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国际鹤类基金会与中国40年合作历程
1
作者 乔治·阿奇博 何芬奇 《人与生物圈》 2019年第6期8-11,8-9,共4页
1973年,容恩·索伊(Ron Sauey)与我共同创建了国际鹤类基金会(以下简称鹤类基金会),并于当年3月正式注册,成为一个可接受各方捐助的非营利性机构。
关键词 非营利性机构 鹤类 基金会 合作历程 捐助 国际
原文传递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袁芳凯 李言阔 +3 位作者 李凤山 李佳 缪泸君 谢光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08-2616,共9页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白鹤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年龄 集群 生境 天气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黑颈鹤巢期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9
3
作者 蒋政权 李凤山 +4 位作者 冉江洪 刘伟 赵晨皓 张波 李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7-1034,共8页
对鸟类巢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繁殖生物学资料,也可为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2013—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对55对繁殖黑颈鹤的营巢时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的营巢时... 对鸟类巢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繁殖生物学资料,也可为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2013—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对55对繁殖黑颈鹤的营巢时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的营巢时长在0.5—40 d之间,平均巢期为(6.7±9.3)d;在其营造的4种巢型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泥堆巢>草堆巢>草墩巢>岛地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型显著相关(r=0.728);在其营巢的3种巢址生境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湖泊生境>沼泽生境>河流生境,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址生境显著相关(r=0.315);从不同营巢月份看,巢期长短依次为:4月份巢>5月份巢>6月份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巢期与筑巢月份显著相关(r=0.664);巢期与巢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即营巢时间越长巢体积越大。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巢期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 繁殖生物学 筑巢行为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冰 崔鹏 +6 位作者 刘观华 李凤山 伍旭东 吴建东 曾南京 赵娜 徐海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 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m降至13.5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 15.5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种群数量 鄱阳湖 水位
下载PDF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黑颈鹤调查 被引量:14
5
作者 窦亮 李华 +3 位作者 李凤山 张曼 郑志荣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0-773,共4页
于2012年5-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287只黑颈鹤,其中5月70只,包括繁殖鹤群18对36只(占51.4%),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3群27只(群体大小分别是4只、8只和15只),占... 于2012年5-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287只黑颈鹤,其中5月70只,包括繁殖鹤群18对36只(占51.4%),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3群27只(群体大小分别是4只、8只和15只),占38.6%,单只鹤7只(占10.0%)。7月份观察记录到黑颈鹤121只,繁殖鹤群有41对82只,占观察数量97只(除幼鹤外)的84.5%,单只鹤群3只,占3.1%,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12只,占12.4%,其余为幼鹤24只。9月份共观察记录96只(其中14只幼鹤),繁殖鹤群有38对,76只,占观察数量82只(除幼鹤外)的92.7%,单只鹤1只,占1.2%,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由5只个体组成,占6.1%。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黑颈鹤分布区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整体上看,保护区内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在尧拉乔、纳勒乔、纳洛乔一带和热尔大坝的哈丘湖、措拉坚、花湖等湖泊及湖滨沼泽。建议在这两个区域设置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并且在保护区内限制放牧强度,核心区内严禁放牧,调节好草场的季节性利用,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合理的恢复使用,从而保护黑颈鹤及其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数量 分布 保护 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小天鹅在高水位年份的昼间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言阔 黄建刚 +1 位作者 李凤山 欧阳玉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8-503,共6页
