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生态保健效应——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畅 王月容 +3 位作者 汤志颖 王茜 段敏杰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99-6513,共15页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浓度及消减率、噪音消减率、减菌率及人体舒适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对生态保健效应的影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保健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范围为296.67—1090.00个/cm^(3),乔-灌-草结构年均最高,为(755.62±110.11)个/cm^(3),灌-草结构最低为(637.53±121.90)个/cm^(3);(2)PM_(2.5)浓度年变化范围为6.83—63.04μg/m^(3),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乔-灌-草结构对PM_(2.5)消减率最大(10.95%),灌-草结构最低(1.17%);(3)噪音消减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消减场,不同群落结构平均减噪率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4)减菌率变化范围为11.65%—44.60%,且乔-灌-草>乔-草>灌-草;(5)乔-草结构人体舒适度最好,灌-草结构最弱;(6)PM_(2.5)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正相关,噪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7)生态保健效应综合指数范围为1.6565—9.1387,总体排序乔-灌-草>乔-草>灌-草。北京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在群落结构上以乔-灌-草为宜,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刺槐、侧柏等具有生态保健效应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健 风景游憩林 群落结构 季节动态
下载PDF
竹醋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计峰 叶满红 汤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149,共9页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品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报道大多以猪和鸡为研究对象。笔者总结了竹醋在猪、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其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仔猪腹泻,且表现出类似于酸化剂的选择性抗菌特性,如减少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竹醋还具有改善鸡肠道形态和提高蛋壳质量等作用。虽然竹醋与抗生素在促生长方面的效果相似,但竹醋在改善肉品质和提高其营养价值方面的效果优于抗生素。竹醋对动物健康的积极影响归因于其含有的有机酸、酚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成分的综合作用,所以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如竹醋中关键活性物质的鉴别、建立竹醋的营养成分数据库等。未来竹醋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展安全性评估,确保竹醋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二是开展加工工艺研究,提高竹醋产品的活性成分含量;三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扩大产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 抗菌活性
下载PDF
200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建 雷刚 +3 位作者 漆良华 丁霞 程昌锦 刘学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0-1290,共11页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4.2等软件,统计了丹江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指数,计量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水域和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8.07%、19.73%、11.63%,耕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2.83%、52.40%,除2003年土地利用程度高达25.02%,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3%左右;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市域范围内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斑块类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景观聚集程度逐渐提升,空间分布趋向集中;丹江口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长,由2003年105.31×10^(8)元增长至2018年116.99×10^(8)元,其中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价值最高,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和食物生产占比较低。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加大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力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无污染农业生产,适时增设自然景观,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氮磷净化能力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1-2271,共11页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磷净化能力,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氮磷净化能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在景观水平上,景观形状指数不断减少,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形状复杂程度降低,景观聚集程度提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了5.58,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小,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氮磷净化能力呈持续增强趋势,其中TN输出总量分别为899.224、801.481、776.979、672.149 t, TP输出总量分别为77.308、69.921、68.163、60.802 t, 15年间TN、TP的净化能力分别增强了25.3%和21.4%;对氮磷净化能力重要性等级划分表明,极重要、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于库区、河流两岸和林地区域。