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雷善清 王文娟 +6 位作者 王雨辰 陈利俊 吴鑫磊 邓宗文 张天汉 杜志强 李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638-7647,共10页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多枝柽柳如何影响胡杨生长。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伴生降低当年生胡杨幼苗的存活率,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胡杨存活率提高,而盐分对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2)水分、盐分和伴生模式几个因子对胡杨的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会不同程度降低胡杨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而根冠比增大。混种条件下,胡杨幼苗对水盐的响应更为敏感。(3)相对竞争强度对水盐环境有明显的响应(P<0.05),随水分条件改善,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降低。多枝柽柳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快速消耗土壤的水分,从而导致胡杨幼苗水分亏缺。土壤水分条件是胡杨和多枝柽柳幼苗共存的关键因素,在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水分偏好的差异导致胡杨无法通过实生苗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加剧胡杨种群的衰退,而多枝柽柳更为耐旱的特性使其逐步占据河岸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两个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异决定了河岸带植被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导致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的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多枝柽柳 种间关系 水盐条件
下载PDF
多枝柽柳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对土壤水盐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雷善清 王文娟 +4 位作者 徐艺心 王雨辰 陈利俊 杜志强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7,共9页
【目的】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胡杨-胡杨、胡杨-柽柳两种伴生模式,3个水盐梯度交互,研究胡杨当年生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伴生多枝柽柳以及土壤水盐的响应。【结果】(1)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保守性,一定范围的水盐条件下,主营固着的根系(根径大于0.5 mm)和营吸收功能的根系(根径小于0.5 mm)数量分布相对稳定,不随水盐梯度的改变而变化,但种间竞争的存在改变这种形态特性。(2)多枝柽柳伴生的条件下,幼苗拥有更大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吸收能力提高,但是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基径、总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3)多枝柽柳伴生会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土壤水盐的塑性响应,表现为胡杨-柽柳组的胡杨幼苗对盐分变化更为敏感。相对于盐分,水分和伴生模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更为关键。【结论】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对种间竞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策略,但与多枝柽柳的竞争仍对胡杨的根系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野外的胡杨幼苗而言,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多枝柽柳 竞争 根系特征 水盐条件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绿洲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悦鸣 王文娟 +5 位作者 王健铭 王雨辰 李景文 袁冬 蕃芸芸 魏新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9,共10页
【目的】极端干旱区绿洲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特别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文过程的改变,绿洲土壤环境因此产生了强烈异质性。植物如何适应高度土壤异质性是绿洲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而探究植物叶片这一对土壤异质性敏感器官... 【目的】极端干旱区绿洲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特别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文过程的改变,绿洲土壤环境因此产生了强烈异质性。植物如何适应高度土壤异质性是绿洲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而探究植物叶片这一对土壤异质性敏感器官的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有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绿洲植物适应的根本策略。【方法】本研究以额济纳这一典型荒漠绿洲的常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选择25种植物的8种叶功能性状,包括叶片厚度(LT)、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片碳氮比(C/N)、叶片氮磷比(N/P),分析了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群落水平上的特征,并探讨了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水盐环境的响应。【结果】(1)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中,各个叶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其中SLA最大,LCC最小。(2)部分功能性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或权衡变化趋势。LT与SLA、LDMC与SLA、LPC与LDMC、LNC与C/N、LPC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LCC与LT、LNC与LCC、C/N与N/P呈显著负相关(P <0.05)。LDMC与C/N、SLA与LPC、LCC与C/N、N/P与LCC、LNC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LDMC与LCC、SLA与LNC呈显著正相关(P <0.05)。(3)叶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在低水低盐环境中,叶片通过提高LDMC、LNC、N/P,降低LPC、C/N来适应干旱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低水高盐环境中,叶片通过降低LDMC、C/N、N/P,提高LNC、LPC来适应盐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相对)高水高盐环境中,叶片主要通过降低LNC、N/P,提高C/N来适应盐胁迫相对较低、水分含量相对充足的土壤环境。【结论】在额济纳绿洲区域内,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异和某种协同-权衡的功能组合形式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盐分含量对该环境下的群落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更为关键。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极端干旱区绿洲植物对土壤水盐因子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植物 叶功能性状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下载PDF
胡杨异形叶性状与其个体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文娟 吕慧 +3 位作者 钟悦鸣 陈利俊 李景文 马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目的】叶片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器官,叶片结构性状的改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探讨胡杨叶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其适应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胡杨异形叶结构性状特征与其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在额济纳人工... 【目的】叶片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器官,叶片结构性状的改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探讨胡杨叶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其适应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胡杨异形叶结构性状特征与其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在额济纳人工胡杨林内调查不同树龄、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胡杨树冠下层叶片的长与宽以分析其叶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胡杨异形叶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树龄增加,胡杨叶长减小,叶宽增加,叶长宽比减小;树龄对叶片长、宽和长宽比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3. 1%、38. 6%和66. 1%。繁殖期对胡杨叶形变化具有显著影响,6年生胡杨繁殖期叶长和叶长宽比显著小于非繁殖期叶片,而叶宽显著大于非繁殖期叶片。非繁殖期的胡杨叶形则随树龄增加由条形叶向卵形叶逐渐转变。胸径与胡杨叶片形态特征显著相关,随着胸径增大,胡杨叶长与叶长宽比减小,叶宽增大;在一元回归分析中,胸径对胡杨叶片形态特征的解释率均大于0. 5(R2> 0. 5,P <0. 000 1),而在多元回归中,胸径单独的解释率为8. 6%(叶长)、13. 1%(叶宽)、3. 4%(叶长宽比);此外,胸径与树龄对胡杨叶片结构性状特征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结论】胡杨异形叶的发生与其个体生长发育之间具有密切关系,随着树木的生长,胡杨叶形由条形叶向卵形、阔卵形叶转变以适应干旱高温的环境;此外,繁殖期加速胡杨叶形的转变,可能是胡杨应对繁殖期能量需求的适应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性状 繁殖期 树龄 胸径
下载PDF
褛裳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玉春 郭丽霞 李晓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59-61,共3页
褛裳夜蛾是危害胡杨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该虫在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幼虫3龄,危害期45 d左右,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能力强、寿命长,虫态重叠明显。该虫发生... 褛裳夜蛾是危害胡杨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该虫在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幼虫3龄,危害期45 d左右,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能力强、寿命长,虫态重叠明显。该虫发生受温度、林相、立地条件等环境影响。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期机动喷雾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较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捕虫量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褛裳夜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