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文学娱乐观的一般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7-84,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娱乐观是古人对于文学娱乐功用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而言,是指中国古代以文学为娱乐对象,或者以"爱玩"和娱乐的心态对待文学、从事文学活动,要求文学满足自己种种娱乐性需要的文学观念。文学的娱乐之用因为契合人... 中国古代文学娱乐观是古人对于文学娱乐功用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而言,是指中国古代以文学为娱乐对象,或者以"爱玩"和娱乐的心态对待文学、从事文学活动,要求文学满足自己种种娱乐性需要的文学观念。文学的娱乐之用因为契合人性对于感性愉悦的需要而成为文学的常态功用之一,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念之外源远流长。文学娱乐观的内涵是丰富而多层的,从大的文化分层看,它存在于政教合一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正统文学观"文以载道"的遮蔽和压制;从创作的动机和目的来看,"以文为娱"又可分为"自娱"和"娱人";而就娱乐带来的心理愉悦和快适层面,又可做美感和快感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 自娱 娱人 美感 快感
下载PDF
话本小说改写的伦理学框架——以《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文本伦理的多维重构为例
2
作者 王一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9-108,共10页
关注话本小说改写现象中传统叙事分析视野之外的文本伦理框架变化,建立故事重构与伦理框架的理论关联性,并阐释其文化成因。《古今小说》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冯梦龙通过对两宋故事改写,糅合并重构西南历史,改造了文本的时... 关注话本小说改写现象中传统叙事分析视野之外的文本伦理框架变化,建立故事重构与伦理框架的理论关联性,并阐释其文化成因。《古今小说》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冯梦龙通过对两宋故事改写,糅合并重构西南历史,改造了文本的时间伦理。作为前文本的民间文本之伦理框架,叠加并呈现为人与动物、两性及三教伦理的冲突、对峙与等级化。同时,故事受到史传、志怪笔记等传统叙事作品中夷夏关系书写范式的影响。其中,景观及器物的伦理意义、因果结构的缺失与否等微观伦理框架与晚明现实社会文化变迁关联,反映了明人“夷夏”伦理认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伦理 重构 前文本
下载PDF
语词音义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文首先从分析语言符号理据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语词音义联系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表现之一的观点。然后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论证了语词音义联系的必然性,说明这种必然性和语词音义联系的机制一样,都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理。
关键词 音义联系 象似性 生成机制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明清“三言戏”改写中的隐性伦理实践
4
作者 王一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三言戏”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戏曲作家对晚明经典话本小说集“三言”的改编作品。戏曲作家增删小说的伦理内容,新增科介姿势以调节伦理氛围。同时,戏曲的表演性、口头性影响了文本中的符号叙事的形成与改动。事实上,这些符号叙事中的伦... “三言戏”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戏曲作家对晚明经典话本小说集“三言”的改编作品。戏曲作家增删小说的伦理内容,新增科介姿势以调节伦理氛围。同时,戏曲的表演性、口头性影响了文本中的符号叙事的形成与改动。事实上,这些符号叙事中的伦理变异,是一股被忽视的隐性叙事力量。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角度,可以看到“三言戏”中,以科介为代表的隐性伦理叙事会与显性叙事伦理有所冲突。对于戏曲文本的接受者而言,文本舞台与案头的两重属性决定了其叙事与接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间接导致了这一叙事冲突的形成。此外,基于社会道德与伦理冲突的符号化也反映了明清视觉文化对文学叙事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戏曲 改编 科介 伦理
下载PDF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关系的探究
5
作者 林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7-83,共7页
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在回顾国内外争论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统一体、理据性也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的观点。
关键词 普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对比 任意性 理据性
下载PDF
伦理批评视野下的《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故事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雯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0-28,共9页
《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冯梦龙编辑时加入“京娘自杀”伦理结,体现晚明尊情与风教共存的风气。故事流变实反应故事来源中历史与民间伦理的对立,文学与历史的显影、阴阳二重性与因果伦理的断裂... 《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冯梦龙编辑时加入“京娘自杀”伦理结,体现晚明尊情与风教共存的风气。故事流变实反应故事来源中历史与民间伦理的对立,文学与历史的显影、阴阳二重性与因果伦理的断裂。冯梦龙提出的“情教”作为小说创作的典型策略之一,试图将因果报应这一普遍道德伦理结构与“情”结合,填充文本空隙,使之向传统历史叙事话语靠拢,又制造了新的伦理矛盾与冲突。这启示我们应以伦理学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故事流变与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故事流变 伦理结 道德
下载PDF
文言小说集评点对话本小说改写的影响探究——以冯梦龙作品为中心
7
作者 王一雯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0-84,共5页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太平广记钞 评点 情教 副文本
下载PDF
傣族泼水节的神话与仪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2,共7页
]傣族泼水节的伴生神话与节日仪式的操演形成一组稳定的结构,在共同的心理基础上构成了活态的节庆神话。在以傣历周年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时间谱系中,"佛事"与"农事"交错并行,构成了神话叙事的社会情境,诸多岁时祭仪... ]傣族泼水节的伴生神话与节日仪式的操演形成一组稳定的结构,在共同的心理基础上构成了活态的节庆神话。在以傣历周年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时间谱系中,"佛事"与"农事"交错并行,构成了神话叙事的社会情境,诸多岁时祭仪皆是嵌在这一情境中的节点,与文化整体形成互动,再现了生态时间与社会时间,而仪式体系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正是神话文本得以衍生和流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水节 神话 仪式 象征
