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niCEX-DOPS的形成性评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12
1
作者 佘君 洪群英 +3 位作者 郑玉英 余情 叶伶 宋元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1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形成性评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进入复旦大... 目的探索基于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形成性评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组,以前期进入医院的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出科考试成绩、递进式轮转效果及住院医师和考官的满意度。结果无论是在病史书写,还是操作技能及临床能力方面,研究组即参加MiniCEX-DOPS形成性评价的住院医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递进式轮转中,第三次轮转形成性评价的分数优于第一次轮转形成性评价的分数(P<0.05);住院医师和考官对形成性评价整体较满意。结论基于MiniCEX-DOPS形成性评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EX-DOPS形成性评价 递进式轮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住院医师培训
原文传递
血清生物标志物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旭 宋元林 胡莉娟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收治的53例SCAP患者,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其分为ARDS组(n=24)和non-ARDS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氧合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28 d死亡率。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0、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on-ARDS组比较,ARDS组患者血清IL-6、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S1P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WF(OR=1.017,P=0.010)、IL-6(OR=1.087,P=0.020)及氧合指数(OR=0.983,P=0.039)升高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vWF、IL-6预测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4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6.1%和32.35μg/L。结论IL-6、vWF升高对SCAP患者发生ARDS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一例
3
作者 蔡慧 沈勤军 +2 位作者 王林林 蒋进军 宋元林 《上海医学》 2024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报道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下被成功救治。本例患者为2型炎症型慢阻肺病,在恰当的时机应用了... 报道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下被成功救治。本例患者为2型炎症型慢阻肺病,在恰当的时机应用了靶向药物治疗,有助于急性加重后的糖皮质激素撤退;呼吸支持的有效实施和早期肺康复的介入为患者争取了良好的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 2型炎症 肺炎 靶向治疗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与医务人员的防护 被引量:2
4
作者 佘君 刘洁 +3 位作者 李佳旻 叶伶 蒋进军 宋元林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截至2020年2月15日24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的5万余例患者中,重型患者达1万余例,占19.6%。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是COVID-19的救治重点。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截至2020年2月15日24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的5万余例患者中,重型患者达1万余例,占19.6%。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是COVID-19的救治重点。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为依据,加强支持治疗、积极氧疗和呼吸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是救治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重要手段。目前,一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以明确其是否有效。在常规的治疗不能阻止COVID-19病情进展时,可推荐小剂量、短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但目前尚无循证医学依据的支持;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严格坚持科学施救原则,做好在隔离留观病房、隔离病房、隔离ICU等区域救治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医务人员的防护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危重型 治疗 防护
下载PDF
元宇宙医学在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梦婷 杨达伟 +3 位作者 谢林杉 周建 宋元林 白春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5,316,共5页
元宇宙以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合方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目前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 元宇宙以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合方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目前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肺结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仍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随访困难、专科医师负担过重等问题。而具有工业水平且融合了先进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数字化技术的元宇宙医学平台,可能会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新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医疗承上启下发挥有益铺垫效用的基础上,元宇宙+医疗的场景正有望重塑下一代数字医疗。本文将讨论和综述这些技术如何融合形成元宇宙医学及其在数字医疗中的实践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医疗健康 物联网医学 慢性疾病 虚实交互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云加端物联网辅助诊治睡眠呼吸暂停(OSA)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4
6
作者 国际元宇宙医学协会(IAMM)睡眠呼吸专家组 肖毅 +2 位作者 张晓菊 杨达伟 白春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3-619,632,共8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但从业者有限,也缺乏简便易行的医疗模式和普适技术,是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临床难题。我们于2013年即制定了“物联网在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其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但从业者有限,也缺乏简便易行的医疗模式和普适技术,是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临床难题。我们于2013年即制定了“物联网在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其后研发了相应的技术。此文是该共识的升级版,旨在基于新研发的技术将其拓展为防治OSA的云加端新模式,提高同质化诊疗水平。由医师、护士和IT专家组成的多学科专家组采用和分析了相关共识和指南,讨论基于我们研究的云加端OSapp 5A(智能辅助OSA诊治应用程序)技术,是否可以作为“云加端物联网辅助诊治OSA”的新模式。通过邮件和微信交流和讨论,一致认为本共识使用的OSapp 5A技术是全球首个用于OSA的移动应用程序,可基于此形成联合睡眠呼吸中心专家(“云”专家)、初诊医师(“端”医师)和患者共同防治OSA的新型医疗模式,全面提高“端”医师的同质化诊治水平,符合国家强基层广覆盖的要求。本共识广泛融合了现有共识指南推荐和广泛认可的诊治技术,可以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分级诊疗 物联网医学
