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国元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6,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疫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临床资料、肝脏活检组织病理学、肝炎病毒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结果  8例临床诊断为AIH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 16~ 72岁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 目的 探讨自身疫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临床资料、肝脏活检组织病理学、肝炎病毒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结果  8例临床诊断为AIH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 16~ 72岁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或黄疸。多数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实验室检查 :γ球蛋白、ALT和AST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且多数病例为自身抗体 [RF和 (或 )ANA]阳性。血清学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肝组织病理变化主要为轻、中度慢性肝炎 (小叶性肝炎居多 ) ,肝细胞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样坏死多见 ,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 :多数病例中可在肝细胞膜、汇管区和肝血窦等处见不同程度的IgG等免疫复合物沉积 ;2例有HBsAg阳性。 结论 我国该组AIH病例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 ,病变具有特征性但无特异性 ,肝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对AI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尤其是对于变异型AI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活检 病理组织学 免疫荧光
下载PDF
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文姣 张农 +3 位作者 刘琛 许杰 张月娥 郭慕依 《肝脏》 2000年第4期198-199,212,共3页
目的 对肝穿刺活检组织病变程度进行正确的分级、分期 ,并比较肝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组织原位病毒抗原与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的差异。方法 上海市肝纤维化协作组提供肝穿刺组织 2 0 0例 ,由我室 3位病理医师按 1995年全... 目的 对肝穿刺活检组织病变程度进行正确的分级、分期 ,并比较肝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组织原位病毒抗原与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的差异。方法 上海市肝纤维化协作组提供肝穿刺组织 2 0 0例 ,由我室 3位病理医师按 1995年全国标准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分期 ,其结果行统计学Kappa检验 ,并分别采用PAP和ABC免疫酶标法对肝组织进行原位检测HBsAg、HBcAg及HCVAg(CP10 )。结果  3位病理医师分别进行的病理分级、分期的一致性极好 ,使其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 ;肝组织炎症活动性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1) ;血清学HBV标志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组织中的原位检出率 ,而血清学HCV标志物的检出率却低于组织中HCV抗原的阳性率。结论 肝组织病变程度的正确分级、分期为本课题组早期肝纤维化病例建立非创伤性诊断指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开展对肝组织HCV抗原的原位检测十分必要 ,将有利于对肝炎的病因学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免疫组化 肝穿刺活检组织
下载PDF
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建芳 胡锡琪 +1 位作者 周燕南 宿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确诊为Castleman病的 16例临床资料 ,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本组男 8例、女 8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4 0岁。临床上 ,12例为局灶性、4例为多...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确诊为Castleman病的 16例临床资料 ,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本组男 8例、女 8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4 0岁。临床上 ,12例为局灶性、4例为多中心性。组织病理学分型 ,透明血管型 9例、浆细胞型 7例。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 ,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除外多种可以出现Castleman病形态的病变后 ,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在Castleman病的诊断中无特异性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预后与病理特征、PCNA和DNA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文姣 许杰 +2 位作者 周信达 张月娥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患者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PCNA指数及DNA指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1例中等分化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及病理形态特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CNA阳性指数 ;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DNA指数测量。...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患者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PCNA指数及DNA指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1例中等分化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及病理形态特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CNA阳性指数 ;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DNA指数测量。结果 癌灶单个 ,直径≤ 5cm ,无癌栓、无肿瘤旁子灶及癌性坏死患者预相对较好 ;DNA整数倍体预后好于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中DI<1.5者又好于 >1.5者 ;PCNA指数越高 ,患者预后越差 ;DI与PCNA指数有一定的相关 ,且两者与病理形态特征间也有关联。结论 进行病理形态学和PC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指数 肝细胞肝癌 预后 PCNA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中等分化肝细胞肝癌病理形态特征、PCNA和DNA指数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文姣 张农 +2 位作者 许杰 周信达 张月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指数 肝细胞癌 预后 PCNA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中Integrinα5β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李嘉 凌斌 +2 位作者 张秀荣 高婷 赵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Integrinα5 β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92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黏附因子Integrinα5 β1半定量检测。结果 有 71例 (77.1% ...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Integrinα5 β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92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黏附因子Integrinα5 β1半定量检测。结果 有 71例 (77.1%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Integrinα5 β1表达减弱或消失 ,高分化癌的Integrinα5 β1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5 )。Integrinα5 β1阳性率在子宫内膜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淋巴结阴性组 (P <0 .0 5 )。Integrinα5 β1表达阳性者 5年生存率 (78.4% )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 (19.2 % ,P <0 .0 5 )。 