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显性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转换为二元型数据的处理软件及其在研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夏寒冰 卢宝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植物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遗传多样性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工具主要有显性和共显性两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将产生不同的数据类型。显性分子标记产生二元型数据,共显性分子标记产生基因型数据。数据...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植物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遗传多样性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工具主要有显性和共显性两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将产生不同的数据类型。显性分子标记产生二元型数据,共显性分子标记产生基因型数据。数据形式不同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困难,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互相比较也需要将基因型数据进行二元型转换。本研究基于Excel平台,设计开发了将基因型数据转换成二元型数据的处理软件。该软件按照基因型数据向二元型数据转换的原理,可以将庞大的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矩阵,迅速、高效、准确地转换成二元型(0、1)数据矩阵。利用显性分子标记ISSR和共显性分子标记SSR对野生大豆居群遗传多样性的案例分析表明,将共显性分子标记的基因型数据转换为二元型数据,有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不同分子标记获取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之间的比较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数据 二元型数据 数据转换软件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5
2
作者 钱吉 汪敏 +2 位作者 唐礼俊 吴千红 郑师章 《自然杂志》 199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城市化进程正不断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新动向,本文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恢复措施等多角度探讨了城市中生物多... 城市化进程正不断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新动向,本文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恢复措施等多角度探讨了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希望得到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关心城市健康发展的人们的关注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活环境 保护现状 健康发展 城市 希望 威胁 生存
下载PDF
云南热区传统陆稻品种的形态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芳 殷寿华 +3 位作者 张远辉 郭辉军 龚志莲 卢宝荣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对云南热区212份传统陆稻品种的17项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热区陆稻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在2.277~2.326之间,变异系数在3.67%~49.24%之间,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通过聚类分析,云南热区... 对云南热区212份传统陆稻品种的17项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热区陆稻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在2.277~2.326之间,变异系数在3.67%~49.24%之间,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通过聚类分析,云南热区陆稻品种被分为三个类群,其中类群I为单株产量低的类群,占供试品种的43%,类群 为单株产量中的类群,占供试品种的26%,类群 为单株产量高的品种类群,占供试品种的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陆稻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品种群 形态农艺性状
下载PDF
发挥桥梁作用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陈家宽教授在海峡两岸(德化)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交流合作常态机制会商会上的讲话(摘录)
4
作者 陈家宽 《福建林业》 2010年第1期13-13,共1页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我是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现在是海峡两岸最好的合作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非常好。相对而言,两岸的具体合作,一是要考虑到双边可行的合作机制,没有可行机制,是做不起来的。台大(指台湾大学)...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我是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现在是海峡两岸最好的合作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非常好。相对而言,两岸的具体合作,一是要考虑到双边可行的合作机制,没有可行机制,是做不起来的。台大(指台湾大学)有台大的特点,东大(指东海大学)有东大的特点,复旦有复旦的特点,戴云山也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各方的利益,没有利益、没有目标,是没有动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机制 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 生物多样性 森林保护 桥梁 商会 台湾大学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平扬 董姗姗 +2 位作者 卢宝荣 陈家宽 宋志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8-1615,共8页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7对SSR引物,对采自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36份种茎和其中20个家系共计601份子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的表观异交率为0.318,多位点法估计(MLTR)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481;50%以上的子代共享亲本,非随机交配明显;东乡普通野生稻种群交配系统属于混合交配类型。比较亲本和子代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显示:子代种群比亲本种群遗传变异性更丰富;子代种群的杂合子不足与种群变小自交比例上升有关;而亲本种群杂合子过剩可能与杂合基因型的选择优势有关。这些结果说明创造条件扩大种群规模对普通野生稻的原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交配系统 遗传多样性 小种群 保护
下载PDF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研究朱鹮的巢址选择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欣海 马志军 +3 位作者 李典谟 丁长青 翟天庆 路宝忠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 ,并分析了朱 (Nipponia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 ,而巢向...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 ,并分析了朱 (Nipponia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 ,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影响较小。然而 ,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 :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 ,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多种生境因素对朱巢址选择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所必须注意的对照样方选择和参数的独立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资源选择函数 主成分分析 巢址选择 生境
下载PDF
遮阴对凤丹生物量分配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汪成忠 于晶 +3 位作者 尹原森 钱剑林 宋志平 胡永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5,87,共6页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63;34%的光照,L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63处理后凤丹的总...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63;34%的光照,L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63处理后凤丹的总生物量和茎生物量下降但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增加10.75%和335.69%;经L34处理后,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降低,但根、叶和果实生物量分配上升。遮阴处理显著增加凤丹整株的全C、全N和全K质量分数,全P在L63处理中质量分数上升、L34处理中降低;L64处理下质量分数(w)w(C)∶w(N)和w(C)∶w(P)显著降低,经L34处理的w(C)∶w(P)增加,而w(N)∶w(P)则随着遮阴程度加剧而增加。在构件水平上,除了茎部的全N质量分数外,遮阴处理下各构件的全C、N、P、K元素质量分数,以及茎和果实的w(C)∶w(N)、根的w(N)∶w(P)上升,根和叶的w(C)∶w(N),茎、叶和果实的w(N)∶w(P)则降低;凤丹所有构件在L63处理下w(C)∶w(P)降低,L34处理的凤丹根、茎和果实的w(C)∶w(P)上升。基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接估计凤丹的源强度和库强度,结果显示,经L63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显著提高,经L34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则降低,遮阴处理显著降低凤丹的源库比。综上所述,凤丹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改变化学计量特征,并协调源-库关系实现对遮阴的响应,凤丹经L63处理后生长与繁殖表现最好,暗示适度遮阴可提高凤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遮阴处理 生物量分配 化学计量特征 源-库关系
