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学无疆,译才不器——翻译(院)系培养人才应有长远的眼光 被引量:48
1
作者 何刚强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阐述现代译学的发展对翻译教学的三点重要启示,提出译才的培养应考虑到国家翻译事业的长远需求、翻译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到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上,目标应当是“译才不器”。为此应突出四项要求:扎实的双语基本功,... 本文阐述现代译学的发展对翻译教学的三点重要启示,提出译才的培养应考虑到国家翻译事业的长远需求、翻译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到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上,目标应当是“译才不器”。为此应突出四项要求:扎实的双语基本功,相当的国学基础,足够的杂学知识面和良好的思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教学 长远眼光 译才不器
下载PDF
让翻译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刚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4-58,共5页
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英语教学之成败。无论是从我们的教学目标出发,还是考虑到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长远与现实需求,我们都有必要重视翻译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此同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学生... 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英语教学之成败。无论是从我们的教学目标出发,还是考虑到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长远与现实需求,我们都有必要重视翻译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此同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学生摆脱机械的翻译替换思维,进而激发他们对语言不对称现象的好奇心。翻译的词语处理,有一个著名规则:"这个词的意思是X,但是在此你不会称其为X。"运用一些具体译例对此进行讨论,旨在强调:如果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能恰当地引入、插入一些类似的翻译内容,相信一定会从一个侧面增强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策略 翻译 翻译的词语处理
下载PDF
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 被引量:83
3
作者 陶友兰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0,共8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担负课程主要使命的翻译教材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本文旨在借用德国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为指导,对中国翻译教材(主要是英汉双语翻译教材)的建设进行理论上的探计,... 随着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担负课程主要使命的翻译教材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本文旨在借用德国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为指导,对中国翻译教材(主要是英汉双语翻译教材)的建设进行理论上的探计,就如何编写适合作为翻译专业教学的翻译教材提出如下建议:(1)教材中要重申翻译的内涵和外延,拓展翻译概念;(2)教材中要提出多元化翻译标准,允许采取多种翻译策略;(3)教材中要凸显译者,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4)教材编写要作需求分析,反映用户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教材 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翻译专业汉英翻译教材的建构模式新探 被引量:30
4
作者 陶友兰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为了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中译外人才,加强汉译外教学、编写相应的汉译外教材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我国大陆已经出版的汉英翻译教材的基础之上,针对新设立的翻译本科专业,具体论述如何建构翻译专业新型汉英翻译教材:(1)立足于本科生... 为了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中译外人才,加强汉译外教学、编写相应的汉译外教材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我国大陆已经出版的汉英翻译教材的基础之上,针对新设立的翻译本科专业,具体论述如何建构翻译专业新型汉英翻译教材:(1)立足于本科生的双语水平,遵循一套系统的汉英翻译教材编写理论进行编撰;(2)运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汉译英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比语言学和对比文体学的研究成果,设计汉英翻译疑难专题,突出翻译的语篇意识和文体意识,重点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3)强调翻译实践,把翻译学基本原则和方法融入每个章节,通过先归纳后演绎的论述方法,描述和解构翻译全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翻译规律;(4)在构建参考译文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译者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切换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英语 翻译教材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原文传递
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生态翻译学视角 被引量:37
5
作者 陶友兰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8,共8页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翻译教材的发展轨迹,解读翻译教材在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下的编撰、发展和研究。文章提出新世纪翻译专业教材建设应依循生态式设计的基本理念:构建和谐的翻译教材生态环境,鼓励翻译教材的主体互动;建立一...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翻译教材的发展轨迹,解读翻译教材在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下的编撰、发展和研究。文章提出新世纪翻译专业教材建设应依循生态式设计的基本理念:构建和谐的翻译教材生态环境,鼓励翻译教材的主体互动;建立一种良好的知识生态关系,加强翻译知识与生活之间、与学习者个人经验之间以及与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用描写性方式来陈述知识,让教材具有可阐释性,保持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材:生态式设计 生态翻译学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主持:徐志啸嘉宾:孙艺风、何刚强 徐:首先要说明,今天我们三个人,两个是专家,一个不是专家,那个不是专家的就是我,属于客串。我们今天这个形式比较随意,我们拟了几个题目,围绕这几个题目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三个... 主持:徐志啸嘉宾:孙艺风、何刚强 徐:首先要说明,今天我们三个人,两个是专家,一个不是专家,那个不是专家的就是我,属于客串。我们今天这个形式比较随意,我们拟了几个题目,围绕这几个题目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三个人之间也可以进行争论。我们的主题是“翻译研究”,我们的所有话题都围绕翻译来进行。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翻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的本质 专家 个人 随意 话题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被引量:7
7
作者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何:所谓的原汁原味,所谓的翻译得好与坏,我看我们不能孤芳自赏。我觉得应该让那个译入国文化的人来接受、来判断。如果杨宪益译的书卖10万册,另一个人译的售100万册,那应该承认,那个100万册的译本是有市场的,它的读者接受面大,... 何:所谓的原汁原味,所谓的翻译得好与坏,我看我们不能孤芳自赏。我觉得应该让那个译入国文化的人来接受、来判断。如果杨宪益译的书卖10万册,另一个人译的售100万册,那应该承认,那个100万册的译本是有市场的,它的读者接受面大,人们更愿意接受。所以我觉得在翻译过程中,这个评判标准,你不能仅凭自己说,我做到了原汁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原汁原味 读者接受 翻译过程 评判标准 杨宪益 译本
原文传递
口译社会学研究:回顾与评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炎强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94,共7页
最近20年,口译研究呈现出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相交叉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者对口译规范、译员角色、权力关系、翻译与文化等问题深入探讨,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译员的隐身性(invisibility)、中立性(nonpartisanship)等传统口译概念... 最近20年,口译研究呈现出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相交叉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者对口译规范、译员角色、权力关系、翻译与文化等问题深入探讨,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译员的隐身性(invisibility)、中立性(nonpartisanship)等传统口译概念。本文梳理了口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口译研究社会学转向以来的研究新动态,特别对研究成果中占比最大的译员角色、口译社会文化背景及口译规范研究进行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社会学研究 译员角色 社会文化因素 口译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