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并预测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计划生育状况,为满足育龄女性计划生育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16)中选取1970—2030年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目的分析并预测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计划生育状况,为满足育龄女性计划生育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16)中选取1970—2030年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避孕节育数据,通过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五国1970—2016年间的计划生育现状及2017—2030年间的预测趋势。结果相比于1970年,2016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增大,避孕节育率上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P<0.001)。2016年,五国避孕节育率分别为83.3%、59.9%、56.4%、64.9%、73.7%,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分别为3.8%、13.1%、15.5%、12.2%、7.2%。同时,五国避孕方法的构成发生改变(P<0.001),现代避孕方法使用率高于传统避孕方法,且其满足总的计划生育需求的比例自1970—2016年也不断提高。2017—2030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避孕节育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避孕方法的构成、未满足的现代避孕方法需要均有改变(P<0.001)。预测至2030年,中国将是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将是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印度有可能是现代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可能是传统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结论当前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大、避孕节育率高、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预测此后至2030年间,该状况仍有可能延续,因此有必要提供适宜的避孕方法以维护生殖权利。展开更多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据E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将其分为两型:其中Ⅰ型为雌激素依赖型,约占80%,该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高达85%;Ⅱ型为非激素依赖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早期、高分化、雌激素依赖型的年轻(<40岁)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以孕激素为主的保守治疗能够维持其生育功能,辅以助孕技术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率。晚期EC对他莫昔芬联合甲羟孕酮的反应率达33%。而对于复发或转移EC,目前常用的有孕激素(反应率11%~56%),或他莫昔芬联合甲地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1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25%~31%)、芳香化酶抑制剂。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深入,EC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靶向药物,但目前针对EC的靶向药物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m TOR的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来曲唑的缓解率为3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AEZS-108对LH-RH受体阳性的复发EC的Ⅲ期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另一项关于PARP的抑制剂BMN673针对复发EC的Ⅱ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结合靶向药物的高选择性和低毒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并预测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计划生育状况,为满足育龄女性计划生育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16)中选取1970—2030年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避孕节育数据,通过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五国1970—2016年间的计划生育现状及2017—2030年间的预测趋势。结果相比于1970年,2016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增大,避孕节育率上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P<0.001)。2016年,五国避孕节育率分别为83.3%、59.9%、56.4%、64.9%、73.7%,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分别为3.8%、13.1%、15.5%、12.2%、7.2%。同时,五国避孕方法的构成发生改变(P<0.001),现代避孕方法使用率高于传统避孕方法,且其满足总的计划生育需求的比例自1970—2016年也不断提高。2017—2030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避孕节育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避孕方法的构成、未满足的现代避孕方法需要均有改变(P<0.001)。预测至2030年,中国将是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将是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印度有可能是现代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可能是传统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结论当前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大、避孕节育率高、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预测此后至2030年间,该状况仍有可能延续,因此有必要提供适宜的避孕方法以维护生殖权利。
文摘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据E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将其分为两型:其中Ⅰ型为雌激素依赖型,约占80%,该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高达85%;Ⅱ型为非激素依赖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早期、高分化、雌激素依赖型的年轻(<40岁)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以孕激素为主的保守治疗能够维持其生育功能,辅以助孕技术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率。晚期EC对他莫昔芬联合甲羟孕酮的反应率达33%。而对于复发或转移EC,目前常用的有孕激素(反应率11%~56%),或他莫昔芬联合甲地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1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25%~31%)、芳香化酶抑制剂。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深入,EC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靶向药物,但目前针对EC的靶向药物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m TOR的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来曲唑的缓解率为3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AEZS-108对LH-RH受体阳性的复发EC的Ⅲ期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另一项关于PARP的抑制剂BMN673针对复发EC的Ⅱ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结合靶向药物的高选择性和低毒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