下载PDF
核rDNA的ITS序列在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0
8
作者 王建波 张文驹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被子植物与其它高等真核生物相似,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绝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包含被5.8S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 被子植物与其它高等真核生物相似,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绝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包含被5.8S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ITS1的长度为187~298bp,ITS2为187~252bp,经PCR扩增后可以方便地对这两个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ITS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较丰富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已证实它是研究许多被子植物类群系统与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不仅可用于解决科、亚科、族、属、组内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问题,而且可用于重建多倍体复合体的网状进化关系,探讨异源多倍体的起源过程,然而,正是由于ITS序列变异较快,它一般不适于科以上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系统发育 进化 被子植物
下载PDF
‘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受株龄和遮荫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汪成忠 马菡泽 +5 位作者 宋志平 杨继 韩继刚 钱剑林 胡永红 李兆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4-893,共10页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收获指数 株龄 遮荫处理 '凤丹’
下载PDF
籼稻和粳稻的高效分子鉴定方法及其在水稻育种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40
10
作者 卢宝荣 蔡星星 金鑫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8-638,共11页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而获得的45个特异插入/缺失(InDel)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包括93-11和日本晴在内的44个典型籼稻和典型粳稻品种为实验群体,用45对InDel引...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而获得的45个特异插入/缺失(InDel)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包括93-11和日本晴在内的44个典型籼稻和典型粳稻品种为实验群体,用45对InDel引物对上述水稻品种的DNA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了多态的电泳条带.对获得的各InDel位点的基因型数据矩阵进行了中性检测(neutrality test),确定了与栽培稻的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进一步对来自亚洲11个国家的栽培稻品种和来源不同12个野生稻物种的PCR产物和电泳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计算这些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最终确定了不同样品的籼、粳特性.该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被称为"InDel分子指数法".与传统基于形态特征鉴定栽培稻籼、粳特性的"程氏指数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定籼稻和粳稻,而且还具有更快捷、简便和高效的特点.另外,InDel分子指数法还可以用于野生稻样品的籼、粳特性鉴定,扩大了被检测样品的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nDel分子指数法的建立为栽培稻育种过程中正确选用籼稻或粳稻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也为栽培稻的起源、籼—粳遗传分化、以及籼稻和粳稻在驯化过程中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野生稻 InDel分子标记 籼-粳稻鉴定 中性检测
下载PDF
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进展及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8
11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陈之端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58-568,共11页
从花发育研究的方法、花发育与被子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性、花发育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以及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例举了一些重要结果。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和... 从花发育研究的方法、花发育与被子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性、花发育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以及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例举了一些重要结果。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评论。作者认为植物的形态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时空过程,在系统学研究中对花部性状的分析和认识应该树立动态的观点。今后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开展被子植物花的发生和发育以及性状在不同类群间的比较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并加强对在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花部同源异型现象的发育过程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花的发育 系统发育
下载PDF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petelotii之间的关系研究——来自nrDNA ITS的证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绍清 钟扬 +1 位作者 施苏华 张宏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449-452,共4页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nsis的亲缘关系比与 Camelliapetelotii的关系更近 ,说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nitidissima Camellia-petelotii nrDNA-ITS 金花茶 山茶针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雷 刘宏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种植砂仁 (Amomumvillosum)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的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两年的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砂仁排除后 :1 )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超过同等类型的没种过砂仁的原始... 种植砂仁 (Amomumvillosum)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的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两年的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砂仁排除后 :1 )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超过同等类型的没种过砂仁的原始热带雨林 ;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有大幅度增加 ,与原始热带雨林差别不大 ;群落组成成分仍向着热带雨林演替 ,优势种不明显 ,其中 ,草本和蕨类植物增加显著 ;2 )林下植物生长速率在旱季与原始林差别不大 ,但在雨季可有较快生长 ;生物量在两年内可达到 (636 .1± 43 .4)g·m- 2 ,超过原始林 ,特别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生长较快 ;3)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 ,与原始林相比差异不显著 ,并且 ,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所增加 ;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显著 ,速效磷含量需要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才能有所提高 ,速效钾受淋洗作用的影响 ,地表有大量损失。