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综述
1
作者 徐姗姗 张子信 +2 位作者 赵志军 Muazzam SABIR 商志远 《冰川冻土》 2025年第2期522-536,共15页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启动区,其存在深刻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为深入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趋势,探究青藏高原气候要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至关重要。树轮作为最可靠的古气候重建代用资料之一,...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启动区,其存在深刻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为深入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趋势,探究青藏高原气候要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至关重要。树轮作为最可靠的古气候重建代用资料之一,在该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历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查询国际树轮数据库和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整理了青藏高原地区427篇文献中1436个采样点的年表数据,概述了自1990年以来该地区树轮气候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树轮宽度(TRW)指标的相关研究分布最广,涉及70个树种,年表长度多为300~600 a,超过2000 a的年表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TRW多用于重建水文气候和温度。树轮最大密度(MXD)指标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横断山脉,常用研究树种为川西云杉,年表长度较短,主要用于重建生长季温度。稳定氧同位素(δ18O)主要记录水文气候信号,研究分布在横断山、祁连山及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年表长度多数短于200 a,最长可追溯至公元前4680年。稳定碳同位素(δ13C)研究较少,分布在西藏和祁连山,年表多短于200 a,最长为1171 a,可用于重建温度和水文气候。未来可通过延长MXD和同位素年表长度、多指标综合分析、改进去趋势处理等方法来提升气候重建的精度。此外,结合树轮记录与现代气象数据研究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以及结合树轮生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树木年轮 树轮气候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南极洲拉斯曼丘陵及其邻近地区冰盖演化历史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麓名 张志刚 +2 位作者 赵丹 张红梅 林怡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414-1422,共9页
东南极冰盖的演化能够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对该地区冰盖演化历史的研究是理解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近年来,陆地宇生核素(in-situ Terrestrial Cosmic Nuclides,TCN)暴露测年逐步应用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冰川地貌年代测定。对... 东南极冰盖的演化能够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对该地区冰盖演化历史的研究是理解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近年来,陆地宇生核素(in-situ Terrestrial Cosmic Nuclides,TCN)暴露测年逐步应用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冰川地貌年代测定。对该区第四纪冰川地貌年代数据的梳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南极冰盖的变化。本研究归纳整理了拉斯曼丘陵及其邻近地区1997—2022年发表的15篇文献共196个10Be暴露测年数据,结果显示拉斯曼丘陵的最小暴露年龄为(4.05±0.81)ka,最大暴露年龄为(147.01±11.80)ka,其邻近地区最小暴露年龄从(0.32±0.20)ka至(4096±2404)ka不等。对不同来源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17.86%暴露年龄小于11 ka,83.16%样品暴露年龄小于600 ka,98.47%的样品暴露年龄小于2.8 Ma,部分地区^(10)Be暴露年龄确定的冰退时间仍存在争议。(2)侵蚀速率达到0.007 mm·a^(-1)时,对测年结果的影响达到了51.57%,该影响因素不可忽略。(3)暴露年龄有随海拔的降低有减小的趋势,需进一步研究来解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拉斯曼丘陵 暴露年龄 冰川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