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抗生素合成基因筛选及抑菌活性初探
1
作者 高帅 刘占文 +2 位作者 骆新荣 万传星 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为靶标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发酵产物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1株小单孢菌中24株含有PKS-I基因,15株含有AHBA基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有拮抗活性的分别有3株、3株、6株以及14株菌;13株菌同时具有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和抑菌活性。青铜小单孢菌(TRM99160)、土壤小单孢菌(TRM99303)、绛红产色小单孢菌(TRM99166)和碳样小单孢菌(TRM99551)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用于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综上,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具有拮抗多种病原菌活性及抗生素生物合成潜力,值得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淤泥 小单孢菌 基因筛选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红丽 沈红玲 +1 位作者 杨秋红 万传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择性分离培养小单孢菌,并对小单孢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可培养方法从塔里木河沿岸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出484株菌株,分属于3门5纲13目19科22属70种,其中小单孢菌属菌株424株,占87.60%,小单孢菌属的出菌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对小单孢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合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筛选出5株既具有抗菌活性又具有代谢潜力的小单孢菌。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沿岸含水量高的土样中拥有丰富的小单孢菌资源,通过向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放线菌素等抗生素施加选择压,可以有选择性地分离获得小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小单孢菌 选择性分离 多样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3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下载PDF
干旱沙漠生活的塔里木兔肾脏中水通道蛋白7的高表达
4
作者 李永乐 罗生杰 +2 位作者 张刘凯 史瑞军 张建萍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塔里木兔肾脏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了AQP7在塔里木兔和家兔肾脏中mRNA和...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塔里木兔肾脏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了AQP7在塔里木兔和家兔肾脏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特征及定位,探讨AQP7在塔里木兔适应极端干旱环境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AQP7基因序列编码区长度为1032 bp,共编码343个氨基酸,塔里木兔AQP7与家兔AQP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5.63%,塔里木兔中的差异氨基酸丙氨酸和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有助于其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塔里木兔肾脏中AQP7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家兔;AQP7在塔里木兔近端小管曲部主细胞刷状缘和近端小管直部主细胞顶质膜分布。AQP7的高表达表明塔里木兔肾脏近端小管对水和甘油的重吸收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兔 肾脏 AQP7 适应性 荒漠生境
下载PDF
农牧专业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5
作者 李艳慧 王彦芹 +1 位作者 程勇 杨凤微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1年第23期92-94,共3页
《动物学》是农林、师范以及综合性院校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述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分布特点、动物分类、动物进化、动物生态、动物行为、动物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动物学》是农林、师范以及综合性院校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述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分布特点、动物分类、动物进化、动物生态、动物行为、动物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塔里木大学为例,从当前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授课内容杂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兴趣较低、师生缺乏交流、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传统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实验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氾胜之书》中的水分生理知识和科学思想
6
作者 韩占江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93-96,共4页
通过研读《氾胜之书》,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水分生理知识和科学思想。《氾胜之书》非常重视“保泽”,并且将“趣时”“和土”“务粪泽”三个总原则有机结合;在耕作、播种、灌溉、施肥、锄草、收获等多个操作环节都注重“看天、看地、... 通过研读《氾胜之书》,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水分生理知识和科学思想。《氾胜之书》非常重视“保泽”,并且将“趣时”“和土”“务粪泽”三个总原则有机结合;在耕作、播种、灌溉、施肥、锄草、收获等多个操作环节都注重“看天、看地、看庄稼”,注意收集各种形式的降水,并注重以水调温,促进作物生长,给出了栽培作物的准确灌溉量,经济高效地灌溉;记载了渗灌、浸润灌溉、冬灌、集雪灌溉等技术雏形,这些水分生理知识和科学思想为后世农书和群众广泛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借鉴,足见其先进之处,时至今日,《氾胜之书》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氾胜之书》 水分生理知识 科学思想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实验材料的筛选与应用
7
作者 王彦芹 郭媛 韦晓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1期97-100,共4页