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林地与氮磷的输出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与氮磷输出量呈正相关;在景观水平上氮磷输出量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和散布与并列指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可在库区氮磷输出量较高的地区种植喜氮喜磷植物,通过调节景观格局结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加林地面积,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充分滞缓径流等一系列措施,充分保障库区水源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净化能力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竹缠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费本华 苏勤 +4 位作者 刘焕荣 方长华 马欣欣 张秀标 孙丰波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
竹材轻质高强,具有优良柔韧性,充分利用其柔韧特性加工竹产品,是一种创新制造方法。竹缠绕技术可以有效发挥竹材的轴向拉伸性、弯曲柔韧性及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等特性,是通过竹材的弯曲、缠绕,制备竹缠绕复合材料或缠绕式竹材制... 竹材轻质高强,具有优良柔韧性,充分利用其柔韧特性加工竹产品,是一种创新制造方法。竹缠绕技术可以有效发挥竹材的轴向拉伸性、弯曲柔韧性及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等特性,是通过竹材的弯曲、缠绕,制备竹缠绕复合材料或缠绕式竹材制品的一项技术。用于缠绕的竹基本单元有竹纤维、竹丝、竹篾、刨切薄竹以及竹条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竹纤维、竹篾和刨切薄竹,但现阶段缠绕基本单元的连续化加工存在生产成本高或竹缠绕制品力学性能降低等问题。竹缠绕技术发展至今,总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无胶竹缠绕技术与胶合竹缠绕技术,无胶竹缠绕是指通过竹单元之间相互施加力的作用或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竹材单元缠绕、成型的技术;胶合竹缠绕是指通过胶黏剂的作用实现竹材单元缠绕、胶合成型的技术,根据胶合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高含量树脂包覆式与层合式,高含量树脂包覆式实际上是一种竹材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而层合式则是一种竹材连续曲面层压技术。竹缠绕技术是一种异型竹产品加工方法,包括圆形以及非圆形轮廓竹产品,可应用范围广,产品覆盖水利、市政、建筑、军工、交通、家居、食品等领域,在性能、环保、成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深入开展竹缠绕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应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弯曲柔韧性 竹缠绕单元 无胶竹缠绕 胶合竹缠绕 异型竹产品
下载PDF
纵向无刻痕一体化竹展平技术解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秀标 刘焕荣 +2 位作者 张方达 姜应军 费本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基于现有“刻痕”和“扎眼”等有损伤竹展平技术,通过对圆竹定段、壁厚分级、锯切剖分、分段软化、定弧定厚微整形、一体化展平和多段干燥等工序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竹材纵向无刻痕一体化展平,制得的竹展平板表观质量好,力学性能优良,板... 基于现有“刻痕”和“扎眼”等有损伤竹展平技术,通过对圆竹定段、壁厚分级、锯切剖分、分段软化、定弧定厚微整形、一体化展平和多段干燥等工序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竹材纵向无刻痕一体化展平,制得的竹展平板表观质量好,力学性能优良,板材出材率高。结合该技术在工厂的实际应用情况,缩短软化和展平时间,实现高温条件下快速展平及提高各生产工序之间的连续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板材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展平技术 无刻痕 锯切剖分 分级 多段干燥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空间格局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璇 徐瑞晶 +2 位作者 商泽安 舒琪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4,共6页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 hm^(2)固定样地,选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这2种乡土攀援竹,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小尺度情况下,无耳藤竹在0.5~34.5 m尺度上、响子竹在0.5~13.5 m尺度上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其后随尺度增大,2种攀援竹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穿插出现。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种间空间关联随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0~35.5 m的中小尺度上,二者表现出明显负相关;随尺度缓慢增大,2种攀援竹的相关关系逐渐减弱;在二者距离趋向100 m样地上限时,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结论】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种群内的独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耳藤竹聚集的尺度较响子竹更大。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作为同一科的植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由于竞争作用在0~35.5 m的小尺度上互斥,在中大尺度上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雨林 攀援竹 空间分布 点格局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球磨法提取竹叶黄酮碳苷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亚倩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用球磨法从毛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测定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用球磨法从毛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测定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的最佳工艺为: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构成)含水量50%、提取时间150 s、液料比6∶1(mL∶g)。在该条件下,从竹叶中提取4种黄酮碳苷的总提取得率为1.55 mg/g,其中,异荭草苷0.99 mg/g、荭草苷0.23 mg/g、牡荆苷0.04 mg/g、异牡荆苷0.29 mg/g。