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力学找油的一个基本观点——构造体系的观点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殿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的分布规律。巨型构造体系的一级构造成分控制油区的范围;由一级构造所导生的二级和更次一级的构造体系则控制油区中各个油田的分布。
关键词 地质力学 构造体系 油气勘查
下载PDF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纪念李四光教授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殿卿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7,共7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李四光教授建立地质力学学说的过程。在本世纪初期,各大地构造学派纷争的影响下,李四光教授吸取了大陆飘移学说的合理部分并力图分析和解决各学派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借助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力学的观点来研... 本文简要阐述了李四光教授建立地质力学学说的过程。在本世纪初期,各大地构造学派纷争的影响下,李四光教授吸取了大陆飘移学说的合理部分并力图分析和解决各学派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借助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力学的观点来研究构造形迹的发生、发展和组合规律,确定构造应力场,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从而逐渐形成了地质力学这一门边缘学科,为研究地壳运动起源和地壳运动规律另辟新径。文中简述了解放后,地质力学在我国石油普查勘探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构造体系 地壳运动 大陆车阀说 大陆飘移
下载PDF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宗祜 刘平贵 +3 位作者 钱方 闵隆瑞 王强 宗冠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8,共18页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项目,从选择最佳地质剖面入手,对元谋盆地茂易─马头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质测量、编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者对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岩相古地理的主要特征进...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项目,从选择最佳地质剖面入手,对元谋盆地茂易─马头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质测量、编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者对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岩相古地理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第四纪下限(N/Q界限)的各种标志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元谋盆地第四纪下限为2.48MaB.P.左右,并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过去对元谋盆地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所谓“元谋组”,实际上是一套跨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地层。作者根据不同级别岩石地层单元划分方案和命名原则,将这套河湖相地层按地层规范定为元谋群,其中的下部地层沿用周明镇最早提议的名称“沙沟组”,上部地层称为“元马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盆地 晚新生代 地层划分
下载PDF
缅怀李承三先生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段万倜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缅怀李承三先生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贡献段万倜(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承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他在大地构造学、地貌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国第四纪... 缅怀李承三先生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贡献段万倜(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承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他在大地构造学、地貌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做出过卓著贡献。当此李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地质 李承三 中国
下载PDF
农业地质学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大岗 江思鑫 张瑞丰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一、农业地质学的概念与范畴从目前研究现状看,我国农业地质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见附表)
关键词 农业地质学
下载PDF
内蒙古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十八顷毫矿区^(40)Ar/^(39)Ar坪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洪新 孟宪刚 王建平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1,共4页
对采自十八顷毫金矿区的黑云母、角闪石用阶段升温法进行40Ar/39Ar年龄谱研究,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黑云母近似直线年龄谱的坪年龄(277Ma)及角闪石稳定坪年龄(288Ma)代表了韧性剪切带最新活动的时代;角闪石矿物年龄谱反映的后... 对采自十八顷毫金矿区的黑云母、角闪石用阶段升温法进行40Ar/39Ar年龄谱研究,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黑云母近似直线年龄谱的坪年龄(277Ma)及角闪石稳定坪年龄(288Ma)代表了韧性剪切带最新活动的时代;角闪石矿物年龄谱反映的后期热扰动(268Ma)反映区域退化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269~277Ma的年龄可能代表了与退化变质同时的金矿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剪切带 氩40 氩39 年龄特征
下载PDF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纪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逝世20周年
7
作者 段万倜 邓乃恭 《自然杂志》 1991年第4期301-307,320,共8页
今年4月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逝世20周年。早年,孙中山曾勉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尔后,李四光以身实践,硕果累累,终被誉为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本期“科学人物”栏特辑专文《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纪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逝世20... 今年4月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逝世20周年。早年,孙中山曾勉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尔后,李四光以身实践,硕果累累,终被誉为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本期“科学人物”栏特辑专文《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纪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逝世20周年》,以志纪念。文章以传记形式,概述了李四光的生平及其主要科学贡献,再现了李四光的光辉形象。材料翔实,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感人肺腑,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部 第四纪冰川 中国地质学会 曾勉 地质系 科技工作者 现实教育 专文 科学博士学位