下载PDF
可穿戴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蒋维芃 金鑫 +2 位作者 陈翠翠 周建 宋元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919-924,共6页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可穿戴设备指将各种传感器结合到服装、配件中,可穿戴于身体各处的便携式设备,旨在感知与监测人体物理生化信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管理及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本文...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可穿戴设备指将各种传感器结合到服装、配件中,可穿戴于身体各处的便携式设备,旨在感知与监测人体物理生化信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管理及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本文旨在总结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评述可穿戴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下载PDF
重症过敏性哮喘应用奥马珠单抗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获显著疗效一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薛小敏 墨玉清 +3 位作者 蔡慧 宋惜夕 叶伶 金美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3期243-245,共3页
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的一年中,即使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建议的第4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哮喘症状仍无法控制或药物减量时再次恶化的哮喘。重症哮喘的患病率约为5%~10%[1],此部分患者住院和急诊就医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导... 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的一年中,即使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建议的第4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哮喘症状仍无法控制或药物减量时再次恶化的哮喘。重症哮喘的患病率约为5%~10%[1],此部分患者住院和急诊就医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导致疾病诊治过程中卫生资源消耗巨大,造成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开发的多种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为重症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奥马珠单抗是第一个在国内外上市,用于哮喘治疗的抗IgE单抗,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可以减少重症哮喘的急性加重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社会经济负担 哮喘症状 奥马珠单抗 急诊就医 哮喘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
下载PDF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晓芬 金美玲 +6 位作者 张静 杨延杰 汤莉 金知萍 张捷青 李晓宇 吕迁洲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方法:开设“呼吸药学门诊”和“吸入药物指导门诊”,线下重点对初次用药和用药操作方法错误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线上拍摄并推广“吸入药物用药操作方法”科普视... 目的:构建一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方法:开设“呼吸药学门诊”和“吸入药物指导门诊”,线下重点对初次用药和用药操作方法错误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线上拍摄并推广“吸入药物用药操作方法”科普视频,为患者提供最基础的吸入治疗药学服务;帮助医联体单位培训基层药师,提升他们的药学服务能力。结果:对呼吸药学门诊100例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85.0%的患者有两个或以上药学相关问题待解决,其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占比较大。对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库中2305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首次使用吸入药物的患者占68.8%,用药操作方法错误或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占31.2%。对479例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进行吸气峰流速监测发现,在药学服务前,他们的吸气峰流速达标率仅为27.8%;药学服务后,达标率增高至93.1%。结论:药师全面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管理可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药学服务模式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凡 盛春风 +3 位作者 高臻 蒋炯 刘君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493-4497,共5页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是呼吸专科与社区全科相互转诊的过渡桥梁。本文介绍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叙述了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在呼吸系统慢病分级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是呼吸专科与社区全科相互转诊的过渡桥梁。本文介绍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叙述了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在呼吸系统慢病分级诊疗中的临床意义:(1)对社区全科医生早期筛查患者进行明确诊断,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率,确保诊断的准确性;(2)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初治患者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对复治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升级或降级提供指导建议;(3)推广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及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4)开展全科医生培训,提高社区全科医生肺功能仪、无创机械通气、家庭氧疗及呼吸康复训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能力等。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的场地设施、人员配备以及相关诊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 慢性病 综合诊疗 分级诊疗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与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娟 侯东妮 +1 位作者 童琳 宋元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35-341,共7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0,FGF-10)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FGF-10能促进损伤修复,抑制纤维化,促进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动员,能够对抗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及...