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探索与争议 被引量:7
1
作者 楼文晖 倪晓凌 吴文川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胰腺切除术后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性地在部分行胰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按标准治疗流程实施围术期加速康复策略,包括限制液体入量、早期拔除胃管和引流管、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胰腺切除术后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性地在部分行胰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按标准治疗流程实施围术期加速康复策略,包括限制液体入量、早期拔除胃管和引流管、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出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结果 2010年1—8月,共15例患者接受胰腺手术后加速康复措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再入院率为1/15。围术期无1例死亡。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9.5 d,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中位医疗费用为3.45万元。结论胰腺手术后的加速康复策略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手术 康复 并发症
下载PDF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单松 楼文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0-573,共4页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近年来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胰腺癌患者切除后远期生存率仍不高。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癌...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近年来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胰腺癌患者切除后远期生存率仍不高。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术式,扩大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全胰切除术可用于治疗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对胰腺癌不主张常规采用。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 被引量:7
3
作者 楼文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5-569,共5页
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罹患率逐年升高,中国也不例外。胰腺癌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吸烟、胰腺癌家族史和酗酒等。胰腺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其诊断和随访常用的血清标志物是CA19-9。目前胰... 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罹患率逐年升高,中国也不例外。胰腺癌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吸烟、胰腺癌家族史和酗酒等。胰腺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其诊断和随访常用的血清标志物是CA19-9。目前胰腺癌术前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表现,螺旋CT增强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手段。超声造影、超声内镜、PET/CT等新出现的影像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胰腺癌可切除的患者,不推荐常规作术前穿刺活检;但对拟直接作放化疗的患者,建议穿刺活检取得病理。术前腹腔镜检查可检出腹膜播散的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Ⅰ、Ⅱ期的胰腺癌患者,应争取达到R0切除,以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分期
下载PDF
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楼文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2006年男性、女性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较20世纪70年代上升62.2%和75.5%。80%的初次诊断患者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6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2006年男性、女性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较20世纪70年代上升62.2%和75.5%。80%的初次诊断患者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6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胰腺癌 局部晚期 综合治疗 标化发病率 胰腺癌患者 中位生存期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胰腺癌病人如何选择辅助治疗
5
作者 楼文晖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二十多年前,主流观点认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第一个术后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是1985年的GITSG研究,此后欧洲和美国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EORTC、ESPAC-1、RTOG-9704、CONCO-001等.今年的ASCO年... 二十多年前,主流观点认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第一个术后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是1985年的GITSG研究,此后欧洲和美国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EORTC、ESPAC-1、RTOG-9704、CONCO-001等.今年的ASCO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的ESPAC-3研究结果。上述研究均证实.胰腺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但对于胰腺癌术后最佳的辅助治疗方案.跨大西洋两岸的观点始终不一致,美国倾向于先予联合放化疗,随后化疗;欧洲则以化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胰腺 化疗 肿瘤辅助治疗 吉西他滨
下载PDF
Appleby手术临床应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磊 虞倩 +7 位作者 楼文晖 王单松 许雪峰 匡天涛 吴文川 倪晓凌 谭德炎 靳大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0-942,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单纯结扎第1具尸体标本的肝总动脉,将第2具尸体标本中腹腔干发出的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自起始部一一结扎。在腹主动脉插管中注入乳胶。结果 2具尸体的肝固有动脉均显示充盈。结论从尸体解剖角度看,由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by手术 胰腺癌 肝固有动脉 逆向血流
下载PDF
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施晨晔 靳大勇 楼文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09-1510,共2页
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低血糖发作1年余”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发作,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出冷汗、手抖、乏力及神志改变,发作时测血糖3.1mmol/L,C反应肽2.21ng/ml,胰岛素16.4U/L,自行进食后症状缓解。... 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低血糖发作1年余”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发作,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出冷汗、手抖、乏力及神志改变,发作时测血糖3.1mmol/L,C反应肽2.21ng/ml,胰岛素16.4U/L,自行进食后症状缓解。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发病过程中,患者食欲正常,体重稍有上升。入院检查:血生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提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磁共振成像未发现垂体占位性病变,增强CT检查提示胰腺体尾部实质内结节灶,大小约10mm,胰腺体尾部富血供肿瘤,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体尾部 反复低血糖发作 混合性 甲状腺功能正常 彩色多普勒超声 垂体占位性病变 腺泡
原文传递
胰腺囊腺癌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汉兴 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胰腺囊腺癌临床少见,且缺乏典型症状,故术前诊断困难。同时,其生物学特性及预后与胰腺导管腺癌明显不同,术后5年存活率高达50%以上,因此,临床上宜采取积极手术策略。
关键词 胰腺 黏液性囊性肿瘤 胰腺囊腺癌
原文传递