201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对鄱阳湖康山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内越冬小天鹅种群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通常认为小天鹅是典型的游禽,冬季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游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93.2%的个体在湿地洲滩生境内活动... 201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对鄱阳湖康山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内越冬小天鹅种群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通常认为小天鹅是典型的游禽,冬季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游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93.2%的个体在湿地洲滩生境内活动。2010年鄱阳湖持续高水位导致的水体生境中食物短缺,可能是迫使小天鹅主要在湿地洲滩生境活动的主要原因。取食是小天鹅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2.6%,其次为警戒18.2%、运动10.6%、休息10.0%和理羽8.6%。取食、警戒、运动、休息和理羽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休息行为持续最长,平均为48.4s±2.9s,警戒行为的持续时间最短,平均持续时间为9.5s±0.6s。小天鹅在水域生境和湿地洲滩生境中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域生境以休息为主,在湿地洲滩生境以取食为主。除理羽行为与休息行为发生节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他行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鹅 鄱阳湖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种群数量及繁殖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政权 李凤山 +4 位作者 冉江洪 张波 王彬 张曼 李华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128-133,共6页
2013年4—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黑颈鹤的数量有893只,其中繁殖对174对(348只),当年幼鹤275只,非繁殖鹤270只;黑颈鹤主要分布在花湖、措拉坚湖... 2013年4—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黑颈鹤的数量有893只,其中繁殖对174对(348只),当年幼鹤275只,非繁殖鹤270只;黑颈鹤主要分布在花湖、措拉坚湖、哈丘湖、措丘湖等湖泊洼地沼泽和尧拉乔、纳洛乔、黑青乔、南恩且开等大面积伏流宽谷沼泽;繁殖鹤比例占整个鹤群数量的70%左右,非繁殖鹤占30%左右,非繁殖鹤的最大集群数量达106只;在繁殖鹤中,有90.2%的繁殖对当年繁殖成功;幼鹤在6月份出壳最多,为151只,占整个幼鹤数量的54.5%,9月份当年幼鹤数量占种群数量的30.8%。保护区需加强对黑颈鹤主要繁殖地湖泊和大面积沼泽湿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若尔盖湿地 数量 繁殖
下载PDF
大若尔盖湿地黑颈鹤的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强 王凯 +2 位作者 李凤山 孔德军 杨晓君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134-138,共5页
掌握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2009年6月和7月采用样点法对大若尔盖湿地(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和阿坝县,以及甘肃省的玛曲县和碌曲县)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设置调查样点95个,... 掌握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2009年6月和7月采用样点法对大若尔盖湿地(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和阿坝县,以及甘肃省的玛曲县和碌曲县)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设置调查样点95个,记录到黑颈鹤728只。在所调查的5个县中,若尔盖县所发现的黑颈鹤数量最多(586只),其次是玛曲县(80只)、碌曲县(31只)和红原县(31只),而阿坝县未发现黑颈鹤。若尔盖县境内的热尔大坝中的花湖—错热洼坚—哈丘错干湖泊湿地,玛曲的曼日玛—采日玛湿地和红原的日干则湿地为3个主要的黑颈鹤集中活动地区。使用平均密度法估计大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种群数量为2635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数量 分布 大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越冬水鸟资源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4 位作者 李凤山 钱法文 马天 丹丁 陆军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92-100,共9页