该方法提取得率比浸渍提取法提高了7.6%,且节约了时间和有机溶剂。利用该优化工艺,结合LC-Q-TOF-MS检测,成功应用于以毛竹叶为原料制成竹茶样品的黄酮碳苷提取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碳苷 球磨法 低共熔溶剂 提取 竹叶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汪紫微 代福宽 +2 位作者 岳祥华 王汉坤 田根林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竹类植物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竹种分类对竹子的材性和加工利用研究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竹种分类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从最初的人工标记特征至后来的智能提取特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不断纳新,方法逐渐脱... 竹类植物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竹种分类对竹子的材性和加工利用研究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竹种分类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从最初的人工标记特征至后来的智能提取特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不断纳新,方法逐渐脱离人工,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可避免人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将成为今后竹子分类识别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分类 计算机技术 数量分类学 性状特征 深度学习模型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下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消费启迪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言 宋莎莎 +1 位作者 费本华 王雪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现象,对圆竹家具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圆竹家具的消费倾向,得出了文化导向、环保导向、设计导向、工艺导向共同作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结论。此外,对现代圆竹家具的智造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标准化、连接方式五金化、部件模块化的圆竹家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最后,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四个角度阐述了圆竹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家具 传统技艺 艺术传承 文化特质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马尾松缺陷及其图像解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晨君 杨淑敏 +4 位作者 薛紫荞 尚莉莉 刘杏娥 王卿平 赵德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尾松原木缺陷图像,采用曲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去除噪声,选取合理阈值进行阈值分割,实现裂纹、虫眼的分割;采用参数形变模型算法,实现节子的分割。利用Mimics软件,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建立裂纹、虫眼的三维模型;基于MITK Workbench软件,通过VTK三维可视化面绘制中的移动立方体算法建立节子的三维模型。【结果】阈值分割法、参数形变模型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原木内部缺陷并提取缺陷特征信息,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和精度,相对误差较小,在3.63%~10.36%范围内波动。三维区域生长法和移动立方体算法实现了原木内部裂纹、虫眼和节子的三维重建,能够快速获取缺陷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并量化特征信息。【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缺陷的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可以获取缺陷在马尾松原木中的空间分布位置与特征参数,缺陷检测准确率高。研究结果为木材保护和木材利用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断层扫描 节子 图像分割 三维 可视化 算法
下载PDF
蓄势新质生产力 推动竹资源高效培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竹资源高质量供给是竹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竹林培育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培育的新生产力质态,恰逢其时。文中从优良竹种质资源选育、竹资源精准培育、竹林空间高效利用、竹林采伐模式创新、竹林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 竹资源高质量供给是竹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竹林培育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培育的新生产力质态,恰逢其时。文中从优良竹种质资源选育、竹资源精准培育、竹林空间高效利用、竹林采伐模式创新、竹林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竹资源培育存在优良竹种质缺乏、定向培育技术滞后、竹资源适应性管理技术缺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竹资源智能感知研究滞后等制约我国竹资源高效培育的问题,提出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快重要竹种质资源评价与优良种质筛选;建立我国竹林立地质量评价体系,完成产区区划;围绕“以竹代塑”产品需求,开展竹资源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开展竹林适应性管理技术研究,提升竹林生态系统功能;开展竹资源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实现资源快速监测预评估等竹资源高效培育发展建议,以期为竹林培育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资源 高效培育 新质生产力 竹产业 中国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翱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天祥 武耀星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带不同区域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运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探测分析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区域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北亚热带(5.16 g·kg^(-1))>南亚热带(4.86 g·kg^(-1))>中亚热带(4.56 g·kg^(-1)),土壤碳库稳定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2)年均气温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解释程度最高,q值为0.376~0.452;其次为海拔(q=0.392,P<0.001);林分因子中凋落物厚度对不同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毛竹林生物量对3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q=0.308,P<0.01)。