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邵彤 熊良益 +5 位作者 陈锦霞 梁浩明 林碧珊 傅咏梅 高永坚 张蜀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有“十方九归”之称。含当归的经典名方通常将当归的有效成分作为方剂的质量控制成分。本文通过对涉及当归药材基原、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综述当归基于...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有“十方九归”之称。含当归的经典名方通常将当归的有效成分作为方剂的质量控制成分。本文通过对涉及当归药材基原、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综述当归基于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发现目前对经典名方基准样品中当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进行质量控制,建议当归用量大的名方建立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含当归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古代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猴耳环双标多测法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快速筛选法的建立
2
作者 吴嘉琳 李志超 +3 位作者 纪温铎 傅咏梅 张蜀 邓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目的:建立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双标多测法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双标线性校正法准确定位猴耳环中5个成分色谱峰,以没食子酸为参照物,计算没食子酸与其余4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对各成分... 目的:建立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双标多测法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双标线性校正法准确定位猴耳环中5个成分色谱峰,以没食子酸为参照物,计算没食子酸与其余4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将所得结果与外标法进行比较。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快速筛选猴耳环中具有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结果:双标线性校正法相比于相对保留时间更能准确地预测待测组分在未知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相对校正因子法和外标法结果的RSD<2.00%。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可以快速筛选出猴耳环中7-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杨梅苷等不同程度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双标多测同时测定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方法准确可行,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能快速、灵敏、高通量筛选猴耳环中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 双标多测法 离线DPPH-HPLC法 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
原文传递
蠲痹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的建立及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凤友 汤春花 +5 位作者 高永坚 曾杉 林碧珊 李秀娴 刘勇 陈雨平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的建立蠲痹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分别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 目的建立蠲痹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分别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测定。结果15批蠲痹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确定特征峰10个,相似度值均>0.90。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分别在相应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其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9%、98.7%、97.5%、100.5%,RSD≤2.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为蠲痹汤基准样品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汤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复方罗布麻颗粒UPLC特征图谱及6个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咏梅 卢伟玲 +5 位作者 王欢 黄后楷 陈静 车轸潮 罗锦波 梁砚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99-506,共8页
目的:建立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同时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目的:建立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同时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mm,1.6μm),流速为0.33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得到15批复方罗布麻颗粒特征图谱,确定特征峰14个,相似度值均大于0.95。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分别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00.8%、99.9%、97.6%、101.1%、100.6%,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可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和控制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罗布麻颗粒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凤友 高永坚 +2 位作者 汤春花 林碧珊 曾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通过试验考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以及有效成分地骨皮乙素、桑皮苷A、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 通过试验考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以及有效成分地骨皮乙素、桑皮苷A、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验证其稳定性与可行性。结果:通过试验考察了饮片粒度、煎煮容器材质、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对出膏率、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制备工艺为:取炒桑白皮2.95 g、地骨皮2.95 g和炒甘草0.30 g,粉碎过10目筛,加入粳米2 g,置陶瓷锅中,加水300 mL,浸泡30 min,200 W煎煮30 min,至煎液约180 mL,过滤,即得泻白散基准样品,并通过工艺验证证明了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结论:通过试验考察,确定泻白散的现代化制备工艺并进行了工艺验证,为复方制剂的制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白散 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6
作者 梁凤友 汤春花 +5 位作者 高永坚 林碧珊 曾杉 李秀娴 刘勇 陈雨平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系统分析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建立百部标准汤剂的多成分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根据质谱信息、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匹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和鉴定。利用UPLC法测定百部标准汤剂中3种绿原酸类成...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系统分析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建立百部标准汤剂的多成分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根据质谱信息、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匹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和鉴定。利用UPLC法测定百部标准汤剂中3种绿原酸类成分的质量分数,检测条件为:采用Waters CORTECS UPLC T3(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百部标准汤剂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包括11种酚酸类成分及16种生物碱类成分。15批百部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74、1.478、1.033 mg/g,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6.90%、61.62%、49.63%,不同批次间转移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UPLC-Q-TOF-MS法分析了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并利用UPLC法建立了其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本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好,为深入研究百部的药用价值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标准汤剂 UPLC-Q-TOF-MS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粒度的分布研究及对溶出度的影响
