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项目对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韩颖 李玉艳 +3 位作者 周颖 孙亚坤 于传宁 武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项目的实施对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的影响,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等3类工作场所各4个,每...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项目的实施对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的影响,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等3类工作场所各4个,每类场所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对干预组对象除了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外,还通过项目干预活动进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相关的培训和宣教,并由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和必要的转诊服务,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基线调查和终末评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基线调查时避孕方法使用者1634人(占81.3%),终末评估调查时避孕方法使用者1849人(占89.0%)。终末调查时干预组避孕方法使用率(90.6%)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5)。基线和终末评估调查时,避孕方法的选择以夫妻双方共同决定为主,占53%~67%。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夫妻决定避孕方法的比率(66.7%)高于对照组(6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受干预的对象由夫妻决定避孕方法的可能性是未接受干预对象的1.56倍(95%CI 1.24~1.97)。结论:干预项目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的避孕方法使用率和夫妻决定避孕方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避孕方法使用 夫妻决定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
下载PDF
上海市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瑞 武俊青 +6 位作者 李玉艳 周颖 纪红蕾 李亦然 杨宏琳 徐双飞 于传宁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储备情况和相关态度行为,为促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应用统计描述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数...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储备情况和相关态度行为,为促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应用统计描述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生殖健康调查共有383名中学生接受调查,知识方面:知识及格率为55.61%,年级(OR=2.361,95%CI:1.563~3.566)是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格的保护因素;态度方面:女学生更倾向于对中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OR=0.553,95%CI:0.359~0.853),高中生更易于持赞成态度(OR=1.782,95%CI:1.160~2.737);行为方面:在集体宿舍居住(OR=0.450,95%CI:0.245~0.824)和高年级是不恋爱的风险因素(OR=0.348,95%CI:0.166~0.729)。结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恋爱风险,学生的居住方式对恋爱等的态度及行为构成影响,学校进行相关教育和干预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性与生殖健康 认知 行为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韩颖 李玉艳 +3 位作者 周颖 孙亚坤 于传宁 武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及婚育观念,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等。采用SAS 9.1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 099名流动人口,21.39%的流动人口在调查的近1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学历越高的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越低。有41.31%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咨询服务,咨询途径以"报刊专栏、信箱"、"专业网站咨询"、"电话热线咨询"的比例较高,"面对面"咨询的比例为33.21%,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是流动人口面对面咨询的主要地点。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不理想。现居住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现居住地
原文传递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孕期增重与巨大儿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治萍 奚杰 +5 位作者 陈科 杨伶俐 胡逸凡 张家帅 车焱 张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5-829,共5页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于上海市两家妇幼保健院首次建孕妇保健手册的2174例孕早期妇女进行前瞻性随访。记录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于上海市两家妇幼保健院首次建孕妇保健手册的2174例孕早期妇女进行前瞻性随访。记录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每周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分娩结局,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结果:1837例孕期OGTT正常者中,孕前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重过度,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依次降低(92.86%,88.44%,85.81%,84.09%);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依次升高(4.76%,10.14%,12.16%,15.91%)。多因素模型显示,孕期增重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偏回归系数β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为3.21(95%CI为1.08~5.34),高出生体重vs低出生体重组为8.01(95%CI为5.30~10.72);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出生体重的增加显著相关,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β为3.92(95%CI为2.00~5.83),高出生体重组vs低出生体重组为3.96(95%CI为2.04~5.87)]。结论: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但在孕早期、孕晚期数据中并未显示同样的统计学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孕期增重 出生体重 巨大儿
下载PDF
中国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认识及其潜在分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昊平 张焕玲 +4 位作者 沈洁 陆梅 陆珍 陈科 车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9期1047-1049,1055,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认知、需求、选择依据及其对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期望。方法在国内7个经济发达地区的2级和3级公立医疗机构对妇产科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潜在类别分析对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认知、需求、选择依据及其对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期望。方法在国内7个经济发达地区的2级和3级公立医疗机构对妇产科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潜在类别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共在7个省市的57家医院对314名临床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半数以上受访者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职称以主治和副主任为主。