为了掌握水鸟群落特征以及禽流感疫源鸟类斑头雁的重要的分布地和数量及其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14年1月分别对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39种,2009年和2014年分别记录到越冬水鸟33种90407只和24种95106只。... 为了掌握水鸟群落特征以及禽流感疫源鸟类斑头雁的重要的分布地和数量及其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14年1月分别对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39种,2009年和2014年分别记录到越冬水鸟33种90407只和24种95106只。在雅鲁藏布江河谷越冬的水鸟种类主要是雁鸭类,而鸻鹬类和鸥类的数量相对较少。斑头雁是越冬水鸟中最为优势的物种,2009年和2014年分别记录到45681只和67031只,数量较多的地点是日喀则、江孜、白朗、曲水、达孜、林周。斑头雁在年楚河谷、澎波河谷和雅鲁藏布江河谷3个河谷数量达万只以上;斑头雁在沼泽中的群体较大,而冬小麦地则是斑头雁利用频次最高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群落 斑头雁 雅鲁藏布江 西藏
下载PDF
中国黑颈鹤的迁徙研究:环志与回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德军 李凤山 杨晓君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20-38,共19页
该文对1985-2012年,近30年中国境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环志与回收记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期弄清我国黑颈鹤迁徙研究的现状,并为各黑颈鹤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提供丰富的黑颈鹤环志与回收记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环志黑颈鹤个... 该文对1985-2012年,近30年中国境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环志与回收记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期弄清我国黑颈鹤迁徙研究的现状,并为各黑颈鹤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提供丰富的黑颈鹤环志与回收记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环志黑颈鹤个体94只,其中13只佩戴有卫星发射器;共计回收到环志黑颈鹤66只次,为27或28只黑颈鹤个体(其中2只个体彩环组合重复,并且在不同地点被观察到),回收率为28.72%或29.79%;越冬地的回收63只次,占95.45%。环志回收数据证明了黑颈鹤种群存在的东、中、西三条迁徙路线,即四川大若尔盖地区与滇东北黔西北一线、青海隆宝滩与滇西北纳帕海一线、青海西部和西藏中北部与西藏东南部和不丹一线。环志黑颈鹤揭示黑颈鹤的繁殖年龄为≥5年,未成年幼鹤的形态各方面指标皆小于成年鹤。环志之后的黑颈鹤个体野外存活的时间跨度平均为44±52个月(n=26),最短为1个月,最长231个月,即近20年。考虑到黑颈鹤在繁殖地环志的优势与在越冬地回收的优势,建议未来的迁徙研究工作可增加在黑颈鹤繁殖地环志的力度,同时加大在越冬地观察带环黑颈鹤个体的强度。未来环志工作中应当制定统一的黑颈鹤环志和形态测量标准、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迁徙 鸟类环志 环志回收
下载PDF
扎龙湿地游禽类数量变动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沙剑斌 李枫 +2 位作者 苏立英 逄士良 高中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84,共8页
2006—2009年对扎龙湿地内的游禽类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将结果与1983年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调查共记录到游禽鸟类3目3科24种,夏季游禽类繁殖鸟种类少、繁殖种群数量低,春秋季节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高。在调查期间内游禽鸟类年际间... 2006—2009年对扎龙湿地内的游禽类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将结果与1983年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调查共记录到游禽鸟类3目3科24种,夏季游禽类繁殖鸟种类少、繁殖种群数量低,春秋季节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高。在调查期间内游禽鸟类年际间的数量变动略呈下降趋势。1983年记录的37种游禽中有13种在本调查中未见。本研究6—9月份调查结果与1983年同期研究数据比较发现:13种游禽鸟类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有7种在本次调查中未见);种群数量下降的物种中多是繁殖鸟,其中鸭属物种下降明显;7种游禽类数量呈上升趋势;6种游禽类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扎龙湿地干旱化、破碎化、荒火及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中水文特征变化、生境改变是导致湿地内游禽类种类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亟待实施有效的湿地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游禽 数量变动
下载PDF
基于3S的扎龙湿地土地盐碱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玉红 张树清 苏立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扎龙湿地中出现的盐碱化趋势分析来说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尤其是人为活动的干扰下,扎龙湿地中出现了盐碱化加强的趋势,这不仅仅表现在盐碱地的总体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在盐碱地结构中中度和重度盐碱地比例的增加;盐碱地的主要转入... 以扎龙湿地中出现的盐碱化趋势分析来说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尤其是人为活动的干扰下,扎龙湿地中出现了盐碱化加强的趋势,这不仅仅表现在盐碱地的总体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在盐碱地结构中中度和重度盐碱地比例的增加;盐碱地的主要转入类型为草甸草原;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也有从实验区向核心区扩散的趋势。图3,表3,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湿地 盐碱化 监测
