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嵩博 袁慧书 +5 位作者 李敏 柳晨 周新刚 陆敏 邵宏权 马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结论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脊柱肿瘤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理改变及其与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郎振为 马佩卿 +8 位作者 赵红心 兰孟东 刀文彬 张亮 沈冰 石晓虹 马志春 王培之 张福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的阳性表达;在1、2期病变淋巴结内,FoxP3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更加明显。结论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存在有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其数量减少或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142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蕴铷 魏来 +5 位作者 王文冰 王培之 张黎颖 欧蔚妮 谢雯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3534-3538,共5页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AIH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的结果.结果:142例AIH患者男女比例1∶3.73,发病年龄为52.57±14.85岁,首次发病...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AIH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的结果.结果:142例AIH患者男女比例1∶3.73,发病年龄为52.57±14.85岁,首次发病诊断分别为慢性肝炎(42.3%)、急性肝炎(34.5%)、重型肝炎(9.9%)和肝硬化(13.4%);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97.2%)、纳差(84.5%)、黄疸(84.5%)、发热(19.0%)、恶心(14.1%)和腹胀(12.7%)等.生化检查显示,ALT、AST、TBIL水平升高.AIH亚型中Ⅰ型多见(92.2%),Ⅱ型少见(6.3%),Ⅲ型罕见,仅1例.AIH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占14.1%,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7.6%.免疫学检测显示,γ球蛋白和IgG升高明显.自身抗体检测出不同类型21种,以抗核抗体(82.4%),抗平滑肌抗体(19.7%),抗线粒体抗体(19%),抗SSA抗体(9.2%)多见.肝活检19例,均可见不同形式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浆细胞浸润,1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1例有胆管轻度破坏.结论:AIH女性多见,发病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生化检查以肝细胞损伤为主,Ⅰ型AIH最多见,检出自身抗体种类较多,但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自身抗体尚待进一步研究.肝组织学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胆管破坏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学 病理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兰孟东 王笑梅 +8 位作者 石晓燕 郎振为 沈冰 石晓虹 马佩卿 陈志海 张亮 王培之 成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IPH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肝脏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9例IPH中,5例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3例体检...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IPH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肝脏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9例IPH中,5例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3例体检发现脾大脾亢而无临床症状,1例以血管瘤入院。入院检查脾肿大7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6例,腹水征4例,贫血者6例,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9例。病理组织学显示9例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均未见假小叶形成及肝细胞坏死;9例均有不同程度汇管区纤维化,3例汇管区纤细的不全纤维间隔形成并向肝实质延伸,6例有门脉末支管壁纤维化;9例中有6例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5例肝窦有不同程度的扩张,2例肝窦扩张较明显,肝细胞萎缩,呈血管瘤样结构,2例有轻-中度肝腺胞3区大泡脂变。脾脏组织学符合淤血性脾肿大病理表现。结论IPH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相似,肝穿组织病理学可除外肝硬化,并有一定的特征。诊断时应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窦阻塞综合征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门静脉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病理学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文升 齐立明 +3 位作者 张耀 马睿 张强 史宗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和mNGS评估不同组织样本。另选取3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静脉血的mNGS、SAT、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的mNGS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的mNGS检测阳性率均大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P<0.05)。髓核中多重PCR和mNGS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静脉血、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P<0.05)。敏感性、阴性预测值:mNGS均高于Giemsa染色、血培养和SAT(P<0.05);mNGS与多重PCR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一致性mNGS最好,多重PCR和SAT较好,Giemsa染色一般,血培养较差。结论mNGS可以作为布鲁菌脊柱炎的有效检测手段,其敏感性和准确率高,尤其适用于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且术后病理结果为阴性但需确诊的患者,可为布鲁菌脊柱炎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性脊柱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病原学诊断
下载PDF
42例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越 周新刚 +4 位作者 杨坤 张亮 马志园 王琦 王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分析和观察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 目的分析和观察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2例INCPH,依据日本卫生福利部INCPH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首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性别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发病年龄(39.3±12.7)岁;首发症状以肝区不适、脾大或血液系统异常最为常见;近50%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阳性体征中以脾大较为常见;42.9%的患者肝功能检测正常,其余患者肝损伤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血常规检测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最为常见;病理学方面,所有患者均未见到假小叶和完整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间门静脉不规则扩张、门静脉末支异常、汇管区海绵状新生血管增生并向周围肝板内“疝入”和肝细胞结节性增生等可在较大比例患者中存在;影像学方面回报肝硬化较为常见,同时合并脾大;胃镜检查可以见到食管胃静脉曲张。结论对于首发症状为脾大伴脾功能亢进但肝功能损伤不重、且可以除外常见肝损伤因素的患者,可建议其接受肝穿活检寻找组织学证据,以诊断或除外诊断INC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肝功能损伤 门静脉扩张 肝细胞结节样增生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淑红 柳玮华 +3 位作者 杨艳 王鹏 余小蒙 周小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3例中2例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3例中2例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3例均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Ki-67指数均较高。3例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结论 HIV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生的类型主要是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EB病毒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体表针吸活检病理诊断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江 王鹏 +8 位作者 郜桂菊 孙磊 藤晓英 杨涤 韩宁 张伟 梁洪远 李鑫 赵红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8-750,758,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的常见疾病谱。