生物种质资源不仅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教学、科研成功的决定性材料,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从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阐述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生物种质资源不仅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教学、科研成功的决定性材料,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从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阐述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和选择原则。以塔里木大学所处地域及地域生物资源为特色,列举了一系列用于本科生教育教学的、具有独特功能的荒漠生物资源,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心生态恢复、关注荒漠化治理的家国情怀,同时科普了种质资源普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实验材料 荒漠化治理 种质资源普查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传感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浪琴 王雨 +4 位作者 陈天财 王健健 米力夏提·毛吾拉 吐尔洪·阿迪力 张锐 《现代园艺》 2023年第7期80-82,87,共4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伴随着微波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研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得到迅速的完善,该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简便、高效等优点已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农产品是目前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组成部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伴随着微波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研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得到迅速的完善,该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简便、高效等优点已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农产品是目前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组成部分,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人们健康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从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光谱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感官品质检测鉴定、掺假成分鉴别、品种鉴别、产地溯源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目前此技术在各类农产品品质鉴定检测产品上取得的成果应用,并对今后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农产品 品质检测
下载PDF
《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陈水红 李树伟 任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学思想指导下,历经校级重点课程、兵团精品课程、校级视频公开课、校级课程思政以及...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学思想指导下,历经校级重点课程、兵团精品课程、校级视频公开课、校级课程思政以及校级一流课程不同建设阶段,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该文主要介绍该课程在本校的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阐述了课程建设历程,介绍建设经验,为后期金课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专业基础课 一流课程 科研促进教学
下载PDF
原料乳及牧场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嗜冷菌污染源分析
10
作者 胡少震 逯刚 +4 位作者 喻东威 吕加平 张书文 李莲瑞 逄晓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7,共10页
原料乳中嗜冷菌超标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耐热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两种酶是导致产品进入货架期后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探究牧场奶牛生活环境以及原料乳在流转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微生物多样性,找出牧场中嗜冷菌的污染来源,本研究选取河北... 原料乳中嗜冷菌超标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耐热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两种酶是导致产品进入货架期后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探究牧场奶牛生活环境以及原料乳在流转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微生物多样性,找出牧场中嗜冷菌的污染来源,本研究选取河北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TMR饲料、牛舍垫土、头三把奶、头三把奶之后的常规乳以及储奶罐中的原料乳等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所有样品的菌群结构、嗜冷菌种类及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主要微生物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是无形体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短螺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此外对样品中的关键嗜冷菌(假单胞菌)进行分析,牛舍垫土的多样性最丰富的,包含了牧场中常规乳及储奶罐中乳假单胞菌种类的99.63%和96.39%,说明牛舍垫土是各类假单胞菌潜在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嗜冷菌 假单胞菌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原料乳和牧场环境中嗜冷菌多样性及蛋白酶水解特性研究
11
作者 胡少震 代良超 +3 位作者 张书文 吕加平 李莲瑞 逄晓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0,共7页
为探究原料乳和牧场环境中嗜冷菌多样性及产酶性能,该研究从中国4个地区的规模化牧场采集不同环节的原料乳及牧场环境样品,基于纯培养技术对嗜冷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中国地区嗜冷菌多样性,明确嗜冷菌的污染分布,并进一步对其中的假单胞... 为探究原料乳和牧场环境中嗜冷菌多样性及产酶性能,该研究从中国4个地区的规模化牧场采集不同环节的原料乳及牧场环境样品,基于纯培养技术对嗜冷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中国地区嗜冷菌多样性,明确嗜冷菌的污染分布,并进一步对其中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蛋白酶活力测定及碱性肽酶基因(apr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64份样品中共分离到329株嗜冷菌,归为21个属,76个种。假单胞菌属是牧场中分布最广的污染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57.45%,在28℃下,61.38%的假单胞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其中高达92.24%的假单胞菌株携带aprX基因,所产生的蛋白酶经135℃处理5 s后仍有21.55%的酶残留率超过60%。该研究牧场中原料乳及牧场环境嗜冷菌种类丰富,产耐热蛋白酶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污染分布 蛋白酶活力 aprX
下载PDF
陆地棉叶片干质量的发育遗传研究
12
