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40,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分配论 自由主义公共财政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 国家经济治理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源流、对象和体系 被引量:45
2
作者 孟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8,207,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一方面与自由主义理论即市场经济1.0理论相对立,另一方面发展和超越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市场经济2.0理论,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类型,即本文所谓市场经济3.0理论。在研究对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一方面与自由主义理论即市场经济1.0理论相对立,另一方面发展和超越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市场经济2.0理论,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类型,即本文所谓市场经济3.0理论。在研究对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包含国家经济作用的内生性维度和外生性维度两个部分。国家的内生性作用旨在克服市场失灵,与此相对应的理论在体系上涉及参照系、市场失灵和国家的内生性作用这三个环节。国家经济作用的外生性维度涉及以下问题,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发挥经济作用的目的不只是克服市场失灵,而且在于维护和巩固特定阶级关系和权力的再生产,后者甚至是更为基本的目的。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公有制等制度因素会决定性地影响国家的经济作用,使其超出单纯市场失灵所要求的范围,进一步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国家经济作用的外生性理论和内生性理论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的内生性作用 国家的外生性作用 参照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市场失灵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知识的生产和治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孟捷 《经济思想史学刊》 2022年第3期48-84,共37页
改革以来,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内部,出现了两种经济学知识体系或真理体制并存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 改革以来,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内部,出现了两种经济学知识体系或真理体制并存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居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由此派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学知识治理问题。这种治理的目标,是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内部对知识生产及其权力关系加以调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领导权。本文追溯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权力-知识共生关系的角度比较了两种知识体系的生产;梳理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演进和分化过程,围绕市场和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了扼要的比较;着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治理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制度和策略分析;在尾论里,还批评了那种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知识体系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知识治理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权力-知识共生关系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捷 陈龙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对这三者间关系的阐释,是检验当代中国社会科学解释力的试金石。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迎来了新一轮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对这三者间关系的阐释,是检验当代中国社会科学解释力的试金石。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迎来了新一轮研究热潮,围绕制度变迁的两条道路、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使命型政党的经济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这些成果丰富了对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关系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化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制度变迁 政治经济化 经济政治化 使命型政党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被引量:6
5
作者 孟捷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M0003,共20页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政治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履行着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为了深入理解党的性质及其经济作用,本文就以下几方面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第一,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型特质;第二,...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政治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履行着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为了深入理解党的性质及其经济作用,本文就以下几方面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第一,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型特质;第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使命性与党的代表性——作为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表——显示出特定的张力,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张力及其再平衡;第三,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与政治、市场与国家的关系;第四,如何看待党及其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型政党 政治经济化 意识形态 根本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原文传递
增加值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企业的目标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孟捷 张雪琴 马梦挺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68,共17页
如何将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企业,阐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目标或动机模式上的差别,继而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如何将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企业,阐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目标或动机模式上的差别,继而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企业虽然也担负着价值创造的任务,但在动机或目标模式上具有特殊性,与非公有制企业存在重大差别。剩余价值率以及作为其转化形式的利润率不再是公有制企业的支配性动机;追求增加值或人均增加值的增长,更好地界定了公有制企业的行为和动机。以扩大增加值为目标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企业中的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 公有制企业 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原文传递
理解经济制度变迁的逻辑——评《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
7
作者 孟捷 《政治经济学报》 2020年第1期227-229,共3页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李萍教授团队所著《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与原理,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及其内在动力。本书不仅提供新中国各类经济制度变化的一般史料,并且基于生产力与生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李萍教授团队所著《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与原理,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及其内在动力。本书不仅提供新中国各类经济制度变化的一般史料,并且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诠释了社会核心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体经济制度的适应性调整和互动性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度变迁 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适应性调整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互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