文中最后讨论指出 ,热带林下砂仁实现斑块式的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 ,这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砂仁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眼子菜科、川蔓藻科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水生植物泽泻亚纲(Alismatidae)由于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在形态和结构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趋同适应和结构简化.为寻找泽泻亚纲系统学的新证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该亚纲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和川蔓藻科(Ruppiaceae)代表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 水生植物泽泻亚纲(Alismatidae)由于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在形态和结构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趋同适应和结构简化.为寻找泽泻亚纲系统学的新证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该亚纲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和川蔓藻科(Ruppiaceae)代表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果实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眼子菜科种类划分的依据.川蔓藻科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与小眼子菜等相似,反映了该科与眼子菜科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子菜科 川蔓藻科 果实 微形态 茨藻目
下载PDF
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帮乾 吴志祥 +7 位作者 杨川 祁栋灵 李香萍 兰国玉 谢贵水 陶忠良 孙瑞 肖向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6,11,共7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出现在1~2月的落叶季,最小值为(0.54±0.14)m^2/m^2;随后的第一篷叶抽叶期(3~4月),LAI快速增长,4月底平均值增至3以上[最大观测值为(4.48±0.82)m^2/m^2],平均占全年最大LAI的77.75%;之后增长趋于缓慢,至9月底达到年度最大值,最大观测值为(5.27±0.79)m^2/m^2。(2)LAI年际差异较大,平均LAI相差可达1以上,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际物候差和台风灾害等;(3)不同年龄的橡胶林之间LAI存在差异,在第一篷叶期间,平均LAI为老龄橡胶林(>20龄)>幼龄及初开割林(≤10龄)>中龄橡胶林(11~20龄),而在之后至落叶前期,平均LAI次序为幼龄及初开割林>老龄橡胶林>中龄橡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月动态 橡胶林 海南
下载PDF
生长环境与株龄对凤丹当年生果枝的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菡泽 汪成忠 +3 位作者 李鼎 范国祯 胡永红 宋志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枝大小与生物量分配,探讨环境和株龄对小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植株的果枝数量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单个果枝大小和果枝内生物量分配没有明显差异,果枝水平上没有株龄效应,但整株水平上株龄效应明显;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相关性在种群间变化较大;不同种群的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果枝生物量分配明显随纬度、降水和光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异速生长方程模拟显示,大部分种群的果枝繁殖与营养生物量或总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斜率=1),但种群间截距变化较大。这些结果表明栽培环境对凤丹果枝的生长与繁殖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枝 生物量分配 株龄 异速生长 凤丹
下载PDF
运用AP-PCR对中国慈姑属内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光伟 易清明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 AP-PCR 中国慈姑属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莹莹 吴纪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状况,以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孤东油田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比较了油区与对照土壤线虫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油区中食真菌和食植物线虫空间分布稍许聚集,但有随机因素...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状况,以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孤东油田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比较了油区与对照土壤线虫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油区中食真菌和食植物线虫空间分布稍许聚集,但有随机因素。对照中食真菌线虫呈随机分布,食植物线虫呈聚集分布。油区中食细菌线虫趋于随机分布,对照样地则稍许聚集。另外,油区与对照土壤线虫及捕食性或杂食性线虫均呈空间聚集分布。通过油区与对照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对比,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提供有益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空间分布 油田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的野生大豆居群遗传多样性估算与取样策略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茹 程舟 +1 位作者 陆伟峰 卢宝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2-1048,共7页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评价物种及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生物种质资源的必要条件.以一个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面积约为10000m^2)为研究材料,从中随机选取了100棵植株,分别用3种分子标记AFLP,ISS...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评价物种及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生物种质资源的必要条件.以一个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面积约为10000m^2)为研究材料,从中随机选取了100棵植株,分别用3种分子标记AFLP,ISSR和SSR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从这100棵植株中随机抽取不同大小(5~90个个体)的样本(抽样群体)各50次,对其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了计算,旨在探讨利用不同分子标记检测该野生大豆居群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即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_e)、Shannon多样性指数(l)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以及随抽样群体样本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子标记检测到同一野生大豆居群的各种遗传多样性参数值不同;同一居群中的不同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估算值有较大影响;用不同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的估算时,多态位点百分率相对具有可比性;选用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来反映居群90%以上的总体遗传变异时需要不同的样本量,当选用多态位点百分率(P)时,30-45个植株才能代表总体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评价植物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采用合理的保护取样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ISSR SSR遗传多样性参数 分子标记取样策略 野生大豆
原文传递
油用牡丹凤丹的单株产量构成要素
20
作者 汪成忠 李庆魁 +4 位作者 尹原森 杨继 宋志平 吴计划 胡胜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状(单果数量、单果长、种子量、败育单果荚数量和产量),分析各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再对所筛选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凤丹的繁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长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种子数量、单果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和小枝长;种子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811),其次为单果长(R=0.210),小枝长、2年生枝基径和2年生枝长通过影响种子数量和单果长来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种子数量(x_(1))、单果长(x_(2))、小枝长(x_(3))、2年生枝基径(x_(4))为自变量,构建的凤丹单株产量模型为y=0.142x_(1)+1.123x_(2)+0.027x_(3)+0.014x_(1)x_(2)+0.011x_(1)x_(4)-0.043x_(2)x_(4)-3.386。【结论】单株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为种子数量(果实数量)和单果长(果实大小),说明凤丹的单株产量由“库”的大小所决定,同时受到“源”强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在调“源”的同时,更应关注扩“库”增产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