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春玖教授团队阿尔茨海默病诊疗靶标研究取得新突破
1
作者 钟春玖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增龄相关、以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和生活自理能力衰退为特征的重大疾病,患病人数众多,严重影响全球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早诊靶标,也缺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增龄相关、以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和生活自理能力衰退为特征的重大疾病,患病人数众多,严重影响全球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早诊靶标,也缺乏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 中老年人群 疾病进展 重大疾病 ALZHEIMER 发病机制 早诊
下载PDF
不必害怕帕金森病——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杜鹏副主任医师
2
作者 王玥华 杜鹏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2019年第12期46-47,共2页
如果患者出现手抖、走路慢、身体僵硬这些症状时,你也许第一时间会想到"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最初被描述为"震颤麻痹",而首次描述这一疾病的人叫做詹姆斯·帕金森。1817年,他发表了《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的文章... 如果患者出现手抖、走路慢、身体僵硬这些症状时,你也许第一时间会想到"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最初被描述为"震颤麻痹",而首次描述这一疾病的人叫做詹姆斯·帕金森。1817年,他发表了《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的文章,总结描述了静止性震颤及其逐渐进展的特点,伴有慌张步态,他称之为“震颤麻痹”。至此,一个困扰人们的新的常见疾病逐渐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主任医师 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 静止性震颤 神经内科 慌张步态 常见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原文传递
开启感染神经病学学科建设新纪元
3
作者 王佳伟 刘磊 冯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控与诊疗特点。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后病原体不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因此提出应重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题的感染神经病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开展专科培训以提高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控与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神经病学(非MeSH词) 神经系统疾病 感染 综述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普勒超声与神经网络的脑缺血风险评估方法
4
作者 曾泽延 余龙 +3 位作者 秦旺 汪昕 丁晶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11,共6页
目的借助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和椎动脉的流速波形,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脑缺血状态进行无创评估。方法采集已经完善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多普勒超声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超声图像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将获得的数... 目的借助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和椎动脉的流速波形,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脑缺血状态进行无创评估。方法采集已经完善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多普勒超声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超声图像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将获得的数据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将结果与CTP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6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数据,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44例和测试集18例。在训练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5、0.833、0.923、0.886。在测试集中,ROC的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0.889、0.714、1.000。结论基于多普勒超声及神经网络的模型经过临床验证,对于脑缺血评估的准确性较好,具有早期筛查脑缺血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脑缺血 CT灌注成像 神经网络 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抗微管相关蛋白1B抗体阳性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报告
5
作者 张玲 贾佳 +3 位作者 史妍慧 赵轶 邱炜斌 范薇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癌症的远隔效应,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发病通常由免疫机制介导。随着抗体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不断增多,PNS的发现率也逐渐升高,每300例癌症患者中有1例为PNS[1]。2...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癌症的远隔效应,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发病通常由免疫机制介导。随着抗体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不断增多,PNS的发现率也逐渐升高,每300例癌症患者中有1例为PNS[1]。2021年7月,国际专家组[2]提出了PNS最新诊断标准及新的诊断评分系统,重新定义PNS常见临床表型,并将其分为高风险表型、中风险表型;同时对抗体进行危险分层,将抗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抗体作为“高风险抗体”,认为其与肿瘤发生有强相关性。但是,目前抗MAP1B抗体引起PNS的病例报道及相关研究尚较少。现报告1例MAP1B抗体相关PNS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1B 神经系统副肿瘤 抗浦肯野细胞抗体2型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短视频神经病学微课堂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及评价
6
作者 毛玲艳 张宇浩 +5 位作者 王燕 沈继平 白浩鸣 李鑫 汪昕 丁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索在研究生阶段神经病学教学中,新媒体短视频微课堂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20学年至2022学年选修研究生课程神经病学临床基础的医学研究生,随机分为试验组(90名)及对照组(86名).运用案例教学(CBL)方法构建基于新媒体短视... 目的:探索在研究生阶段神经病学教学中,新媒体短视频微课堂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20学年至2022学年选修研究生课程神经病学临床基础的医学研究生,随机分为试验组(90名)及对照组(86名).运用案例教学(CBL)方法构建基于新媒体短视频神经病学微课堂.试验组接受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及新媒体短视频微课堂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分别使用考核成绩及调查问卷对新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期末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01),以临床应用(P<0.0001)及病理生理(P<0.0001)知识的掌握得分的提高最为明显.此外,在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中,试验组临床能力总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001),其中以病史的采集及书写规范、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判读技能提高最为显著.研究生对短视频微课堂的总体评价为9.13分,其中54.44%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10分),NPS值71.11%(推荐者数66,贬损者数2).对短视频微课堂的授课内容平均评分9.32分.61.11%的学生认为讲课内容富有启发性(10分),NPS值81.11%.结论:基于新媒体的短视频微课堂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神经病学教学质量.运用CBL教学方法,优化新媒体信息双向模式有益于提高知识深度及教学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神经病学 研究生课程 短视频微课堂 案例教学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计海婴 吴旭青 蒋进军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VTE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VTE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77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0±11.9)岁。最常见的神经内科基础疾病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脊髓病变,总死亡率为2.6%(2/77)。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患者62例(80.5%),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40例(51.9%),两者同时发生者25例(32.5%)。有临床症状的PE患者14例(22.6%),有临床症状的DVT患者5例(12.5%)。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为(4.9±6.7)mg/L,确诊为VTE时D-二聚体水平为(11.7±9.9)mg/L。缺血性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和其他少见疾病组3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0.0%、37.5%和20.8%,有临床意义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5%、25.0%和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接受抗凝患者进行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低风险组(<3分)共38例(52.8%),高风险组(≥3分)共34例(47.2%),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VTE发病隐匿,需要建立对此类患者的亚临床VTE筛查策略;抗凝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应合理评估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神经内科疾病 抗凝治疗 出血风险