胰头部肿块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靳大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97-501,共5页
胰头部肿块包括良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其他一些罕见疾病,本文对常见的胰头部癌、囊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慢性炎症性肿块的诊断与治疗作一概述。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胰腺术后引流液监测诊断胰漏的价值 被引量:25
10
作者 徐彬 楼文晖 +3 位作者 王单松 牛耿明 陆嘉 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引流液监测在诊断胰漏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2例胰腺术后腹腔内胰肠吻合口处引流液进行淀粉酶测定,同时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资料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结果42...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引流液监测在诊断胰漏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2例胰腺术后腹腔内胰肠吻合口处引流液进行淀粉酶测定,同时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资料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结果42例病人中有12例出现胰漏,单因素分析发现引流液颜色从淡黄夹杂淡血色变为灰褐色的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增高趋势、术后第7天的引流液颜色、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是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示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变化趋势、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术后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增高趋势、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值能有效判断胰漏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早期认识胰漏,对于这种病人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手术 胰漏
原文传递
胰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晨晔 许雪峰 +3 位作者 王单松 靳大勇 匡天涛 楼文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3-575,共3页
目的研究胰腺术后主要并发症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肿瘤专业组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341例行胰腺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各项住院费用。统计胰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 目的研究胰腺术后主要并发症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肿瘤专业组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341例行胰腺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各项住院费用。统计胰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出血、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颁布的胰腺术后并发症定义和分级进行评估。分析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及其等级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 341例病人中,156例(45.7%)发生不同程度的胰瘘、15例(4.4%)发生胆瘘、35例(10.3%)发生胃排空延迟、17例(5.0%)发生出血并发症。未发生胰瘘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38224元(人民币,下同),随着胰瘘级别的逐渐升高,住院费用逐渐增加,C级胰瘘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03293元,其中药品费用、ICU费用、住院床位费用增加最明显。不同胰瘘级别的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胰瘘级别与住院费用的增长呈正线性相关(P<0.05)。无胆瘘病人的住院费用为38758元,而发生胆瘘病人为53206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胃排空延迟病人的住院费用为37992元,而发生胃排空延迟病人为51857元,以药品费用和住院床位费用的增加最明显,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尤其是胰瘘)增加了病人的住院费用。胰瘘级别与住院费用的增加呈正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手术 并发症 住院费用
原文传递
胰腺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菌谱分析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彬 靳大勇 +3 位作者 宋永蔚 牛耿明 戎叶飞 楼文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了解胰腺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菌谱、药敏状况,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前瞻性收集42例胰腺切除术后病人腹腔内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腹腔... 目的了解胰腺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菌谱、药敏状况,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前瞻性收集42例胰腺切除术后病人腹腔内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腹腔引流管状况。结果腹腔内引流液普通细菌培养阳性者占40.5%,以G+菌为主,且往往呈现多药耐药。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者和发生腹腔感染者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1d和22.8d(P<0.01),腹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6.8d和35.8d(P<0.01)。术后合并腹腔感染需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纯通畅引流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腹腔感染细菌主要为G+菌,发生腹腔感染的治疗以通畅引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腹腔内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磊 纪元 +3 位作者 楼文晖 王单松 许雪峰 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3-01-01至2009-05-31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B超表现为低回声团块,难以与胰腺癌鉴别;而在CT...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3-01-01至2009-05-31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B超表现为低回声团块,难以与胰腺癌鉴别;而在CT动脉期可表现为增强病灶,又难以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鉴别。(2)术后病理大体标本表现为边界清晰,切面灰黄,伴有灰红色坏死区域肿块。镜下为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的成片状排列。(3)1例病人术后11个月死亡,另2例病人随访至2009年5月,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2个月,现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共同特点为B超表现为低密度团块,CT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增强病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既往病史及CT检查。根治性胰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状况仍难确定,通常认为若无复发、转移,则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转移瘤 肾透明细胞癌
原文传递
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楼文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胰臆癌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析胰腺癌特异标志物
15
作者 戎叶飞 靳大勇 +3 位作者 王单松 匡天涛 许雪峰 楼文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0-670,共1页
本研究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对胰腺癌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蛋白质差异分析,寻找新的胰腺癌血清标志物。
关键词 凝胶电泳分析 胰腺癌患者 血清标志物 血清荧光 特异 蛋白质 人血清
原文传递
小胰腺腺鳞癌1例报告
16
作者 张磊 楼文晖 +6 位作者 王单松 许雪峰 匡天涛 吴文川 倪晓凌 纪元 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89,共3页
临床上对小胰癌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当肿瘤直径≤lcm又属临床罕见的特殊类型胰腺肿瘤时,诊断更困难.