下载PDF
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草海集水域水土流失的评估(英文)
13
作者 任晓冬 黄明杰 李凤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8-13,共6页
以GIS( 地理信息系统) 作为工具,利用地形图和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草海集水域的水土流失状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土流失 评估 草海集水域 GIS
下载PDF
贵州草海越冬水鸟数量及其近20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凤山 刘文 +5 位作者 李振吉 刘强 吴建东 洪省 王汝斌 史云勋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85-91,共7页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缘的贵州省西北部,是中国西南部最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停歇地。为了确定草海越冬的水鸟种类、数量和草海的分布,分析近20年以来的草海水鸟的数量变化以及变化原因,于2012年1月11-12日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水...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缘的贵州省西北部,是中国西南部最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停歇地。为了确定草海越冬的水鸟种类、数量和草海的分布,分析近20年以来的草海水鸟的数量变化以及变化原因,于2012年1月11-12日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该次调查共计数到水鸟26种,76872只。这26种水鸟中,超过1000只个体的有8种,分别为绿翅鸭(Anas crecc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斑头雁(Anser indicus)、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颈鸭(Anas penelope)和骨顶鸡(Fulica atra)。数量接近或超过10000只的有3种,依次是骨顶鸡、赤颈鸭和赤麻鸭。在过去20年,草海冬季水鸟的总数量为50000~80000只。黑颈鹤数量呈稳定上升趋势,而灰鹤数量呈下降趋势。潜鸭类水鸟数量总数不到2600只,与1996年调查的10000多只相差很大。这可能与草海近10年来水质恶化,导致潜鸭类水鸟植物性食物减少有关。建议把草海水鸟调查工作纳入到保护区的监测保护工作日程中,每年冬季开展至少一次调查;使用统一和系统的水鸟监测方法,使得不同年份的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密切关注那些种群急剧上升(如黑水鸡)和下降的物种(如潜鸭类);开展草海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工作,以便探讨土地利用与鸟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过去20年中,黑颈鹤种群上升,而灰鹤种群下降,因此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加以研究;草海正在面临很多的诸如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旅游业等十分迫切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因子对水鸟种群的影响也亟需加以研究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黑颈鹤 数量变化 草海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观鸟旅游游客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时雨 王立国 +1 位作者 金杰锋 黄慧琴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观鸟旅游是游客生态认知和行为的重要表现,提高观鸟旅游的游客重游率有利于提高游客对候鸟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及意识。本文以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区吴城为例,在对游览区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该游览... 观鸟旅游是游客生态认知和行为的重要表现,提高观鸟旅游的游客重游率有利于提高游客对候鸟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及意识。本文以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区吴城为例,在对游览区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该游览区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吴城保护区内游客重游意愿较强;与游客重游意愿呈显著相关关系的10个因素分别为服务满意度>专业讲解需求>性别>候鸟种类认知>白鹤认知水平>解说体系满意度>常住地>对鸟类的认知收获>有无子女>职业;多数游客对候鸟及其保护有一定的认知度,观鸟后有一定的鸟类认知收获,对旅游地各方面相对满意。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提供对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鸟旅游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贵州草海越冬黑颈鹤觅食栖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凤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7-262,共6页
本文报道了利用Friedman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越冬黑颈鹤(Grusnigricollis)在贵州草海对其觅食栖息地选择的结果。在草海的黑颈鹤越冬觅食栖息地可分为5种──莎草草甸、浅水沼泽、草地、玉米地和蔬菜地。黑颈鹤对莎草草甸的选择性最... 本文报道了利用Friedman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越冬黑颈鹤(Grusnigricollis)在贵州草海对其觅食栖息地选择的结果。在草海的黑颈鹤越冬觅食栖息地可分为5种──莎草草甸、浅水沼泽、草地、玉米地和蔬菜地。黑颈鹤对莎草草甸的选择性最高,对玉米地的选择性最差,对其余类型栖息地的选择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草海的人为活动很多,是影响黑颈鹤利用和选择栖息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也对改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觅食栖息地 贵州