7
作者 肖艳 高永坚 +2 位作者 梁标志 梁思韵 区淑蕴 《海峡药学》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建立激光衍射法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的粒度及分布,探讨颗粒粒度分布对药物制剂体外溶出的影响。方法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仪,DPF-110干法进样器;背景测量时间15s,样品测量时间15s;遮光率范围为0.50%~5.00%,样品折射率为1... 目的建立激光衍射法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的粒度及分布,探讨颗粒粒度分布对药物制剂体外溶出的影响。方法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仪,DPF-110干法进样器;背景测量时间15s,样品测量时间15s;遮光率范围为0.50%~5.00%,样品折射率为1.584,颗粒吸收率为0.01;材质密度为1.271 g/cm^(3),分散压为150 kpa,进样速度为40%,进样口宽度为6 mm,样品量为3.0 g。结果激光衍射法可准确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体颗粒的粒度分布,方法精密度和样品测定值RSD值均符合要求;4批自制样品粒径分布值d 0.5分别为321.458、398.026、417.958、669.346μm,且颗粒粒度越大,制成的制剂的溶出速度越慢。结论本方法适用于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体颗粒粒径分布的测定,且颗粒的粒度分布对溶出有显著的影响,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进行粒度控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粒度分布 干法测定 溶出度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的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
8
作者 肖艳 高永坚 +1 位作者 梁标志 区淑蕴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DB-5)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8~1.0020 mg/mL(R^(2)=0.9999);回收率为92.55%~102.01%,RSD为2.93%;精密度RSD...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DB-5)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8~1.0020 mg/mL(R^(2)=0.9999);回收率为92.55%~102.01%,RSD为2.93%;精密度RSD为3.87%;检测限为0.2386μg;定量限为0.7952μg。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片 残留溶剂 乙醇含量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对PM2.5致Th17/Treg失衡诱发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晓雅 冯淬灵 +3 位作者 孟玉凤 杜建超 岑锦裳 魏永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PM2.5致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诱发的大鼠肺损伤及不同中药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和中药2组。采用气道滴注方法建立PM2.5致肺损伤模型,模型组和正常... 目的观察PM2.5致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诱发的大鼠肺损伤及不同中药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和中药2组。采用气道滴注方法建立PM2.5致肺损伤模型,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1组和及中药2组分别予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灌胃。ELISA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黏蛋白(MUC)5AC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Foxp3、IL-1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BALF IL-8、IL-17、NE、MUCAC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肺组织IL-1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ox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组及中药2组血清和BALF IL-8、IL-17、NE含量明显降低,BALF IL-10明显升高,中药2组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IL-1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ox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PM2.5可通过引起Th17/Treg失衡诱发肺损伤,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均可明显改善PM2.5致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并可改善PM2.5导致的TH17/Treg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过敏煎合止嗽散 PM2.5 肺损伤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明莹 傅咏梅 +3 位作者 张蜀 邓红 王若楠 赖昌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3,共9页
【目的】对12批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建立同时测定辣木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维采宁-2、异牡荆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UPLC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苷和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 【目的】对12批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建立同时测定辣木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维采宁-2、异牡荆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UPLC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苷和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 Kinetex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4 nm;体积流量0.35 m L/min;柱温30℃。测定12个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计算相似度,通过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指认色谱峰,并建立外标法测定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及4种黄酮成分(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异牡荆素和维采宁-2)含量的UPLC法。【结果】12批辣木叶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有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即1个酚酸成分[绿原酸(3号峰)]和5个黄酮类成分[维采宁-2(5号峰)、牡荆素(A号峰)、异牡荆素(7号峰),异槲皮苷(8号峰)、紫云英苷(10号峰)];12批辣木叶提取物中异槲皮苷、绿原酸、紫云英苷、维采宁-2和异牡荆素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18%、2.28%、2.17%、1.38%、0.32%,5种被测成分总含量最高的产地为广东东莞、广东江门和云南玉溪。【结论】U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可为合理评价辣木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指纹图谱 黄酮 含量测定 UPLC
下载PDF
