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分解制氢储能系统容量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运 蒙飞 +5 位作者 张超 李涛 田波 李江鹏 陈海东 张志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9-597,共9页
由于在储能和制氢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氨制氢储能系统可以在未来“双碳”目标推进和能源系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工作模拟了氨分解管式填充床反应器在电加热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并将其纳入到考虑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和风光火储的电力系统... 由于在储能和制氢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氨制氢储能系统可以在未来“双碳”目标推进和能源系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工作模拟了氨分解管式填充床反应器在电加热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并将其纳入到考虑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和风光火储的电力系统中。分析了在三种不同电力系统装机构成下,氨分解系统装机容量增加对电力系统的度电成本、度电碳排放、新能源发电占比、新能源利用率和氢气日产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分解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水平,不同装机构成下配备最大氨分解系统容量可使得新能源利用率提高5.5%~62.4%,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14.2%~160.8%;由此带来的度电碳排放降低0.9%~22.8%,而度电成本提高7.6%~34.5%;氢气日产量分别达到3.9万吨、10.4万吨和17.1万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在电力系统中配置氨分解制氢储能系统以推动碳减排和氢能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制氢 储能系统 碳排放量 发电成本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电力电缆通道用有机难燃防火槽盒的性能检测研究
2
作者 段玮 赵学风 +3 位作者 蒲路 琚泽立 侯喆 孙浩飞 《电线电缆》 2023年第4期37-41,共5页
有机难燃防火槽盒在电力电缆通道中广泛应用,对其性能检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对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有机难燃防火槽盒样品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这6种样品在燃烧性能、氧指数、耐化学性能等方面均符合现行标准要求,但部分样品的巴氏硬度... 有机难燃防火槽盒在电力电缆通道中广泛应用,对其性能检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对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有机难燃防火槽盒样品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这6种样品在燃烧性能、氧指数、耐化学性能等方面均符合现行标准要求,但部分样品的巴氏硬度和吸水性不合格,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防火槽盒老化程度加快、防火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使相关电气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有机难燃防火槽盒的抽检试验往往更多关注防火阻燃方面的性能,建议加强对理化性能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在环境恶劣或防火重点通道中,应将巴氏硬度和吸水性列为抽样必检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防火槽盒 燃烧性能 氧指数 巴氏硬度 吸水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声学有限元法的主变压器室噪声场计算
3
作者 唐波 刘思煜 +2 位作者 白晓春 陈国庆 蔡晨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2-1674,I0034,共14页
传统声学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难以准确表征温升效应引起的主变室大空间空气介质参数变化,导致温度场-声场耦合作用下变电站主变压器室噪声场计算误差过大。在声学FEM算法基础上,引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 传统声学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难以准确表征温升效应引起的主变室大空间空气介质参数变化,导致温度场-声场耦合作用下变电站主变压器室噪声场计算误差过大。在声学FEM算法基础上,引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提取大空间主变室的复杂空间介质参量,并对波动积分方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声学FEM的主变室内噪声场求解算法。首先,建立温度场影响下的主变室流变模型,采用CFD表征主变室大空间温度场离散空间介质参量;然后,基于流-声网格映射理论,将温度场离散空间介质参量与声音网格进行映射,建立修正大空间空气介质参数后的声学FEM积分方程;最后,基于常规Gauss数值积分法和引入Kirchhoff-Helmholtz方程,对修正声学FEM积分方程进行联合求解。该算法在西安110 kV昌明变电站1号主变室噪声场的求解分析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与实测值误差为2.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变电站 噪声场 声学有限元法 计算流体力学 温–声耦合场
原文传递
基于多参量数据回归分析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森 贺馨仪 +2 位作者 杨晓西 马庆华 董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0,共8页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为了充分利用变压器多元状态监测信息,实现对变压器状态的精确感知,对在线监测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监测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提出基于多状态参量的...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为了充分利用变压器多元状态监测信息,实现对变压器状态的精确感知,对在线监测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监测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提出基于多状态参量的回归特性进行设备状态分析的PLSPCA(partial least squar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即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挖掘状态参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回归方程,基于回归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偏差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变压器状态评判方法,通过控制图对比了变压器状态变化检出的能力。通过对变压器正常运行状态和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状态参数回归分析可以将变压器的多元监测数据直观地显示出来;该方法利用监测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发现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状态参数的霍特林统计量,可以提前检测变压器的异常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 电力变压器 状态预警 状态评价