下载PDF
IUCN黑颈鹤保护行动计划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凤山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3-9,共7页
该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保护行动计划的内容,总结了全球黑颈鹤的分布地点和状况(种群、繁殖地和越冬地)、生态学、数量与趋势(目前全球黑颈鹤总数量约为10000~10200只);分析了黑颈鹤面临的主要威胁;概括... 该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保护行动计划的内容,总结了全球黑颈鹤的分布地点和状况(种群、繁殖地和越冬地)、生态学、数量与趋势(目前全球黑颈鹤总数量约为10000~10200只);分析了黑颈鹤面临的主要威胁;概括了近年来主要保护与研究进展。根据过去几十年研究与保护实践,建议不降低黑颈鹤的保护等级。针对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重要旗舰物种的研究与保护,提出了率先保护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保护行动 计划 IUCN
下载PDF
贵州草海斑头雁的冬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凤山 聂卉 叶长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贵州草海越冬的斑头雁粪便中共检出36种植物,其中天然植物28种,栽培作物8种。禾本科植物是斑头雁主要食物,在其粪便中的平均检出率是650%,白花三叶草平均为164%,莎草科植物为97%,农作物仅占56%,其... 在贵州草海越冬的斑头雁粪便中共检出36种植物,其中天然植物28种,栽培作物8种。禾本科植物是斑头雁主要食物,在其粪便中的平均检出率是650%,白花三叶草平均为164%,莎草科植物为97%,农作物仅占56%,其他的材料为33%。随着月份的不同,六种主要植物及栽培作物在斑头雁粪便中的变化非常明显(P<00001,df1=4,df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食性 粪便分析
下载PDF
全球鹤类现状、威胁及优先保护综述(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James HARRIS Claire MIRANDE 《Chinese Birds》 CSCD 2013年第3期189-209,共21页
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5种鹤类的种群动态趋势及受胁状况,并对鹤类的优先保护行动作了总体评价。全球五大洲均有鹤类生存,其中东亚种类最多(9种),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6种)。IUCN红色名录中11种鹤类为受胁而濒临灭绝物种,其中1种... 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5种鹤类的种群动态趋势及受胁状况,并对鹤类的优先保护行动作了总体评价。全球五大洲均有鹤类生存,其中东亚种类最多(9种),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6种)。IUCN红色名录中11种鹤类为受胁而濒临灭绝物种,其中1种为极危物种(CR),3种为濒危物种(EN),7种为易危物种(VU)。在目前无危的4个鹤类中,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和澳洲鹤(Grus rubicunda)种群现状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某些地区,这两种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沙丘鹤(Grus canadensis)和灰鹤(Grus grus)的数量最为丰富,种群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它们能够灵活选择觅食地,并利用农田中废弃谷物作为食物来源。本文更为详细地总结了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蓝蓑羽鹤(Anthropoides paradise)、黑颈鹤(G.nigricollis)、丹顶鹤(G.japonensis)、沙丘鹤及白鹤(G.leucogeranus)的现状,以说明鹤类家族内种群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受胁情况。列出了鹤类面临的主要威胁,对各种鹤的威胁进行了逐一评价,并对鹤类家族所受的各种威胁计分。5种主要威胁中的4种均对鹤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而另外一种则来自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干扰。特别讨论了4种主要的威胁,即:水坝及河流改道、农业开发、鹤类贸易、气候变化。对鹤类的保护措施应切实具备科学依据,减少对鹤类的直接威胁,保护或修复栖息地环境,增强决策者及群众关于保护鹤类及湿地的意识。对受胁极其严重的鹤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综合理解鹤类的需求及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并与农业、水资源管理及能源发展的决策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类 气候变化 栖息地丧失 野生动物贸易
原文传递
西藏黑颈鹤越冬数量统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仓曲卓玛 顾滨源 MARV ANNE BISHOP 《西藏科技》 1994年第3期12-13,共2页
珍稀动物黑颈鹤(Grus nigri Collis)在西藏境内越冬数量现已查明,全世界70%的黑颈鹤在西藏越冬(近4000只),越冬聚集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西部河谷和拉萨河中下游河谷。作者认为,附加的农业措施对于黑颈鹤的保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 黑颈鹤 越冬 数量 统计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