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云霄 黄承兰 +5 位作者 侯俞彤 姚远 赵宇 许苑晶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9-3884,共6页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收治的50例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剔除颈椎X射线侧位片不符合测量条件的10例,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Borden值、C_(2-7)Cobb角,并测量双侧上束斜方肌中点和C5-6棘突间旁1 cm处的疼痛阈值;分析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颈椎病矢状位曲度Borden值与左侧斜方肌上束痛阈、右侧斜方肌上束痛阈、C5-6棘突间旁左侧1 cm痛阈呈中等正相关关系(r=0.498,P<0.01;r=0.448,P<0.05;r=0.405,P<0.05),与C5-6棘突间旁右侧1 cm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22,P<0.05);②C_(2-7)Cobb角与左侧斜方肌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55,P<0.05),与右侧斜方肌痛阈、C5-6棘突间旁两侧1 cm痛阈不存在相关性;③颈肩部肌肉痛阈内部之间存在相关性,左右侧肌肉之间的痛阈及左右侧肌肉之内的痛阈皆存在高度相关性,提示颈肩部肌肉具有一致性,可能与颈肩部动作协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参数 Borden值 C_(2-7)Cobb角 疼痛阈值 颈部疼痛 相关性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缓解和治疗早期颈椎病
2
作者 杨云霄 赵宇 +2 位作者 王明海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39-4644,共6页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颈椎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7±6.6)岁,所有患者定制和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每天佩戴3 h,持续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30例患者的颈椎曲度Borden值、肩颈部肌肉痛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4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目测类比评分、左斜方肌压痛阈值、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明显改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左及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③与治疗4周后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短期内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托 3D打印支具 压痛阈值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目测类比评分法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0
3
作者 董有海 姜海莹 +2 位作者 程根祥 洪洋 王晓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外科治疗 胸腰段脊柱骨折 2004年3月 外科手术治疗 2001年 治疗结果 回顾性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VEGF-siRNA对荷人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钱光 梅炯 +1 位作者 董有海 蔡宣松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8-952,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VEGF-siRNA对荷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Ad-VEGF-siRNA感染MG63,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VEGF-siRNA对荷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Ad-VEGF-siRNA感染MG63,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VEGF抑制效果。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瘤内注射Ad-VEGF-siRNA,观察裸鼠致瘤率、肿瘤体积、抑瘤率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结果:感染Ad-VEGF-siRNA能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生长,瘤灶内注射Ad-VEGF-siRNA后裸鼠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UNEL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凋亡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肿瘤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Ad-VEGF-siRNA可有效而特异地阻断VEGF基因表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RNA 小分子干扰 小鼠
下载PDF
纳米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区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明海 董有海 +7 位作者 洪洋 黄汉伟 顾军 吴俊国 王晓平 童文卿 钱光 何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0,共3页
目的:将纳米组织工程骨植入兔桡骨骨缺损区,通过对骨缺损区修复后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揭示其对成骨的影响。方法:制作兔骨缺损动物模型并于缺损区应用纳米组织工程骨。实验兔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单纯纳米相羟基磷灰... 目的:将纳米组织工程骨植入兔桡骨骨缺损区,通过对骨缺损区修复后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揭示其对成骨的影响。方法:制作兔骨缺损动物模型并于缺损区应用纳米组织工程骨。实验兔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单纯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C组为成骨细胞+NHAC,D组为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NHAC。12周后取骨缺损区标本,通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观察成骨情况。结果:D组骨缺损区修复后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要优于其他组。结论: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骨缺损修复可促进骨生成,且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NHAC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纳米 骨密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346例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根祥 王明海 +1 位作者 董有海 杨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346例,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情况。结果:346例髌骨骨折病人,经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5周。功能达到优302例,良44例。结论...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346例,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情况。结果:346例髌骨骨折病人,经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5周。功能达到优302例,良44例。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对于髌骨各型骨折均能适用,效果优于其它方法,由于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记忆合金 聚髌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多功能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9
7
作者 顾军 王明海 +1 位作者 唐坚 董有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股骨近端重建钉(M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MFN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疗效,其中Evan’sⅠ型36例,Ⅱ型120例,Ⅲ型131例,Ⅳ型35例。结果术后随访1~3.5年,322例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8%。... 目的探讨多功能股骨近端重建钉(M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MFN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疗效,其中Evan’sⅠ型36例,Ⅱ型120例,Ⅲ型131例,Ⅳ型35例。结果术后随访1~3.5年,322例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8%。结论M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好,固定稳,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 骨折 MFN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纳米组织工程骨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明海 董有海 +6 位作者 冯庆玲 刘新晖 洪洋 顾军 吴俊国 王晓平 童文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9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组织工程骨(NHAC)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MSCs)体外生物相容性,为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R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纳米组织工程骨上良好地粘附、增殖、生... 