下载PDF
储能系统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海东 蒙飞 +3 位作者 王庆 侯峰 王亦 张志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7-485,共9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分析新能源装机容量与储能系统容量增加对电网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某省电网为对象,参考其电网组成建立了包含风电、光伏、火电...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分析新能源装机容量与储能系统容量增加对电网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某省电网为对象,参考其电网组成建立了包含风电、光伏、火电和储能在内的电力系统调度模型,应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用户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新能源装机量翻倍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可以提高62.6%,但运行成本也会提高18.7%。当储能系统容量从0 GW提高至15 GW时,可使运行成本降低14.4%,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22%。同时发现,当新能源消纳率低于95%时,储能容量的提高将主要带来新能源消纳的提高;当消纳率高于95%时,储能容量的提高将显著降低电网波动性。该研究对未来低碳能源和智能电网建设中新能源和储能系统装机容量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电力系统 新能源 装机容量 蒙特卡洛方法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自动调整
6
作者 刘瑶 金吉良 +5 位作者 李明乐 李小腾 向异 贾文皓 杜思君 丁涛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8,共10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机组和灵活性负荷的大量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和计算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自动调整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 随着可再生能源机组和灵活性负荷的大量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和计算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自动调整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多变量核密度估计对电力系统源-荷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得到考虑随机变量相关性的多机组/负荷的联合概率分布。其次,采用场景生成和缩减技术得到电力系统典型运行场景,通过模型驱动生成电力系统典型运行方式样本集。最后,设计XGBoost有监督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回归分类树学习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映射关系,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在线自动调整。算例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源-荷不确定性 多变量核密度估计 XGBoost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变电站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暂态特征量研究
7
作者 罗逸涵 杨兰均 +2 位作者 成林 吴健 谷永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1811,共11页
变电站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骚扰是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防护的重要内容。基于真型实验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在AIS和GIS内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性负载的隔离开关分合闸重复实验。由于隔离开关操作持续时间长,采样率高,采集得到... 变电站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骚扰是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防护的重要内容。基于真型实验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在AIS和GIS内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性负载的隔离开关分合闸重复实验。由于隔离开关操作持续时间长,采样率高,采集得到的实测数据十分庞大,为了方便处理实测数据,设计了一种自动计算的模型既能实现隔离开关全过程多次放电脉冲群的特征量提取,也能实现单次击穿波形的分离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AIS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骚扰主频在300~600 kHz,有些文献中测量结果高达几MHz,GIS产生的电磁骚扰在17~20 MHz。暂态电流及其耦合的电磁骚扰主频仅受变电站结构和参数影响,相同实验条件下GIS产生的地电波比AIS幅值更高主频更大振荡更强烈。该实验结果为电力系统开展针对二次设备的电磁防护试验提供了量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隔离开关 暂态波形 二次设备 特征量 统计规律
原文传递
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碳排放成本的台区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8