3)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毛竹林生物量与凋落物厚度交互作用在0~10 cm土层最强(q=0.704);毛竹林生物量与年均气温交互效应在10~30和30~60 cm土层最强,q值分别为0.601和0.732,均为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4)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部分年均气温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年均气温17~19℃时最高(5.03~12.39 g·kg^(-1))、15~17℃时最低(2.69~6.20 g·kg^(-1));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海拔700~900 m时均为最高;毛竹林生物量为75~90 t·hm^(-2)时,0~1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最高。【结论】总体而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呈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纬度分布格局,因而在低纬度地区应实施轻扰经营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从而提高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年均气温和海拔是影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毛竹林生物量对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与气候、地形因子协同作用明显,气候、地形与林分状况的单因子作用及其交互效应共同主导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为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维持及固碳增汇潜力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区域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毛竹林
下载PDF
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及抗氧化分析
15
作者 顾丽玲 姚曦 +1 位作者 安容苗 郭雪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2-978,共7页
为研究不同竹叶提取物中黄酮成分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2种市售竹叶提取物以及以毛竹等7种竹种的竹叶为材料制备的竹叶提取物共9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 为研究不同竹叶提取物中黄酮成分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2种市售竹叶提取物以及以毛竹等7种竹种的竹叶为材料制备的竹叶提取物共9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苜蓿素、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采用SymmetryShield TM RP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5%(v/v)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半抑制浓度(IC_(50))为评价指标,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阳性对照,并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各黄酮成分含量与抗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竹叶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含量在14.97~183.94 mg/g范围内,毛竹中7种黄酮总含量最高,为183.94 mg/g。不同竹种间7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荭草苷、异荭草苷和牡荆苷含量均在毛竹中最高,分别为38.45、101.30和9.42 mg/g。竹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在78.23~179.41 mg/L范围内,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在203.48~1250.81 mg/L范围内。毛竹叶提取物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78.23 mg/L和203.48 mg/L,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荭草苷、异荭草苷含量与竹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竹叶提取物 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β-酮酰基-ACP还原酶的构效关系研究
16
作者 袁海华 荀航 +4 位作者 曹先爽 杨渊 姚曦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作用模式,研究了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异银杏双黄酮、奥洛波尔和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率达50%以上,另有1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率大于20%。具有FabG抑制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特征是A环上C-5、C-7以及B环C-4'位同时存在羟基,C环具有C-4位羰基和C-2、C-3位碳碳双键。B环增加邻位羟基取代会提升其FabG抑制活性,C环C-3位羟基化会减弱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氢键、π相互作用等结合力与FabG-NADP+复合物的酪氨酸-151(Tyr-151)、丝氨酸-138(Ser-138)等关键活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结合作用。抑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抑制FabG时与底物(EAA)是竞争性关系,与辅酶(NADPH)是反竞争性关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FabG-NADP+复合物结合,与底物竞争活性位点,从而对FabG产生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FabG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活性基团为A环和B环上的羟基取代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 黄酮类化合物 抑制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特性与解除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德洁 布凤琴 +2 位作者 徐艳芳 黄彪 李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65,共9页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人工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果实和种子吸水性的测定,内源萌发抑制物质部位及类型的生物学鉴定、物理手段(浓H2SO4、切割果皮)打破种皮机械阻碍,低温...