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大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维熙 刘冬丽 +1 位作者 苏薇薇 高永坚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小鼠脂肪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橄榄油负荷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检测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水平,探讨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后血脂的影响;采用正常大鼠为...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小鼠脂肪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橄榄油负荷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检测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水平,探讨酸角壳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后血脂的影响;采用正常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测定小肠黏膜和内容物胰脂肪酶活性,评价酸角壳提取物对小肠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以及给药后不同时间酸角壳提取物对小肠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橄榄油负荷后4 h和6 h的甘油三酯水平(P<0.01)。酸角壳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肠上段和中段胰脂肪酶的活性,在给药30 min到1 h抑制活性最强。结论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橄榄油负荷后大鼠的甘油三酯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脂肪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壳提取物 脂肪负荷 血脂 脂肪酶
下载PDF
不同产地板蓝根中(R,S)-告依春及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池絮影 傅咏梅 +5 位作者 张蜀 邓红 崔曰新 宁晓辉 胡雪艳 朱秀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质量分数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_(18)柱(4.6 mm×100mm,2.6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质量分数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_(18)柱(4.6 mm×100mm,2.6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结果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分别在2.058~102.9μg/m L(r=0.999 8)、2.070~103.5μg/m L(r=0.999 8)、2.043~102.2μg/m L(r=0.999 8)和2.506~125.3μg/m L(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9%、99.7%、99.4%、100.6%,RSD值分别为0.42%、1.3%、0.97%、0.8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或不同生长环境下同种板蓝根中(R,S)-告依春和核苷质量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尿苷 鸟苷 (R S)-告依春 腺苷 U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瓜子金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其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闵杰 邓红 +4 位作者 张蜀 傅咏梅 李学娥 吴轶男 吕竹芬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测定瓜子金不同部位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瓜子金全草、根、茎、叶中瓜子金皂苷Ⅴ、瓜子金皂苷己、远志皂苷F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瓜子金样品按药典标准可分2类,合格品(第1类)出峰... 目的:测定瓜子金不同部位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瓜子金全草、根、茎、叶中瓜子金皂苷Ⅴ、瓜子金皂苷己、远志皂苷F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瓜子金样品按药典标准可分2类,合格品(第1类)出峰时间集中在5~35 min,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较高;不合格品(第2类)出峰时间集中在40~68 min,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较少。从总体上来看,合格品中瓜子金皂苷Ⅴ、瓜子金皂苷己的含量为叶>茎>根,远志皂苷F的含量为根>茎>叶,不同药用部位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市场流通的瓜子金药材存在较多不合格品,叶中瓜子金皂苷己含量较高,现行质量标准存在局限性,该文所建立的方法能较全面控制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子金皂苷 含量测定 差异性与相关性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猴耳环多酚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组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志超 傅咏梅 +3 位作者 张蜀 陈湘澜 谢振辉 邓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7-1135,共9页
建立并优化猴耳环多酚的纯化工艺并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猴耳环多酚粗提物为原料,以吸附及解吸附效果筛选了最优大孔树脂,再以吸附、解吸附和纯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工艺参数对AB-8树脂纯化多酚的影响,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建立并优化猴耳环多酚的纯化工艺并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猴耳环多酚粗提物为原料,以吸附及解吸附效果筛选了最优大孔树脂,再以吸附、解吸附和纯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工艺参数对AB-8树脂纯化多酚的影响,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进行多酚组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优选AB-8树脂,粗提物以质量浓度3 mg/mL、流速1 mL/min上样10 BV(柱体积:1 BV=10 mL),水洗后,用60%乙醇5BV以1 mL/min的流速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纯度达到58.64%。UPLC-Q-TOF-MS定性分析了纯化后猴耳环多酚14种组分。建立的猴耳环多酚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实现了其组分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多酚 纯化工艺 大孔树脂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评价3种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学哲 邓红 +4 位作者 吴嘉琳 纪温铎 傅咏梅 张蜀 刘相莹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减压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常用干燥方法处理铁皮石斛多糖,分别测定多个理化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变异系数权重法显示,在多个理化指标中,...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减压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常用干燥方法处理铁皮石斛多糖,分别测定多个理化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变异系数权重法显示,在多个理化指标中,粉碎难易程度、还原糖含量、黏聚性、黏附性和外观得分在铁皮石斛多糖品质评价中占较大比重,权重值分别为0.36、0.21、0.13、0.11、0.11;综合评分大小次序为: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60℃)>热风干燥(90℃)>减压干燥(90℃)>减压干燥(60℃)。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可作为制备优质铁皮石斛多糖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热风干燥 减压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理化性质 变异系数权重法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叠鞘石斛叶抗氧化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阮沛桦 邓红 +4 位作者 傅咏梅 张蜀 郭彩娥 黄树滨 李志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0-1707,共8页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f.var.denneanum(Kerr.)Z.H.Tsi.]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f.var.denneanum(Kerr.)Z.H.Tsi.]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总黄酮在正丁醇层最高(24.89%);多糖在水层最高(0.23%);各萃取层均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筛选出正丁醇层、水层为抗氧化主要活性部位,其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鞘石斛叶 灰色关联度 抗氧化活性部位 黄酮 多糖
下载PDF