受访者均曾使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以孕激素受体调节剂(67.52%)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66.88%)最为常用。选择药物治疗时受访医师对患者年龄(64.01%)、肌瘤大小(59.24%)、患者的意愿(57.32%)、生育功能保留(51.91%)和经济承受力(50.64%)考虑较多。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受访医师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决定在同一家医院有相似性。经潜在类别分析表明,受访医师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关键因素考量型"(45.86%)、"药物治疗排斥型"(34.06%)以及"药物治疗谨慎型"(20.06%)三种,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师以第一种类型为主,本科学历者以第三种为主,上述模式与医师的职称无显著相关性(χ~2=8.000,P=0.237)。结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临床医师使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比例广泛,但所在医院以及临床医师教育程度对选择药物治疗的决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师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多水平模型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人工流产和避孕大数据对生育政策放宽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74
6
作者 顾向应 车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女性育龄期一般达35年(15~49岁),我国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如果1次妊娠加哺乳时间为2年,在女性20—44岁这段生育力旺盛期间可以生育12个孩子。我国1979--2013年实行“一孩”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2014--2015年放宽至“单独二孩... 女性育龄期一般达35年(15~49岁),我国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如果1次妊娠加哺乳时间为2年,在女性20—44岁这段生育力旺盛期间可以生育12个孩子。我国1979--2013年实行“一孩”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2014--2015年放宽至“单独二孩”,2016年始实施“全面二孩”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在不考虑婚前性行为的情况下,中国妇女避孕时间长达20年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避孕 生育 大数据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不同人口学特征流动育龄妇女的内源性生殖道感染情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君娴 李玉艳 +3 位作者 周颖 徐双飞 曹莉 武俊青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育龄妇女的内源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干预和预防提供策略。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两个区的工厂、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服务场所的流动人口(18岁~50岁)进...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育龄妇女的内源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干预和预防提供策略。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两个区的工厂、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服务场所的流动人口(18岁~50岁)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共调查623名流动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17. 34%,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3. 69%、3. 05%,总的患病率为29. 5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镇户口的流动育龄妇女患生殖道感染的风险高于农村户口的对象(OR=1. 82,95%CI:1. 16~2. 86),此外,在现居住地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内源性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也有影响。结论:应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流动育龄妇女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的宣教和筛查,以降低她们的内源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育龄妇女 人口学特征 内源性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男性生殖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玉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全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男女生殖器正常上皮中均可能存在HPV的DNA。由于大多数的HPV感染为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感染,HPV健康携带者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研究显示男性HPV感染与STD、不育、生殖器肿瘤、女性...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全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男女生殖器正常上皮中均可能存在HPV的DNA。由于大多数的HPV感染为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感染,HPV健康携带者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研究显示男性HPV感染与STD、不育、生殖器肿瘤、女性性伴侣的HPV感染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男性的HPV感染率,其中包皮环切、减少性伴侣数目、使用安全套可能是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男性生殖健康 STD 男性不育 生殖器官肿瘤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赵瑞 武俊青 +3 位作者 周颖 李亦然 李玉艳 徐双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点掌握情况,评估干预对促进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中学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应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在干...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点掌握情况,评估干预对促进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中学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应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在干预组根据干预方案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干预活动,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1—3月,基线调查共调查795人,其中对照组389人,干预组406人。终末调查于2015年9—12月进行,共调查745人,对照组383人,干预组362人。基线调查时对照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格比例为58.87%,干预组为54.9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26);终末调查时干预组知识得分及格比例为72.93%,对照组为55.61%,干预组及格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调查对象知识得分是否及格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项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居住方式和人均家庭月收入是知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干预项目提高了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对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相关知识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中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俊青 李亦然 +3 位作者 李玉艳 周颖 徐双飞 赵瑞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需求,为今后开展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需求,为今后开展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基本情况,以及中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情况和学生对该类教育的需求等等。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795名中学生参加本次调查研究,22.14%的对象认为自身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足够,很欠缺的占12.70%;对于学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的必要性,83.90%的对象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尤其是异性交往方面。女生希望开设相关教育的期望较低(OR=2.887,95%CI:0.446~0.851),集体宿舍居住学生更希望进行相关教育(OR=2.887,95%CI:1.069~7.796)。结论中学生认为自身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欠缺,中学开展相关教育的情况不佳,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生殖健康 教育 现状 需求分析
