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明 冯积累 +2 位作者 江同文 刘建勋 周理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概述了塔里木高含水油藏主力油田塔中4油田和轮南油田的开发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前期研究思路,重点突破口在于剩余油分布和新材料的研究。从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树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 概述了塔里木高含水油藏主力油田塔中4油田和轮南油田的开发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前期研究思路,重点突破口在于剩余油分布和新材料的研究。从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树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无机材料方面对剖面调整所需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极表面活性剂和特殊表面活性复配方面对驱油剂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三次采油 高温 高矿化度
下载PDF
塔里木油公司管理体制研究
2
作者 秦常青 陈淑芬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83-985,共3页
系统地分析了塔里木油公司管理体制的成因、特点和突出优势,并从塔里木油田快速发展发展的形势出发,认真分析了塔里木油田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塔里木油公司管理体制,并从实施人才工程、技术创新战略、坚持... 系统地分析了塔里木油公司管理体制的成因、特点和突出优势,并从塔里木油田快速发展发展的形势出发,认真分析了塔里木油田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塔里木油公司管理体制,并从实施人才工程、技术创新战略、坚持党工委统一领导、实施战略联盟、建设具有塔里木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发展 塔里木油公司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来源与运聚成藏研究 被引量:90
3
作者 韩剑发 梅廉夫 +3 位作者 杨海军 邬光辉 徐志明 朱光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26-435,共10页
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油气的勘探进展很快,在塔中地区围绕塔中I号坡折带有重要发现,特别是发现了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大面积富含油气。认为该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存在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包括晚加里东期油气的... 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油气的勘探进展很快,在塔中地区围绕塔中I号坡折带有重要发现,特别是发现了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大面积富含油气。认为该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存在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包括晚加里东期油气的聚集、晚海西期古油藏油气的调整转移和直接从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补充以及喜山期古油藏裂解天然气对早期油藏的气侵;塔中地区原油和凝析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上奥陶统中聚集的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多套储层横向运移面来;塔中奥陶系油气藏之所以表现出外带为凝析气藏、内带为油藏的分布特征,主要与来源于外带下伏的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也与I号坡折带北侧的良里塔格组斜坡相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这些天然气沿I号坡折带向上运移,补充到位于I号坡折带附近的礁滩复合体油气藏中,并对原来的油藏产生气侵,气侵程度的不同,或者形成凝析气藏,或者仍然保持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 多期成藏 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 塔中Ⅰ号坡折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树锋 陈立峰 +5 位作者 肖中尧 罗俊成 陈汉林 王步清 程晓敢 廖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走滑性质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向北西的强烈冲断;车尔臣断裂体系由车尔臣断裂及次级断层和一系列反冲断层组成,除表现为向北西冲断外,还具有左行走滑特征;西昆仑断裂体系主要由自南向北的冲断的逆冲断层组成,在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处,受阿尔金左行走滑的影响呈弧形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体系 车尔臣断裂体系 西昆仑断裂体系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新生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礁滩分布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丽娟 李勇 +3 位作者 周成刚 李猛 韩杰 张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7,共7页
奥陶纪是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构造和沉积演化的关键时期。早-中奥陶世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塔里木盆地基本继承了晚寒武世的沉积背景;晚奥陶世早期区域构造运动由拉张转为挤压,盆地周边(主要是南边)进一步隆升,台地内的地形分化进一步增... 奥陶纪是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构造和沉积演化的关键时期。早-中奥陶世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塔里木盆地基本继承了晚寒武世的沉积背景;晚奥陶世早期区域构造运动由拉张转为挤压,盆地周边(主要是南边)进一步隆升,台地内的地形分化进一步增大。塔里木盆地在奥陶纪发育了两种类型的台地边缘相,古气候环境适合生物礁体发育。陡坡型台地边缘带相对较窄,礁滩复合体厚度大,平行台缘连续性好,高能相带位于外缘,以塔中Ⅰ号坡折带最为典型;缓坡型台地边缘带相对较宽,礁滩复合体厚度相对较小,由系列的小礁体组成,主要分布在轮南、巴楚凸起边缘、和田河地区。台地边缘礁滩体和台内滩以及岩溶不整合是油气勘探的主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 礁滩复合体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性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晓宁 王国林 +2 位作者 张丽娟 胡剑风 金英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8-220,177,共3页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天然气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性质。该区古生界具有分布广、生烃强度高的烃源岩和区域深坳陷。生烃中心位于深坳陷中,其上倾方向为致密砂岩。而且在较好砂岩储集层的上部具有连片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盖...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天然气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性质。该区古生界具有分布广、生烃强度高的烃源岩和区域深坳陷。生烃中心位于深坳陷中,其上倾方向为致密砂岩。而且在较好砂岩储集层的上部具有连片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盖层的封闭机理是由于致密砂岩微细孔喉产生的毛细管压力,致密砂岩所具有的水锁现象增大了微细孔喉的毛细管压力,成为油气封堵层,阻止了油气纵向上大量的散失,使得天然气在相对好的砂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由于天然气具有高度扩散能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已经聚集成藏的天然气会部分扩散到上部地层中而发生散失,同时由于坳陷中的烃源岩具有持续生烃能力,使气藏中散失掉的气体得以补充,这样,便形成了动态平衡的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气藏 深盆气藏 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下载PDF
山前复杂岩性油气藏地震储层预测与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神木地区为例
7