下载PDF
整合教学在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毛玲艳 罗苏珊 +6 位作者 李鑫 张宇浩 陈旻敏 白浩鸣 丁晶 董强 汪昕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索在神经病学本科生的教学中,整合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成效。方法选择2020—2021学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接受整合教学的本科阶段神经病学教学的学生作为研究组(385人);将2019—2020学年接受传统教学的本科阶段神经病学教学的学生作... 目的探索在神经病学本科生的教学中,整合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成效。方法选择2020—2021学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接受整合教学的本科阶段神经病学教学的学生作为研究组(385人);将2019—2020学年接受传统教学的本科阶段神经病学教学的学生作为对照组(395人)。通过整体构建、有效整合、单元推动3个方面构建本科生神经病学整合课程体系。比较两组间期末考试总成绩、各分项成绩、知识点正确率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评估学生对整合教学的总体评价,对课程内容的平均评分及评价。结果研究组神经病学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名词解释和问答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01);研究组对临床应用部分(以病例分析题为主)的知识点正确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研究组学生对整合教学的评价为(9.20±1.00)分,54.35%(50/9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10分),净推荐值(NPS)为69.56%;对授课内容评价为(9.05±1.03)分,48.91%(45/92)的学生认为讲课内容富有启发性,NPS为72.82%。结论以整合教学为基础的神经病学课程体系为提高本科生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教学 神经病学 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临床特征探究——附病例报道一例
9
作者 林钲宇 杨晨 +1 位作者 蔡然泽 费国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经临床、影像学及活检病理确诊的SSCNS病例,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经临床、影像学及活检病理确诊的SSCNS病例,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对国内报道的62例SS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文报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耳感音性听力减退、小脑性共济失调、认知减退及锥体束征,MRI具有典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低信号改变,病理活检普鲁士蓝染色阳性,最终诊断为病因不明的经典型幕下铁沉积。检索出的病例也多以听力下降(52/62例)、共济失调(55/62例)、锥体束征(40/62例)等典型SSCNS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上均有相应改变,大多数病因不明(43/62例),其中9例行驱铁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转归差异较大。结论:SSCNS是一种罕见的变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结合MRI磁敏感序列检查是目前的主要诊断手段,活检病理有助于确诊,但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表面铁沉积 含铁血黄素 磁共振成像 活检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旭 汪昕 《大学教育》 2023年第7期66-68,共3页
神经病学属于二级学科,其临床教学专业性强、难度大,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其引入神经病学教学中可以从推动教学模式改变、精准教学等多个角度促进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未来神经病学医学教... 神经病学属于二级学科,其临床教学专业性强、难度大,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其引入神经病学教学中可以从推动教学模式改变、精准教学等多个角度促进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未来神经病学医学教育提供新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长期误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例
11
作者 罗雯怡 罗荣奎 +3 位作者 刘剑英 纪元 胡凡 丁晶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776-780,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多变,易被误诊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报告1例表现为复发-缓解和颅内多发病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多变,易被误诊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报告1例表现为复发-缓解和颅内多发病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颅内肿瘤 脑组织活组织检查 误诊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12
作者 蔡洁 董继宏 汪昕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糖尿病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病程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思颖 丁晶 +3 位作者 董继宏 汪昕 朱一皓 韩荣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71.6 % ,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71.6 % ,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 :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患者 2型糖尿病 病程 腓总神经 电生理改变 正中神经 目的 影响 资料
下载PDF
具有中枢神经表现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7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继宏 金莉蓉 +1 位作者 杨丹 汪昕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696-697,共2页
目的与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 1992年来收治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妊高征患者的病史资料 4 7例 ,按照 1983年制订的妊高征诊断及分类标准分为轻度组 (14例 )和重度组 (即先兆子痫或子痫 ,33例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基... 目的与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 1992年来收治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妊高征患者的病史资料 4 7例 ,按照 1983年制订的妊高征诊断及分类标准分为轻度组 (14例 )和重度组 (即先兆子痫或子痫 ,33例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血压值、出现妊高征时的孕龄、中枢神经症状表现、出现中枢异常时的血压值及其与基础血压差值、产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中枢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头晕 ,重度组中 7例表现子痫 ,其中 3例来自郊区 ,几乎无正规产前检查。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血压、妊高征时孕周及产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是两组患者出现中枢异常时的血压 (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与其基础血压间的差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期中枢异常表现严重程度通常和血压的显著增高相关 ,子痫常发生在不注意正规产前检查的患者中。对妊高征患者的早期监护和治疗可减少严重的中枢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虽无脑卒中的发生 ,但是对孕产妇的头颅影象学及其血液系统高凝倾向的检查可能会使我们有更多的阳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中枢神经 正常 子痫 并发症 表现 郊区 合并
下载PDF
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曦 彭伟锋 +1 位作者 杜鹏 汪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2-564,共3页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添加姜黄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姜黄素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添加姜黄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姜黄素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重型发作(Racine 4/5级)评分最高,而雌激素加姜黄素治疗组评分最低(P<0.05)。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大鼠注射KA侧海马CA3区、CA4区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而该侧海马CA1区、齿状回区(DG)及对侧海马CA3区、CA1区及DG区神经元损害不明显。雌激素组大鼠双侧海马CA3区均出现加重的神经元损害,姜黄素组及雌激素加姜黄素组大鼠海马注射对侧CA3区存活神经元较雌激素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加重癫痫的发作,给姜黄素治疗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姜黄素 癫痫 脑电图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脑卒中和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小敏 范薇 汪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964-2967,共4页
