荷转供方法。首先,考虑光伏和风电... 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的大量并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快速发展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带来不可估算的影响,针对紧急状态下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问题,该文提出面向主配一体化电网的负荷转供方法。首先,考虑光伏和风电自身特点建立分布式发电模型;其次,根据负荷重要性对负荷进行分类,并计及通讯延时计算负荷恢复率;然后,以切负荷与网损为目标函数,并考虑网络约束,通过构建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寻优求解;最后,在电力CPS联合仿真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更接近实际运行工况,具有更好的负荷恢复效果,从而减小社会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风电 分布式发电 信息物理系统 遗传算法 负荷转供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热回收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15
作者 胡琦玥 郑景文 +4 位作者 刚文杰 郝秀霞 余翰林 张颖 苏丽弘 《暖通空调》 2025年第4期128-135,共8页
为充分利用数据中心余热、实现全年热回收,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液冷数据中心的多元热回收空调系统,该系统集成太阳能集热器、吸附式制冷机、地埋管换热器等设备实现全年热回收。其中吸附式制冷机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与数据中心冷却液中的热... 为充分利用数据中心余热、实现全年热回收,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液冷数据中心的多元热回收空调系统,该系统集成太阳能集热器、吸附式制冷机、地埋管换热器等设备实现全年热回收。其中吸附式制冷机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与数据中心冷却液中的热量为数据中心供冷,地埋管换热器用于将夏季热量储存至地下用于冬季供暖,从而实现余热多重利用。以天津市某数据中心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元热回收系统节能率可达11.2%,全年余热利用率可达56%,投资回收期最短可控制在4 a以内,具有良好的能效和经济性。本研究可为数据中心余热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空调 液冷 跨季节储能 多元热回收 吸附式制冷机 太阳能集热器 地埋管换热器
下载PDF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减控技术研究思路与框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仰泽 张露 +2 位作者 任劼帅 黄泽琦 鲁非 《湖北电力》 2022年第5期6-12,共7页
现阶段低碳电网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电网企业低碳技术研究,以电网低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主。然而,单一的通过低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电网仍不足够,只有从电能产生的源头以及电网运营期间全面实现低碳化,才能使得低碳电网建设成体系。分... 现阶段低碳电网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电网企业低碳技术研究,以电网低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主。然而,单一的通过低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电网仍不足够,只有从电能产生的源头以及电网运营期间全面实现低碳化,才能使得低碳电网建设成体系。分析电网运营期间的碳排放现状,引入电网设备碳排放的概念,从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出发,提出建立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并给出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技术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按入网前阶段、运维阶段、退役阶段开展研究,为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 低碳 电力一次设备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电力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正根 孙禔 +2 位作者 安风霞 傅静雯 俞颖 《湖北电力》 2022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为研究大数据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和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国内数据库收录的2020年-2021年中文北大核心文献数据为来源、以CiteSpace,v.6.1 R2为分析软件,从研究文献数量、关键词聚类、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突现的角度对相关... 为研究大数据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和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国内数据库收录的2020年-2021年中文北大核心文献数据为来源、以CiteSpace,v.6.1 R2为分析软件,从研究文献数量、关键词聚类、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突现的角度对相关文献题录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对于电力大数据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相关学者和学术机构、企业对电力大数据的研究、合作比较紧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仍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大气治污、电力环保、负荷预测、能源互联网将是电力大数据的重点应用服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文献计量 大气治污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
下载PDF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萱 石剑波 +4 位作者 张莹 王秋霞 张歆 赵俊华 李依潺 《水电与新能源》 2019年第6期57-62,共6页
为摸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查阅相关期刊论文、规划报告、监测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等资料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各输变电... 为摸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查阅相关期刊论文、规划报告、监测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等资料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各输变电工程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比方案报告书阶段均有减少,变化率在18.50%~36.59%之间,平均变化率为26.06%;输变电类项目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均较高,侵蚀级别均在中度及以上;各项目分区中,站区和塔基区占总水土流失量的比例较高,每年平均土壤流失厚度达3.86mm,是今后重点加强监测和防治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输变电工程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项目分区 土壤侵蚀模数
下载PDF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萱 占海歌 +3 位作者 石剑波 于泳 李璐 杨伟 《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进一步强化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对湖北省11个典型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研究,分析不同建设阶段、不同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区条件...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进一步强化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对湖北省11个典型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研究,分析不同建设阶段、不同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区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揭示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规律,为区域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防治分区 地貌类型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新环保绝缘气体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颜湘莲 高克利 +3 位作者 王雯 黄印 王浩 姚尧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新环保绝缘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国际主流推广的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总结了C_(4)F_(7)N混合气体的间隙、沿面绝缘特性并提出了相关设备绝缘的设计依据,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新环保绝缘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国际主流推广的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总结了C_(4)F_(7)N混合气体的间隙、沿面绝缘特性并提出了相关设备绝缘的设计依据,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分解特性与气-固相容性评价指标,介绍了C_(4)F_(7)N及其混合气体灭弧性能的研究进展和系列环保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情况,为当前阶段SF_(6)电气设备环保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外仍在开展性能优异的新环保绝缘气体研发攻关,为绿色低碳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保绝缘气体 高压电气设备 C_(4)F_(7)N环保气体 绝缘设计 气-固相容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