作者 杨宪彰 王超 +3 位作者 陈元勇 沈建文 徐振平 张文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7期136-138,共3页
山前地区储层预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地震资料品质差、目的层岩性变化快且岩石物理规律不清。将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及岩相概率分析进行有机结合,首次联合应用到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神木区块。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弄清了该区... 山前地区储层预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地震资料品质差、目的层岩性变化快且岩石物理规律不清。将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及岩相概率分析进行有机结合,首次联合应用到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神木区块。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弄清了该区舒善河组泥岩、砾岩、砂岩的岩石物理规律;通过地震CRP道集优化处理、井震精细标定、建立复杂低频模型,利用叠前同时反演准确求取了舒善河组地层的弹性信息;在岩石物理的指导下,通过贝叶斯模糊判别方法进行岩性的定量解释和不确定性估算,将反演得到的弹性属性体转化为孔隙砂岩概率体。利用岩性概率体完成了舒善河组孔隙砂岩储层的精细雕刻,预测出了神木2井区舒善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北东向展布的河道砂体。研究成果为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低频模型 叠前反演 岩相概率分析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溶解气扩散特征及其扩散量的计算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李延均 黄建全 皮学军 谢会文 邸宏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油藏的地饱压差。根据Fick第二扩散定律模拟计算油层的溶解气中甲烷浓度,从上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末期,油田上部的散失比例为54%,埋藏深度较大的下部油层的扩散作用较弱,散失比例为13%。图1表3参3(陈义才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溶解气 扩散特征 扩散量 分子扩散 Fick定律 模拟计算
下载PDF
声波全波资料识别气层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章成广 江万哲 +1 位作者 肖承文 陈新林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7-401,共5页
在声波全波测井中 ,当地层中因存在气而致使全波形中各组份波发生变化 ,可以利用声波全波资料识别气层。讨论了利用声波全波资料识别气层的理论基础、识别气层的方法研究。通过现场应用 ,证实利用声波全波资料识别气层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 声波全波测井 测井资料 气层 识别 方法研究 应用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T_2截止值实验研究及其测井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汪中浩 章成广 +2 位作者 肖承文 陈新林 宋帆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用核磁共振测井来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在...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用核磁共振测井来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发现T2截止值与孔隙结构综合指数(k/φ)密切相关,故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测井解释的变T2截止值方法。在实际测井解释中,采用变T2截止值求得的束缚水饱和度与压汞实验数据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截止值 束缚水饱和度 测井解释 核磁共振测井 压汞 塔中地区 低渗透储层 岩心 孔隙结构 流体
下载PDF
低渗透储集层T_2截止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汪中浩 章成广 +2 位作者 肖承文 陈新林 宋帆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本文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实验...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本文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时充分考虑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发现T2截止值与孔隙结构综合指数(k)密切相关,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测井解释的变T2截止值方法,并在实际测井解释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截止值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塔中油田低渗透储集层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中浩 章成广 +2 位作者 肖承文 刘兴礼 李进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从多孔介质的渗流理论出发,校正了不完善井的试油资料,结合相渗实验分析资料,建立了低渗透储层产能定量计算的实用模型,并在塔中油田实际生产确定有效产出层位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进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渗流 产能 低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 实验
下载PDF
地质条件约束下储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新涛 彭仕宓 刘国威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由于流动单元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不能反映储层的地质分布规律,采用了地质条件约束的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小层对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储层内部的渗流屏... 由于流动单元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不能反映储层的地质分布规律,采用了地质条件约束的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小层对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及连通体的分布规律,然后在连通体内部,综合采用基于孔渗的宏观参数FZI和微观参数R35建立流动单元的聚类样本和判别函数,对所有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出流动单元类型.最后根据单井划分结果,在储层结构模型的约束下,优选随机建模方法对流动单元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分布的三维模型.实践证明,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等地质条件控制下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在潮坪相地层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塔里木油田 志留系 潮坪相 地质模型
下载PDF
确定性反褶积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郄树海 王小卫 +1 位作者 段文胜 李建立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2期56-59,共4页
利用VSP资料提取子波,进一步求出反子波,与实际的地震记录褶积,将得出的反褶积结果和常规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结果进行对比,以对确定性反褶积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性反褶积方法比一般的反褶积方法更有优势,尤其在... 利用VSP资料提取子波,进一步求出反子波,与实际的地震记录褶积,将得出的反褶积结果和常规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结果进行对比,以对确定性反褶积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性反褶积方法比一般的反褶积方法更有优势,尤其在高分辨处理和岩性勘探的资料处理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叠前反褶积 反射系数 VSP测井
下载PDF
RMT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15