目的探讨纳米组织工程骨(NHAC)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MSCs)体外生物相容性,为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R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纳米组织工程骨上良好地粘附、增殖、生长。细胞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纳米组织工程骨的影响。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Lenke 2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祥胜 吴冰 +6 位作者 魏显招 吴大江 杨宗德 易红蕾 王传锋 董有海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目的利用建立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仿真模拟前路、后路手术矫形操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建立Lenke 2型AIS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路和后路共5种不同的矫形... 目的利用建立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仿真模拟前路、后路手术矫形操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建立Lenke 2型AIS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路和后路共5种不同的矫形方案,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矫形效果和双肩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5种不同矫形方案有限元模拟术后的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和矫形率分别为:21.5(44.8%)、26.5(32.1%)、28.1(27.9%)、34.1(12.5%)、32(17.9%),各矫形方案的主胸弯矫正率无明显差别。胸椎矢状面生理后凸得以维持。5种矫形方案术后各双肩平衡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所升高,除方案A(上端固定椎为T2)外,其余各方案的喙突高度差均>9mm,锁骨角均>2.5°,锁骨倾斜角差均>4.5°。结论对于左肩高的含结构性上胸弯Lenke 2型AIS,上端固定椎选择T2且完全融合上胸弯,可取得上胸弯、主胸弯良好的三维矫形和双肩平衡。部分融合上胸弯(上端固定椎为T3、T4),上胸弯的矫正率稍差,术后容易出现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主弯融合,难以恢复上胸弯的正常脊柱序列,术后会导致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后路矫形 前路矫形 选择性主胸弯融合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骨构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益群 董有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743,共6页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原理为在体外构筑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然后移植到骨缺损处,经过材料的吸收和组织的增生,实现自身骨组织代替组织工程骨,最终实现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修...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原理为在体外构筑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然后移植到骨缺损处,经过材料的吸收和组织的增生,实现自身骨组织代替组织工程骨,最终实现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修复。种子细胞及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核心,通过对种子细胞的成骨诱导以及对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的改良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促进骨生成及修复的效能。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及神经分布对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组织工程骨进行血管化和神经化也能达到相似效果。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通过复合构建已制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简单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细胞 支架材料 血管化 神经化 组织工程骨 构建
下载PDF
腰椎极外侧微创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雷 顾军 +2 位作者 黄沛彦 吴俊国 王明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XL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 XL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LIF手术入路,将... 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XL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 XL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LIF手术入路,将克氏针打入L2-5椎间盘中央,沿克氏针方向逐层解剖。测量腰椎侧面正中线腰神经与腰椎前缘交感干之间的距离、腰椎侧面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之间的距离以及腰椎各椎体中线位置前后缘距离。结果 XLIF的手术入路相对安全,入路周围未见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在腰椎侧方,腰节段血管、交感干和腰神经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范围”,其大小约为29 mm ×30 mm;交感干至腰神经的垂直距离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椎体侧面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侧面XLIF微创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L2-3:27 mm ×30 mm (修正值0.72 mm ×0.65 mm),L3-4:30 mm ×32 mm(修正值0.76 mm ×0.71 mm),L4-5:29 mm ×32 mm(修正值0.76 mm ×0.69 mm)。结论在XLIF入路周围,腰椎侧方“安全范围”较大,在该范围内进行XLIF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尸体解剖 腰大肌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军 王明海 +1 位作者 唐坚 董有海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5月-2006年10月2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3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4...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5月-2006年10月2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3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42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X线片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骨折 脱位 锁骨钩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Gamma钉与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汉伟 姜海莹 +2 位作者 吴俊国 钱光 李方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比较Gamma钉与重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过程、并发症与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4月,髓内固定手术治疗83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Gamma钉固定治疗55例,重建钉固定治疗28例,患者平均年龄75.8... 目的:比较Gamma钉与重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过程、并发症与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4月,髓内固定手术治疗83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Gamma钉固定治疗55例,重建钉固定治疗28例,患者平均年龄75.8岁(61~89岁),开始负重平均时间3.3个月(0.5~8.0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6~3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与临床疗效。结果:重建钉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比Gamma钉固定组长(P=0.047;P<0.001),术中出血量比Gamma钉固定组多(P=0.011)。8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19.2个月(6~35个月)。术后1年内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心肌梗死等,Gamma钉固定组与重建钉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本组83例患者的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断裂;两种髓内固定方法总体优良率83.1%,Gamma钉固定组与重建钉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5.5%与78.6%,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428)。结论:Gamma钉与重建钉都适合于治疗转子间骨折,对于不能早期负重功能锻炼的老年患者,Gamma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与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转子间骨折 髓内固定术
下载PDF
尺骨鹰嘴解剖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童文卿 王明海 董有海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430-431,共2页