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大鼠血糖及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维熙 刘冬丽 +1 位作者 苏薇薇 高永坚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大鼠糖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蔗糖负荷大鼠模型观察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糖的影响;采用酶标法测定酸角壳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黏膜和内容物中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评价...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大鼠糖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蔗糖负荷大鼠模型观察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糖的影响;采用酶标法测定酸角壳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黏膜和内容物中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评价酸角壳提取物对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剂量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后15分钟大鼠的血糖水平(P<0.01)。酸角壳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肠上段和中段α-葡萄糖苷酶以及小肠中段α-淀粉酶的活性,在给药30分钟到1小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酸角壳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后大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壳提取物 糖负荷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下载PDF
猴耳环多酚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丽霞 傅咏梅 +3 位作者 张蜀 林居逸 邓红 卢永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36-2242,共7页
目的:建立猴耳环多酚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方法:以猴耳环多酚含量、提取效率和分配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和超声时间。制备猴耳环不同极性部位的双水相萃取液,以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目的:建立猴耳环多酚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方法:以猴耳环多酚含量、提取效率和分配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和超声时间。制备猴耳环不同极性部位的双水相萃取液,以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结合多酚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改良剂。考察含不同质量分数(0~90%)改良剂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猴耳环多酚提取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取工艺(超声提取和加热回流提取)进行比较。结果:最优双水相萃取体系为料液比1∶45,乙醇质量分数40%,硫酸铵质量分数11%,室温下超声提取20 min。3次验证实验中,猴耳环多酚含量、提取效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为(28.35±1.01)%(RSD=3.56%,n=3)、(98.87±0.19)%(RSD=0.19%,n=3)和13.25±0.71(RSD=5.39%,n=3)。改良剂为乙酸乙酯。当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70%时,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提取所得萃取物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与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得率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P<0.05)。结论:成功建立提取得率和转移率优于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可一步提取猴耳环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 多酚 改良型双水相萃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恒毅 区淑蕴 +3 位作者 刘东 梁标志 高永坚 任秀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两种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空腹、餐后各入组3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三周期、三序列试验设计,受试者单次口服1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受试...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两种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空腹、餐后各入组3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三周期、三序列试验设计,受试者单次口服1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受试制剂T_(1)、受试制剂T_(2)和参比制剂R,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的硝苯地平浓度,使用DAS 2.1软件计算药动力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试验入组30例受试者,28例完成试验,单剂量空腹给药受试制剂T_(1)、T_(2)和参比制剂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44.10±17.41),(25.94±13.53),(28.90±16.05)ng·mL^(-1);AUC_(0-t)分别为(264.65±106.88),(208.02±107.85),(219.48±113.46)ng·h·mL^(-1);AUC_(0-∞)分别为(276.95±109.24),(251.74±136.25),(289.03±162.06)ng·h·mL^(-1)。餐后试验入组30例受试者,29例完成试验,单剂量餐后给药受试制剂T_(1),T_(2)和参比制剂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43.80±18.42),(30.30±8.88),(27.72±9.82)ng·mL^(-1);AUC_(0-t)分别为(183.10±70.63),(179.06±68.38),(170.80±65.44)ng·h·mL^(-1);AUC_(0-∞)分别为(191.51±72.43),(190.56±77.03),(190.30±94.02)ng·h·mL^(-1)。空腹试验中T_(1)与R的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CI)分别为140.5%~189.2%,113.1%~136.7%和91.5%~114.0%;T_(2)与R的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90%CI分别80.5%~108.5%,86.7%~104.8%和80.0%~99.7%。餐后试验T_(1)与R的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的90%CI分别为138.4%~171.4%,99.7%~117.0%,95.3%~113.7%;T_(2)与R的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的90%CI分别100.0%~123.8%,96.8%~113.5%,93.6%~111.7%。结论受试制剂T_(1)和参比制剂R在空腹状态下AUC_(0-t)、C_(max)生物不等效,餐后状态C_(max)生物不等效。受试制剂T_(2)和参比制剂R在空腹及餐后状态下C_(max)、AUC_(0-t)、AUC_(0-∞)生物等效,临床可以替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瓜子金化学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闵杰 邓红 +4 位作者 傅咏梅 吕竹芬 吴轶男 李学娥 张蜀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对瓜子金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并比较2批瓜子金药材差异。方法 :运用ACQUITYUPLC-HSS T3C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9)-水(含0.3%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 目的:对瓜子金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并比较2批瓜子金药材差异。方法 :运用ACQUITYUPLC-HSS T3C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9)-水(含0.3%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 4.1软件分析数据。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质谱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瓜子金药材中38种化学成分,含皂苷18个,糖酯10个等。结论:该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分析瓜子金化学成分,为瓜子金药材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子金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