结论 Integrinα5 β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Integrinα5 β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整合素Α5Β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癌中mdm2、p53蛋白和粘着斑激酶表达的病理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桂津 罗金芳 +2 位作者 李如昌 林梅绥 许祖德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 探讨mdm2、p53蛋白和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dm2、p53蛋白和FAK在81例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dm2、p53蛋白和FAK在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粘膜... 目的 探讨mdm2、p53蛋白和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dm2、p53蛋白和FAK在81例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dm2、p53蛋白和FAK在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粘膜,mdm2在p53阳性TC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mdm2和p53在TCC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dm2、p53蛋白和FAK可作为TCC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MDM2 p53 粘着斑激酶 FAK TCC
下载PDF
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秦蓉 张农 +2 位作者 陈广平 刘琛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7-250,254,F004,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体建立大鼠Thy 1肾炎模型 ,并应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分别于 1、3、7、14、2 1、2 8d处死动物并提取其肾组织总RNA ,应用半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观察对照组 (N组 )、肾炎组 (G组 )和肝素组 (H组 )肾皮质PAI 1mRNA的表达。按常规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 ,应用RT PCR半定量法观察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PAI 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细胞计数显示 ,7至 2 1d ,G组肾小球细胞数较N组明显增生 (P <0 .0 1) ,H组肾小球细胞数较G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RT PCR结果显示 ,G组7至 2 1dPAI 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 (P <0 .0 5 ) ;H组 3至 2 8d时PAI 1的表达较G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2 )体外研究结果表明 ,当肝素浓度范围为 3~ 6 0 0 μg/mL时 ,系膜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 ,PAI 1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肝素可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抑制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大鼠 系膜细胞增殖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HY-1肾炎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β 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β 榄香烯抗癌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动物实验 D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 大鼠 癌前病变
下载PDF
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1、2、3及其抑制物的表达与软骨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郭常安 陈峥嵘 张秀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4-246,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1、2、3及其抑制物 (TIMPs) 1、2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  2 2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软骨MMP 1、2...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1、2、3及其抑制物 (TIMPs) 1、2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  2 2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软骨MMP 1、2、3和TIMP 1、2的表达 ,经图像分析研究MMP 1、2、3和TIMP 1、2与软骨组织学退变的关系 ,5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软骨标本为正常对照。结果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出现纤维化、裂隙、变薄 ,软骨细胞数量减少 ;MMP 1、3和TIMP 1在正常软骨无表达 ,在中度退变软骨中表达明显升高 ,在重度退变软骨中表达降低 ,TIMP 1与MMP 1表达升高不平行 ;MMP 2和TIMP 2在正常软骨低表达 ,在中度退变软骨中表达升高 ,在重度退变软骨表达降低 ,但TIMP 2表达升高。结论 在骨关节炎中MMP 1、2、3和TIMP 1、2表达异常 ,引起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悦 魏民 +4 位作者 王谦 楚非 严京 李伯光 贾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阿霉素 大鼠 微小病变肾病 动物模型 肾小球上皮细胞
下载PDF
TGF-β1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文生 张农 +2 位作者 张颂文 顾建新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转染TGF β1基因和反义TGF β1基因 ,观察该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 目的 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转染TGF β1基因和反义TGF β1基因 ,观察该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表达 ;酶谱分析法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结果 过表达TGF β1的系膜细胞生长受抑制 ,其PAI 1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 ,而tPA酶活性则降低 ;而低表达TGF β1的系膜细胞增殖加速 ,其PAI 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 ,tPA酶活性增强。结论 TGF β1可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增殖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纤溶酶原激活性 大鼠
下载PDF
稳定表达饰胶蛋白聚糖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慧君 张志刚 +3 位作者 陈广平 林文生 陈琦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目的 研究将饰胶蛋白聚糖 (decorin ,DCN)基因转染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RT PCR法扩增大鼠DCN基因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A DCN ,采用脂质体将其转入大鼠MsC ,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 ,Westernblot及RT PCR法鉴定。... 目的 研究将饰胶蛋白聚糖 (decorin ,DCN)基因转染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RT PCR法扩增大鼠DCN基因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A DCN ,采用脂质体将其转入大鼠MsC ,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 ,Westernblot及RT PCR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A DCN ,转染MsC并筛选出 2个阳性克隆株。结论 构建载有DCN基因的MsC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饰胶蛋白聚糖 基因转染 大鼠 DCN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可增强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2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农 刘琛 +1 位作者 林文生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 2表达的影响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Northernblot、Westernblot和酶谱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 2表达的影响。结果 ATRA...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 2表达的影响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Northernblot、Westernblot和酶谱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 2表达的影响。结果 ATRA可促进系膜细胞uPA和MMP 2蛋白表达 ,提高其酶活性 ,并增强MMP 2mRNA表达。