作者 王建波 秋泽楷 +5 位作者 张小庆 豆敏娜 刘啸 卢俞帆 吕锡林 王俪蓉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随着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电力市场将逐渐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配电网下辖的台区和配电网本身将成为隶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竞争场所,形成相互竞争的博弈格局。与此同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提升了配电网能源构成的清洁... 随着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电力市场将逐渐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配电网下辖的台区和配电网本身将成为隶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竞争场所,形成相互竞争的博弈格局。与此同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提升了配电网能源构成的清洁性,但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也导致配电网调度运行风险进一步提升。为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将隶属于同一配电台区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火电-储能-灵活性负荷”作为整体,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由配电网运营商统一调控。首先,为协调配电网运营商和其下辖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建立了由配电网运营商和其下辖的多个台区所构成的主从博弈模型,运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量化以风光为主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然后,为进一步考虑分布式火电的碳排放成本,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火电的灵活互补调控,将各台区主体在碳市场中的获利加入优化调度模型中,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将主从博弈模型简化为单层模型,并运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讨论了不同可再生能源出力风险与碳价下各台区内不同种类分布式电源出力变化,进一步验证了该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碳排放成本 条件风险价值 BP神经网络 主从博弈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不确定出力的有功无功协调降损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李小腾 薛成 +2 位作者 张艳丽 仇继扬 周倩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148,共8页
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网安全、经济的运行面临着巨大挑战。该文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场景生成法和Kantorovich距离的场... 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网安全、经济的运行面临着巨大挑战。该文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场景生成法和Kantorovich距离的场景缩减技术,得到典型日的风电和光伏出力;建立以系统运行有功网损和电压偏移最小的多目标综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传统的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相结合的鲸鱼群(WOA-PSO)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Pareto解的分布;根据优化结果制定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功率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达到提升系统电压稳定性与平缓新能源出力波动的效果,减少功率在线路上的损耗,实现电网的安全、节能运行;在改进IEEE30节点系统上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所提模型与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功无功协调优化 多目标优化 拉丁超立方抽样 Kantorovich距离 鲸鱼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示踪法的微量O_(2)对电弧放电下SF_(6)分解产物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张振乾 杨韧 +4 位作者 徐留玉 徐孟元 高超 李小全 张万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SF_(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电弧放电下O_(2)对SF_(6)分解产物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规律及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利用^(18)O_(2)作为示踪剂开展了电弧放电实验,利用GC⁃MS分析了放电过程中和放电后含^(18)O同位素物... SF_(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电弧放电下O_(2)对SF_(6)分解产物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规律及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利用^(18)O_(2)作为示踪剂开展了电弧放电实验,利用GC⁃MS分析了放电过程中和放电后含^(18)O同位素物质的变化规律,明确了电弧放电下SF_(6)分解产物的形成途径及^(18)O_(2)对SF_(6)分解产物的影响,阐明了其深层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电弧放电下O_(2)杂质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SOF_(2)、SO_(2)、SO_(2)F_(2)、CO_(2)的生成,其中O_(2)主要以分解后的O原子参与SOF_(2)、SO_(2)、CO_(2)的生成反应,以O_(2)分子和分解后的O原子共同参与SO_(2)F_(2)的生成反应。SOF_(2)和SO_(2)F_(2)的生成主要由放电过程中发生的复合反应主导,SO_(2)的生成主要由放电后发生的分子间反应主导,CO_(2)的生成则来自两者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产物 电弧放电 影响规律 氧同位素示踪法
下载PDF
森林火灾风险下的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放电发展过程研究
11
作者 权立 贺梦莎 +2 位作者 张小庆 王毅钊 付钰伟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随着台风、暴雪等极端恶劣环境的不断常态化,单相接地故障(如单相断线、单相击穿等)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电网安全。单相断线故障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常见故障之一,导线断线坠落至地面附近,在极短间隙内对地放电引燃地表附着的易燃物,最终... 随着台风、暴雪等极端恶劣环境的不断常态化,单相接地故障(如单相断线、单相击穿等)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电网安全。单相断线故障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常见故障之一,导线断线坠落至地面附近,在极短间隙内对地放电引燃地表附着的易燃物,最终引发森林火灾,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危害严重。针对森林火灾风险下的配电线路单相断线对地放电发展过程研究建立短间隙放电模型,可以获得断口对地放电过程中的电场分布、电子平均能量分布、电子密度分布,以及不同断口外形对放电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断口半径从0.5 mm降至0.3 mm,流注头部的电场强度从80 kV/cm升高到110 kV/cm,电子平均能量从10 eV升高到11 eV,流注贯穿间隙时电子密度的最大值由1.5×10~(20)m~(-3)升高到2.7×10~(20) m~(-3)。断口半径越小、曲率越大,导致流注头部的电场强度和电子平均能量升高,流注头部电子密度和放电电流增加,更容易导致流注贯穿间隙。而断口不规则时由于具有更大半径,间隙击穿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放电电流峰值由9 A升高至15 A。