作者 程鹏飞 赵军 +2 位作者 唐谢 祁兴中 王焕增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8期70-73,共4页
油藏监测仪(RMT)是目前各种碳氧比测井仪器中计数率和测量精度最高的一种新型的测井仪器。本研究从碳氧比能谱测井基本原理出发,对RMT测井仪器结构、测井解释基本原理、数据记录格式以及测井解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解编RMT测井... 油藏监测仪(RMT)是目前各种碳氧比测井仪器中计数率和测量精度最高的一种新型的测井仪器。本研究从碳氧比能谱测井基本原理出发,对RMT测井仪器结构、测井解释基本原理、数据记录格式以及测井解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解编RMT测井记录的原始数据曲线,采用寻峰、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数学物理方法对原始谱进行了谱漂移校正,建立了RMT测井求解饱和度的数学模型。并在FORWARD测井解释平台下对现场RMT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与取心及其他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解释模型和处理方法切实可行,测井解释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监测仪 测井解释方法 剩余油饱和度 脉冲中子测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大宛齐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索孝东 于登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土壤游离烃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开发中,并运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再结合地震构造资料,对该油田进行了综合油气预测,...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土壤游离烃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开发中,并运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再结合地震构造资料,对该油田进行了综合油气预测,结果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说明了地表化探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 壤中游离烃 土壤吸附烃 油田滚动开发
下载PDF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大宛齐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索孝东 于登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49-53,共5页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油气预测,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揭示了这一方法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工作 滚动勘探 大宛齐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洞穴型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伟佳 赵军 +1 位作者 顾宏伟 吴庆宽 《国外测井技术》 2011年第2期13-15,3,共3页
由于地下溶洞发育及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古洞穴的充填程度及流体性质的复杂多变,使得洞穴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成为测井评价的一个主要技术难点。而正确评价洞穴的充填物和充填情况是判断其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分析不同充填程度、不同充... 由于地下溶洞发育及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古洞穴的充填程度及流体性质的复杂多变,使得洞穴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成为测井评价的一个主要技术难点。而正确评价洞穴的充填物和充填情况是判断其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分析不同充填程度、不同充填物的洞穴在常规测井曲线、电成像和阵列声波图像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并结合钻井、录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对储层类型和级别进行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有效性评价 填充程度 填充物 斯通利波 测井
下载PDF
轮南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规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马青 赵学钦 +2 位作者 陈沛 薛小红 杨海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周缘地区奥陶系发育良好,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组成。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区域性的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夹滩间海沉积,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为区域性的海水变浅的开阔台地浅滩夹点礁沉积,上奥陶统吐木休... 塔里木盆地轮南周缘地区奥陶系发育良好,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组成。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区域性的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夹滩间海沉积,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为区域性的海水变浅的开阔台地浅滩夹点礁沉积,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发育沉没台地-斜坡相,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在晚奥陶世海侵背景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相的沉积产物。研究区奥陶系发育两期礁滩体,第一期礁滩体发育于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第二期礁滩体发育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两期礁滩体的发育环境和分布范围各具特色。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各相带在近东西方向上错落有序分布,并且随时间发生明显的侧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相 礁滩体 发育规律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福焕 王招明 +3 位作者 韩剑发 于红枫 吉云刚 赵宽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5-702,共8页
塔中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区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均发现了大中型油气藏。勘探开发成果与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礁滩复合体、大型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等是塔中富油气区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发育的重要领域;继承性古... 塔中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区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均发现了大中型油气藏。勘探开发成果与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礁滩复合体、大型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等是塔中富油气区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发育的重要领域;继承性古隆起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基础;多充注点多期次泵注式大面积成藏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整体含烃、局部富集的关键;多套优质的碳酸盐岩孔—洞—缝岩溶储层是形成大型非常规岩溶缝洞型凝析油气田的前提。塔中富油气区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下奥陶统风化壳油气藏横向连片、纵向叠置,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体 不整合 岩溶储层 塔中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