目的:介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实验和临床效果,并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2007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trok... 目的:介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实验和临床效果,并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2007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troke,brain damage”,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07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脑卒中,脑损伤”,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0余条,选择与以下内容相关文章:①神经干细胞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②神经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包括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③神经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应用尚存在的问题。资料提炼:将初步筛选的文章进一步查找全文,排除综述和重复文献,纳入43条进行综述。其中论述脑卒中和颅脑损伤后主要的功能障碍问题的有14条,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脑损伤的动物实验文章25条,临床应用文章4条。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分化,从而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修复。同时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损伤动物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在临床方面,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和脑损伤尚主要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且最终神经干细胞移植主要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增加有利于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恢复的蛋白表达起作用,还是以其替代作用起主要作用尚不肯定。结论: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取得了一定正性效果,但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脑卒中 脑损伤 综述文献 干细胞
下载PDF
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康复缺血性卒中后轻瘫步态疗效的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
17
作者 罗雯怡 刘邦忠 +8 位作者 王平 杨坚 乔蕾 李改燕 俞龙 郑洁皎 张杰 丁晶 汪昕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缺血性卒中后轻瘫步态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轻瘫步态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35~75岁。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缺血性卒中后轻瘫步态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轻瘫步态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35~75岁。随机分为真刺激组(给予真性rTMS治疗,11例)和伪刺激组(仅有声音,无有效rTMS治疗,1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连续4周的真或伪rTMS治疗,刺激靶点为卒中病灶侧下肢初级运动皮层(Leg-M1),频率为10 Hz,同时接受步态训练,治疗后共随访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对患者的步态和平衡状态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12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记录各量表评分,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梗死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第4、8、12周的Tinetti平衡量表评分、Tinetti步态量表评分、Tinetti量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后第4周,真刺激组Tinetti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12周的Tinetti平衡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的Tinetti步态量表评分、Tinetti量表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治疗前后MMSE量表、MoCA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第4、12周的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I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12周HAMD评分,IADL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针对缺血性卒中病灶侧Leg-M1区的高频rTMS可能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更快地促进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对卒中患者的认知、情绪等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缺血性卒中 康复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宇浩 马昱 +2 位作者 郭曦 王勤 曹志娟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荧光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γ-GA-BA)...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荧光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γ-GA-BA)。方法:色谱柱为Dikma Inertsil ODS(250mm×4.6mm,3.5μm),预柱为Dikma C18柱,4.0mm×3.0m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1mol/L,pH 6.0):甲醇:乙腈为6∶3∶1;流速为1mL/min。结果:4种氨基酸在15min内完全分离,其在0.1~2μ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良好。结论:此种HPLC荧光分析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 邻苯二甲醛 氨基酸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延迟亚低温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锁成 吕佳宁 +1 位作者 郭景春 范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时间点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2h组(HT2h组)、亚低温治疗6h组(HT6h组)和缺血对照组(NT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时间点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2h组(HT2h组)、亚低温治疗6h组(HT6h组)和缺血对照组(NT组),每组10只。应用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持续监测核心温度。取脑制备冷冻切片,进行焦油紫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TUNEL染色确定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NT组比较,HT2h组和HT6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全脑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缺血半暗带区域内大脑皮质区、纹状体区和丘脑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与HT6h组比较,HT2h组脑梗死体积全脑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缺血半暗带区域内大脑皮质区和纹状体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结论延迟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梗塞 大脑中动脉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再灌注
下载PDF
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前后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脑SPECT-rCBF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费国强 朱文炳 马昱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649-651,共3页
对8例急性单侧半球脑梗死患者在早期神经康复持续治疗前后SPECT局部脑血流感兴趣区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患侧额区、上额区以及健侧额区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提示该部位脑功能有改善,并初步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机制。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康复 SPECT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