如果考虑松针等含油量较高的地表附着物影响,该放电电流极易点燃地表附着物并形成电弧、引发火灾。该研究结果对于极端天气下的配电线路安全防护、预防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放电机理 单相断线 流注放电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800kV电网建设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雷磊 王良 +4 位作者 赵颖博 师一卿 王焕郎 姚金雄 李志凡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针对在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管的新形势下,以往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缺点,该文研究了一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技术,通过数据的无线传输和软、硬件设备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土壤侵蚀模量、气象等数据的在线实时获取,... 针对在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管的新形势下,以往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缺点,该文研究了一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技术,通过数据的无线传输和软、硬件设备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土壤侵蚀模量、气象等数据的在线实时获取,以及监测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并成功应用于±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的数据采集传输迅速、监测精度高、数据处理分析功能简明实用,可以实现输变电工程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管理,对输变电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数据监测 侵蚀模量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中污秽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研究
13
作者 曹雯 李振涛 +2 位作者 申巍 张博 杨昊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
以110 kV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对异常发热的影响研究。首先,对3支全尺寸复合绝缘子开展不同污秽程度下的红外检测,分析污秽复合绝缘子的红外图谱特征;其次,对硅橡胶平板试样开展吸水性实验,分析污秽对绝缘子吸... 以110 kV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对异常发热的影响研究。首先,对3支全尺寸复合绝缘子开展不同污秽程度下的红外检测,分析污秽复合绝缘子的红外图谱特征;其次,对硅橡胶平板试样开展吸水性实验,分析污秽对绝缘子吸湿特性、介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在人工气候室中对6种污秽等级的带护套短样开展测试,分析泄漏电流对温升的影响,并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污秽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秽会引起并加剧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在高湿度环境下全尺寸样品的污秽等级超过b级后,绝缘子发热温度超过0.5℃,污秽对材料老化的复合绝缘子影响更为显著;污秽复合绝缘子表面电场呈现出‘U’型分布规律,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端部护套高场强区域,污秽湿润状态对复合绝缘子场强影响较大,场强最大值由原来的4.8 kV/cm增大为6.2 kV/cm。污秽复合绝缘子异常温升的主要原因是护套及污秽吸水后产生的极化损耗,表面阻性泄漏电流影响较小。该文研究内容可为在线红外诊断工作以及抑制污秽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污秽 红外检测 异常发热 吸湿特性 极化损耗 泄漏电流
下载PDF
750kV变电站末端门架绝缘子串均压特性多参数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闯 刘鹏 +4 位作者 范玥霖 张军 韩文 吴健 彭宗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205,共12页
变电站紫外观测发现,750 kV变电站末端门型架绝缘子串相对其他位置电晕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不同类型绝缘子串的均压特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搭建750 kV变电站三维模型,对带跳线和不带跳线绝缘子串的均压特性进行对比,利用子模型网格技术和... 变电站紫外观测发现,750 kV变电站末端门型架绝缘子串相对其他位置电晕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不同类型绝缘子串的均压特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搭建750 kV变电站三维模型,对带跳线和不带跳线绝缘子串的均压特性进行对比,利用子模型网格技术和模型细节简化技术对整体模型进行简化,计算结果显示,简化之后的模型误差为0.5%,计算时间下降了78.9%。利用两参数和四参数结构分析方法对均压环、屏蔽环的相对距离和管径、环径进行同步分析,得到带跳线和不带跳线的绝缘子串均压环、屏蔽环的最佳参数配置。计算结果显示,对于不带跳线的绝缘子串,需要配置屏蔽环的中心距增加100 mm、环径增加210 mm、管径增加10 mm,均压环的抬高距增加270 mm、环径增加40 mm,才可以达到与带跳线绝缘子串相同的屏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变电站末端门架绝缘子串需要配置更大尺寸的均压环和屏蔽环,多参数结构分析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门型架 绝缘子串 电场 结构优化 多参数
下载PDF
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性能强化研究
15
作者 朱超 师鹏 +3 位作者 王志华 王沣浩 胥凯文 丁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157,共9页
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CFD进行仿真模拟,从传热面积和流场两方面考虑肋片对相变换热器换热过程的影响。分析了3种结构形式(双肋式、三肋式、四肋式)下肋高及肋片排布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结构形式和规格尺寸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肋... 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CFD进行仿真模拟,从传热面积和流场两方面考虑肋片对相变换热器换热过程的影响。分析了3种结构形式(双肋式、三肋式、四肋式)下肋高及肋片排布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结构形式和规格尺寸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肋式结构可极大的改善相变储能放热器的储能过程,采用三肋式结构可更快的进入流场扩张期,对称四肋式换热管在竖向和水平方向均有较高的融化速率;在同等传热面积下,双肋式结构具有显著优势。当肋片长度与换热管半径之比为1.5时,缩短了80%的放热时间,同时凝固总量也提升至87%,高出光管的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结构优化 相变储能
下载PDF