下载PDF
上海市徐汇区初/高中学生家长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梦华 周颖 +5 位作者 潘贤 李建军 徐双飞 武俊青 张俊国 李玉艳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8期79-8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的性与生殖健康(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SRH)知识水平,开展相关的青春期健康知识培训并评估效果。方法 2017年9~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初中/高中开展青春期健康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SRH...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的性与生殖健康(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SRH)知识水平,开展相关的青春期健康知识培训并评估效果。方法 2017年9~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初中/高中开展青春期健康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SRH知识的变化。采用SAS 9. 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在徐汇区的6所学校开展,基线期和干预期分别有254名和235名家长完成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艾滋病病毒侵犯的系统"、"外阴赘生物是性病的症状"等知识的答对率为40%~70%,培训后的调查显示其答对率显著提高;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及格(≥60分)分比例从基线时的63. 78%提高到培训干预后的77. 87%;控制学校、年龄组、家庭人口数、职业、文化程度、与被调查孩子的关系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家长的知识得分及格比例,干预后是基线时的2. 53倍(95%CI:1. 60-3. 99)。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学生家长具备了一定的SRH知识,但是对一些宣教较少的知识点认知不足。青春健康相关培训能够提高中学生家长SRH知识水平。卫生服务机构应重视针对中学生家长的SRH知识教育,主动提供此类培训及咨询工作,改善中学生家长SRH知识的掌握情况,使青少年能够得到更科学和专业的家庭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家长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青春期健康培训 干预效果
原文传递
上海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家帅 程海东 +7 位作者 张治萍 张晓华 徐先明 张琳 张保华 张妍 陈科 车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剖宫产率现状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6家综合和妇幼专科医院,获得其2016年全年分娩资料,计算总剖宫产率,并比较不同城区、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利用部分医院资料... 目的探讨上海市剖宫产率现状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6家综合和妇幼专科医院,获得其2016年全年分娩资料,计算总剖宫产率,并比较不同城区、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利用部分医院资料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结果 6家医院总剖宫产率为47.88%(95%CI47.30%~48.46%)。其中,近郊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远郊和中心城区医院(51.72%vs. 50.54%vs. 43.24%,P<0.01),二级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三级医院(49.73%vs. 46.36%,P<0.01),综合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专科医院(54.54%vs. 43.81%,P<0.01)。无明确手术指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占比25.15%,有明确手术指征剖宫产的前3位因素为瘢痕子宫(36.31%)、母体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3.17%)和胎头位置异常(6.33%)。结论上海市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医院之间剖宫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原文传递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涂晓雯 胡塔静 +1 位作者 李红艳 楼超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5-1168,1172,共5页
目的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 目的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性教育 学生保健服务 认知 态度 定性研究
原文传递
产后妇女盆底器官脱垂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纪红蕾 周颖 +4 位作者 武俊青 叶茜 李亦然 于传宁 李玉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并探讨人口学特征、运动习惯和产科等因素对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产后6~8周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产后门诊做常规体检的产妇852例。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研究...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并探讨人口学特征、运动习惯和产科等因素对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产后6~8周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产后门诊做常规体检的产妇852例。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产科信息、孕前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信息,并由妇科医生进行盆底器官脱垂的检查。结果:852例产后6~8周产妇中84.25%有阴道脱垂,55.61%的产妇为Ⅰ度脱垂,28.64%的产妇为Ⅱ度脱垂,未发现Ⅲ度或Ⅳ度阴道脱垂。仅有5例有Ⅰ度子宫脱垂。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巨大儿(OR 2.469,95%CI 1.029~5.927)、产次≥2次(OR 2.730,95%CI 1.929~3.864)、阴道分娩(OR 43.257,95%CI25.505~73.353)、紧急剖宫产(OR 2.139,95%CI 1.266~3.615)是影响产妇阴道脱垂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后6~8周的产妇轻度阴道脱垂的比例较高。阴道分娩、巨大儿和多产次对阴道脱垂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脱垂 产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闵敏 张治萍 +7 位作者 程海东 徐先明 金红梅 沈洁 陆珍 陈科 陆梅 车焱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4家医院首次建卡产检的孕妇纳入队列,随访至分娩,收集其建卡、初次产检和分娩的资料。计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探讨上海市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4家医院首次建卡产检的孕妇纳入队列,随访至分娩,收集其建卡、初次产检和分娩的资料。计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阴道分娩孕产妇资料3 495份,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为1.5%(53/3 495),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55.6±156.4)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产次每增加1次,产后出血量下降13.3 mL;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分娩巨大儿分别可使产后出血量升高42.3 mL和22.3 mL。