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人工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果实和种子吸水性的测定,内源萌发抑制物质部位及类型的生物学鉴定、物理手段(浓H2SO4、切割果皮)打破种皮机械阻碍,低温层积和植物激素GA3处理降低抑制剂的浓度等不同方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可能存在的休眠类型以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方式。【结果】1)单叶蔓荆果皮厚,内果皮有完全木栓化的石细胞层,果实内种子空壳率为26%。单叶蔓荆果皮对果实及内部种子吸水有明显机械阻碍作用,种子没有吸水障碍。2)单叶蔓荆果皮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比甲醇浸提液更明显;GA3处理后的果皮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与未浸泡GA3时相比,使白菜种子萌发率、根长和苗高显著提高。种子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没明显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单叶蔓荆果皮中存在水溶性和醇溶性的种子萌发抑制物。3)低温层积90天、GA3、GA3+浓H2SO4、GA3+切割果皮、GA3+低温层积30天、GA3+低温层积60天以及GA3+低温层积90天均可破除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在GA3+浓H2SO4处理下的种子发芽时间最短(14天即可发芽),发芽率最高(44%)。【结论】单叶蔓荆的果皮机械阻碍造成的物理休眠和果皮内源抑制物是影响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利用500 mg·L^-1GA3+浓H2SO4处理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种子休眠 机械阻碍 内源抑制物 GA3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竹/杨复合规格材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柴源 孙德林 +2 位作者 刘文金 孙正军 刘焕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基于目前以规格竹条为单元制备竹集成材,存在单元尺寸小、出材率较低、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以无刻痕竹展平板为单元制备新型竹集成材,以有效改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尺寸规格化的无刻痕竹展平板和杨木单板为原材料,制备展平竹-杨... 基于目前以规格竹条为单元制备竹集成材,存在单元尺寸小、出材率较低、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以无刻痕竹展平板为单元制备新型竹集成材,以有效改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尺寸规格化的无刻痕竹展平板和杨木单板为原材料,制备展平竹-杨木-展平竹三层组坯结构的竹/杨复合规格材,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胶合界面方式、胶黏剂和杨木单板厚度三个因素对竹/杨复合规格材抗弯性能、胶合强度以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竹黄面-杨木-竹黄面胶合界面复合方式,采用脲醛树脂胶黏剂与2 mm厚杨木单板制备的竹/杨复合规格材整体性能较优。研究结论为今后新型竹集成材的制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刻痕竹展平板 竹/杨复合规格材 胶合界面 胶黏剂 杨木单板
下载PDF
杜仲WOX家族基因鉴定及在叶片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俊 李龙 +1 位作者 陈玉龙 陈随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 【目的】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WOX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EuWOXs在叶片发育及杜仲胶形成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uWOXs在‘紫叶’杜仲‘Ziye’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出8条EuWOXs,分布于8条染色体;EuWOXs蛋白质长度为182~35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10~6.47,分子量为20.7~40.4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EuWOXs均定位在细胞核中,均为亲水性蛋白。根据系统进化关系,杜仲WOX家族包括3个亚家族,分别含2、1和5个EuWOXs基因。EuWOXs均含有内含子,并包含多个基序,启动子中富含激素、胁迫和光周期响应元件。大部分EuWOXs在杜仲叶片中表达量较低,EuWOX13-1随叶片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EuWOX13-2在生长叶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杜仲中有8个EuWOXs基因,EuWOX13-1和EuWOX13-2可能在杜仲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WOX家族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叶片发育
下载PDF
竹酒矿质元素评价及表征品质元素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晨 樊玮 +3 位作者 张保 荀航 姚曦 汤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95-200,共6页
为探究竹酒矿质元素品质并完善其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我国市售竹酒样品的Na、Mg、K、Ca、Fe、Co、Cu、Zn、Mn、Ni、Al、As、Cd、Pb共1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了表征竹酒品... 为探究竹酒矿质元素品质并完善其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我国市售竹酒样品的Na、Mg、K、Ca、Fe、Co、Cu、Zn、Mn、Ni、Al、As、Cd、Pb共1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了表征竹酒品质特征的关键矿质元素。结果表明,市售竹酒中富含Na、Mg、K、Ca、Mn、Fe、Cu、Zn。14种矿质元素中,K元素的含量最高,为竹酒矿质元素中的关键因子,含量达到222.40~968.99 mg/L。竹酒陈酿实验表明,基酒在毛竹腔中酿制后,酒体中K元素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81.53~929.24 mg/L,验证了K元素是评价竹酒质量的重要指标。该研究确定了K元素为表征竹酒矿质元素品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竹酒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酒 毛竹 矿质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