下载PDF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悲剧意蕴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岩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5-20,共6页
《美狄亚》是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重要作品。有"心理戏剧鼻祖"之美誉的欧里庇得斯在该剧中细腻地描述了美狄亚在弃妇之恨与慈母之爱的两难选择中的心灵挣扎与搏斗;美狄亚因以毁灭生命的方式实现了对伊阿宋的报复性惩罚,... 《美狄亚》是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重要作品。有"心理戏剧鼻祖"之美誉的欧里庇得斯在该剧中细腻地描述了美狄亚在弃妇之恨与慈母之爱的两难选择中的心灵挣扎与搏斗;美狄亚因以毁灭生命的方式实现了对伊阿宋的报复性惩罚,完成了女性最难以逾越的自我超越而成为具有超越意识的反叛英雄;在西方文学史上,美狄亚是第一位敢于向男权社会秩序发起挑战的"恶女人"形象,发出了女权主义的第一声呐喊,突破与改变了男性视野中天使型女性的传统接受视角和女性价值审判坐标;从文明冲突论的角度来看,美狄亚的悲剧实质上是东西方异质文明错位与冲突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女权主义 悲剧意蕴 异化
下载PDF
对美学、文艺学领域实践思想的一系列范畴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瑜 刘泽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是新时期我国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范畴和观点,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董学文和陈诚对这...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是新时期我国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范畴和观点,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董学文和陈诚对这些观点和范畴都做了全盘的否定。但这种否定,从总体看有些简单化和轻率,在学理上难以令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实践存在论”
下载PDF
明道救世 撷粹存真——试析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的基本风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春晓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6期21-26,共6页
马叙伦数易其稿,不断修正,以期完美,历时四十四载,完成《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这部巨著在“《说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论文重点对其写作缘起、版本、体例和主要内容简要评述,马氏著述“疏证》,志在明道救世,《疏证》体例和... 马叙伦数易其稿,不断修正,以期完美,历时四十四载,完成《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这部巨著在“《说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论文重点对其写作缘起、版本、体例和主要内容简要评述,马氏著述“疏证》,志在明道救世,《疏证》体例和理念皆有所创新,内蓉上撷粹存真,学术界已经给予相当的肯定,但对马氏成果缺乏综合的分析评价,研究比较零散,未成系统,不够全面,极有必要进一步细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基本风格 构造法 文字学 汉语
下载PDF
乔伊斯《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开头的构思艺术
12
作者 冯建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乔伊斯《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的开头颇具研究价值。乔伊斯通过描写该书主人公斯蒂芬的心理活动,既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也使斯蒂芬的思想演变为"行动";他巧借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典故,间接地说明斯蒂芬具有不屈于权威的... 乔伊斯《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的开头颇具研究价值。乔伊斯通过描写该书主人公斯蒂芬的心理活动,既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也使斯蒂芬的思想演变为"行动";他巧借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典故,间接地说明斯蒂芬具有不屈于权威的意志力,并预示了斯蒂芬将选择一条艺术创新之路;他以象征性手法表现出政治对人的压抑,暗示了斯蒂芬因不满异族统治和严酷的天主教教义的束缚,而要在思想上与顺从异族统治和天主教教义的"家"和"祖国"决裂;他通过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把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活动 象征性手法 审美价值 实用价值
下载PDF
明清公案小说故事流变的伦理意义
13
作者 王一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公案小说以清官为主角,综合运用感性与理性推理断案的形式,与西方强调现代生活方式的侦探小说差异较大,强调了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由明至清,这种伦理强调也逐渐从家本位过渡为忠义政治伦理。由于庶民读者对世风日下、伦常崩毁的... 公案小说以清官为主角,综合运用感性与理性推理断案的形式,与西方强调现代生活方式的侦探小说差异较大,强调了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由明至清,这种伦理强调也逐渐从家本位过渡为忠义政治伦理。由于庶民读者对世风日下、伦常崩毁的不愤,公案小说中的作案过程逐渐由法家书式的细节描写转变为利于读者进行情境想象的叙事体,这种叙事特征的转变更利于公案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实现道德伦理上的诗性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现代性 伦理 演变
下载PDF
清代苏州才媛结社形成原因及其特征摭谈
14
作者 王晓燕 《芒种》 201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闺秀文学结社的集中出现是清代的特殊文化现象,苏州地区尤甚。一方面,与明代以来女官选拔制、世家的闺阁文学支持、江南文人结社传统、才媛文学传播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结社特征上,呈现出将闺阁垂名倾向、学士化趋势、... 闺秀文学结社的集中出现是清代的特殊文化现象,苏州地区尤甚。一方面,与明代以来女官选拔制、世家的闺阁文学支持、江南文人结社传统、才媛文学传播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结社特征上,呈现出将闺阁垂名倾向、学士化趋势、参禅旨趣,融合于交叉结社形态中的独特选择,呈现复杂而颇具特色的面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既有助于进一步考察清代才媛精神生存状态与特征,也有助于了解其与文人文学活动的关联,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苏州 闺秀结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