结论上海市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提倡孕期的合理增重有利于控制产后出血量,对于初产妇和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积极防范产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PPH)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双飞 李玉艳 武俊青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生殖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依然较高。除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因素外,人口学(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知识、态度、行为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群患病状况。我国的流动人口大多处... 生殖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依然较高。除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因素外,人口学(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知识、态度、行为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群患病状况。我国的流动人口大多处于性活跃期,同时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月收入水平低、保健意识差等问题,他们的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防治工作开展多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从政策、技术服务及个人行为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改善流动人群生殖健康做出了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 患病 危险因素 防治
原文传递
β-防御素在男性不育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妮燕 于合国 +1 位作者 施惠娟 刁华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5-751,共7页
β-防御素(β-defensins)是一类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大量表达并与精子功能关系密切的天然抗菌肽,与男性不育相关。β-防御素不仅通过其天然免疫活性,保持附睾上皮、管腔环境的稳定,还能中和脂多糖、抗炎并与精子直接作用而调节精子功能。最... β-防御素(β-defensins)是一类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大量表达并与精子功能关系密切的天然抗菌肽,与男性不育相关。β-防御素不仅通过其天然免疫活性,保持附睾上皮、管腔环境的稳定,还能中和脂多糖、抗炎并与精子直接作用而调节精子功能。最近,β-防御素已经作为精子功能检测、精子生育力评价的生物标志物被开发并连续报道。大量活性防御素的功能机制研究及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将成为进一步开发精子功能评价生物标志物的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从β-防御素家族的精子功能相关活性及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生物标志物 精子功能 精子生育力
原文传递
我国妇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研究现状 被引量:55
18
作者 车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9-713,共5页
我国妇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为0.02%~2.26%,孕产妇围产期VTE发生率为0.056%~0.188%。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VTE发生率可能被低估。建议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健全和完善各地孕产妇保健系统,以准确估计VTE... 我国妇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为0.02%~2.26%,孕产妇围产期VTE发生率为0.056%~0.188%。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VTE发生率可能被低估。建议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健全和完善各地孕产妇保健系统,以准确估计VTE发生率,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流行病学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家长对青少年子女开展性教育情况调查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玉艳 徐双飞 +5 位作者 周颖 陈金官 赵瑞 纪红蕾 李亦然 武俊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开展性教育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14年6—9月,选取杭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抽取1个班级,高中一年级抽取...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开展性教育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14年6—9月,选取杭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抽取1个班级,高中一年级抽取2个班级,纳入班级所有学生的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3份。仅有36.65%的被调查家长表示主动对孩子进行过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高中生家长提供过性教育的比例低于小学生家长(OR=0.42,95%CI:0.25~0.73);与父亲相比,母亲提供过性教育的比例较高(OR=2.08,95%CI:1.31~3.30),而且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孩子性别对家长是否开展性教育的情况有影响。结论家长主动对孩子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教育的情况不理想,亟需加强家长对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教育 家长 青少年学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3个直辖市育龄流动人口接受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及其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双飞 武俊青 +6 位作者 于传宁 李玉艳 赵瑞 周颖 李亦然 金梦华 张俊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3-1308,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和重庆3个直辖市育龄流动人口接受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3个直辖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非线性典型相关分别分析基本人...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和重庆3个直辖市育龄流动人口接受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3个直辖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非线性典型相关分别分析基本人口特征、流动特征与生殖健康服务获得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育龄流动人口6 545人,其中41.76%在最近1年内接受过生殖健康服务。非线性典型相关发现育龄流动人口接受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分别与基本人口特征(=0.28,P〈0.000 1)和流动特征(=0.21,P〈0.000 1)存在正相关关系。基本人口特征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L1主要受地区、职业和最高学历影响,生殖健康服务获得状况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M1主要受避孕药具领取、避孕/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查孕/孕期保健影响;人口流动特征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U1主要受流动目的、现居住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和平均每年在现居住地居住月数影响,生殖健康服务获得状况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受避孕药具领取、生殖道感染检查、避孕/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查孕/孕期保健的影响。结论育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使用率较低,卫生计生部门应从相关基本人口特征和流动特征入手,使该人群重视生殖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服务 相关因素 非线性典型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