关键词 胰腺 导管腺癌 腺鳞癌 小胰癌
原文传递
二氢嘧啶脱氢酶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方圆 纪元 楼文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D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中DPD的表达情况。156例病例中,男性89...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D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中DPD的表达情况。156例病例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本组患者的DPD表达阳性率为55.1%(86/156)。DPD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1)、TNM分期(P=0.021)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是否脉管转移(P=0.265)、淋巴结转移(P=0.123)和神经侵犯(P=0.598)无相关性。在获得随访的117例患者中,总体中位生存期14.2个月;其中DPD表达“-”者58例,中位生存期20.6个月;DPD表达“+”及“++”者39例,中位生存期12.3个月;DPD表达“+++”者20例,中位生存期6.8个月;随DPD表达水平的增高,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DPD、TNM分期、神经转移、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均〈0.05);而分化程度、脉管转移与预后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DPD表达水平(P=0.002)、淋巴结转移(P=0.000)是独立预后因素,而TNM分期(P=0.515)、是否有脉管转移(P=0.064)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PD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相关性,DPD表达水平高者较低者生存时间短。DPD、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P)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壶腹周围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圆 许雪峰 +2 位作者 纪元 靳大勇 楼文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2-654,666,共4页
目的研究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8例壶腹周围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壶腹周围癌1年及3年累积存活... 目的研究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8例壶腹周围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壶腹周围癌1年及3年累积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壶腹周围癌与同期随访的117例胰腺癌的生存情况及壶腹周围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壶腹周围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48例壶腹周围癌15例死亡,33例存活,1年及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5%和55%,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同期随访的117例胰腺癌病人,89例死亡,29例存活,1年及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59%和4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壶腹周围癌起源部位、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分化程度、脉管转移与预后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示壶腹周围癌起源部位、淋巴结转移是两个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壶腹周围癌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起源部位、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被引量:2
19
作者 楼文晖 王单松 +2 位作者 匡天涛 许雪峰 靳大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预测并积极干预迟发性出血,有助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重视哨兵出血,有助于在致命性迟发性大出血发生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致命性大出血的发生,现将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切除术后出血 致命性大出血 围手术期死亡率 迟发性出血 临床实践 血发生
原文传递
先行钩突切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楼文晖 王单松 +4 位作者 匡天涛 许雪峰 倪晓凌 吴文川 靳大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18-821,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法。方法当肿瘤横跨在门静脉前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不明和有异常肝动脉起源的可能时,先行钩突切断可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尴尬局面。在探查无远处和肝脏转移情况下,打开胃结肠韧带并作Kocher切...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法。方法当肿瘤横跨在门静脉前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不明和有异常肝动脉起源的可能时,先行钩突切断可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尴尬局面。在探查无远处和肝脏转移情况下,打开胃结肠韧带并作Kocher切口充分暴露胰腺后,先切断钩突系膜,如此时发现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终止根治性手术。在有异位肝动脉起源时,本方法可避免意外肝动脉损伤;当肿瘤病灶横跨胰颈时,采用本方法可保证肿瘤的切除,并保护脾静脉不受损伤。结果2004年6月到2006年5月,9例病人按上述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12.3)岁。9例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6.5 h,同期其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耗时5.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失血量350 ml,未较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增加(322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26.9%,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先行钩突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是一个安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肝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