下载PDF
非传统农用矿产研究应用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思鑫 朱大岗 张瑞丰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5-57,共3页
非传统农用矿产是巨大的农业能库。国外用作肥料、饲料、土壤改良剂等的达40多种。近10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但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人多地少,且传统肥料资源和饲料资源严重不足。然而我国非传... 非传统农用矿产是巨大的农业能库。国外用作肥料、饲料、土壤改良剂等的达40多种。近10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但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人多地少,且传统肥料资源和饲料资源严重不足。然而我国非传统农用矿产却很丰富,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把非传统农用矿产的应用研究放到发展农业的战略地位,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在财政等政策上给予扶持,它必将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农用矿产 应用
下载PDF
现代湖泊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6
9
作者 孙知明 胡守云 马醒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通过固城湖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的岩石磁学取样及其实验研究,取得了环境磁学参数及各种磁参数的比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结合其他气候指标和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湖泊沉积中磁参数及其比值的变化能与末次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很好地相对... 通过固城湖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的岩石磁学取样及其实验研究,取得了环境磁学参数及各种磁参数的比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结合其他气候指标和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湖泊沉积中磁参数及其比值的变化能与末次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很好地相对应,尤其是在4.00m和12.03m的气候转折点上,沉积物中环境磁参数及其比值同样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力地说明沉积物中磁参数及其比值能很好地记录湖泊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变化,并且可用来认识古环境突变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磁性矿物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成岩作用与古地温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陶士振 刘德良 +2 位作者 魏大卫 杨晓勇 戴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0,共5页
应用镜下岩石组构分析、电子探针测试、阴极发光技术,在成岩作用研究(成岩作用类型的鉴别、成岩阶段及矿物期次的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各成岩阶段不同矿物形成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 应用镜下岩石组构分析、电子探针测试、阴极发光技术,在成岩作用研究(成岩作用类型的鉴别、成岩阶段及矿物期次的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各成岩阶段不同矿物形成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参数进行了测试,恢复了上述地质时代(地层缺乏镜质体)的古地温,计算了古地热梯度,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古地热梯度为21.44℃/km,中新世古地热梯度为28.87℃/km。虽然古地热梯度偏低、生油门限深度较大,但埋藏较深的古生界海相油源层热成熟度仍然偏高,有利于天然气成藏与运聚,在本区探获油气的前景应是乐观的。图2表3参8(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地 盆地 晚第三纪 成岩作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黄土地层中奇异微颗粒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和聆 吴锡浩 +10 位作者 邓寄温 殷伟德 蒋复初 肖华国 安芷生 祝一志 孙东怀 欧阳自远 管云彬 马淑兰 孔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通过蓝田段家坡黄土和红粘土剖面与第四纪3次巨大撞击事件年代相应的地层内奇异微颗粒的研究,将其划分为5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并主要据化学成分,将5类奇异微颗粒归纳为撞击、火山和生物等3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提出综合成因模式来解释不同... 通过蓝田段家坡黄土和红粘土剖面与第四纪3次巨大撞击事件年代相应的地层内奇异微颗粒的研究,将其划分为5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并主要据化学成分,将5类奇异微颗粒归纳为撞击、火山和生物等3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提出综合成因模式来解释不同奇异微颗粒赋存于同一撞击事件时段的地层及它们所显示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撞击事件 微颗粒 第四纪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代雪线和林线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锡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本文用定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雪线和林线的高度、温度、降水和湿度特征。在空间变化上,雪线和林线的同步性在于它们都由气候因子中的温度和降水决定的;而两者的差异性在于雪线主要受降水及其年分配控制,林线主要受温度及其年... 本文用定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雪线和林线的高度、温度、降水和湿度特征。在空间变化上,雪线和林线的同步性在于它们都由气候因子中的温度和降水决定的;而两者的差异性在于雪线主要受降水及其年分配控制,林线主要受温度及其年较差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冰川 雪线 林线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胶东招-掖金矿带金矿化蚀变带Rb-Sr等时线的研究及测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振海 张景鑫 叶素芝 《贵金属地质》 1993年第1期26-34,共9页
招—掖金矿带已得出三次金矿化的年龄。最早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188.94±4.24Ma;第二次金矿化距今100.74±3.58Ma,这两次均属燕山期。最晚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46.52±2.290Ma,当属喜山期。几次矿化年龄证明,招—掖金... 招—掖金矿带已得出三次金矿化的年龄。最早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188.94±4.24Ma;第二次金矿化距今100.74±3.58Ma,这两次均属燕山期。最晚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46.52±2.290Ma,当属喜山期。几次矿化年龄证明,招—掖金矿带的成矿作用是多次的,每次矿化又是多阶段的,可互相叠加。这充分反映了含矿热液的脉动性。矿体围岩蚀变是金矿化的同步产物,是一个锶均一化的封闭体系。用Rb—Sr等时线法测出其同位素年龄,即为一次金矿化的年龄。几条等时线给出的^(87)Sr/^(86)Sr初始比说明:招—掖金矿带成矿热液来源于大陆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矿化 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刘椿 马醒华 杨振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31-237,共7页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关键词 中国古地磁学 成就 展望
