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宫钰 吴蕙 +2 位作者 朱捷 王婷 黄晓武 《中国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率对病情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单核细胞活化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139例。将外周血中CD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率对病情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单核细胞活化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139例。将外周血中CD14^(+)HLA-DR^(+)的单核细胞比例定义为单核细胞活化率,计算术后第7天(postoperative day 7,POD7)和术后第1天(postoperative day 1,POD1)的单核细胞活化率差值(Δ)。将患者分为Δ>0组(n=73)和Δ<0组(n=66),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感染指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90 d死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肝移植POD1和POD7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不同亚群(Mo0、Mo1、Mo2和Mo3)的比例变化和HLA-DR表达量。结果Δ<0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显著长于Δ>0组患者[18(12,26)d vs 14(10,20.5)d,P=0.018]。肝移植POD1时,Δ>0组患者Mo0的比例显著低于Δ<0组患者(P<0.05);POD7时,Δ>0组患者Mo0的比例显著低于Δ<0组患者(P<0.001),而Mo1、Mo2和Mo3的比例显著高于Δ<0组患者(P<0.001)。与POD1相比,肝移植患者POD7外周血Mo0的HLA-DR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而Mo1、Mo2和Mo3的HLAD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亚群Mo0(CD14^(low)CD16^(-)HLA-DR^(low))的比例增加可能是肝移植患者单核细胞活化率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单核细胞活化率差值或许可以作为评估肝移植患者免疫状态变化和术后恢复的临床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单核细胞 免疫状态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肿瘤临床科学研究新范式
2
作者 樊嘉 高强 董良庆 《中国科学基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肿瘤学的科研范式的转变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数据驱动型科研方法已经成为推动肿瘤研究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还原论思维到如今的多维度组学数据分析和高通量靶点筛选验证,正迎来类似历史性转折。... 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肿瘤学的科研范式的转变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数据驱动型科研方法已经成为推动肿瘤研究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还原论思维到如今的多维度组学数据分析和高通量靶点筛选验证,正迎来类似历史性转折。尤其是在肝癌诊治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肝癌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演化协同促进的“双轨驱动”新科学范式的发展,并在早期筛查、新治疗靶点挖掘以及个体化诊治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新的临床科研范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肿瘤学的前沿,助力突破了传统科研范式的局限,为肿瘤诊疗开辟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范式 数据驱动 突破性研究 渐进性研究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