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0,FGF-10)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FGF-10能促进损伤修复,抑制纤维化,促进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动员,能够对抗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及气道损伤。因此,FGF-10重组蛋白的肺内局部给药可能成为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本文总结了FGF-10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价值及其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间充质干细胞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器官芯片联合物联网医学在药物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谢林杉 李泽宁 +5 位作者 孙梦婷 周建 宋元林 白春学(综述) 毛红菊 杨达伟(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536-2542,共7页
随着器官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器官芯片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或细胞外环境的复杂作用,也可以弥补动物模型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物联网医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先进医疗模式与人力不足和设备资... 随着器官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器官芯片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或细胞外环境的复杂作用,也可以弥补动物模型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物联网医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先进医疗模式与人力不足和设备资源陈旧之间的矛盾,最终消除“三低、四差、两难”的问题。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文章提出将器官芯片与“物联网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检验学中,利用器官芯片建立疾病模型,利用物联网医学的云端共享功能,实现多中心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数据监测,有助于推动疾病诊疗的进展,实现患者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器官芯片 物联网医学 呼吸道疾病 医学检验学
下载PDF
1例呼吸罕见病EGPA服用硫唑嘌呤致严重骨髓抑制
13
作者 叶晓芬 吕迁洲 +1 位作者 李晓宇 金美玲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43-46,共4页
1例诊断为罕见病——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患者因口服硫唑嘌呤14 d(25 mg qd×7 d,50 mg×7 d)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0.86×10^(9)/L,中性粒细胞0.4×10^(9)/L),并伴有全身皮疹加重,颜面部出现红色、中央... 1例诊断为罕见病——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患者因口服硫唑嘌呤14 d(25 mg qd×7 d,50 mg×7 d)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0.86×10^(9)/L,中性粒细胞0.4×10^(9)/L),并伴有全身皮疹加重,颜面部出现红色、中央破溃、结痂伴疼痛的丘疹(大小约0.5 cm)。诊断:粒细胞缺乏伴皮疹,考虑与硫唑嘌呤相关。停用硫唑嘌呤并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μg qod升粒细胞治疗,8 d后血常规逐渐恢复至白细胞1.62×10^(9)/L、中性粒细胞1.1×10^(9)/L,遂停升粒细胞治疗。约2周后,粒细胞升至正常范围。皮疹破溃处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外涂处理并全身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药物性骨髓抑制 皮疹
下载PDF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林林 马圆 +1 位作者 陈智鸿 计海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明确患者过敏原后,给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直到达到目标维持剂量,从而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这是至今惟一一种可以调控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而改变其自...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明确患者过敏原后,给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直到达到目标维持剂量,从而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这是至今惟一一种可以调控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AIT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AIT的作用机制、疗效和给药途径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氧化应激分子为主构建预测重度哮喘的临床模型研究
15
作者 朱振华 毛若琳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目的比较重度哮喘与非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分子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影响,构建早期预测重度哮喘的生物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 目的比较重度哮喘与非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分子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影响,构建早期预测重度哮喘的生物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成人稳定期哮喘患者67例,分为重度哮喘组与非重度哮喘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对重度哮喘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最重要的5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重度哮喘预测模型。结果重度哮喘25例,较非重度哮喘患者病程长、急性发作频繁、哮喘控制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更严重、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或比例越高的哮喘患者易表现为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更频繁,肺通气功能降低更明显。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氧化应激指标SOD、8-异前列腺素F2α(human 8-epi-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等为中心的一组生物标志可构建模型预测重度哮喘。结论重度哮喘较非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稳定期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和SOD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重度哮喘预测模型可为重度哮喘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哮喘 中性粒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远程管理的核心要素
16