目的:探讨用尺骨鹰嘴解剖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尺骨鹰嘴解剖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皆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Martin Weseley... 目的:探讨用尺骨鹰嘴解剖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尺骨鹰嘴解剖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皆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Martin Weseley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尺骨鹰嘴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尺骨鹰嘴解剖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文成 董有海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克服自体植骨的不足,骨替代材料不断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材质及应用方式等也出现许多新进展。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间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融合 骨移植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洋 霍建忠 +2 位作者 郭常安 陈峥嵘 董有海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以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细胞外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分离兔BM-MSCs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其变...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以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细胞外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分离兔BM-MSCs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其变化,检测免疫表型CD71的表达;绘制并比较不同代次细胞的生长曲线。传代培养后,检测第2、3、4代BM-MSCs的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的mRNA的表达。取6只新西兰成年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壳聚糖支架修复组,B组为壳聚糖支架复合BM-MSCs修复组。分别于术后4、8周处死动物,观察新生区软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体外培养获得高纯度且传代能力强的BM-MSCs。修复术后4周,A组仅有纤维组织增生,甲苯胺蓝染色较淡;B组关节软组织缺损处有软骨样组织及胶原生成。术后8周,B组关节软骨缺损处有较明显的软骨组织增生;A组仅在与正常软骨交界处有少量的软骨组织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ColⅡ有表达。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能提高BM-MSCs的纯度,通过该途径获得的BM-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壳聚糖是比较理想的新型软骨组织工程支架,以BMMSCs复合壳聚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能够较好地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壳聚糖 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文成 董有海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92-294,共3页
人脐带(Human umbilical cords,hUC)连接于母体和胎儿之间,妊娠期间为胎儿提供营养,由三部分构成:羊膜被覆上皮、脐血管和位于两者之间被称为华氏胶(Wharton's Jelly)的黏液结缔组织。华氏胶对脐血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华氏胶中... 人脐带(Human umbilical cords,hUC)连接于母体和胎儿之间,妊娠期间为胎儿提供营养,由三部分构成:羊膜被覆上皮、脐血管和位于两者之间被称为华氏胶(Wharton's Jelly)的黏液结缔组织。华氏胶对脐血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华氏胶中存在着一种成纤维样细胞,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样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妊娠期间 被覆上皮 结缔组织 保护作用 自我更新
下载PDF
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新型骨填充材料应用于椎体成形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光 杨文成 +1 位作者 王明海 董有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5期4571-4575,共5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克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诸多缺点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负载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经固化后可具有微孔结构,可提高经皮椎体成形充填材料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以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和纤...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克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诸多缺点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负载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经固化后可具有微孔结构,可提高经皮椎体成形充填材料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以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和纤维蛋白胶作为共同载体,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新西兰大白兔椎体成形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小鼠肌袋异位诱导成骨模型对不同植入材料进行骨诱导活性评价;模仿椎体成形观察新型复合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兔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结果与结论:新型复合材料植入后2,4周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植入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成熟,新骨形成,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后(P<0.05),8周后材料被进一步降解,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均有所上升,扛扭转强度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差别,但仍明显低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0.05)。microCT提示其新生骨形成多而早,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未见材料吸收及周围骨质长入。说明新型复合材料植入椎体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功能,材料降解和新骨替代同步,接近于正常椎体的骨愈合,可望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椎体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磷酸钙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组织学 椎体成形 生物材料
下载PDF
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军 董有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观察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AO/OTA31-A33)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的骨折都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深... 目的观察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AO/OTA31-A33)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的骨折都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交锁钉断裂发生。结论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钉 固定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林立 董有海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被广泛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而骨隧道扩大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与韧带之间通过纤维软骨肌腱端进行愈合。在愈合前,由于纵向的"蹦极效应"和横向的"雨刷效应...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被广泛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而骨隧道扩大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与韧带之间通过纤维软骨肌腱端进行愈合。在愈合前,由于纵向的"蹦极效应"和横向的"雨刷效应"等力学因素及关节滑液的侵蚀作用,会发生骨隧道扩大现象。为了应对骨隧道扩大,防治重建后前交叉韧带松弛,学者们就前交叉韧带手术过程中重建位点、固定方式及韧带选择等进行探究,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减少后期骨隧道扩大,并通过干细胞、生物因子、生物材料及生物制剂的治疗来促进骨隧道愈合。该文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骨隧道扩大 骨隧道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