铲削式翅片散热器空气侧传热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白晓春 朱超 +4 位作者 王绿 林子博 苗阿乐 杨鹏 刘迎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66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铲削式翅片散热器,针对新型换热器翅片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搭建流动换热综合测试平台,研究不同管内流量下,翅片侧空气流量对散热器的换热量和翅片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铲削式翅... 为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铲削式翅片散热器,针对新型换热器翅片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搭建流动换热综合测试平台,研究不同管内流量下,翅片侧空气流量对散热器的换热量和翅片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铲削式翅片散热器的换热量和翅片侧压降均随着翅片侧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的翅片侧流量范围内,换热量与流量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管道侧空气流量增大,散热器的换热量增大,翅片侧压降则几乎不受影响。此外,基于Wilson热阻分离法获得翅片侧对流换热关联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翅片侧阻力关联式,分别与之前数值仿真工作获得的换热阻力关联式进行对比,换热关联式平均误差为9.19%,阻力关联式平均误差为16.36%,试验拟合的关联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能为铲削式翅片散热器在户内变电站的应用提供参考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散热器 铲削式翅片 传热特性 阻力特性 Wilson热阻分离法
下载PDF
关于加强电力行业数字化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嵩琦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对用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在充分结合数字化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为对象,... 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对用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在充分结合数字化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为对象,从数字化管理模式系统分析、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关键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完成对该管理模式系统的分析与架构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管理模式 电力营销业务 电力行业 数字化技术 用电质量 国民经济水平 技术的应用 系统分析
下载PDF
操作冲击电压及其叠加工频电应力下油纸绝缘尖端放电及燃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经锋 王文森 +4 位作者 丁彬 张璐 韩彦华 李祎 李斯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4,共11页
具有油纸绝缘绕组结构的关键电力设备在投运时容易出现乙炔超标问题,进而产生局部放电和燃弧现象。为此,本文研究操作冲击电压及其叠加工频电应力下油纸绝缘的尖端放电及燃弧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尖端缺陷的放电与燃弧特性,讨论冲击电压与... 具有油纸绝缘绕组结构的关键电力设备在投运时容易出现乙炔超标问题,进而产生局部放电和燃弧现象。为此,本文研究操作冲击电压及其叠加工频电应力下油纸绝缘的尖端放电及燃弧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尖端缺陷的放电与燃弧特性,讨论冲击电压与工频电压叠加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纸板的缺陷模型击穿后的燃弧过程可分为高频重燃弧阶段、稳定燃弧阶段、电压恢复前的重燃阶段,其中高频重燃弧阶段具有较高的燃弧频次与较低的恢复电压;操作冲击电压下,纯油隙缺陷模型出现多次击穿,油纸复合绝缘缺陷模型出现纸板直接击穿和油纸先后击穿,且缺陷模型的类型会影响放电特性及燃弧规律;叠加相位则是通过影响电应力幅值来影响放电特性与燃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燃弧 局部放电 操作冲击电压 电抗器 变压器
下载PDF
基于频域贡献因子的混合风电场内振荡源在线定位研究
19
作者 郑天悦 焦典 +4 位作者 周雨豪 赵文瑞 章海静 邓俊 王彤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随着风电、光伏和SVG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并网比例的增加,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风险加剧,精准定位风电场站内振荡源对预防振荡引发大规模电力事故的意义重大。提出了基于频域贡献因子分析混合风电场内振荡源在线定位方法。首先,基于大型混... 随着风电、光伏和SVG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并网比例的增加,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风险加剧,精准定位风电场站内振荡源对预防振荡引发大规模电力事故的意义重大。提出了基于频域贡献因子分析混合风电场内振荡源在线定位方法。首先,基于大型混合风电场站的节点导纳矩阵推导出频域贡献因子;然后通过便于工程实现的在线阻抗辨识得到风电场阻抗特性,并进行模态机理分析得到风电场的主导振荡模态;然后求出混合风电场的振荡贡献因子;基于贡献因子确定场站内振荡的主要贡献节点以实现振荡源定位并量化分析;采用机理分析替代数值法得到风电场站的主导振荡模态,避免了计算量大与收敛性不足的问题。最后基于ADPSS/ETSDAC平台对大型混合风电场中双馈风机与串补电容交互振荡和直驱风机与SVG交互振荡分别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静止无功发生器 振荡源定位 振荡模态 贡献因子 风电系统
下载PDF
GIS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电磁干扰研究
20
作者 成林 陶佳鑫 +4 位作者 吴涛 卢江平 马雪杰 罗逸涵 毕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218,共8页
针对GIS隔离开关操作时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电磁干扰问题,文章首先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了结构建模,基于偶极子天线的辐射理论模型对电子式互感内部的三维电磁场分布规律和强度开展分析,最终得到电子式互感器内部不同时刻的电磁场强度及其分... 针对GIS隔离开关操作时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电磁干扰问题,文章首先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了结构建模,基于偶极子天线的辐射理论模型对电子式互感内部的三维电磁场分布规律和强度开展分析,最终得到电子式互感器内部不同时刻的电磁场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在电磁骚扰产生0.5~2.5μs内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电场强度较大,在3μs之后电场逐渐减小,在相同频率下,y轴方向电场最强,x轴方向磁场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电子式互感器 偶极子辐射模型 内部电磁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