方法对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将病理结果分为阳性、阴性...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的常见疾病谱。方法对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将病理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可疑阳性和诊断不满意,并和临床病原学检查、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显示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5%CI(0.78,0.94)]、85.7%[95%CI(0.77,0.94)]、90.9%[95%CI(0.79,1.00)]、96.4%[95%CI(0.92,1.00)]和69.0%[95%CI(0.52,0.86)];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以淋巴结结核为主,其次为鸟分枝杆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隐球菌感染,体表弥漫大B型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也可通过针吸细胞学病理诊断。结论本研究发现艾滋病针吸细胞学活检病理精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诊断帮助较大;但阴性预测值低,要警惕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针吸活检 病理诊断 精确性 特异性
下载PDF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型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泰龄 刘青 +4 位作者 郑丽虹 刀文彬 石晓红 刘霞 何静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从时间上看 ,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 (<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 (10d~ 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 ;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 ,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 ) ,坏死 >2 / 3者 ,多不能存活 ;如坏死≤ 1/ 2 ,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 ,经及时治疗 ,再生迅速 ,多数可望修复 ,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 :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 ,不难接轨 ;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 ,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划分 重型肝炎 分类 病理学改变
下载PDF
532例艾滋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磊 李龙萍 +6 位作者 王鹏 张亮 滕晓英 周新刚 齐立明 马志园 李化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理改变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4年-05日间北京地坛医院532例艾滋病患者BALF标本采用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技术涂片后行HEPAS、六胺银(GMS)和抗酸染色。结果 532例艾滋病患...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理改变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4年-05日间北京地坛医院532例艾滋病患者BALF标本采用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技术涂片后行HEPAS、六胺银(GMS)和抗酸染色。结果 532例艾滋病患者BALF标本细胞学涂片中查见病变者178例(33.5%);包括卡氏肺囊虫116例、分枝杆菌27例、真菌19例、CMV2例、复合感染9例,另外有肿瘤5例。结论目前国内AIDS相关肺部疾病以卡氏肺囊虫及结核感染为主,细胞病理学检查为AIDS相关肺部疾病诊断提供方便快捷的形态学依据,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相关肺部疾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病理学 病原形态学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病理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建平 田国保 +3 位作者 谢雯 张维燕 张黔英 曾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死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与尸解资料,研究肾脏损坏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45例患者均无明确的泌尿系统疾...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损坏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死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与尸解资料,研究肾脏损坏临床与肾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45例患者均无明确的泌尿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病史,其中30例(66.7%)有肾功能不全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44/45,98%),其中合并有腹腔感染的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增高(χ2=8.332,P=0.004,OR=7.2,95%CI:1.75-29.6),而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无相关性.临床无论是否有肾功能不全表现,绝大多数患者(41/45,91.1%)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其中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的有31例(68.9%),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7例(15.6%),化脓性肾炎的有2例(4.4%),无明显病理学改变5例(11.1%).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肾衰竭后,病情危重、进展快,可能同时合并有肾前性及肾性病因及诱因,且病理学多有器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肾衰竭 病理学
下载PDF
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Wilson病患者病理及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慢 周新刚 +1 位作者 张亮 王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对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研究WD患者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和45例WD患者,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扩增... 目的对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研究WD患者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和45例WD患者,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健康对照者未见异常,WD组检测到21种突变,包括4种新发突变,其中12号外显子Lys952Arg和16号外显子Val1140Ala突变频率均为30.2%,为突变热点。肝脏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48.9%有脂肪变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86.7%铜染色阳性。结论我国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WD患者ATP7B基因突变是以少数几个热点突变为主和其他广泛存在的少见突变为辅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ATP7B基因 突变 外显子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新刚 王鹏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912-914,共3页
病理学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及设备落后。构建病理信息化平台,整合病理数字课程平台、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数字切片技术及大体标本三维成像技术,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但... 病理学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及设备落后。构建病理信息化平台,整合病理数字课程平台、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数字切片技术及大体标本三维成像技术,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病理学教学发展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教学 PBL教学 信息化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原发性血色病临床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磊 刘红刚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17-21,共5页