作者 宋佳 何良荣 +3 位作者 郭伟锋 胡守林 陈含静 曹新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采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的非条件与条件分析即ADM遗传模型,研究7个陆地棉亲本及21个正交F1代在3种密度(2.4×10^(5)株/hm^(2)、1.8×10^(5)株/hm^(2)、1.2×10^(5)株/hm^(2))种植下,叶片干质量(LDW)发育... 采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的非条件与条件分析即ADM遗传模型,研究7个陆地棉亲本及21个正交F1代在3种密度(2.4×10^(5)株/hm^(2)、1.8×10^(5)株/hm^(2)、1.2×10^(5)株/hm^(2))种植下,叶片干质量(LDW)发育遗传规律,探讨陆地棉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干质量、发育特征值与发育时间的关系,为优质亲本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存在于整个叶片干质量累积过程,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或时段也存在较大的加性或母体效应影响,加性及母体与环境互作总体来说影响较小,叶片发育过程中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遗传主效应表达受环境调控较大;叶片干质量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特点。不同发育时期或时段叶片干质量对最终叶片干物质的累积均有较大正向作用,但其遗传机制却各不相同。第20天、第30天对叶干质量具有较好选择效果。叶片干物质累积与叶片生长发育特点及亲本的选择有关,可根据各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值、环境稳定性进行陆地棉叶型育种。7个亲本中,大叶型育种时选择P5为亲本,小叶型育种时选择P2为亲本,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储存与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叶片干质量 ADM 发育遗传
下载PDF
混合盐碱胁迫对骏枣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闫敏 王艳 +3 位作者 王程成 郭松超 卢登洋 吴翠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 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骏枣叶片的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混合盐溶液高于180 mmol·L^(-1)时,叶绿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且体积变大,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同时,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逐渐降低,胞间CO_(2)浓度升高,光合限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在240、300 mmol·L^(-1)高胁迫水平处理下,叶片初始荧光(F_(0))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_(m))、F_(v)/F_(m)、F_(v)/F_(0)显著降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_(o)/RC)、热耗散的能量(DI_(o)/RC)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综上,较高水平的盐碱胁迫会使骏枣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抑制其光合能力,使嗜锇小体增多、变大,并出现淀粉粒。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枣的耐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盐碱胁迫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光合日变化 荧光参数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14
作者 郭远航 王洪博 +5 位作者 白宝伟 张磊 赵丰年 吕东雪 贾婷 王兴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为探明外源褪黑素(MT)对大豆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适宜的施用浓度。以大豆品种田友-2986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盐浓度(低盐S_(3):3 g/L、中盐S_(5):5 g/L、高盐S_(7):7 g/L)和6个MT浓度(M_(0):0μmol/L、M_(1):25μmol/... 为探明外源褪黑素(MT)对大豆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适宜的施用浓度。以大豆品种田友-2986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盐浓度(低盐S_(3):3 g/L、中盐S_(5):5 g/L、高盐S_(7):7 g/L)和6个MT浓度(M_(0):0μmol/L、M_(1):25μmol/L、M_(2):50μmol/L、M_(3):75μmol/L、M_(4):100μmol/L、M_(5):150μmol/L),分析了大豆幼苗形态参数、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大豆幼苗的根系形态参数、生物量、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低盐(S3)和中盐(S5)胁迫下,外施50μmol/L MT大豆根系总长度、侧根数、SOD和POD较不施加分别提高了52.30%,19.98%,74.10%,40.03%(低盐)和68.52%,19.24%,81.72%,37.42%(中盐);高盐(S7)胁迫下,外施75μmol/L MT分别提高了71.17%,19.11%,80.79%和27.01%。盐胁迫下,外源25~100μmol/L的MT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幼苗生长,提高耐盐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在低、中盐胁迫下,50μmol/L MT的缓解盐害效果最好;高盐胁迫下,MT这一适宜浓度在75μmol/L。MT缓解大豆幼苗盐害主要在于它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从而缓解了盐胁迫下大豆的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褪黑素 抗氧化系统 综合评价
下载PDF
6株布顿大麦内生真菌耐盐性研究
15
作者 滕天欣 张恩会 +2 位作者 高军 陈胜 陈水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8,共9页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大麦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等影响。对来自新疆不同地域布顿大麦中筛选到的形态不同的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耐盐性试验,研究了菌株在氯化钠、硫酸钠不同盐浓度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在氯...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大麦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等影响。对来自新疆不同地域布顿大麦中筛选到的形态不同的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耐盐性试验,研究了菌株在氯化钠、硫酸钠不同盐浓度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在氯化钠8个盐浓度(0、100、200、400、600、800、900、1000mmol/L)培养基和硫酸钠5个盐浓度(0、100、200、400、600mmol/L)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同一盐浓度处理下,菌株在氯化钠盐培养基中的耐盐性整体高于硫酸钠盐。菌株A的内生真菌菌株在硫酸钠盐中生长极不耐受,出现菌丝褐化现象;菌株F的长势最差,菌株D的长势最好。在100mmol/L氯化钠处理下,菌株B的内生真菌菌落直径大于不加盐对照组。研究表明,试验结果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布顿大麦内生真菌的耐盐性,为盐碱地区的土壤沙化治理选育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 内生真菌 耐盐性 生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发现红沙蚺兼记繁殖数量新纪录
16
