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博 央金卓嘎 +2 位作者 潘晓云 徐海根 李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6,共7页
构建包含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分布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共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 构建包含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分布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共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800种,分属37目72科;其中约有60%集中在菊科、豆科、仙人掌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10个优势科。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407种,占总数的47%),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热带区(46%,密度为4种/104km2),其次为温带湿润区(26%,密度约2种/104km2)和亚热带区(23%,密度约2种/104km2),旱—寒区(5%,密度小于1种/104km2)分布较少。从生活型上看,以多年生(293种,40%)和一年生(272种,37%)为主;而从生境类型来看,约有一半(46%)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约有80%的物种属有意引入,因此有意引入是陆生外来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近2个世纪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加,约9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长,约6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本文所提供的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可以为管理层制定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陆生草本植物 外来种 中国
原文传递
生物入侵:中国学者面临的转化生态学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博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9-532,共4页
今天,乘坐飞机长途旅行已是一件太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到达世界的任何大城市。在我们的孩提时代,世界大城市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今只不过是邻近的“小村落”而已,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近代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空... 今天,乘坐飞机长途旅行已是一件太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到达世界的任何大城市。在我们的孩提时代,世界大城市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今只不过是邻近的“小村落”而已,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近代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空间上的相对变小不仅给我们人类的各种交往和商业活动带来了便捷,而且也有助于生物物种越过自然的物理屏障,进行快速和低风险的长距离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者 生物入侵 生态学 转化 长途旅行 技术革新 物理屏障 生物物种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与同属种生长状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坤 杨继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5-621,共7页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已在中国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为揭示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并预测其种群扩张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比较了喜旱莲子草与其同属的外来弱入侵种刺花莲子草(A.pungens)...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已在中国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为揭示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并预测其种群扩张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比较了喜旱莲子草与其同属的外来弱入侵种刺花莲子草(A.pungens)以及土著种莲子草(A.sessilis)在不同土壤水分、养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在高水高肥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量要高于刺花莲子草和莲子草,而在低水低肥条件下却不如这两个同属种;弱入侵种刺花莲子草在低水条件下的生物量要高于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和土著种莲子草,说明植物的入侵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较高,在各种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暗示这两个指标可作为莲子草属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同属种 生物量 比叶面积 表型可塑性 入侵预测
原文传递
悬铃木方翅网蝽: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外来入侵害虫 被引量:39
4
作者 鞠瑞亭 李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8-646,共9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新近入侵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外来害虫,严重危害城市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spp.),自2002年该虫在湖南长沙首度报道以来,已在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25个城市发生,尤其在长江流域呈现爆发态势。本文...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新近入侵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外来害虫,严重危害城市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spp.),自2002年该虫在湖南长沙首度报道以来,已在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25个城市发生,尤其在长江流域呈现爆发态势。本文系统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繁殖潜力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扩散速度与方式、影响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种群的耐寒耐热能力等生态学特性。最后,在分析该虫的寄主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控制与管理对策进行了综述,以为其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ythucha ciliata 入侵 生物学 生态学
原文传递
基因组学:理解植物入侵性的重要工具 被引量:6
5
作者 尚蕾 央金卓嘎 +1 位作者 杨继 李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3-546,共14页
入侵植物基因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与植物入侵性相关的分子基础和表达调控机制,甄别入侵性基因型,进而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外来种入侵性产生和进化的分子机制。本文扼要综述了可用于植物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主... 入侵植物基因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与植物入侵性相关的分子基础和表达调控机制,甄别入侵性基因型,进而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外来种入侵性产生和进化的分子机制。本文扼要综述了可用于植物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基因组学方法,包括比较基因组学、群体基因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方法;运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入侵植物除草剂抗性和根状茎发育的分子基础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入侵植物基因组学仍处于发展初期,选择理想的入侵植物模式种,建立入侵性研究的模式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入侵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发展方向,包括基因组信息的完善、不同环境条件下入侵植物的分子响应机制以及入侵性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生物学 基因组学 入侵植物 入侵性 模式物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