作者 宋元林 《上海医学》 202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四大慢病之一,具有患病人数多、社会和经济负担重、知晓率低、诊治不规范和不充分等特点。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的症状普遍较重,反复急性加重频率高,大多数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生活,因此有必要采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四大慢病之一,具有患病人数多、社会和经济负担重、知晓率低、诊治不规范和不充分等特点。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的症状普遍较重,反复急性加重频率高,大多数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生活,因此有必要采取全程管理的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甚至降低病死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了传统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常规医疗模式外,利用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全程管理成为慢病管理的新趋势。远程管理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需要注意患者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质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以及数据处理模型的实效性等基本要求,力求流程优化、便捷可靠,能做到患者院外重要参数的全时空监测并有相应的预案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促防诊控治康”全程管理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远程管理 全程管理 物联网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婧 孜丽努尔·阿不都许库尔 +5 位作者 蔡慧 王坚 陈雨 陈可 叶伶 金美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6例ABPA患者(奥马珠单抗组),以...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6例ABPA患者(奥马珠单抗组),以及同期收治的泼尼松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的24例ABPA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奥马珠单抗治疗后ABPA急性发作次数和口服糖皮质激素节约效应,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胸部CT表现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奥马珠单抗组用药6个月和12个月后的ABPA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0(0,0)次/6个月和0(0,1)次/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均较基线次数[1(1,2)次/6个月]显著降低(P<0.001)。口服泼尼松剂量由治疗前的10(5,15)mg/d减少至治疗6个月后的3.125(0,5)mg/d(P<0.001),治疗12个月后剂量为0(0,3.125)mg/d,显著低于基线剂量(P=0.003),但与治疗6个月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的FeNO水平显著降低[26(13,36)×10^(﹣9)vs 30(18,56)×10^(﹣9),P=0.049],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和FEV_(1)%pre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马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23例(88.5%)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8例(8/16,50%)患者黏液栓明显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奥马珠单抗组治疗12个月后停用口服泼尼松的患者比例更高(P=0.035)。奥马珠单抗治疗期间,4例(15.4%)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1例患者合并肝细胞癌。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有效减少ABPA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改善FeNO,有助于黏液栓吸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急性发作
下载PDF
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诱导痰成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占波 杜开锋 +4 位作者 姜志龙 高佳萌 陈梦捷 马圆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观察化痰药物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福多司坦组及... 目的:观察化痰药物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福多司坦组及安慰剂组,安慰剂组采取常规治疗,福多司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多司坦。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咳嗽、咳痰评分(BCSS评分)]、肺功能指标、诱导痰细胞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并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后和基线相比,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两者的比值(FEV1/FVC),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肺功能各项指标除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具有差异外(福多司坦组DLCO%pre高于安慰剂组),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与基线各组分细胞数相比,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接受福多司坦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肺功能 福多司坦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特征分析
19
作者 宋娟 王林林 +2 位作者 胡洁 宋元林 童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提取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TCR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TCR组库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 PBMC和PEMC中的TCR克隆型、VJ pairs和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MC中检测到的TCR克隆数量高于PEMC(P<0.05),VJ pairs和CDR3数量与PE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和PEMC配对样本的共有VJ pairs数量占总VJ pairs的比例高于共有克隆型和CDR3序列的数量比例(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C中高扩增克隆(HEC)数量和占比均高于PBMC。同时鉴定了36个在PBMC和PEMC中差异表达的VJ pairs,其中25个在PEMC中表达升高、9个在PEMC中表达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CR组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可能为肺癌重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T细胞受体组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多样性
下载PDF
淋巴管肌瘤病合并肺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孜丽努尔·阿不都许库尔 王坚 +4 位作者 蔡慧 宋惜夕 刘洁 叶伶 金美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838-843,共6页
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腹部肿瘤和由LAM细胞浸润引起的乳糜胸、乳糜腹,多见于育龄期女性[1]。2023年,欧洲成年女性中,LAM的患病率为23.5/(100万)[2]... 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腹部肿瘤和由LAM细胞浸润引起的乳糜胸、乳糜腹,多见于育龄期女性[1]。2023年,欧洲成年女性中,LAM的患病率为23.5/(100万)[2]。LAM细胞增殖与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基因1/2(TSC1/TSC2)的突变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