下载PDF
煤基石墨的喇曼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宣华 郑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本文研究了煤基石墨的一级和二级喇曼光谱。作者认为,石墨及有关的碳质物质的一级喇曼光谱是由层内振动激发的,反映了它们作为二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煤基石墨中存在的层内结构缺陷分为两种,一...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本文研究了煤基石墨的一级和二级喇曼光谱。作者认为,石墨及有关的碳质物质的一级喇曼光谱是由层内振动激发的,反映了它们作为二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煤基石墨中存在的层内结构缺陷分为两种,一是煤中特有的,在石墨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另一是由研磨(剪切应力)作用带入的,可能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石墨化过程和剪切应力作用过程是效果近于相反的两过程,而石墨的二级喇曼光谱则可揭示其作为三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石墨 结构缺陷 石墨 散射谱
下载PDF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地应力测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俊修 廖椿庭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0-14,共5页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甘陶河干流上,电站分上、下两个水库.电站水道系统的压力管道水平段、下弯段、尾水洞段以及地下厂房均设在甘陶河群蒿亭组二段上部的变质安山岩中,其抗压强度平均为208.1MPa,静弹模平均为84GP...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甘陶河干流上,电站分上、下两个水库.电站水道系统的压力管道水平段、下弯段、尾水洞段以及地下厂房均设在甘陶河群蒿亭组二段上部的变质安山岩中,其抗压强度平均为208.1MPa,静弹模平均为84GPa,密度为3g/cm3.用YG-73型压磁应力计及KX-81型空芯包体式三轴应力计进行了地应力测量,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论证了测试部位地应力量级为几个兆帕,方向总体为N60°E,及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所测地应力场的方向与本区域的构造轨迹十分吻合;采用两种应力计测量结果基本是一样的,表明本次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压磁应力计 应力计 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谈调整构造 被引量:18
17
作者 燕守勋 蔺启忠 +2 位作者 黄晓霞 王志刚 孟宪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调整构造是伸展型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中普遍存在的构造,它与走向构造一起,控制了沉积盆地或造山带的基本轮廓与内部结构。调整构造横切走向构造,并与之共同控盆、控岩、控矿,并间隔开两侧不同的构造样式。它以长时期、多阶段活动,具... 调整构造是伸展型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中普遍存在的构造,它与走向构造一起,控制了沉积盆地或造山带的基本轮廓与内部结构。调整构造横切走向构造,并与之共同控盆、控岩、控矿,并间隔开两侧不同的构造样式。它以长时期、多阶段活动,具有高渗透性为主要特征,是控制矿带展布与矿床就位的重要构造,也是固定成矿预测区与找矿靶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鲁西、中亚及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兰坪─思茅盆地区及右江盆地区为例,论述了调整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构造 盆地 造山带 控矿构造 岩石圈
下载PDF
鲁西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模式 被引量:40
18
作者 燕守勋 王桂梁 +1 位作者 邵震杰 孟宪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共11页
伸展链锁断层系,形成了鲁西的主导构造格局,即“块断”构造。它是由中、新生代两次伸展运动形成的。伸展运动与幔源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两次伸展运动经历过程是:先是上地壳拉开,形成断裂;其后是因处在伸展断层下盘的泰山—鲁... 伸展链锁断层系,形成了鲁西的主导构造格局,即“块断”构造。它是由中、新生代两次伸展运动形成的。伸展运动与幔源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两次伸展运动经历过程是:先是上地壳拉开,形成断裂;其后是因处在伸展断层下盘的泰山—鲁山—沂山断块的上隆,从而启动泰山—鲁山—沂山以北,沿早前寒武纪与古生界不整合界面发生的浅层次的滑脱运动;在深层次滑脱层上部的“分叉”断层以“接力式”传递伸展。浅层次滑脱向北运动,深层次滑脱向南运动,泰山—鲁山—沂山断块成为南、北滑脱断层的共同下盘,它因上部物质拉开卸载而均衡回弹上隆,深层次滑脱面下的中地壳硅—铝质岩向回弹上隆体下的虚脱空间中汇聚加厚,在地堑系下部减薄;回弹上隆体下硅—铝质加积体冷却,将地堑系封住,然后壳幔物质均衡调整,软流圈发生对流运动。伸展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以泰山—鲁山—沂山为核心的鲁中块隆,它至今耸立于周围以平原地貌为标志的地堑系之间,隆起的高点,就是当今的泰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地壳隆升 伸展构造模式 壳幔调整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时空变迁 被引量:73
19
作者 吴锡浩 安芷生 +5 位作者 王苏民 刘晓东 李小强 周卫健 刘俊峰 陆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4-37,共14页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峰值在中国中、东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即以东亚夏季风降水或有效湿度为标志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盛期在各地的出现时间并不相同,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区偏早,长江中下游区稍晚,华南区最晚,而西南区又偏早。作者对导致这种穿时性的轨道驱动力和季风锋面移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有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 适宜期 夏季风 古气候
下载PDF
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应力效应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郝锦绮 黄平章 +3 位作者 张天中 徐明发 周建国 马醒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的减小,应力解除后剩磁部分恢复;而在强不可逆的Ⅱ型效应中,应力去除后剩磁大部不恢复;在Ⅲ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极不规律的变化.进一步的岩石磁学分析表明,不同应力效应的重要原因,在于天然剩磁中的粘滞剩磁的比例不同,微观上取决于磁性矿物成分及其磁畴状态等因素.因此,不能用单一的岩石压磁模式来解释地震压磁效应,须考虑各震源区的不同岩石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剩磁化 应力效应 震磁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