原发性血色病(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肠铁吸收增加,进而使铁在组织内沉积,导致组织损伤,肝脏是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最常见的类型是HFE相关原发性血色病,非HFE相关原发性血色病较... 原发性血色病(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肠铁吸收增加,进而使铁在组织内沉积,导致组织损伤,肝脏是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最常见的类型是HFE相关原发性血色病,非HFE相关原发性血色病较少见。HH最初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时多是晚期,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包括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和肝细胞癌等。当HH患者肝功能异常或血清铁蛋白高于1000μg/L时应进行肝组织活检,这有助于鉴定铁沉积的程度和纤维化分期。本文对HH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进行综述,包括铁沉积引起的组织学改变、肝铁浓度测量和治疗后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色病 临床诊断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1例附肝组织活检病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慧慧 兰孟东 陈志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24-1124,1127,共2页
41岁女性,临床特点为间断黄疸、脾大、贫血,家族成员有发作性黄疸病史,经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确诊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肝脏活检病理特点:肝细胞胞浆内可见色素颗粒沉积,肝窦内有巨核细胞,肝内轻度纤维化,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关键词 肝组织活检 黄疸 轻型β-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霞 王泰龄 +3 位作者 赵静波 郑丽虹 张晶 吴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对20例经血清病原学确诊的急性丙型肝炎肝穿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20例中18例在发病前20~120天内有手术输血史.临床症状、ALT水平,与潜伏期及输血量无明显相关。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及汇管区炎症,纤维化不... 对20例经血清病原学确诊的急性丙型肝炎肝穿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20例中18例在发病前20~120天内有手术输血史.临床症状、ALT水平,与潜伏期及输血量无明显相关。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及汇管区炎症,纤维化不明显。较特征的改变有:①以大泡脂变为特征的肝细胞“片状变性区”;②窦淋巴细胞渗出较显著,以T细胞为主;③坏死灶较小,局部炎细胞较多,嗜酸小体易见;④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⑤小胆管损伤。其中“片状变性区”及明显的窦淋巴细胞渗出,在病程1月内症状较重者更显著;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及小胆管损伤与病程无明显相关,不宜作为慢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急性 病理学
下载PDF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17
作者 许东海 李常青 +6 位作者 杨钧 石晓红 张伟 李洪璐 任刚 李新民 闫会文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3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 搜集符合卫生部诊断标准的重症SARS,探讨重症SAR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选取重症SARS50例,其中16例死亡,分析诊断为重症SARS时及临终前的胸部影像表现,并对4例死亡病例进行X线、病理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确诊为重症SAR... 目的 搜集符合卫生部诊断标准的重症SARS,探讨重症SAR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选取重症SARS50例,其中16例死亡,分析诊断为重症SARS时及临终前的胸部影像表现,并对4例死亡病例进行X线、病理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确诊为重症SARS后的一系列床边胸片。结果 重症SARS影像表现以片影为主,密度低、多个肺叶同时受侵。临终前以片影和白肺为主,支气管气象常见,可见网状影。以多发、弥温病变为主,密度高低混合。病理对照研究揭示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肺组织的广泛实变、淤血、出血,镜下可见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及支气管内膜脱落。结论 重症SARS病变范围广,进展速度快,床边X线检查对诊断和观察疗效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ARS 影像学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男性尖锐湿疣合并HIV患者的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尖锐湿疣组织的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香梅 马志园 +2 位作者 袁柳凤 孙磊 王鹏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01-608,共8页
目的:探究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与CA组织Ki-67、p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4表达的... 目的:探究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与CA组织Ki-67、p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4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85例男性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将其分为CA组(36例)与CA合并HIV组(49例)。分析两组HPV的感染情况和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HE染色观察CA组织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组织Ki-67、p16、VEGF、CD34的表达,分析两组Ki-67、p16、VEGF、CD34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与HPV感染、Ki-67、p16、VEGF、CD34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CA合并HIV的影响因素。结果:CA合并HIV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Ki-67增殖指数、p16表达、VEGF表达、CD34微血管密度均高于CA组(分别P<0.001、P=0.009、P<0.001、P<0.001、P<0.001),CA合并HI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CA组(P<0.001),两组间HPV感染、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35、P=0.862、P=0.876)。淋巴细胞计数和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_(s)=0.257,P=0.018),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p16表达、VEGF表达呈负相关(r_(s)=−0.232,P=0.033;r_(s)=−0.252,P=0.020),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HPV感染、Ki-67增殖指数、p16表达、VEGF表达呈正相关(r_(s)=0.220,P=0.043;r_(s)=0.346,P=0.001;r_(s)=0.350,P=0.001和r_(s)=0.363,P=0.001),其他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p16表达、VEGF表达、CD34微血管密度是CA合并HI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男性CA合并HIV患者中,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A组织细胞增殖活跃及血管生成增多,可作为CA诊断及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 Ki-67 p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静亚 杨冰清 李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有助于NAFLD治疗新靶点的挖掘。本文从细胞焦亡的研究背景及机制和细胞焦亡在NAFLD中的作用两方面对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尤...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有助于NAFLD治疗新靶点的挖掘。本文从细胞焦亡的研究背景及机制和细胞焦亡在NAFLD中的作用两方面对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尤其对GSDME、caspase-11等细胞焦亡执行分子,以及AIM2等既往关注较少的炎性小体的功能作用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焦亡 炎性体
下载PDF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书伟 杜春静 +4 位作者 张玥 周妍希 张亮 秦秋实 朱鏐娈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模型组小鼠感染6周后,肺组织肺孢子菌r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六胺银染色可见肺孢子菌滋养体和包囊,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增宽,大量Gr-1~+中性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化水平显著升高,肺内及肺泡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采用SCID小鼠进行气管滴注肺孢子菌能构建稳定的PCP小鼠模型,该模型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免疫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动物模型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