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绿洲-沙漠过渡带骆驼刺群落的防风阻沙作用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王雪芹
胡永锋
杨东亮
郭洪旭
杨帆
张忠良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处公路管理处
-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9-925,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303)
新疆科技重大专项(200733144-2)资助
-
文摘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防风阻沙的角度研究该区域主要植物群落-骆驼刺群落的生态学特性,并分别对骆驼刺样地和裸沙样地进行梯度风速和多向输沙的同步对比观测,结合输沙势的季节和方向分布,确定骆驼刺群落的防风阻沙作用。结果表明,多年生木质化草本植物骆驼刺在4月上旬萌发,5~7月为生长旺季,8月以后生长缓慢,以木质化过程为主。4~6月为该区域的强风盛行期,活体骆驼刺植被的盖度并不能有效防止风蚀,但头年生长的骆驼刺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后仍处于直立状态,在翌年风季来临时有效发挥防风阻沙作用。与裸沙地相比,覆盖度在30%左右的骆驼刺样地风速可降低26%~67%,对应的地表输沙通量也仅为裸沙地表的15%。根据实测输沙量与风能的关系推断,如果没有骆驼刺植物的保护,每年从策勒绿洲西部风沙前沿进入绿洲内的单宽输沙量可达到170.24 t.km-1.a-1,而骆驼刺地表单宽输沙量仅为26.43 t.km-1.a-1,可见骆驼刺群落具有极好的阻沙效果。
-
关键词
塔干南缘
绿洲-沙漠过渡带
骆驼刺群落
防风阻沙
输沙势
-
Keywords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oasis-desert ecotone
Alhagi sparsifolia community
wind-blown sand control
sand drift potential
-
分类号
Q948.114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