作者 夏可心 史楠楠 +1 位作者 王智超 程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2017年5月—2021年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项目调研过程中,多次发现并采集到一种中小型蛇类。依据2017、2018年采集固定的2号标本及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鉴定为红沙蚺(Eryx miliaris)。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产子16... 2017年5月—2021年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项目调研过程中,多次发现并采集到一种中小型蛇类。依据2017、2018年采集固定的2号标本及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鉴定为红沙蚺(Eryx miliaris)。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产子16条。本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发现红沙蚺及其繁殖数量为其分布和繁殖数量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学标本室(R-2017-1,R-20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蚺 繁殖数量 新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鹿茸菇的研究概述
17
作者 孔佳欣 卫彩红 +4 位作者 丰彬彬 任昂 胡建伟 孔新 刘慧美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 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该菌的推广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药用价值 基因组 营养价值 工育种 抗氧化 抗肿瘤 降三高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产氨基糖苷类次级代谢产物潜力链霉菌的筛选
18
作者 张嘉馨 骆新荣 +3 位作者 刘占文 高佳敏 罗晓霞 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从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中分离获得,该类药物能够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农作物腐烂病等,在生物医疗、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发现和挖掘新的氨基糖苷类天然产物提供种质资源、丰富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从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中分离获得,该类药物能够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农作物腐烂病等,在生物医疗、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发现和挖掘新的氨基糖苷类天然产物提供种质资源、丰富氨基糖苷类化合物,本研究从沙漠土壤中分离获得链霉菌属,通过“基因-活性-化学”相结合的筛选手段从132株链霉菌中筛选出两株具有产氨基糖苷类化合物潜力的菌株:TRM71140和TRM94015。通过质谱法检测,从TRM94015发酵产物中检测到大观霉素信号,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氨基糖苷类化合物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挖掘 氨基糖苷类药物
下载PDF
荒漠植物花花柴HTR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及其增强细菌抗逆性分析
19
作者 徐靖辰 郭媛 王彦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荒漠植物花花柴具有耐盐碱、耐高温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是新疆珍贵的天然抗逆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花花柴耐极端温度和耐盐基因,系统分析其在高温、低温和高盐胁迫下表达模式以及抗逆性,对于利用该基因增强作物抗逆性、稳产性、... 【目的】荒漠植物花花柴具有耐盐碱、耐高温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是新疆珍贵的天然抗逆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花花柴耐极端温度和耐盐基因,系统分析其在高温、低温和高盐胁迫下表达模式以及抗逆性,对于利用该基因增强作物抗逆性、稳产性、丰产性,促进荒漠植物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盆栽花花柴幼苗进行不同时长的高温(45℃)、低温(4℃)和高盐(400 mmol/L Na^(+))胁迫处理,采集幼苗的根、茎、叶组织,利用RT-PCR等技术克隆花花柴HTR基因家族(KcHTRs),分析KcHTRs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分析其抗逆性以及表达蛋白质的最佳诱导条件。【结果】(1)从荒漠植物花花柴高温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克隆了KcHTR基因家族的7个成员,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明确其cDNA长度在708~789 bp之间,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7~29 kD之间;(2)发现在大肠杆菌BL21最适生长温度37℃下该家族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体系:OD600为0.8,IPTG诱导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8~10 h;(3)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的模拟高温、低温、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KcHTR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宿主对高温、低温和高盐的耐受性。【结论】KcHTRs具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主要具有耐极端温度的抗逆性,且能够积极响应花花柴植株应对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HTR基因 原核表达 耐高温性 耐低温性 耐盐性
下载PDF
胡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冯宇 王雨晴 +2 位作者 李沅楷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6,共10页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胡杨叶功能性状在不同地下水埋深(GWD, groundwater depth)之间差异显著(P<0.05),比叶面积(SLA, specific leaf area)、叶宽(LW, leaf width)、叶面积(LA, leaf area)随GWD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叶长(LL, leaf length)、叶干物质含量(LDMC, leaf dry mass)、叶组织密度(LTD, leaf tissue density)则显著增大(P<0.05);其中LW、LA变异系数较高(48.6%、39.4%),对GWD变化较敏感。(2)浅GWD生境土壤有机碳(SOC, soil organic carbon)、全氮(TN, total nitrogen)、全磷含量(TP, total phosphorus)与氮磷比(N/P, nitrogen phosphorus ratio)显著高于深GWD生境(P<0.05),碳氮比(C/N, carbon nitrogen ratio)则相反;其中TN、SOC、N/P变异系数较高(≥40.0%),对GWD变化较敏感。(3)冗余分析表明,C/N、N/P、TN、SOC是影响胡杨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其中C/N显著影响LW、LA与SLA,N/P则显著影响LL与LDMC,TN显著影响LTD(P<0.05)。(4)随GWD增加,土壤库养分减少,林下土壤旱化贫瘠。胡杨为了生存,通过减小LW、LA、SLA,增加LL、LTD、LDMC来适应日益干旱贫瘠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地下水埋深 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