结论 ATRA可增强大鼠系膜细胞的uPA和MMP - 2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系膜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2 ATRA MsC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建高 钟岚 +3 位作者 王国良 徐正婕 巫协宁 李明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721-722,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隐源性肝硬变的重要前期病变[1].然而,目前对日益高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何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仍不甚清楚[1].为此,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脂肪性肝炎模型,旨在从游离脂肪酸(free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隐源性肝硬变的重要前期病变[1].然而,目前对日益高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何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仍不甚清楚[1].为此,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脂肪性肝炎模型,旨在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角度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理生理学 脂肪酸类 代谢 病理学 细胞色素P-450CYP2E1 生物合成
下载PDF
大鼠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端粒酶活性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庚金 范钰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1-453,4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10 %NaCl混合液及 40 %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 目的 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10 %NaCl混合液及 40 %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PCNA、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本造模方法可诱发出浅表性胃炎 (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萎缩性胃炎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肠化生 (intestinalmetaplasia,IM)、异型增生 (dysplasia,Dys)、胃腺癌(gastricadenocarcinoma,GC)等病变。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并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P <0 .0 1,P <0 .0 1)。结论 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黏膜组织细胞的恶性增殖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黏膜癌变 胃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
下载PDF
ATRA对胃癌细胞株MKN-4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建华 李华 +4 位作者 范钰 林庚金 钱立平 徐康 颜吉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 研究维甲酸核内受体 β(RARβ)基因转染后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低维甲酸反应性胃癌细胞系MKN 4 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MV script RARβ转染MKN 4 5细胞系 ,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Weste... 目的 研究维甲酸核内受体 β(RARβ)基因转染后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低维甲酸反应性胃癌细胞系MKN 4 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MV script RARβ转染MKN 4 5细胞系 ,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Westernblot鉴定后给予RARβ受体相应配体ATRA ,四唑盐比色实验、5 溴脱氧尿嘧啶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酶标仪测定相关分化标志酶的活性。结果 ATRA可使高表达RARβ受体的MKN 4 5细胞系增殖速度减慢 ,细胞周期出现G0 /G1停滞 ,分化标志酶LDH、ALP和 β G的活性下降。结论 RARβ受体基因转染并结合使用相应配体ATRA可使MKN 4 5胃癌细胞系增殖减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核内受体β 基因转染 全反式维甲酸 胃癌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4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朱行 颜吉丽 《胃肠病学》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光镜检查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光镜检查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MKN-45(低分化)和MKN-28(高分化)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β-榄香烯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效果与作用时间、浓度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这一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系 免疫细胞毒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脱噬作用 β-缆香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维甲酸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16、P21、P2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建华 李华 +4 位作者 范钰 林庚金 钱立平 徐康 颜吉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 观察维甲酸 (RA)作用人胃癌细胞系GHC - 2 7后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KIs) (P16、P2 1、P2 7)表达的变化 ,探讨RA抑制HGC 2 7增殖 ,促进其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A作用HGC 2 7细胞后 ,MT... 目的 观察维甲酸 (RA)作用人胃癌细胞系GHC - 2 7后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KIs) (P16、P2 1、P2 7)表达的变化 ,探讨RA抑制HGC 2 7增殖 ,促进其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A作用HGC 2 7细胞后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Westermblot、Northernblot分别检测CKIs(P16、P2 1、P2 7)蛋白、mRNA水平。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 ,RA能抑制HGC 2 7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 ,并上调P2 1、P2 7的蛋白、mRNA水平 ,但对P16的蛋白、mRNA水平没有影响。结论 RA能通过上调CKIs尤其是P2 1、P2 7的表达而抑制HGC 2 7增殖 ,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胃癌细胞 HGC-27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22
20
作者 谭黎杰 蒋伟 +2 位作者 张农 张秀荣 仇德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研究Fas/FasL在食管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Fas/FasL表达进行检测,检验上述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与... 目的研究Fas/FasL在食管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Fas/FasL表达进行检测,检验上述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与正常粘膜比较,Fas表达的阳性率(89%vs100%)和平均积分(2.9vs5.0)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89%vs96%)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平均积分(2.9vs4.0)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粘膜比较,FasL表达的阳性率(100%vs86%)和平均积分(5.0vs2.7)均有显著差异(P<0.05),3种组织中FasL表达平均积分(5.0vs3.6vs2.7)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分化的肿瘤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平均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和FasL表达的上调,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增生 膜糖蛋白类 生物合成 食管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